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是同一個祖先嗎?他們的關係是什麼?

難得糊塗DAvid


以實瑪利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當中共同出現的人物,在猶太人的聖經當中以實瑪利不過是個配角,而在伊斯蘭教當中,以實瑪利(易司馬儀)卻是一位天選之子,阿拉伯人光榮的祖先。

一、上帝賜福亞伯蘭

《聖經》當中的亞伯蘭(後來的亞伯拉罕)大約是基督教世界最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這位作風正派的人物不斷受到上帝的賜福,說他會子孫滿堂。然而一直到亞伯蘭一把年紀了,上帝許諾他子孫遍地的事情還遠沒有著落,不過各位看官讀的都是聖經,那什麼樣的稀奇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說一天亞伯蘭看見幻像(興許是託夢,因為正是夜晚的時候),上帝顯靈了,亞伯蘭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別說什麼子子孫孫孫子兵法了,眼看我的財產都要留給自己的管家了。上帝就把他領到帳篷外面,讓他數天上的星星,保證他的子孫會像星辰一樣繁多,並且再次許諾迦南地給亞伯蘭。大約是上帝已經許諾了很多次了,亞伯蘭這次非要個更實誠的保證。上帝說好辦,你去拿一些祭品來給我獻祭,我給你保證。話說這個心態大約類似我們託人辦事,別人承諾的再好,也比不上他收了你的禮物讓你放心。果然,晚上上帝就化身為火焰,再度向亞伯蘭承諾迦南地的歸屬,並且預言了此後希伯來人的遭遇:他們將在埃及被奴役四百年,之後獲得自由,重回並奪取迦南地。

上帝許諾亞伯蘭的子孫將像星星一樣多

按照當時的風俗,亞伯蘭如果沒有子嗣,財產就會被管家繼承。在出土的努茲城文獻當中已經發現了類似的條款。不過亞伯蘭很快就沒有這個擔心了,為了能讓亞伯蘭有後代,莎萊把自己的侍妾夏甲讓給亞伯蘭做小妾。沒過多久夏甲就懷孕了。不過按照聖經的說法,當時亞伯蘭八十五歲,這種年紀能生子看來也屬於神蹟了。

二、以實瑪利的誕生

可是夏甲懷孕之後,地位就提高了,這點讓莎萊很不滿,她就虐待夏甲,夏甲就挺著肚子逃了出來。莎萊的虐待居然使得夏甲呆不下去,應該是很慘才對,但是先別急著譴責莎萊。在莎萊虐待夏甲之前,她曾經向丈夫亞伯蘭抱怨夏甲的無禮,亞伯蘭允許莎萊隨意“管教”夏甲,才有了後面夏甲被欺負走的事。其實夏甲如果得不到亞伯蘭的重視,又怎麼會在莎萊面前無禮呢?很多事情貌似是女人之間的衝突,其實背後的男人也有很大的責任,不過在很多實際情況當中,男人又往往置身事外,讓女人自己鬥去。

夏甲母子被驅趕

夏甲出逃到迦南南部的一個地方,那裡有一口井,在那裡天使現身,讓夏甲回去,並且許諾將夏甲會生一個兒子,她的兒子將被命名為以實瑪利,會成為一個強大民族的祖先。不過這次出走之後夏甲母子還是被亞伯蘭接回來了。按照《漢莫拉比法典》,小妾生的兒子,只要被父親承認,是可以有繼承權的。這給小妾和庶出的兒子帶來了不小的隱患——他們會威脅正妻及嫡子的權益。考慮到這一點,努茲法律當中有條文明確規定禁止正妻驅逐庶子。因此到了後來莎拉為亞伯拉罕生下了以撒之後,這兩對母子的矛盾就更加尖銳,夏甲母子也被徹底趕出了家門。

這一段經文其實影響很大,看官們在前面看到了很多此類的說法,比如閃,雅弗和含的兒子們各建立了什麼民族。這些都是希伯來人對其他民族的想象,這些民族也很少會認為自己是這麼來的。但是這個以實瑪利的族人卻真的相信自己就是亞伯蘭和夏甲的後代,這個民族就是阿拉伯民族。

天使預言以實瑪利的未來

三、阿拉伯民族的祖先

整個故事看上去,夏甲母子是吃了大虧,不過在《古蘭經》當中,以實瑪利的出走顯然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他將創立新的民族,阿拉伯民族。所以我們也可以想象穆斯林敘述這個故事和希伯來人敘述這個故事的方式大不一樣。按照聖經的敘述,以實瑪利前往了西奈半島,並且娶了一個埃及女子。不過《古蘭經》當中,易司馬儀卻一直居住在麥加附件,並且在《古蘭經》的記載當中,亞伯拉罕還多次去看望自己的這個兒子,還要求易司馬儀修建了後來著名的克爾白。《古蘭經》當中也提到了以撒,按照阿拉伯的音譯叫做易司哈格,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這兩個人似乎不能等同。

