傅瑩出新書講述新聞發布會背後的故事

9月13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至五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傅瑩攜新書《我的對面是你——新聞發佈會背後的故事》,亮相北京大學,出席北京大學“博雅視界”外事大講壇2018年秋季第一講暨新書首發分享會。

首發分享會伊始,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致辭,他表示:“在中國的外交舞臺上,她溫文爾雅、才思敏捷、剛毅果斷。儘管柔聲細語,但立場清晰堅定,而且讓人聽了覺得合情合理、心服口服,形成了外交場上獨具特色的‘傅瑩方式’,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世界需要更多地聽到中國人的聲音”,傅瑩表示,《我的對面是你》講的主要是我做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的經歷和體會。寫這本書的意圖,是想說明溝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溝通所需要的技巧和態度。尤其現在,中國面對的國際輿論環境相當困難和負面,如何去傳播中國信息,如何維護國家形象,對中國人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美國不少記者和學者承認,在美國都是美國人在講中國,但是,即便媒體想找中國人採訪,例如找一位專家或學者來確認某個事或者回應一些觀點,也很難找到。美國媒體記者已經習慣於接受來自各種渠道的關於中國的二手信息。許多在美國流傳的說法,在我們看來是不準確甚至是滿懷偏見的,但是因為沒有其他信息去對沖,人們往往篤信不疑”,傅瑩說,這些年美國出版了不少美國人寫的關於中國的書,例如白邦瑞(MichaelPillsbury)2015年寫的《百年馬拉松》,納瓦羅(PeterNavarro)2011年寫的《致命中國》。雖然充滿了臆測,也沒有嚴肅的學理分析,但據說在美國還挺有市場。普通美國人看了這些書,會對中國產生誤解,甚至是憤怒。

傅瑩強調,如今中美陷入貿易糾紛,從美國媒體和一些官員和議員講的帶有情緒的話語當中,不難看到納瓦羅、白邦瑞的影子。即便是“301報告”這樣嚴肅的美國政府文件,也不乏納瓦羅式的捕風捉影。問題在於,當一個快速成長的中國進入國際社會大眾的視野,當許多國家的公眾都希望瞭解中國的時候,我們如何提供及時和充分的信息?能不能也拿出同樣生動的書和文章,去滿足世界對中國的信息飢渴?

“政事兒”(微信ID:xjbzse)注意到,《我的對面是你——新聞發佈會背後的故事》是傅瑩今年的第二本書,兩月前,她的《看世界》一書已出版發行。

《我的對面是你——新聞發佈會背後的故事》一書近26萬字,講述作為一名新聞發言人,傅瑩如何向中外媒體介紹中國的內政外交;作為一名外交官,如何面對國際上的各種誤解和成見,如何客觀平和地介紹中國。

新書的扉頁寫有“獻給我的母親包立茹”

傅瑩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曾在外交部工作多年,擔任過駐菲律賓、澳大利亞、英國大使,外交部副部長,2013年3月起任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新聞發言人,

現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十三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傅瑩出新書講述新聞發佈會背後的故事


傅瑩(資料圖)


談發佈會感受

“發佈會後相當長的時間裡,我都不願去看現場的視頻”

我做過三十多年外交官,走南闖北,經常面對國內外媒體和接受採訪,但是,做全國人大會議新聞發言人所承受的壓力和付出的努力,是我人生中全然不同的新體驗”,傅瑩在書中講述,每年的全國人大會議新聞發佈會都如同一場嚴苛考試,不僅在現場答問要字斟句酌,而且還有背後海量和艱苦的準備工作,這個過程有時甚至是痛苦的。每次發佈會結束時總覺得如釋重負,以至於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都不願去看現場的視頻。

傅瑩回憶,2013年3月4日第一次步入新聞發佈會現場時,發佈廳被記者擠得滿滿的,面對強大的媒體陣勢,壓力感陡然上升,“無數聚光燈在我眼前頻頻爆閃,燦如星河,估計這一刻自己被拍照的次數比一輩子都多,不可能不深深感到惶恐。”整場發佈會講得口乾舌燥,可一口水都沒敢喝,因為一端水杯相機咔咔聲就會響成一片,

