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阿里的技術中臺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01

阿里技術中臺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技術中臺,就是將使用雲或其他基礎設施的能力,以及應用各種技術中間件的能力,進行整合和包裝。過濾掉技術細節,提供簡單一致、易於使用的應用技術基礎設施的能力接口,助力前臺和業務中臺數據中臺的快速建設。

阿里的技術中臺,包括:

流式計算

  • JStorm是一個分佈式實時計算引擎,調度器分配一個worker 來跑任務,進行任務全生命週期的託管。

分佈式存儲

  • Tair(Key/Value結構數據存儲系統)
  • Histore(分佈式海量數據場景下OLAP分析型數據庫產品)
  • Hbase
  • TFS(分佈式文件存儲)。

分佈式數據庫

  • TDDL(分佈式數據庫中間)
  • 精衛(取名自“精衛填海”,基於MySQL數據庫的數據複製組件)
  • 愚公(數據自動遷移引擎,異構數據源遷移)
  • SchedulerX(分佈式任務調度)。

消息

  • Notify
  • MeteQ

分佈式服務

  • HSF(High Speed Framework,分佈式服務框架,當時阿里內部選擇了HSF,放棄了dubbo)。

負載均衡

  • Tengine(是基於 Nginx 開發的輕量級開源 Web 服務器,作為阿里巴巴七層流量入口的核心繫統)。

應用容器

  • Pandora(是淘寶網中間件團隊打造的,基於HSF隔離技術構建的全新一代隔離容器)。

軟負載&配置中心

  • ConfigServer(主要提供非持久配置的發佈和訂閱)
  • Diamond(是一個持久配置管理中間件,可以實現分佈式場景下,中心化的持久配置管理,同時也支持基於發佈訂閱模型配置動態變更推送)
  • VipServer(天樞,通過集中式的配置向客戶提供路由信息,以非網關的形式實現負載均衡功能)
  • Zookeeper。

分佈式鏈路跟蹤&基礎數據

  • Eagleye(鷹眼,通過收集和分析在不同的網絡調用中間件上的日誌埋點,可以得到同一次請求上的各個系統的調用鏈關係,有助於梳理應用的請求入口與服務的調用來源、依賴關係)
  • TLOG(是一個分佈式的,可靠的,對大量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展現的的系統)。


02

阿里移動中臺EMAS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阿里巴巴高級技術專家泠茗,分享到,阿里的移動中臺是構建在業務&數據中臺之上,為更好更快地利用中臺能力、快速迭代移動端產品,又生生地擠出(或是說沉澱)出了一個新的中臺層。

移動中臺建立在業務數據雙中臺之上,更靠近移動前端戰場,我們可以類比成戰場上的坦克群,近距離支撐一線戰場。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在端技術方面,採用RN搭建技術框架,支持Hybrid,並且自研了排版引擎,包含安全組件、離線數據、JS橋接框架等,支撐了淘寶、天貓、支付寶、盒馬、鹹魚、飛豬、釘釘等App應用。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移動中臺,通過搭建移動框架體系,支持各種不同業務場景,讓非技術人員快速完成業務,集成了AI生成頁面、模塊開發體系、國際化、統一登入/權限等,支持對業務的快速響應。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移動中臺不僅提供前端技術框架,還支持後臺系統快速搭建,通過場景化組件體系,提供三深三式設計框架、場景組件、適合供應鏈系統的組件解決方案。

03

阿里的研發中臺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研發中臺,主要關注與開發效能管理,軟件開發是一項工程,涉及到管理、流程、測試、團隊協作等方面。如何將企業的開發流程最佳實踐沉澱成可重用的“能力”,從而助力創新性應用的快速開發迭代,也是我們看到的很多企業正在做的事情。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如果說技術中臺為前臺應用提供了基礎設施重用的能力,那研發中臺就為前臺應用提供了流程和質量管控以及持續交付的能力。

阿里效能部,一直致力於集團研發效能的提升,通過工具、規範、體系給各業務線開發團隊賦能。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研發中臺,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全鏈路壓測”平臺Amazon,每年“雙11”前夕承載著大量壓測任務,提供了全量線上壓測、混沌工程等複雜場景下的壓測實踐。

04

阿里數據中臺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阿里數據中臺產品包括:OneData、OneID、OneService、Dataphin等等。數據中臺的內容在上期文章中詳細講過,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看文末鏈接前往閱讀。

05

阿里的業務、數據“雙中臺”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古謙在雲棲大會《企業核心業務數字化轉型最佳實踐》分享,阿里的數據業務雙中臺堪稱經典。從圖中可見,阿里中臺主要體現為由業務中臺和數字中臺並肩構成的雙中臺,並肩扛起了所有前臺業務。

業務中臺將後臺資源進行抽象包裝整合,轉化為前臺友好的可重用共享的核心能力,實現了後端業務資源到前臺易用能力的轉化。

數據中臺從後臺及業務中臺將數據流入,完成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產品化包裝過程,構成企業的核心數據能力,為前臺基於數據的定製化創新和業務中臺基於數據反饋的持續演進提供了強大支撐。

