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大五帝錢是哪幾枚錢幣,怎麼樣?

江郎財進


大五帝錢

民間約定俗成的稱謂,指歷史上五個時期發行的銅錢,秦朝的半兩錢、漢代的五銖錢、唐朝的開元通寶、宋朝的宋元通寶和明朝的永樂通寶,它們流經千年時光,經萬人手,流傳後世。

中文名

大五帝錢

外文名

dawudiqian

五大時期

秦漢唐宋明

五大帝王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永樂大帝

五行元素

金、木、水、火、土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毛澤東《沁園春·雪》)[1]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從秦始皇算起,共經歷了83個王朝,408位皇帝。 歷朝歷代強如秦、漢、唐、宋、元、明、清,稱王稱帝者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成祖等。

大五帝和大五帝錢

大五帝錢材質為青銅,包括秦半兩、漢五銖、唐代開元通寶、宋代宋元通寶和明代永樂通寶。最久的秦始皇半兩距今逾2200多年,永樂通寶距今時間也有600多年,距今年代久遠。除了普通古錢所有的功用,大五帝錢有著更加厚重的歷史靈氣。

概念起源

古代民間,一直有用古錢幣驅邪的習俗。史載,將方孔通寶錢,以紅線懸於頸間,取銅錢歷經萬人手之實,彙集百家之陽氣,可抵禦邪祟鬼魂。

用古錢驅邪的習俗由來已久,大五帝錢和普通古錢相比,具有更強大的作用。

具體到“五帝錢”的概念,從名詞出現的先後順序看,先有小五帝錢,後有大五帝錢。由於清代銅錢易得,先是小五帝錢概念在民間逐漸孕育成形,即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個皇帝的銅錢。隨後大五帝錢的概念逐漸走熱,即秦半兩、漢五銖、開元通寶、宋元通寶和永樂通寶,老百姓認為它們有著風水功能,有擋煞、防小人、避邪,旺財之功效。

傳統觀念

在傳統文化中,銅錢外圓內方,外圓代表天,內方代表地,中間的文字或年號代表人,“天、地、人”三才具備,具有溝通天地、扭轉乾坤的能量。大五帝錢發行於中國國力最強大的年代,秦漢唐宋明作為中原主體民族建立的朝代,其鼎盛時期國運昌隆,社會安定繁榮,錢幣鑄造精良,流通時間久。

銅錢性剛,五行屬金,據說可化解煞氣。

吉祥化煞

大五帝錢是吉祥化煞物品,將其懸掛在汽車內,既可作裝飾,又能保平安。

風水功能

首先要保證是真品,其次才是品相好壞。真品有上述風水概念,贗品則是沒有的。

偽造品、仿製品、復刻品主要有欣賞功能。





藏品分享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大五帝錢指秦半兩、漢五銖、唐開元、宋宋元、明永樂。

關於大五帝錢的基礎知識點:

①中華大五帝錢是古代五位帝王在位時鑄造的法定錢幣,最久的秦半兩距今逾2200年,最近的永樂通寶距今逾600年,這些沉澱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世間尤物,集各帝王的福運、雍貴、睿智於一身;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集陰陽五行的相生相剋於一身;集萬物存亡的自然規律於一身。

②五個歷史時期:可謂盤古開天闢地。

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7年,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歷兩帝一王,國祚14年。

漢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分西漢和東漢兩個王朝,兩者血脈傳承且都是強橫一世的大一統王朝,漢地九州皆在其手;其中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歷12帝,國祚210年,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傳8世14帝,國祚195年,漢朝國祚共405年。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上承隋朝下啟五代十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22帝,其間,武則天在公元690年後,以周代唐15年,國祚289年。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中央集權制王朝,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宋朝自陳橋兵變建立政權定都開封始,經靖康之亂後遷都杭州建立南宋,至懷宗趙昺投海自盡止,共歷18帝,國祚319年。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傳12世,共歷16帝,國祚276年。

③五位帝王: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前210年),中國歷史上首位皇帝,開闢了中國統一制國家的先河,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享年39歲。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生平開疆拓土,奠定了中華疆域的版圖,首開絲綢之路,堪稱史上"鑿空之旅",且抑制商賈,獨尊儒家,崇信方術,享年70歲。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開創"貞觀之治",使中國屹立在世界之巔,攻滅東突厥、薛延陀,被各民族尊稱為"天可汗",為唐代百年盛世奠定了堅不可摧的基礎,享年52歲。

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60年~976年),宋朝開國皇帝,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黃袍加身,短時期內,結束五代十國戰亂導致的經濟蕭條和社會動盪,享年50歲。

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靖難之役"奪取皇位,政治上設置內閣,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修編《永樂大典》,實行富民強國政策,締造永樂盛世,並派遣鄭和七下西洋,開創"海上絲綢之路",史載"明成祖在位時"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享年64歲。