“對於我來講,重要的是不能分散注意力,要保持鎮定和專注,實現新聞發佈會預設的傳播目標”。

傅瑩認為,發佈會是“聽”的藝術,她希望她的發佈會,讓不同身份、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受眾觀看、收聽發佈會的時候,都能聽到懂、喜歡聽、記得住,“若能實現,一切努力就都值得了。”

談發佈會回答問題

“'懟'不是我的本意”

傅瑩寫道,日本記者在她的發佈會上舉手發問比較少,據說是不願被懟,怕丟面子。2017年,國內媒體對她回答CNN記者提問和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報道中,也有不少以“傅瑩懟美國記者”、“傅瑩教你如何懟回'刁鑽'問題”等為標題。“其實,以'懟'的方式與外界打交道,並不是我的本意,如果真的是一遇到不舒服的問題或者批評就'懟',不一定總能實現傳播的目的。

傅瑩認為:在國際論壇場合,或者是在新聞採訪的一問一答中,無論是問者還是答者,都需要用坦誠和智慧去贏取聽眾,可以批評對方,也可以展現自己的觀點,雙方精彩的對話才是公眾所期待的。


傅瑩出新書講述新聞發佈會背後的故事


傅瑩(資料圖)


談人

“錢其琛對於我是一位既嚴厲但又充滿關懷的領導和老師”

書中,傅瑩談到了一些她接觸過的領導幹部,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長的錢其琛,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例如,信春鷹、李連寧,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局長何紹仁等。

“我在外交生涯中崇拜的‘第一人’是周恩來總理,我主要是從歷史和檔案中瞭解他的理念和外交技巧,深受教益。第二位就是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了,他對於我是一位既嚴厲但又充滿關懷的領導和老師。我曾經有兩年主要給錢外長做翻譯,他的含而不露、專注、堅定和寬忍,對我影響很大。”

“我經常請人大機關的同事幫忙審改答問要點,請他們用挑剔的眼光幫助把關。每次他們都會提出很多重要的修改建議,全

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信春鷹就是我最嚴厲的老師之一,她的審核被我們視為‘權威質檢’。曾主管全國人大常委會新聞工作的副秘書長李連寧也是一位法律專家,在我最初籌備記者會時為我引路,並持續給了我很多好的建議。

“發佈會的準備期間,何紹仁一直與各家媒體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對記者關注的方向比較瞭解,因此他總能找到大會希望釋放的信息與記者關心的問題之間的交集點,讓記者有機會提出公眾集中關心的熱點問題,也讓我有機會釋放大會的重要信息。”

“政事兒”(微信ID:xjbzse)撰稿/王姝 何強

書摘(節選)

新聞發佈會之前的突發事件可能來自任何方面,例如,2016年我就曾面臨考驗。那年3月4日上午十點半多,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的預備會議剛剛結束,我走出大禮堂,秘書肖茜迎上來,湊近我耳邊說:中紀委網站發佈了消息,王珉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王珉是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

員,遼寧省原省委書記。當時距離新聞發佈會開始還有二十多分鐘,而我不僅對王珉其人沒有什麼印象,對他的違紀情況更是毫無瞭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對這樣的重大新聞,記者們會第一時間注意到,並且一定會在發佈會上提出相關問題。反腐敗一直是公眾關心的高熱度話題,我對回應這方面的問題已有所準備,然而,對這個涉及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具體案件,我必須有更具備針對性的回應準備。人民大會堂的於清處長幫我們找到一間安靜的小廳,肖茜從備用資料中找出關於反腐敗方面的更多資料,我開始調整原來準備的關於反腐敗問題的答問要點。同時,助手們從各種渠道收集更多信息。

我事後想,如果是在走向發佈會的最後一刻聽到關於突發情況的消息,如何在那麼短的時間裡構想出能讓媒體和公眾滿意的回答,那一定是很困難的事。有了這次"意外",我和團隊更加重視關注發佈會之前24小時的突發事件,儘可能對任何新出現的問題有所瞭解和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