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早教在家就可以做,別再浪費錢去外面報上萬的早教班了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貌似有點危言聳聽,但其實從孩子的0-3歲前的大腦發育上來說,還是有一點道理的。

芝加哥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Peter Huttenlocher(彼得·胡滕洛)早在70年代就對人類從嬰兒到成人時突觸連接數目的變化做了大量研究。(突觸是神經元之間在功能上發生聯繫的部位,也是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

研究人員計算出人腦不同時期的突觸連接數目,得出的結果引人注目:


早教在家就可以做,別再浪費錢去外面報上萬的早教班了


嬰兒在出生時(左圖),大約有50萬億個突觸連接,這個數目相當於成年人的1/10。

孩子3歲時(中圖),突觸連接的數目大致是成人的2倍,大概是1000萬億。

到了14歲(右圖),孩子的突觸連接數目和成人大致相當。(孩子長大時,突觸數都是先增加,後減少;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用進廢退”,有一些不常用的聯結,或者效率比較低的聯結會被剪除,稱為pruning。)

早教在家就可以做,別再浪費錢去外面報上萬的早教班了

下面,是常爸在哈佛教育學院上課時,腦科學課的一張講義。可以看出,大腦的重量,從出生時的370克左右,到3歲時變成1.3千克左右,增長了250%!而從3歲到青春期(大腦重量高峰期),只增長15%左右。


早教在家就可以做,別再浪費錢去外面報上萬的早教班了



由此可見,0~3歲是人類大腦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給大腦適當的聽覺、體覺、視覺的刺激,將有助於整個腦神經網絡的構建。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格外看重“早教”的意義了。在0-3歲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對孩子進行科學合理的早期教育,可以充分發掘出孩子的潛能,使孩子更具發展潛力。

早教在家就可以做,別再浪費錢去外面報上萬的早教班了



但是現在很多父母不遺餘力地把孩子送到早教中心去,甚至一年壕擲幾萬塊,帶孩子去參加雙語早教班。在早教班裡,聽著老師操著口音濃重的英文,給孩子唱唱兒歌,指揮父母們抱著孩子做動作……

爸爸媽媽們真心覺得這錢花得值嗎?

常爸一直堅持的是,與其送孩子去早教中心,不如在家做早教,效果更好!

首先,孩子的早期教育,絕不是一週兩次早教班就能解決的。

爸爸媽媽要把在早教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並不斷重複實踐,言傳身教,才能讓早教真正發揮效果。

特別是3歲以前,孩子的教育是需要父母們親力親為的。想要抱著把孩子的教育假手於人、3年後得到一個天才寶寶的想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孩子早教中最重要的角色還是跟TA朝夕相處的父母,

與其送去機構,不如爸爸媽媽們認真自學一下相關的知識,在家裡給寶寶進行早教,哪怕平時只有起床後,下班後,睡前這樣碎片化的時間,堅持下來效果也遠遠更勝過每週一兩次的早教班。

其次,早教行業魚龍混雜、優劣難辨。

目前我國0~3歲的早期教育行業,存在監管真空,從國家到地方都沒有出臺針對早教行業的規範性文件,對於從業人員的資質,以及課程的設置也無統一的標準。

有些機構的老師,操著一口中式英文,在課上講幾句英文,就能被稱為“雙語早教師”了,孩子們能收到何種效果,真的不是自欺欺人嗎?

早教在家就可以做,別再浪費錢去外面報上萬的早教班了



一節早教課幾百塊,一年幾萬塊,不僅舟車勞頓,效果如何更是未知?!常爸真心覺得這些錢可以省下來,我們在家一樣可以進行高質量的早教!

家長們只要花一點時間和精力學習一些專業的育兒知識,就可以成為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