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父亲刚走,母亲又病!90后女医生离家千里鏖战

父亲刚走,母亲又病!90后女医生离家千里鏖战

2月2日傍晚,夜幕笼罩了整个城市,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正灯火通明。

6时许,完成了最后一份病区病人病情变化报表返回休息区的葛政明,捧起了晚饭。

从早上8时至今,葛政明书写了三份大病历、16份病程记录、办理四个出院及做了两份病区病人病情报表……“今天主要是辅助,比较轻松,晚上只剩一份报表,我们能多聊会。”她告诉记者。

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尽管依然是连轴转的文书工作,却被她称之为“轻松”。

卸下重重装备后的葛政明,恢复了小女生的状态,只是脸上依稀可见的红色压痕,仍有着“战斗”的迹象。

1990年出生的葛政明,是名党员医生,硕士毕业后在恩泽医院感染科担任住院医师。

1月22日,当恩泽医院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定点医院后,她第一时间加入了第一医疗队,与同事一道进入隔离病区的负压病房“开荒”。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手上的褶皱和脸上的红痕成了病区里的标配,甚至连痛快地喝水,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工作鞋、工作服、内层手套、帽子、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外层手套、护目镜、鞋套、还要加戴面罩。”葛政明说,这10件套装不仅穿戴极为耗时,也是当前较为紧俏的防护物资。因此,在进入负压病房工作时,除非特殊原因,他们尽可能在里面坚持久一点,以减少消耗。

这就意味着,穿上装备,就不能去上厕所。“我最多能憋15小时。”葛政明压底了声音,从晚上5点接班发热门诊夜班开始,他们可以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坚持到第二天早上。

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让医护人员满负荷运转。但病人基于对于疫情的恐惧,却需要他们有着加倍的小心呵护。

葛政明记得,在负压病房刚启用时收治的一个病人,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对于他们的问诊往往答非所问。

既要治病,也要疗心!

“你平时老酒吃不吃的?”葛政明把原本“平时有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的问话改成了唠嗑式的对话,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这里累吗?”记者问。

“累!强度很大。”葛政明说。

“为什么选择冲在一线?家人反对吗?”面对记者这个问题,葛政明沉默了,随即扯开了话题。

在她看来,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都很辛苦,该院护理部副主任王蓉蓉刚做完手术却不遵医嘱,

“先斩后奏”加入一线,还跟老公“闹”了别扭;护士林秀芳原本粘她的小儿子,已经不愿意和妈妈视频通话……

说话间,葛政明的眼圈泛红,哽咽。

在进入负压病房前,她刚从哈尔滨老家返程。年前,她的父亲刚刚去世。家中独女的她,原本答应了妈妈,回家陪伴,并带她回台州。

“这个病,我不怕。我只是愧疚不能陪妈妈。”在隔离病区的12天里,夜深人静的时候,葛政明总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

得知女儿在疫情一线战斗的妈妈也有点“小情绪”。“她说,给人民和社会养了个女儿,自己一点都没用上。”

在同事面前,葛政明把对母亲的愧疚藏在了心底。而病人每竖一次大拇指、每道一句“辛苦了”、每说一次“我相信你们”,总能让她信心倍增。

“找工作的时候,爸妈就跟我说过,只要我能学以致用,那里的人们能因我而获益,他们就没白培养我。”葛政明说,如果父亲还在,他一定会支持自己奋战一线。而她也已经准备好再次进入负压病房,投入第二轮战斗中去。

记者 许峰 陈宁 通讯员 杨思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