穆斯林心中最為神聖的克爾白天房,據說就是以實瑪利修建的

既然阿拉伯人相信以實瑪利是他們的祖先,那麼阿拉伯人對以實瑪利的故事當然講述的更詳細一些。阿拉伯版的故事記載在《古蘭經》當中,不過阿拉伯人把以實瑪利念做易司馬儀,把亞伯拉罕叫做易卜拉欣。順便說一句,聖經舊約裡面的很多故事也在《古蘭經》當中有所記載,不過有一些細節上的區別。比如懷著易司馬儀(以實瑪利)的夏甲並不是逃亡迦南南部,而是前往了麥加,並且在那裡生下了易司馬儀,小易司馬儀因為沒有水喝大哭,兩腳亂踢,居然踢出了一個泉水,於是母子得救。現在在麥加還有一個泉水,人稱“滲滲泉”人們都相信那是易司馬儀用腳踢出來的。

其實不獨是以實瑪利,很多舊約和新約的人物在古蘭經當中都有阿拉伯語的念法。比如亞當叫阿丹,夏娃叫哈娃,諾亞叫努哈,亞伯拉罕叫易卜拉欣,約瑟叫優素福,摩西叫穆薩,所羅門叫蘇萊曼,瑪利亞叫麥爾彥,耶穌叫伊薩。伊斯蘭教也承認諸如亞伯蘭,摩西和耶穌都是上帝派來的先知。

值得注意的是天使為以實瑪利取名字的時候,這樣描述以實瑪利:他長大了就像一頭野驢,與人為敵,人也與他為敵,獨來獨往傲視親族。還記不記得我們之前講過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子女們長大了之後就要分家離開,他們重視自家的財產和地盤,因此具有很強的個人主義傾向。這幾句話倒是很生動的描述了沙漠遊牧民族——阿拉伯人的民族性格。

文史君說: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就會發現,阿拉伯人和希伯來人一樣,都是閃米特人,並且阿拉伯地區很可能就是閃米特人的發源地,那麼阿拉伯人和希伯來人說不定真的就是同族兄弟。這個結論恐怕會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因為大家都知道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正在巴勒斯坦殺的難解難分。中東地區的人肉炸彈有一大半都是衝著以色列的猶太人去的。這兩個兄弟民族之間的互相仇殺確實是閃米特人的歷史悲劇。而這個歷史悲劇,從莎拉起了私心排擠夏甲母女開始就註定了。

參考文獻:

[德]維爾納・克勒爾 :《聖經:一部歷史》,三聯出版社1998年版

[美]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美]路易斯·亨利·摩爾根 :《古代社會》,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馮象:《創世記:傳說與譯註》,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何新:《諸神的起源》,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年版

[英]凱倫• 阿姆斯特朗:《神的歷史》,海南出版社2013年版

[美]約翰•布萊特:《舊約歷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美] 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

[古羅馬] 約瑟夫斯:《猶太古史》,基督教天人社1996年版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


從血緣上來看:

簡單地說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是亞伯拉罕一妻一妾孕育的後代。

亞伯拉罕和妻子撒拉生的以撒是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和妾夏甲生的以實瑪利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夏甲是薩拉的侍女。

所以說,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中東閃米特人後裔,都有一個共同的遠祖——亞伯拉罕。只不過,阿拉伯人管亞伯拉罕叫易卜拉欣。都是一個人。

那麼,亞伯拉罕是什麼人呢?亞伯拉罕是閃的後代,閃是諾亞(也叫挪亞)的兒子,諾亞是亞當的後代,亞當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塵土造成的人。

從宗教上來看:

猶太教是最古老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由猶太教派生出來的。三教都承認《聖經》中的《舊約全書》。

三教根據自己的傳說,都奉耶路撒冷為聖地。耶路撒冷老城區的三個部分非常有名:

基督區是最大的,著名的耶穌殉難教堂就位於這個區。

猶太區有舉世聞名的哭牆,是猶太教最為神聖的地方。

穆斯林區有著名的圓石清真寺,與哭牆相鄰,據說是穆罕默德夜行登宵的地方。

先簡單說一下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衝突:

猶太教具有排他性,堅持認為自己是上帝唯一的選民。

基督教具有普世性,認為只要信仰上帝都是上帝的選民。

基督教認為耶穌是救世主。

但猶太教不承認耶穌為救世主。

耶穌自稱是神的兒子,是來拯救全人類的。而在《舊約》中,神應許猶太人會有救世主(彌賽亞)降臨,拯救他們。猶太人認為救世主只是拯救猶太人的,跟別人無關。所以認為耶穌是妖言惑眾,慫恿羅馬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

再簡單說一下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衝突:

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是穆罕默德在猶太教的基礎上創造的,教義採納了猶太教《舊約》的大部分內容,只是許多人名的叫法不同。因此,人們認為伊斯蘭教信仰的真主安拉就是上帝,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穆罕默德最初想讓猶太教承認他的先知地位,但猶太人認為穆罕默德對《聖經》理解有誤,拒不承認。

