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自然而然就是我對待一切的態度。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造就第295位講者 劉毅

  • 藝術家、設計師、策展人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這是我小時候的照片。

我是個先天性殘疾人,出生時我的腿是畸形地盤在身上,經過二十幾次的手術,才變成現在的樣子。那張照片上,我的黑色襪子看上去很粗,那時我剛做完手術,媽媽用襪子裹在石膏的外面。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當時有部剛引進中國的日本動畫片——《阿童木》,媽媽拍下這張照片並鼓勵我說,你就像阿童木一樣。我也很喜歡這個英雄式的人物,於是就在上面畫了一個噴火的裝置,因為阿童木的腿是紅色的,樣子就和打了石膏一樣。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所以說這就是一個“非常自然的”我。老天讓我誕生在這個地球上,我就是這樣的一個形態,這樣的一個物種,但是我從來沒有覺得不舒服,我覺得很好。

長大後我做了很多事情,做設計、做公共藝術創作、做策展、做教學、做個人創作。好多朋友都在問我,劉毅,以你這樣的身體,怎麼還會弄那麼多的事情?行不行啊?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我也在思考,為什麼?

為什麼自己會有那麼多想法,想做那麼多事情?為什麼我那麼“貪心”?

我覺得,每個人做的事情,每個人的工作、設計哲學、藝術觀點、個人成長,都和他所經歷的生活密不可分。

因為我缺少一部分東西,所以我想用生命中能做的事情,我的工作、我的創作,來建立與大家的交流。因為我身體的交流不夠,我很難跑到你面前去跟你打招呼,很遠的地方我可能就放棄了,但是我會通過我的工作……

所以說“互動”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我在做很多公共藝術創作時,也會考慮一種互動。但我一直在思考,我想要營造的互動應該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它不會是某種像說明書一樣的東西,不會要求你到這裡來,或者到那去,然後才產生某種互動。

自然而然的互動

八年前我做了一組作品,叫《痕跡》。我設計了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用了一種很有意思的感溫材料,它可以通過感知人體溫度的變化,褪去自己的顏色,還原成木頭的顏色。當人們自然而然地進來,它就記錄了一切,當人們離開,它又回到原來的顏色,這是人跟傢俱產生的互動。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這是《貧民窟的箱子》,也是我的一個作品。我很喜歡貧民窟,可能大家對它的印象是髒亂差,但我覺得它很有智慧,它這種鄰里之間互不影響的建築結構,是一種非常厲害的建築形式。如果讓一個建築師去複製一個貧民窟,非常難。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後來我把這樣一個社區變成一件家居作品。它是一個櫃子,特點就是互不干擾,每個部分都可以打開使用。後來我在市中心又把這個櫃子還原成了一個社區。我將這些集裝箱和“貧民窟箱子”重新結合,變成了一個新的社區,這又是一種新的設想。而且這些集裝箱也是有功能的,裡面是畫廊、餐廳、電影院等等。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再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做的三個亭子。我特別希望公共藝術的互動是非常直接的。

我做了一件梧桐落葉造型的作品,它既是一個亭子,也是一件大型雕塑,在它裡面還可以做些小展覽。我的學生的展覽都在裡面。還一些年輕設計師、藝術家也把作品放在這片葉子下做展覽。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第二個亭子,是2013年蛇年為慶祝新年做的作品。我用了霓虹燈這個大家都熟悉的符號,還用了亭子的形式、蛇的造型,創作出這件公共作品。有很多公眾進到亭子裡來,這件作品非常受歡迎。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2016年,上海有一個“上海種子”項目,我作為公共藝術研究員,負責為孩子創作活動空間。就是下面這個作品,它就像星球一樣。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這個星球變得有意思。我挖了好多洞,讓所有的小朋友和公眾到這個亭子裡,通過不同的高度和裝置,不同的遊玩方式,讓他們的頭從大小不一的洞裡面鑽出來,去看另外一個世界。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其實我只是做了一塊布,就分割了兩個世界,一個是現在,一個可能是未來。所有的小孩子都可以在這裡玩,以不同方式的去玩,以不同的方式去探頭。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我也邀請了許多小朋友跟我一起創作種子,我選了好多孩子畫的種子,繼續在這上面創作。這個作品每天的形態、符號和色彩都在變化,這是在公共藝術當中我非常享受的一點,也是非常吸引我的地方。我就像一個觀察者,創造了這樣一個舞臺和空間,讓所有的公眾來到我面前表演,所以作品沒有結束的那一天。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這件作品叫做《嘿,人類》,其實是放置在公共空間裡的一個鞦韆。它原本的主題是創造人類激動的一剎那,可因為公眾的參與,大家玩的方式不一樣,它最後帶來的結果也變得更多樣、更好玩。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它敘述了一個新的故事,這是我在一開始無法預料的,我只是造了一個鞦韆。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這個鞦韆還有第二個版本,是在美術館裡,大家可以看看,它的狀態跟之前在商場裡有點不一樣。大家在美術館玩的狀態,和在公共空間裡玩的狀態不一樣,這個很有意思,我也很接受這種不同的狀態。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我的想法就是,“藝術家+公眾=一場日常的演出”。藝術家與公眾,一開始可能是各自50%的比例,但也有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藝術家的成分越來越少,到最後藝術家不出現了,變成公眾是100%。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一場日常的演出是公眾所帶來的,我非常享受這種不確定性,非常享受公眾帶來的表演性。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大家可以看到這些繪畫,它們和我前面的作品有關,從2015年4月14號開始,我每天都在用手機畫畫。

這個起因是什麼呢?有一次我用手機軟件給學生批改作業,批改的過程中突然感覺很想畫畫,就用手機來畫。想到我每天不需要工作室就能畫畫,可以在出租車上、車站、商場,在任何地方畫畫,我就很開心、很滿足。

然後我就一發不可收拾,每天都畫。畫的內容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到現在將近3年了。畫好以後,我也會自然而然地把它分享到朋友圈裡,相當於有了一個朋友圈的小展覽,我也很享受。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我沒有給這些繪畫取任何一個名字,但讓我很開心的是,每個人的解讀和每個人給我的反饋都不一樣。有很多人經常問我,你這個是什麼作品?我說我自己也不知道,這就是一種創作罷了,跟什麼作品沒關係。還有人問怎麼收藏?我也不知道怎麼弄,就是覺得很開心,所以直到現在還在畫。

我的手機繪畫是我一直在創造的狀態,其實我一直在想該怎麼把它用好。現在我已經把所有這些繪畫作品都編輯到了一個網站上,大家看我的繪畫,就像在看一部電影。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這是一些在同濟大學展出的作品,也是帶著自然而然的特點。這是一個山的景色,但它其實又是一個公共座椅。這就是我一直想要表達的,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和使用的公共作品。

一直以來,自然而然這個主題對我的影響很大。就在剛才,一場大雨突如其來,如果你把它看成噪音,那就錯了,它是大自然給予現場的掌聲。

所以,自然而然就是一種態度,我接受一切,然後把這接受的一切轉變成為我的作品。

我在美術館裡造了個鞦韆,結果它變成了一場無法預料的表演

校對:其奇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點擊藍字“瞭解更多”,獲取更多「造就」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