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竟然有穿着补丁龙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穷吗?

汉文帝刘恒穿着打补丁的龙袍上朝,不是因为穷,是他只是单纯的节俭,其实汉文帝时期国家很有钱。

竟然有穿着补丁龙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穷吗?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四4个儿子,西汉第3位皇帝,他的生母为薄姬,是当时太子刘盈的弟弟。

一、汉文帝有多节俭?

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国家府库的钱已经多的数不清,花不完,就连穿钱的麻绳都腐烂掉了,他从自身做起,穿的龙袍也使用粗布来做,磨破了也舍不得更换,打上补丁继续穿着上朝。

在位二十多年,他没有修建过一个宫殿,他不贪图享乐,不讲帝王排场,他的节俭比历史上任何帝王都做的深入,就连死后的陵墓也简单处置!

二、汉文帝刘恒是怎么做到有钱的呢?

(一)代地封王,奠定无为而治而节俭的治国理念!

竟然有穿着补丁龙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穷吗?

前196年被刘邦封为代王,封地在代地,之前是叛将陈豨的封地,刘邦平定了他的反叛之后,就把代地赐封给刘恒,刘恒就在代地做了代王,时年仅8岁。

封了代王之后,8岁的刘恒不得不离开薄姬身边,前往他的封地代地。在代地,他见识到了天底下百姓的穷苦,第一次看天下之大,他吏立志要改变代地的穷苦现状。

来到代地的刘恒没有忘记薄姬的教诲,他遇事谨慎、沉稳,不懂得就问他的舅舅。在代地,在舅舅的指导下,他一面节俭,一面休养生息,与民不扰,积极发展生产,他以身作则勤勤恳恳。

在代地15年,他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都为日后做皇帝的施政理念奠定了基础,开创文景之治!

(二)爱惜十家之财,放弃修建露台

汉文帝刘恒想修建一个露台,前期就找工匠预算了一下,几天后,预算出来,工匠说修建这个楼台需要一百金,汉文帝刘恒一听说立马放弃了修建露台。

汉文帝刘恒之所以放弃了这个露台,原因在于要花钱。西汉初期,一个普通家庭的财产加起来大概是十金,修建露台需要10个家庭的财产,这样做他觉得太耗费百姓的财力,万一这个家庭出了疾病灾祸急需用钱那岂不是一分钱没有啦,最终会伤害民众!

(三)通过缇萦救父废除了肉刑

竟然有穿着补丁龙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穷吗?

缇萦是西汉山东人,她的父亲淳于意被人诬陷受贿,按照西汉的律法他将要受到肉刑。

肉刑,是秦朝与西汉初年的残酷刑罚,主要是切断人的肢体,或者破坏人人体表面!

淳于意在被押解长安的途中,他嘀咕了一句,说道“没有生男孩,关键时刻不能帮助自己”,而在旁边的缇萦听到后,上书给汉文帝刘恒说她愿意替去做女仆换父亲的肉刑。

汉文帝被感动,免除了她父亲的肉刑,并在同一年废除了肉刑!

(四)减免田租,轻徭薄役,发现农业生产

(1)减免田租

竟然有穿着补丁龙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穷吗?

贾谊在《过秦论》中为汉文帝刘恒明确实指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他的意思是说,治国的根本在于以民为本,安民之心。贾谊的治国之策确实很适合西汉初年的社会发展要求。

当时的西汉初期,经过战乱带来的社会百废待兴,虽然刘邦建国后有志恢复农业生产,但是并没有完全的做到。

为此,汉文帝刘恒继位后,他根据在代地的经验,前后两次减免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税收减轻农民的负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国家土地的耕种面积,扩大粮食生产!

此外,前167年,汉文帝刘恒做了一个相当大旦的决定,他免去全部田租,这样做很是有魄力!

(2)轻徭薄役

汉文帝刘恒奉行老子的黄道学说,以“无为而治”作为治国理念。他文治国家,把国家的徭役改为“丁男三年一事”,也就是男子的徭役减少到三年服徭役一次。

可以看到,轻徭役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国家有了可以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年轻劳动力,这对于西汉来说,提高农业生产是多么重要的一项政策!

(3)以粮食换爵位或免刑法

前168年,根据晁错的建议“募天下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晁错让天下有粮食有钱的人向边境娟粮食,然后可以得到爵位,有罪行的人可以借此免除刑法,虽然看起来不公平,但是他却把社会的剩余物资调动起来了。

竟然有穿着补丁龙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穷吗?

这个建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边境的粮食储备在短时间内充足起来,让国家的边防有了足够的保障,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负担。

但是这个建议总有点卖官鬻爵的意思,暂时确实让汉文帝刘恒达到了他的目的,也使得边境人民处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结语

汉文帝刘恒龙袍都能打补丁,他知道这一切都来自民脂民膏,他不是因为穷,他是节俭。

明朝朱棣的龙袍别说打补丁了,连一次水都不下,也就是说不会洗的,可见有多奢侈!

竟然有穿着补丁龙袍上朝的皇帝,他是穷吗?

汉文帝刘恒的节俭是他母亲薄姬从小对刘恒谆谆教导的结果,他八岁去代地为王,深知民间疾苦,他体会到了作为农民的难处,是从底层成长起来的帝王,因此他做了皇帝之后,才能实行一系列的有益于民的治国之策!


参考:《汉书》、《资治通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