說到底,猶太教只承認亞伯拉罕和摩西的先知地位。

然後再從正反兩方面說說宗教的凝聚力:

猶太教沒有分支,幾千年來始終團結一致,雖然猶太總人口不多,而且流散世界各地,但強大的宗教凝聚力使猶太人非常團結。團結的有些排外。

而伊斯蘭教分為什葉派和遜尼派,再細分還有更小的派別,這些派別之間敵視仇殺了幾千年。所以儘管阿拉伯人強大,但始終是一盤散沙。

從政治上說說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這兩位兄弟是如何漸行漸遠的:

在美國的幫助和扶植下,猶太人選擇了西方國家的民主政治體制建立自己的國家——以色列,經過70多年的發展,成為中東地區唯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現在,以色列的綜合國力在世界首屈一指。

阿拉伯國家的面積佔世界面積很大。但阿拉伯國家多實行家族獨裁統治,卻缺少先進的發展理念和規劃,經濟根本無法與以色列相比。

在軍事上,這些阿拉伯國家為了爭奪石油,拉幫結夥地打仗;為了爭奪宗教信仰上的統治地位,在世界大國之間搖擺不定,想方設法攻打另一宗教派別的國家,近百年來,這些阿拉伯國家從來沒有徹底團結過一次。

即使像沙特、伊拉克等擁國家佔盡天時,擁有天然的鉅額財富石油,但也難掩暴發戶的特性。

這兩位兄弟是如何反目成仇的呢?

歷史上,阿拉伯人沒有迫害過猶太人。兩兄弟一直沒啥矛盾。直到1947年,聯合國181號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二,一半給猶太人建立了以色列,一半留給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深為不滿:憑什麼把我們居住上千年的土地劃分給猶太人?最重要的是:當年不是阿拉伯人從猶太人奪走巴勒斯坦地區的。

早在公元前1世紀,是羅馬帝國統治了巴勒斯坦地區,燒燬耶路撒冷,驅逐猶太人,徹底滅亡猶太人的國家的。從那以後的兩千多年,猶太人一直背井離鄉,成了沒有祖國的人。

而阿拉伯人是在公元637年,攻陷耶路撒冷,遷居至巴勒斯坦地區的。算一算到現在,阿拉伯人已經在巴勒斯坦地區生活近兩千年了,早已把巴勒斯坦地區看成是自己的家園。

現在被一分為二,一塊土地,兩個民族,當然會反目成仇。猶太人不簡單,周圍都是虎視眈眈的阿拉伯人,共發起了5次巴以戰爭,以色列屢戰屢勝,蠶食鯨吞了絕大部分巴勒斯坦的土地。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雖然有血緣關係,但依然鬥得你死我活。

世界上沒有永恆不變的朋友,只有永恆不變的利益。就目前來看,巴以衝突愈演愈烈,兩兄弟握手言和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專心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喜歡請關注。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同一位祖先。

這是阿拉伯人,他們有標準的民族服飾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

猶太人的國旗上有大衛星,在二戰期間,這個標誌意味著死亡。

阿拉伯人的祖先是以實瑪利,以實馬利的父親是亞伯蘭,後改名亞伯拉罕。以實馬利的母親是埃及人夏甲。夏甲是奴婢。

猶太人,也就是以色列人,以色列是雅各的別名。雅各的父親是以撒,以撒的父親是亞伯蘭,即亞伯拉罕。以撒的母親是撒萊,後改名撒拉。以實馬利的母親夏甲,是撒拉的侍女,是奴婢。

亞伯拉罕的父親是他拉,他拉是閃的後代,閃是挪亞的兒子,挪亞是亞當的後代,亞當是 神的兒子,即上帝的兒子。

以實馬利名字的含義是 神聽見,也就是上帝聽見的意思。以實馬利性情像野驢,喜歡攻打人,人也攻打他,所以阿拉伯人善戰。

阿拉伯人的先知是穆罕默德,他生於公元后569年,死於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在40歲的時候參悟,天使加百列傳神的旨意給他。(加百列天使參考聖經但以理書)

關於穆斯林不吃豬肉,舊約聖經摩西的律法中關於食物問題,可吃的動物為倒嚼的獸,倒嚼還要分蹄。豬的腳分蹄但是不倒嚼。像羊和牛,是蹄分兩瓣,又倒嚼。所以不要在說豬是穆斯林的祖先,能是對別人的侮辱。

摩西生活的年代是距今3500年前。古埃及時期。摩西將神的十誡頒佈給舊約以色列百姓。

耶穌出生的時間是在公元前後1年,穆罕默德出生的時間要比耶穌晚了500多年。

伊斯蘭的意思是順服 神的旨意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征戰是必然的,究其原因請聽下回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知識有限,有不盡之處,願與君學習。


你是什麼血統


恩格斯說: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同屬閃米特族中的貝杜因人。那麼什麼是“貝杜因人”?貝杜因人就是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奴隸。那麼又有人問,現在埃及都是阿拉伯民族,他們是否與猶太人是一個祖先?不是!

