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开国上将张爱萍:跟老百姓住在一起,才能听到老百姓的声音

什么是“战士”?顾名思义,就是参加作战的士兵。

这个解释很简单,也被大家广泛接受,但是,你能想出这个词还有哪些含义吗?

咱还是来看看开国上将张爱萍是怎么解释的吧。

开国上将张爱萍:跟老百姓住在一起,才能听到老百姓的声音

张爱萍是开国上将,还担任过副总理、国防部长,战功赫赫,位高权重,但是,他却经常自称是一名“战士”。

张爱萍第一次解释“战士”的含义,是在抗战初期。

当时,张爱萍正担任“抗大”四大队教员,负责给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青年讲课,有一次,学员们就问他:“您是什么职务?”

张爱萍回答:“红军战士。”

看大家都有点不相信,张爱萍又问他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战士吗?”

开国上将张爱萍:跟老百姓住在一起,才能听到老百姓的声音

大家都纷纷说:“战士不就是士兵吗?您这么大的学问,怎么还是战士?”

张爱萍解释说:“你们把战士想得太简单了,战士,顾名思义就是战斗之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乃战士之本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乃战士之胸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乃战士之胆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乃战士之情怀;‘能百能千而不厌不倦’,乃战士之追求。”

最后,张爱萍又大声说:“我愿与同学们一起,在我工农红军最高学府,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把自己锻炼成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

看看吧,经过张爱萍将军的这一番解释,“战士”这个词立刻高大上起来!

其实,张爱萍将军虽然一生都位高权重,但他却一直在以一个“战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处处严于律己。

开国上将张爱萍:跟老百姓住在一起,才能听到老百姓的声音

同样是在抗战时期,张爱萍曾担任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有一次,张爱萍负责组织全师开会,但是,就在会议快要开始的时候,师长黄克诚突然找他有事,张爱萍赶紧跑去,办完事后,又赶紧跑到了会场。

等他跑到会场时,距离开会时间已经迟到了4分钟。

按理说,副师长迟到了4分钟,算不上什么,也没耽误大家多少时间,大家也都没当回事,但是,张爱萍却没有放过自己。

会议结束后,张爱萍没有走,而是当着全师将士的面,大声说:“张爱萍迟到4分钟,罚站10分钟!各单位自行带回,张爱萍原地罚站!”

大家一听,都愣住了,随即又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从此之后,第3师每次开会,再也没有人迟到过。

开国上将张爱萍:跟老百姓住在一起,才能听到老百姓的声音

张爱萍将军虽然一生位高权重,但始终都保持着平民本色,晚年时,一家人住在一座平房里,非常简陋,而且房子前后都是大街,人来人往,非常嘈杂。

组织上担心张爱萍住不好,就给他另外找了一座房子,面积更大,设施更好,环境也非常安静,但是,张爱萍却一直不搬,说:“跟老百姓住在一起,才能听到老百姓的声音,你们把我‘发配’到那么安静的地方,是什么意思?”

张爱萍性格豁达豪爽,很多人都喜欢去找他,因此家里经常有客人来往,既有高官显贵,也有贩夫走卒,但是张爱萍都一视同仁,不管谁去了,都热情地招待客人坐下喝茶,只要客人不坐,他也不坐。

有的客人提出跟他合影留念,他也是从来不拒绝,但每次合影,都站在旁边,让客人站在中间。

1987年,张爱萍将军光荣离休,从此闭门不出,很多人邀请他出席活动,他都一律婉拒,还专门发表声明说:“我现在是老百姓了,百姓,百姓,百事不管。”

这样的豁达心态,也让张爱萍得享高寿,于2003年去世,享年93岁高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