④五種錢幣:可謂天圓地方、包羅萬象。

秦半兩:從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錢"到秦滅亡使用的錢幣(公元前336年~公元前207年),分先秦(戰國秦)半兩和秦半兩,錢文為篆書,鑄幣130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廢黜了各諸侯國流通的各種錢幣,將戰國時期秦國流通的外圓內方的半兩錢,確立為全國統一錢幣形態,是我國最早的統一貨幣,這種圓形方孔的銅幣形制一直流傳到封建王朝結束,俗稱"孔方兄"。

漢五銖:漢武帝於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國鑄錢,把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燬,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中央政府成立專門的鑄幣機構由水衡都尉的屬官(鍾官、辨銅、技巧)三官負責鑄錢,鍾官負責鑄造,辨銅負責審查銅質及成色,技巧負責刻範。

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始鑄造五銖錢,鑄錢面文為篆書"五銖"二字,重如其文,被稱為五銖錢。

五銖錢按時間順序細路分為:

西漢時期五銖(更始五銖、郡國五銖、赤仄五銖、上林三官五銖)。

東漢時期五銖(鏨邊或剪輪五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五銖[董卓五銖、直百五銖、蜀五銖、魏五銖、沈充五銖、太和五銖、永平五銖或雞目五銖、永安五銖(光背、背土、背四出)、梁鐵五銖、常平五銖]。

隋五銖(開皇五銖或置樣五銖)。

五銖錢是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是中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金屬貨幣,行用739年,到唐武德四年禁止使用。

開元通寶: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

開元一詞最遲出現東漢初年,史學家班固在《漢書•李尋傳》寫道"漢興至今二百載,曆紀開元,皇天降非才之右,漢國再獲受命之符";在《東都賦》寫道"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唐高祖引用"開元”意指開闢新紀元之意,行用289年。

開元通寶錢文篆隸,隸書八分開,由文學家歐陽詢書寫,早期開元輪廓清晰,文字精美;中期開元錢背多鑄有星、月各種紋飾;晚期開元由於銅料冶煉不精,鑄幣粗糙,錢背多有紀地文字,名曰會昌開元。

宋元通寶:宋太祖趙匤胤(公元960年),宋朝開國幣,北宋初年,開始整頓幣制,據《宋史•食貨志》載:"太祖初,鑄錢文曰宋通元寶,凡諸州輕小惡錢及鐵鑞錢悉禁之,詔到限一月送官,限滿不送官者罪有差,其私鑄者皆棄市••••••江南錢不得至江北,蜀平,聽仍用鐵錢,開寶中,詔雅州百丈縣置監冶鑄,禁銅錢入兩川"。錢文八分書,銅、鐵材質,字口深竣有力,行用16年。

永樂通寶:明成祖朱棣年號錢,朱棣即位後,一改明初門閉關鎖國政策,實行懷柔遠人的對外開放。

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開鑄永樂通寶,為滿足外交、對外貿易大量鑄幣。

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明政府下令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四布政司"其金銀銅錢停禁三年,聽民於境內交易,不許他出境,用於對外貿易和賞賜"。

永樂通寶為當時對外貿易的主要貨幣,錢文楷書,行用16年,使用範圍極廣,鑄造數量巨大,20世紀70年代在東沙、西沙群島水下考古發現,被認為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沉船所遺下的銅錢,永樂通寶錢數量非常巨大,且南中國海及環印度洋周邊國家和地區,從肯尼亞、坦桑尼亞到阿曼、伊朗,從斯里蘭卡、印度到泰國、馬來西亞等都有出土的永樂通寶記錄。

以上內容僅考參考,有遺漏、缺失、不足之處在所難免,以期指正為盼。

圖①大五帝錢全圖。

圖②秦半兩。

圖③漢五銖。

圖④唐開元通寶。

圖⑤宋宋元通寶。

圖⑥明永樂通寶。

*以下圖片均來自網絡。








土疙瘩LR


大五帝錢和小五帝錢在鑄造朝代、材質色澤、年代價值上都有所不同。

1、錢幣所屬朝代不同。

大五帝錢指秦朝的半兩錢、漢代的五銖錢、唐朝的開元通寶、宋朝的宋元通寶和明朝的永樂通寶,小五帝錢指的是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和嘉慶通寶,為清朝五代皇帝所制幣。

2、材質色澤不同。

大五帝錢材質屬於青銅,且伴有很重的銅鏽,表層還主鍵脫落形成了保護膜,顯得光亮潤澤,但小五帝錢的材質屬於黃銅,鏽跡較輕,呈現顏色為金黃色。

3、所屬朝代的帝王豐功偉績和。

大五帝錢古錢大部分來源於出土,多為銅鏽斑斑或殘品,並大五帝錢為在華夏曆史上堪稱雄才大略、創立豐功偉績的408位皇帝中的五位佼佼者。例如秦朝的半兩錢是秦始皇時期鑄造,秦始皇統一中國。

小五帝錢是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五代帝王期間鑄造,清朝180年開創了康乾盛世。

4、年代價值不同。

大五帝錢中的永樂通寶距今時間最短也有600多年的歷史,而最久的秦始皇半兩距今已有2200多年。較難得到,流傳下來的多為傳世品保存在博物館當中。小五帝錢屬於清朝年間,比大五帝錢年代價值稍近。



