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李约瑟:中医药中,有一些尚未得到科学解释的东西

1937年左右,三个中国留学生来到了剑桥大学,此时的李约瑟在剑桥大学研究胚胎学。在学术交流时,三位中国留学生的聪明才智使李约瑟意识到,人类无论肤色种族在科学面前都是平等的,并由此导致他对中华文明产生终生的认同。

而在这三位年轻的中国人中有一位美丽、聪颖的女士,而她就是后来成为李约瑟亲密助手和晚年伴侣的鲁桂珍女士,鲁桂珍出生于湖北省一个医学世家,与李时珍同乡,因此她对传统的中医很了解,她向李约瑟介绍了《本草纲目》的好多内容。他们谈到有关药的话题。

李约瑟:中医药中,有一些尚未得到科学解释的东西

鲁桂珍在来英国之前,在北京协和医院,后来到上海的一个研究所研究脚气病。正好李约瑟的教师也是近代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也研究脚气病,还在1924年得了诺贝尔奖。鲁桂珍告诉李约瑟,在几百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知道脚气是维他命缺乏症。这使李约瑟很惊讶,原来在西方得诺贝尔奖的东西在中国汉朝的医书上就记载了。

鲁桂珍毕业后赴美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正在这时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中英两国分别投入了反对日本、德国法西斯的战争,由于海上交通的中断,鲁桂珍和李约瑟不得不天各一方。在这期间他们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明的共同兴趣与研究的愿望,使两颗伟大的心灵越走越近。而李约瑟前往中国这一文明古国进行探访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不久战争的风云际会使李约瑟的愿望得以实现。

李约瑟:中医药中,有一些尚未得到科学解释的东西

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疟疾流行,特效药奎宁因主产地南洋陷落,来源锐减,十分短缺。陈果夫的一位政府职员程清舫见报纸刊登了一则“治疟方”,给病人试用,发现有效,便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很感兴趣,拨款给予经费支持,成立了国药研究室,组建了一支从临床、药理、植物和种植的研究队伍,“制成片剂及注射剂,其效力不变,且无副作用,应用亦便利”,临床治验疗效达96%。

李约瑟考察时看到,常山抗疟是当时中国科技界的研究热点,因此他想将这方面的进展推荐给国际社会。于是他便向国际社会举荐了关于研究常山抗疟的成果——程方祖的《关于中药“常山”治疗疟疾的初步临床报告》。

可能因为该文属于临床报告,并未见到在国外发表。当时国内组织了不少研究人员来进行常山药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像张昌绍、赵承暇等人发现了常山的有效成分常山碱,并确定了其化学结构,成果后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不过这是战后的事了。

李约瑟说:“战时我在中国的时候……应用常山非常之多。为了防治疟疾,人们纷纷去找常山,而不找奎宁,因此对于常山的研究非常多。中国各类药物实验所都从事这项工作,在战事初期便得到肯定的效果;但西方还是存疑,最后经国立医药研究所的汤马士·霍克博士对它做了研究,证实为相当有效的治疟药。”

李约瑟:中医药中,有一些尚未得到科学解释的东西

直到后来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学者也进行了研究,科技界才公认其疗效。但是后来合成的各种化合物,始终存在呕吐反应严重的问题,未能上市用于临床。这也说明,中医复方可能更加合理。

李约瑟认识到,“中国药物学实在有许许多多深饶兴味的东西”,不过,作为西方学者,他所关注的还是科学验证后的成果。1945年李约瑟在将要离开中国之际,递交了一份给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的报告,里面就中医药研究说了一段话:

“现代医学是一个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系统,中国传统医学是十分逊色的,而且很不可靠。尽管如此,传统中医药中无疑有一些尚未得到科学解释的宝贵东西。大概1/20的本草有真正的药理活性,应该有1/40在世界药典中拥有一席之地。但是可以看到一种被误导了的民族观念,一些官员希望我们相信传统医学系统从总体上比现代医学好,并且雇用科学家以证明传统药物是有效的;如果科学家们不这样做,那将给他们带来不好的结果。”

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不认同陈果夫等从传统角度支持中医的立场,出发点还是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中医。不过由于他的介绍,世界科学界对中国医药学的成就有了更多的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