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那个邪不压正的姜文又回来了

很多人都说今年是中国电影的大年,电影圈各路人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试图让观众呈现出更多不一样的选择。半年过去了,虽然中国影市依然还在靠美国大片支撑着,但现实主义题材的“国产影片”也不断涌现。《暴裂无声》、《寻找罗麦》、《路过未来》等影片在小范围内依然有着不俗的评价;而大导演们的作品,如张艺谋的《影》、冯小刚的《手机2》又或者是贾樟柯的《江湖儿女》未有定期。

那个邪不压正的姜文又回来了

姜文公布新作,《邪不压正》引来热议

就在这个空档,中国电影的“异类”、可能也是最让人们期待的一位导演——姜文,举重若轻地祭出了自己的最新力作《邪不压正》。该片预告一发,即刻在社交媒体引起网民的诸多猜想,姜文在中国电影的地位可见一斑。

姜文近年来的两部电影都是话题之作。不管是《让子弹飞》还是《一步之遥》,上映之后都会引来一番讨论,人们明显过分地宠溺这位导演,每个人似乎都想对他读解一番,好像不这么做就失去了一些存在感。

民众对于姜文这种超乎其他一切导演的心理预期也不是空穴来风,影迷们都心知肚明,他之所以产量低仅仅是因为对每部作品都不能重复自我的完美追求的结果,并且他从来要的都是表达自我的产物而不是向市场低头。

正是姜文这种严于律己的创作态度才造就了他在中国影坛独一无二的地位,用王朔为他定的标准那就是——“中国需要这么个人儿,有他在我们才好说本大国电影也不都是行活儿”。

近日,他接受“著名公知”许知远的《十三邀》采访,在当中大谈自己关于理想和现实的看法,比如他声称自己的理想是“每个人都很有本事,都很聪明”,认为自己“每天都在危险当中”,还澄清了公众对他“性感”、“反叛”、“戏谑”的误解——“没办法,人生就该建立在不断的误读之上”……当期节目上线一周,有近3,000万点击,网上反响强烈。

中国民众对姜文普遍带有好感,有人认为是因为姜文所饰演的角色抓住了现代中国男人的基本心理,“他的渴望、恐惧、梦想和安全感的缺乏都让中国男人有所共鸣”。和“油腻的中年人”不同,姜文的“人设”有特别文艺的一面。据他的恩师张仁里回忆,当时姜文之所以能进入中戏就是因为他可以全文背诵契诃夫的《变色龙》。众所周知,姜文是喜欢拿已有的文学作品来作为自己电影的底子进行剧本创作的,在公开场合他也曾多次表示电影必须具备文学性。

这种原则也贯彻到了姜文的作品里。《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叶弥的小说《天鹅绒》,《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盗官记》,只有《一步之遥》算是从民国传奇“阎瑞生案”化来的故事。

而《邪不压正》,依然改编自姜文心向往之的一部长篇小说《侠隐》,据说,为了独擅其美,他已经为此续了两次版权,足见其对这部小说的喜爱程度。不过,姜文强调自己对“侠”没有兴趣,“更相信武器”。

因此,《让子弹飞》肯定是姜文最理想的作品之一。很多人把这部电影视为是姜文作品中“艺术创作与商业元素的一次完美结合”,当然,影片的高票房也给姜文和其投资人打了一剂强心针。值得一提的是,此片在公映后,充斥于网络的关于剧情的索隐式解读又使得此片成为一部被意义透支和过度阐释的寓言式文本。这种出乎意料的结果可能也是姜文电影给人带来的一个新的魅力所在。

而此次姜文会给观众带来一次怎样的观影体验尚不得知,但能让人猜出来的,那还叫“姜文”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