今天的埃及主體民族是阿拉伯人,但是他們不是古埃及人的後裔,現在埃及的阿拉伯人是科普特人。古埃及從公元前11世紀,就被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其頓、羅馬帝國等征服。公元七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埃及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他們都信仰伊斯蘭教。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是先殺戮,後融合,埃及人被那麼許多國家入侵,以後又與這些民族融合,成為今天的阿拉伯民族的主體科普特人。

猶太人自己記錄,公元前1800年,一支西閃米特族人由烏爾出發,越過幼發拉底河向他們部落中心美索不達米西北遷徙,亞伯拉罕在哈蘭誕生,最後整個家族到達迦南。猶太人經常用這句話作為對自己祖先的起源的回憶:“我的祖先是遊蕩的哈蘭人”。

猶太人還記錄:雅各帶領12個兒子和全族人來到尼羅河三角洲的歌珊居住,這些貝杜因人以務農為主,並發展成為12個大部落。當地的埃及人和法老們稱猶太人為“希伯來人”,意喻就是“穿得破破爛爛渡過幼發拉底河的人”。雅各的子孫也稱自己為“希伯來人”,以示同阿拉伯其他民族有所區別。

自從第二聖殿被推翻以後,猶太民族散居在世界各地長達1800年,現在以色列有三部分猶太人組成,他們分別是“阿什肯納茲人、東方猶太人、塞法迪姆人”。其他猶太人我們不說,就談談“東方猶太人”。

東方猶太人在不同程度與居住國民族同化了,他們在吃、穿、住、婚喪傳統習俗有許多就是當地的民族習俗,他們講的語言就是當地語言。譬如:猶太波斯語、阿拉米猶太語、(也稱庫爾德猶太語,所以現在以色列支持敘利亞庫爾德人。)還有猶太阿拉伯語。但是,埃塞俄比亞猶太人例外,他們又被稱為法拉沙猶太人。據說在公元前10世紀,埃塞俄比亞向所羅門國王獻禮,將一個黑女孩獻給所羅門國王,這個女孩懷孕後回到埃塞俄比亞,生下了一個黑孩子,這個黑孩子就是現在所有埃塞俄比亞猶太人的祖先。其實,應該有一群黑女孩到耶路撒冷,與許多猶太人生下的黑孩子,並且受到了許多正統的猶太教的教儀,由於他們後來生活在比較封閉環境,至今還保留了猶太教一些最古老的禮儀和教律。

現在的以色列猶太人不說什麼純正,不是以血統來衡量你是否是正統猶太人,只要你能背誦猶太教的“塔木斯”,或能說一些簡單的希伯來語,最好是女性,(猶太人是以母系作為母體的民族)就能移民到以色列去了。


張律明


我能告訴你的答案是: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是同一個祖先,無論是在《聖經》中《舊約全書》的記載,還是從現代遺傳學中基因6O~8O%相同率,都可以證明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是同一個共同的祖先。




(亞伯拉罕: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關係,從古代歷史上看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關係,從現代歷史上看即是敵人又是朋友的特殊關係。對於血緣關係的問題各自又承認又迴避,又敵視又詆譭,兩族人十分矛盾。

這一切卻是因為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在宗教信仰、語言演變、經濟發展、地緣政治、礦產資源,科技水平、聰明智慧、軍事實力等眾多方面上,發生了巨大變化造成的。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特殊關係,決定了兩個民族今天的不同命運,這主要是因為:

(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地圖)

1,在宗教信仰和政治體制上,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選擇不同而發展道路明顯不同。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尊重和承認《聖經》中的《舊約全書》,認同兩個民族是同祖同宗的兄弟關係,只是對具體的聖經中的人物姓名不同,對聖經歷史及內容各有表述不同而已。

《聖經》中的《舊約全書》主要記載猶太人和猶太教,以及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血緣關係由來、宗教信仰形成、歷史發展演變、兩族分道揚鑣的原因等。

《聖經》中的《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即是西亞歷史記載的文獻、猶太教和基督教各派別的宗教信仰典集、又是西方文學藝術的源頭、西方國家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形成的源泉。

(耶路撒冷:三教的共同聖城)。

更重要的是伊斯蘭教來源於猶太教,是從猶太教分離出來的另一支宗教。耶路撒冷老城是猶太教、基督教各派和伊斯蘭教的共同宗教信仰聖地。

以色列的猶太人選擇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民主體制,經過7O多年的發展成了中東地區唯一的一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色列的各方面的綜合實力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今天的大部分阿拉伯國家選擇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家族獨裁統治),除了因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而成為土豪國家以外,其他方面的綜合實力與以色列無法相比。