30秒懂幣


應該是幾枚吧。




門志坤


一是順治通寶 二個是康熙通寶 三個是雍正通寶 四個是乾隆通寶 五個是嘉慶通寶 盛世時期所鑄錢幣為皇上之物,粘了帝王之靈氣,流通於世間,萬人撫摸,粘了陽氣,古能驅邪鎮宅,化煞,並具有旺財功能,化太歲等功能,所以人們比較喜歡



捌零不惑


大五帝錢是指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五位皇帝在位時發行的錢幣。(秦半兩、漢五銖、開元通寶、宋元通寶、永樂通寶)

小五帝錢是指清朝的五位皇帝在位時發行的錢幣。即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

大五帝錢和小五帝錢作用:

除了用做收藏品之外。這些皇帝在位時處於興旺的時代,因此在位時發行的錢幣民間多來做成配飾或掛飾。在風水學說裡五帝錢解釋為有招財辟邪,擋煞旺財的功效。

五帝錢擺放順序和位置也有講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查閱相關資料瞭解。

小知識:

民間也有熱衷十帝錢的,清朝在位的十位皇帝在位時發行的錢幣。即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小彬愛收藏


五帝錢通常分為大五帝錢、小五帝錢兩種。大五帝錢指的是秦始皇半兩、漢五銖、開元通寶、宋元通寶和永樂通寶。

小五帝錢指的是指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和嘉慶通寶。民間認為五帝錢具有擋煞、防小人、避邪、旺財、祈福之風水功能。

  

  五帝錢是中國歷史上五位帝王在位期間所鑄造並流通的古錢,又稱“帝王錢”。自古以來,國人認為古錢具有風水的功能,尤其是建立了豐功偉業的帝王,他們在位期間所鑄造的古錢就匯聚了更多天地之靈氣、中華之神氣、帝王之霸氣和百家之財氣。大小五帝錢正是具備了天、地、神的強大威力,被民間廣泛認可。

大五帝錢

  大五帝錢又稱“中華五帝錢”,是指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明成祖五位帝王在位期間所鑄造的古錢,曾被載入史書,並多次被文人墨客詠歎。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開闢了中國統一制國家的先河;漢武帝開疆拓土,奠定了中華疆域的版圖,首開絲綢之路,堪稱史上“鑿空之旅”;唐太宗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使中國屹立在世界之巔,被各民族尊稱為“天可汗”,為唐代百年盛世奠定了基礎;宋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在極短的時間內,結束了五代十國戰亂導致的經濟蕭條和社會動盪,迅速把宋朝推向了空前繁榮的局面;明成祖實行富民強國政策,開創了“永樂盛世”的局面,並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積極溝通與世界的聯繫,開創了“海上絲綢之路”。史書記載:明成祖在位期間,“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

小五帝錢

  小五帝錢一般是指“清代五帝錢”,是清朝最興盛的五位帝王(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在位期間所鑄造的古錢。這五位帝王相繼在位180年,是清朝最輝煌的時期,在位期間國勢強盛,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小五帝錢距今有300年左右的歷史,材質屬於黃銅,呈現顏色為黃色,廣為傳世,經萬人之手,大量流傳下來。小五帝錢由於大部分古錢是流傳而不是出土的,因此鏽跡輕,呈金黃色,大部分人不容易得到。大五帝錢中的首枚錢——秦始皇半兩距今有2200多年曆史,最後一枚古錢——永樂通寶距今也有600多年曆史。大五帝錢由於大部分來源於出土,因此鏽跡重。而且只有少部分人可以獲得,原因有兩方面:1、大五帝錢鑄幣年代距離我們時代久遠,而且時間跨度大,想要一次性獲得本身難度就很大。2、經過上千年的流傳和損壞,已經消失殆盡。隨著後世的出土,大五帝錢又呈現在世人面前,只是伴有銅鏽,但要指出這樣的古錢經過人們長期流傳、把玩,表層會逐漸脫落,並且錢體表面還會自然會生成一層保護膜,使其光亮潤澤。我們去博物館見到的絕大部分傳世品,都是這樣的保存狀態。

  

  古錢有風水的功用,五帝錢同樣具有風水的功用。但是隻有真正的五帝錢才具有風水的功能,仿製品或者偽品不具備風水的功能。






騎著蝸牛去散步吧


大五帝指秦朝的半兩錢、漢代的五銖錢、唐朝的開元通寶、宋朝的宋元通寶和明朝的永樂通寶,五位朝代銅錢!




河北小錢蟲


大五帝錢是有秦始皇時期的秦半兩,漢武大帝時期的長壽錢五珠,唐朝李世民時期的吉祥錢開元通寶,宋朝太宗趙匡胤的避邪錢宋元通寶,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的平安錢永樂通寶。這些錢幣歷史久遠,經過幾百上幹年存世很少,大多來源於出土,很難湊齊可遇不可求,在民間用作避邪、祈福用途。


東嶽成府


大五帝錢是指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五位皇帝在位時發行的錢幣。(秦半兩、漢五銖、開元通寶、宋元通寶、永樂通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