業務中臺與數據中臺相輔相成、互相支撐,一起構建起了戰場強大的後方炮火群和雷達陣。

06

組織中臺讓阿里致勝千里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組織結構是企業的生命底色,企業作為組織生命,生命天生追求穩定性,個性化的消費者天生追求個性與多樣性,在兩者的對立統一中,如何建立一個兼具穩定性和多樣性的組織生命體是我們探討的核心命題。

而中臺建設真正困難的是組織上的重構,這往往是大家有意無意避而不談的。

中臺戰略的成功、能否實現技術架構與組織架構的匹配,是一道繞不過去、但必須要邁過的門檻。從阿里成立共享事業部,海爾的人單合一、職能並聯,到近期大家關注的騰訊的組織架構重構都是這些企業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

07

中臺戰略在企業中如何落地?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中臺戰略能解決未來問題,是一種能力沉澱,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佳落地實踐,可以讓企業持續前進、加速奔跑。

第一,實現從局部優化到全局優化的轉變。鞋服行業追求高庫存、高消耗,所有關注點都在供應鏈,就需要把WMS或者供應鏈做到足夠優化。此時的優化一定是局部的,一是部門沒辦法控制營銷端的事情,二是營銷端的數據不夠實時。而今天,在中臺戰略的助力下,企業可以在整個架構下進行全局優化,實現最大化的優化效率。

第二,能實現企業業務數據實時、統一、在線。很多企業組織中會碰到業務響應的問題,其實90%是因為你的數據沒有做到實時、統一、在線。比如說,銷售部門想要看到7000家門店銷售數據如何,供應鏈怎麼優化,商品設計能不能做爆款預測等,但彼此間的數據是割裂的,系統間協同效率低,實時統一在線性極弱,所以很難將這些想法落地。而如果企業只有一份數據,包括電商環節、供應鏈環節,就能夠發現任何一個場景下對於業務的變化和感知,實時聯動。

第三,實現更具“韌性”的企業架構。康師傅如今被打擊得無還手之力,但打擊它的不是統一這樣的同行業品牌,而是外賣。今天,外部環境的變化是不可預測的,而中臺戰略可以讓企業架構更具“韌性”,能面對多變的環境迅速調整,快速“重生”。

08

大中臺團隊的KPI怎麼考核?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大中臺是個上不頂天,下不立地的組織。不能簡單的按照業務和收入KPI進行考核,因為能做多少收入不是它能掌控的,畢竟它是個能力和成本中心,不是個利潤中心,又不能按照IT系統的方式去考核它,否則離業務太遠,資源整合的業務價值沒法體現,同時你還不能簡單的以一年為單位來考核它,因為能力中心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你按年考核它,它就會急功近利。

另外,國內的企業管理者技術出身的比例不大,對於中臺的理解有限,傳統企業有幾個CEO是真正懂的,一定程度上造成業務人員高人一等的現象。畢竟KPI為王,企業大多數時候,還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但做百年老店拼的不是起跑線,而是誰的耐力更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更是如此了。

09

如何評判一個平臺是否稱得上中臺?

阿里的技術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


讓我們引用一段阿里玄難在接受極客公園採訪時提到對於中臺的一段我非常認同的描述:

本文中我們一直提到的一個詞就是“能力”,從玄難的這段採訪也可以看出,在阿里,“能力”也是中臺的核心。

一切以“以用戶為中心的持續規模化創新”為目的,將後臺各式各樣的資源轉化為前臺易於使用的能力,幫助我們打贏這場以用戶為中心的戰爭的平臺,我們都可以稱之為中颱。

10

本文內容小結

1,技術中臺提供了自建系統部分的技術支撐能力,幫助我們解決了基礎設施,分佈式數據庫等底層技術問題,為前臺特種兵提供了精良的武器裝備。

2,移動中臺提供了戰場一線火力支援能力,幫助我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增強用戶體驗,為戰場提供了陸軍支援能力,隨機應變,所向披靡。

3,業務中臺提供重用服務,例如用戶中心,訂單中心之類的開箱即用可重用能力,為戰場提供了強大的後臺炮火支援能力,隨叫隨到,威力強大。

4,數據中臺

提供了數據分析能力,幫助我們從數據中學習改進,調整方向,為戰場提供了強大及時的雷達監測能力,幫助我們掌控戰場。

5,研發中臺提供了自建系統部分的管理和技術實踐支撐能力,幫助我們快速搭建項目,管理進度,測試,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是前臺特種兵的訓練基地及快速送達戰場的機動運輸部隊。

6,組織中臺為我們的項目提供投資管理、風險管理、資源調度等,是戰場的指揮部,戰爭的大腦,指揮前線,調度後方。來源:技術領導力


如果你也關注“互聯網產品與業務創新孵化,項目運作”,歡迎關注我並留言探討與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