(中東的油田)。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猶太人的猶太教沒有宗派,始終團結一致,雖然全世界的猶太人人口很少,但是猶太人非常團結,凝聚力巨大無比。

反觀阿拉伯人宗教信仰的伊斯蘭教,人為地分成了什葉派和遜尼派,而且各派內部又分成多個宗教小派別,幾千年以來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國家始終不團結,為了各自的利益仇視對方,不斷髮生內訌和內戰。

2,在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不同選擇而發展結果明顯不同。

(內塔尼亞胡與特朗普)。

大部分阿拉伯人的阿拉伯國家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如沙特、伊拉克、卡塔爾、科威特、阿聯酉等國家,在經濟上只依賴能源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這些國家擁有鉅額的財富,卻不注重科學技術的發展。

這些阿拉伯國家沒有將能源財富上的優勢規劃好、利用好和發展好,他們最不缺的是財富,最缺的是先進的發展理念、聰明智慧和危機意識。

他們被高福利待遇、奢華生活、妻妾成群、虛榮心理、爭強好鬥、兇猛殘忍、欺弱怕強等暴露了民族的劣根性,表面發達繁榮掩蓋了其落後的暴發戶特性。



(以色列軍人)

反觀以色列的猶太人,在1948年以後至今,在軍事上阿拉伯國家不斷圍攻以色列,製造各種恐怖活動干擾以色列的環境下,一直夢想消滅以色列的情況下,以色列的猶太人卻越戰越勇,越戰發展的越快。

以色列在戰爭不斷,在資源極其貧乏的土地上,以色列的猶太人集中智慧、精力和資金,在科學技術的發展、研發和創新上取得了令世界羨慕的地位,眾多的科技成果世界領先。

3,在軍事發展和地緣政治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朋友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其發展的結果明顯不同。



(沙特王儲與特朗普)。

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大部分都早於以色列獨立建國,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總是在美國、前蘇聯和今天俄羅斯、歐盟國家等世界上的強國之間左右搖擺,視強而動,朝秦暮楚。

這些阿拉伯國家只看眼前的各種小利,沒有長遠的戰略發展眼光,在軍事上和地緣政治上,這些阿拉伯國家為了佔有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為了爭奪宗教信仰上的統治地位,為分幫結夥打敗另一個宗教派別國家,在近百年以來,從來沒有徹底團結過一次。

這些阿拉伯國家,如沙特,伊拉克,卡塔爾等國,在軍事發展和地緣政治上,經常在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國家的利益誘惑下自甘墜落,一挑動和洗腦就上當,一上當就後悔,後悔以後還不吸取教訓,反覆自願成為這些世界大國的棋子。

(以色列戰機)。

其結果就是這些阿拉伯土豪國家,在軍事上不斷購買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國家的大量軍事裝備,武器彈藥用於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內戰,屠殺自己的阿拉伯人兄弟姐妹,還爭先恐後地被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國家反覆挑動和利用。

再看一看以色列的猶太人和全世界上的猶太人,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和綜合實力,在軍事上和地緣政治上縱橫捭闔,在美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大國之間運用有法,不斷為以色列的猶太人運用和服務,在這方面阿拉伯國家,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阿拉伯人都應該好好學習和反省吧。

總之,以色列的猶太人已經與中東地區的埃及、約旦和土耳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關係。以色列已經與一部分阿拉伯國家成為了明友關係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許多事實證明以色列與沙特現在已經成為了準朋友的關係。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

以色列與伊朗、敘利亞,巴勒斯坦的哈馬斯、黎巴嫩的真主黨等一部分阿拉伯人成為敵人的事實,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會改變。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同宗同祖的兄弟關係不會改變,以色列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大部分國家即有朋友關係,又有敵對關係也不會改變。

以色列國家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係,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的共同祖先的關係永遠不會改變的,因為是各種利益而分分和和也是正常的。同祖先之間的兄弟關係,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一起,或為了不同的各種利益而分道揚鑣成為敵人也是正常的。

(猶太人與以色列國旗)。

在世界上,沒有永遠不變的“兄弟、敵人和朋友”,只有永遠不變的各種利益。


難得糊塗DAvid


亞伯拉罕(希伯來音譯是多國的父之義)是今天中東地區,以色列人(希伯來譯是與神摔跤得勝之義)與阿拉伯(譯文是沙漠)人的共同祖先,亞伯拉罕一生共娶了三個妻子。亞伯拉罕有稱(亞伯蘭)岀生於迦勒底的吾耳(今伊拉克國東南部),亞伯蘭的第一個妻子名叫撒拉(譯是美麗之義)第二個妻子(侍女)名叫夏甲(埃及女子)第三任妻子叫基土拉(迦南當地人)。亞伯蘭的第一個妻子撒拉是亞伯蘭的妹妹,撒拉一至沒有生育,就把她的侍女夏甲與亞伯蘭同房,在亞伯蘭八十六歲時夏甲為亞伯蘭生了個兒子,名叫以實瑪利(譯文神看顧之義)。撒拉在亞伯蘭九十九歲時為亞伯蘭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以撒,以實瑪利雖為長子但因是庶岀,不能得到長子的名分。以撒是正妻撒拉所生,有繼承家業的名分。撒拉與夏甲都為亞伯蘭生育了兒子,但是撒拉與夏甲不和,亞伯蘭愛撒拉就把夏甲與她生的兒子以實瑪利,送到戈壁曠野獨立生活,後來以實瑪利長大娶妻生了十二個兒子,就是今日在中東地區的阿拉伯人的祖先。

