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受聘清華後公開演講:中美之間有相當大的誤解

【綜合訊】受聘於清華大學兼職教授、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四天後,北京時間3日上午,中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傅瑩,在廣州黃埔國際財經媒體和智庫論壇亮相,並發表演講。

傅莹受聘清华后公开演讲:中美之间有相当大的误解

3日上午,傅瑩在黃埔論壇上演講。(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上海澎湃新聞報道,傅瑩在演講中表示,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從一個貧困落後的國家成為在世界位居第二的大經濟體,世界各國看到了中國的改變,中國學生也更加自信。同時,在世界輿論場上,中國是熱門話題,對關於中國的信息需求不斷上升,正面評價很多,負面意見也不少。

“可以說,外界重視中國,首先是看到了中國人取得的成就,從而承認中國這個國家取得了成功。但是,外界對中國的負面認知也是相當令人苦惱的。目前中美之間的分歧和矛盾當中,就有相當大的誤解和偏見的成分。”傅瑩表示,美國人很少能聽到和看到中國人系統地講自己的世界觀和國際理念,比較流行的是美國人寫的書和文章,描繪中國如何懷揣一套“秘密戰略”,註定要與美國爭奪天下。

在傅瑩看來,信息的缺乏往往導致媒體和公眾依循舊的邏輯去推斷今日中國,政客也容易在不完整的資料基礎上構建關於中國的立場。

“如果我們對有些問題不能及時解釋和說明,如果出現關於中國的重大指控得不到有效信息的對沖,就可能積累成更大的問題。”傅瑩認為,近年中國對外敘事的意識和方法都有了很大提升,硬件也不斷完善,取得越來越好的效果。中國要更多地參與世界事務,首先需要讓外界充分和準確地瞭解自己,需要讓自己的知識、信息和政策能夠通達國際社會,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國際傳播的方式方法。

“能不能有更多中國人寫的好書、好的視頻音頻資料被翻譯出來,向外部世界傳播?能不能在所有關心中國問題的論壇上有中國人去介紹情況?能不能在所有願意採訪中國人的媒體上有中國人去發表意見?能不能有一天,但凡是涉及到中國的事件和問題,第一個向國際社會提供一手信息的是我們自己?”傅瑩表示,我們需要改進自己的國際傳播,讓中國故事在美國和世界得到更充分的表達和傳播,化解外界的誤解和偏見,減少阻力和障礙。

10月30日,傅瑩正式受聘清華大學兼職教授、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公開信息顯示,傅瑩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曾在中國外交部工作多年,擔任過駐菲律賓、澳大利亞、英國大使,外交部副部長,2013年3月起任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新聞發言人,現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十三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時是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