撒拉生的以撒是為今日以色列人的祖先,以撒娶妻利百加·,利百加為以撒生兩個雙胞胎的兒子,長子以掃次子雅各,有史書記載以撒的大兒子以掃也是阿拉伯人的先祖之一。


以斯拉7


在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帶領下,阿拉伯人發跡於荒蕪的沙特阿拉伯沙漠,血統比較純正,也就是J1系。而在歷史上,阿拉伯人的總稱閃米特人,一次次從沙漠衝出去,侵襲伊拉克/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形成了J2系,比如庫爾德人。經過2000年的流散,猶太人還有40%的J1+J2血統,可見,猶太人是比較純正的閃米特人,也就是阿拉伯人的近親。

另外,從語言方面看,猶太族的希伯來語,跟阿拉伯語相近,跟古代中東通行的阿卡德語、阿拉米語等閃米特語,也相近。就像是普通話的方言一樣。這也說明了猶太族的閃米特血統。

況且,《猶太聖經》記載,猶太族的直系祖宗「亞伯拉罕」,是從兩河下游的迦勒底地區的烏爾(吾珥)城邦,遷徙到迦南的,也就是現代的以色列。

所以,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同屬於閃米特人,不論是從基因血統,還是從語言來看,都是近親。

下圖是:現代猶太人的父系基因單倍群血統圖譜


醉哪吒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是同一個祖先嗎?他們的關係是什麼?其實這兩者尤其是在古代無論是在文化上還是在基因方面都有很多關聯,可以說是具有親戚關係的民族。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文化起源

其實在現代,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兩者都可以說是文化民族。因為無論是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基本都是既有白種人,又有黑種人,同時還有不同程度混血的族群,所以其實無論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自己,還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聯繫,更多的都是一種文化聯繫。

那麼雙方最直接的文化聯繫就是宗教上的聯繫了。也就是雙方基本上都認可自己是中東宗教傳說中的人物諾亞的後代,也就是在傳說中在發生大洪水時建造了諾亞方舟的那個人。而且更準確的說,雙方基本上都認可自己是諾亞的長子的後代,只是關於諾亞的這個長子,猶太教《聖經》中說他叫閃姆,而伊斯蘭教的《古蘭經》裡則沒有說他的名字,只是說他是諾亞的兒子。

位於巴勒斯坦希伯倫的“亞伯拉罕陵”,雙方都認為這是自己祖先的陵墓

甚至雙方在傳說中的共同祖先還可以追溯到更晚一些,也是在各種中東宗教裡具有更大宗教含義的亞伯拉罕(易卜拉欣)那裡,也就是距今大約3000多年前的時代。只是在這時,雙方在宗教傳說裡發生了分化,根據雙方都比較認可的宗教傳說,阿拉伯人是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兒子易司馬儀(以實馬利)的後代,而猶太人則是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另外一個兒子以撒(易司哈格)的後代,而且雙方比較公認的宗教傳說也基本到此為止了,對於後來的許多故事,雙方認識的差異就比較大了。

摩西(穆薩)受十戒,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都接受的傳說

所以如果從世俗的角度去分析這些故事,差不多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確實有共同的起源,有共同的祖先,雙方最晚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亞伯拉罕(易卜拉欣),這兩個族群都認可自己是亞伯拉罕(易卜拉欣)不同兒子的後代。不過即使針對同樣的傳說,這兩個民族也因為宗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讀,比如對於亞伯拉罕(易卜拉欣)的身份,猶太教說他是猶太人,而伊斯蘭教則說他是穆斯林。所以這已經牽涉到不同宗教的教義,也不可能有個確定的結果,現在就是各說各話了。但從不帶宗教色彩的歷史角度來看,可以將亞伯拉罕(易卜拉欣)視為雙方共同的傳說祖先。因此無論是猶太教,還是伊斯蘭教,也包括和他們同源的基督教,在現代也都被稱為“亞伯拉罕宗教”。

雙方的語言與基因聯繫

而除了傳說之外,雙方的語言也是比較接近的。阿拉伯語和猶太人在古代所說的希伯來語都屬於亞非語系閃米特語族的語言,所以雖然現代雙方的語言互相聽不懂,但雙方語言的共同點也很多,最典型的一點是這兩種語言裡單詞的詞根都是相互分離的輔音,組成單詞時在其中插入不同的原音,就形成了意思相近但不同的單詞。還有一點是這兩種語言裡的喉音都非常多,這也和兩種語言的共同起源有關係。另外兩種語言所使用的文字也有共同起源,都是源自古代約旦地區的阿拉姆字母。

阿拉伯字母和希伯來字母的對照,基本上每個字母都能相互對應上

而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聯繫之外,近年來一些基因研究也顯示,許多猶太人和目前居住在其周邊的阿拉伯人,特別是巴勒斯坦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在幾千年前可能確實有共同的祖先。比如2000年5月一項針對Y染色體進行的研究顯示,70%的猶太人和50%左右的阿拉伯人可能在幾千年前擁有共同的父系祖先。當然,這只是一項研究的結果,可能未必是非常準確的結論。但至少說明這兩個族群在歷史上可能確實有過非常緊密的關係。

雖然有血緣聯繫,但是這卻絲毫不影響雙方近代你死我活的衝突與戰爭

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共同點,特別是宗教文化極其接近,所以這兩個族群在很多時候都把一些共同的地點視為自己族群所獨有的“聖地”,但其實這些地點的神聖之處,很多時候卻是雙方共同信仰的宗教文化所決定的,因此發生衝突也就成了必然。


而這兩個族群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結合兩個族群在近代的矛盾,在某種意義上也說明血緣的聯繫對於後世政治軍事的影響是多麼的沒有意義。因為雙方的文化在很早就發生了分化,所以儘管到現在在雙方的一些人身上還能看到遠古的一些血緣聯繫,但這並不能改變雙方在近代相互敵視,發生過無數場戰爭的歷史與現實。


桃花石雜談


理論上來說就是同一個祖先,其實現在的猶太人不是當代的(天經裡)說的猶太人,現在猶太人大部分事馬佳人的後裔,就是變成猶太的別的民族的後裔,所以不能完全肯定。猶太人是一個共同的、單一的民族,猶太人千年來的四處流散和苦難並沒有削弱他們獨特的、集體的特質,猶太人只有在一個猶太國才能按照猶太人的方式自由地活著。

歷史上,阿拉伯人沒有迫害過猶太人。兩兄弟一直沒啥矛盾。直到1947年,聯合國181號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二,一半給猶太人建立了以色列,一半留給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 在這裡已經住了兩千年的阿拉伯人已經是這裡的真正的主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伊斯蘭教不是任何宗教的分支,不懂就不要瞎咧咧,伊斯蘭是偉大的天啟之宗教,古蘭經是至高無上的,是宇宙萬物真主的語言,歷史人類無論怎樣演繹,最終都是會歸於伊斯蘭的,必將會是萬教歸一。

他們和以色列關係,就是中國和日本關係。在埃及,我和旅途中一個休息點的20多歲女孩子聊天,我說我們從以色列過來。女孩子馬上糾正我:那不叫以色列,那時巴勒斯坦。所以至少以色列和埃及之間是敵視的。不能說阿拉伯人同猶太人,而是巴勒斯坦人同猶太人是一個祖先,就是亞巴郎,因為亞巴郎的正妻早前總不生育,他的妻子就把自已的女婢給了亞巴郎,所生的後代就是巴勒斯坦人的祖先,後來妻子又生了以撒哥即猶太人的祖先。因為嫡長子的原因,女婢的後代沒有進入猶太人的族譜。阿拉伯人不等於巴勒斯坦人。只不過他們都信仰伊斯蘭教。

基督教是普世的教,信基督者靈魂得救。但是如果非猶太人你要是信聖經舊約你就完了,因為上帝只保猶太人其它的人不保。首先我們不管舊約的作者是誰,它的真實性?本人認為它的出現比中國的山海經要晚2000年,它的作者沒有看過山海經也一定聽過山海經的故事。猶太民族是一個自私的民族,受其它的民族的排斥也是情有可原。

在宗教學術上以及在《聖經》中的《舊約全書》和《古蘭經》中都承認亞伯拉罕(伊斯蘭教稱易卜拉欣下同)是古猶太人和古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 亞伯拉罕的長子以實瑪利(易斯瑪義)和母親夏甲(哈澤爾,亞伯拉罕正妻撒拉的使女)因為家庭內部矛盾(已經很客氣了)以長子之名想佔有亞伯拉罕的正妻所生次子以撒的名聲和榮耀,被亞伯拉罕趕出了家庭,夏甲帶著以實瑪利來到了今天沙特的麥加河谷。 這一過程在《聖經》(舊約全書和《古蘭經》中都有記敘。

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承認以撒是猶太人的祖先,以實瑪利是阿拉伯人的祖先,他們兩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的共同祖先是其父亞伯拉罕。 2OOO年美國的亞利桑那大學的哈默爾等人,對多個阿拉伯國家的阿拉伯人與以色列的猶太人及世界多國的猶太人的染色體和DAN等進行化驗分析,得出的結果是高度的一致,其中包括現在的巴勒斯坦、沙特、埃及、約旦、敘利亞等國的阿拉伯人。 從而證明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同一個祖先。 每個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網上具體查找更多的有關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是同一個祖先的各種資訊就可以了。 但是我非常瞭解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或者伊斯蘭教教徒對猶太人和猶太教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彼此之間也有許多敵視和詆譭。 但是拋開宗教信仰的觀念,在大量的歷史文獻、宗教典集和科學證明面前,我們應該客觀、理性和尊重事實比較好,以免出現偏激的宗教思想和行動。

耶路撒冷的祖墳是那一位,這位名姓什麼,大夫人是誰,大夫人婢女是誰,小夫人是誰,小夫人婢女又是誰?這四位女人都是他的老婆。出埃及他們才分列,說白點是大婢女的子孫與小夫人的子孫之間的爭鬥。諾亞有三個兒子:閃,含,亞菲斯(雅佛)閃是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祖先,包括更古老的赫梯人,含是阿比尼西亞人(埃塞俄比亞)的祖先,亞菲斯是古希臘人的祖先。

閃米特人一部分留在了阿拉伯半島,就是現在的阿拉伯人的祖先,有一部分遷移到了美索不達米亞,這是希伯來人的祖先。希伯來人也與別族通婚,(但資料顯示很少,參考耶穌的家譜。這是以色列的家譜,具備真實性)。但別族人要改信猶太教。阿拉伯人和別族通婚在古巴比倫就很普遍。這一點可以參考聖經,也有其他的資料做參考比較。


歷史深度揭秘


都是中東閃米特人後裔,都有一個共同的遠祖——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和妻子撒拉生的嫡子以撒是猶太人的祖先,撒拉有個埃及使女夏甲,她為亞伯拉罕生了12個兒子,其中一個叫以實瑪利的成了阿拉伯人的祖先。

阿拉伯人在歷史上一直充當著猶太人的庇護者角色,只是到了現代,猶太人在美國的支持下復國才和阿拉伯人反目成仇。

公元前兩千多年前,中東閃米特人中的一個牧羊部族越過了幼發拉底河,遷徙到“迦南”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當地人將他們稱之為“希伯來人”,翻譯過來就是“渡河而來的人”。

後來迦南地區遭受了自然災害,猶太祖先就逃到了埃及。因忍受不了法老的奴役,他們又逃出了埃及,這就是著名的《出埃及記》。在這個過程中,猶太人祖先孕育出了猶太教的雛形。

在宗教的幫助下,猶太人祖先先是建立了強大的國家,征服了埃及、亞述的大片土地,並將雅路撒冷定為國都。不過很快分裂為兩個國家,北方的以色列王國,南方的叫猶太王國。

分裂意味著弱小,巴比倫攻入耶路撒冷後,猶太民族經歷了第一次大流散。因為地緣關係,很多猶太人躲入阿拉伯半島,猶太教也是在這時被帶給了阿拉伯人。

猶太教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很難被其他宗教和文化同化,但這也意味著他們具有很強的排外性,比如他們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必然不能團結周圍民族。

猶太人逃入阿拉伯半島後就遇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為落後的阿拉伯人帶去了先進的文化,發展了很多的阿拉伯信徒,但卻無法團結各個部族組成一個新的、穩定的政權,反而樹立了很多敵人。

受猶太教影響,一個叫默罕默德的阿拉伯人創立了伊斯蘭教。默罕默德最初是想讓猶太教承認他“先知”地位的,但猶太人認為默罕默德對《聖經》一無所知,拒絕承認。

猶太人不喜歡伊斯蘭教,但猶太人的敵人卻喜歡,而且伊斯蘭教特別會將穆斯林擰成一股繩。在這個過程中,阿拉伯半島的猶太人遭到了重創,但隨著伊斯蘭教統一半島後,畢竟是兄弟民族,阿拉伯人又對猶太人表現出了親戚應有的寬容。

隨著阿拉伯帝國不斷擴張,受過良好教育、有著發達商業頭腦的猶太人成了帝國的外交官和財務顧問。西方史學家曾有過這樣的記載:

“格拉納達(西班牙的城市)擠滿了猶太人,如果沒有親眼看到猶太人如何在這裡幸福地生活,就不知道什麼叫作榮華富貴。”

與此相反的是流落在基督教世界裡的猶太人要麼被排擠、被迫害,要麼被迫改宗。這兩個民族關係的惡化發生在二戰後,猶太復國主義情緒高漲,在美國的幫助下,猶太人回到了闊別兩千年之久的巴勒斯坦地區。

可是阿拉伯人已經在這裡生活了上千年,最重要的是阿拉伯人並不是從猶太人手中奪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帝國在公元637年攻佔巴勒斯坦,而猶太人是公元前585年丟掉耶路撒冷的。

阿拉伯人沒有迫害過猶太人,但卻為歐洲迫害猶太人埋了單,他們無法接受讓出世代居住的家園,給別人建立國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