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众名家评说徐纯原


众名家评说徐纯原

徐纯原,名煦,号钝斋,1943年生,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书法家,画家,古文物,书画鉴赏者,国家一级美术师,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收藏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全国中青年书法集刻展评委、江苏省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博物馆鉴定顾问、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鉴定顾问、 十竹斋艺术学会会长等。1985年文化部授予“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先进个人” 称号。200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荣誉称号。

众名家评说徐纯原

众名家评说徐纯原

绘画师从张辛稼、唐云,王雪涛诸公,作画重笔墨技法,形神兼备,尤以画鹰著称。

书法受业于高二适,林散之,书风刚挺道媚,爽劲奇崛,自然典雅。

作品入选历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并获奖,入选一至五届、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并任评委,入选国际、国内大型书画展至多,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多次应邀为中央办公厅、中南海、京西国宾馆等作大幅松膺,花鸟、书法。书、画、诗文多发表于各种专业刊物、杂志、报纸、画册,各级电视台常有专。出版书西集多种《钝庐诗钞》一卷,其传略收录于各种名人辞书。

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可以说是在元代就已建立的。当时的文人画家由于受到政治压抑,处世抱着消极的态度,或者遁迹山林,或者憩身溪泉,充满隐逸的思想,反映在绘画艺术中就十分喜爱所谓“不施彩而純以墨色者”的水墨面,以符会自然,不假雕饰的审美趣味和追求“以素静为贵”的艺术境界。用这种“墨戏”之作,来抒发他们的清逸、疏淡、冷寂和优雅的“自我”理念和生活意趣。风气一开,趋之若鹜,形成了中国花鸟绘面中很别致的一格,并历久不衰,如明代的徐谓、清代的八大山人等都是名垂史册的大家。

众名家评说徐纯原

众名家评说徐纯原

从徐纯原的作品来看,他的艺术专长,显然是文人水墨花鸟画传统的一格。毫无疑问,他选择的是一条极艰难的艺术创作道路。因为在历代诸多艺术大师坚立的图式面前,要有所突破和超越是非常不易的。但徐纯原自有他的信念和意趣,自有他的鉴别和取舍。他在青少年时就酷爱书画,从吴县书画之乡的胥口来到城市,绘画从师张辛稼,其后书法入手为高二适,进而探源求本,博取精髓。终于有了不同一般的收获。

他的水墨花鸟画所表现的手段,往往用丰且厚的墨尽情地表现对象的气势,继而用劲且利的笔细心地传达对象的神韵,加之简而不疏的布局,形成了墩厚的笔墨的韵味中不乏清凌空灵的意趣。如他的作品《松鼠食果图》,那锐利的针叶,飞白的松干,深淡有致的松鼠,写来是那么轻松自然,简法明快,黑白分明,毫不迟疑做作,对水份的适度控制,显示出特定的环境气份和他十分娴熟的水墨技巧。然而,徐纯原的画不是单纯地用这些了然于心的笔基功夫,“墨戏”去张扬“自我”意念的呈现,而是凭籍它来墅造种种生动法泼的花鸟形态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意蕴。这是他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他对自然、人性、艺术的深沉的体验和感悟。徐纯原的作品。绝不是古典绘画艺术的昔日重来,在闲散和文静中细细去品味,确呈现了一种积极奋进的艺术精神,这也许正是他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

众名家评说徐纯原

众名家评说徐纯原

在当今江苏书坛上,活跃着一大批在国内颇具影响和声望的书家。如百岁老人武中奇先生至今书法气势充沛、瓦翁先生的小楷书法娴静儒雅、沙曼翁先生对甲骨文与汉简隶书的独到通变、尉天池先生草书的姿肆雄奇等等,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中年一代则以功力扎实,修养深厚为主要特征.其中具有代表性者如徐纯原爽劲奇崛的行草书,华人德静穆从容的隶书,言恭达质厚古逸的大篆,徐利明潇洒豪迈的行草书,黄敦、孙晓云、王冰石清新妍妙的行书,都以各自的独特面貌享誉国内书坛,并逐渐进入成熟的境地。

摘录刘恒 (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主任) 《江苏当代书法艺术》一文

众名家评说徐纯原

众名家评说徐纯原

大量文物书画的鉴阅,锻炼了他的眼力, 丰富了他的修养。笔墨功底和文物修养,反映在其作品中的是力量、厚度和传统的气息,纯原的书画是传统的,他对于传统的取法特点在于由近及远、由新及旧。如其花鸟画,是由张辛稼上溯海上画派;由张大壮, 唐云、窥探恽寿平、华新罗;由潘天寿、李苦禅,进入八大山人。其书法,早年亦以张辛稼为楷则,后又以高二适为转移,进而学二王、唐太宗, 以至于章草、汉简。他所形成的面目,当然有惊人的影响、 古人的痕迹, 然又非古非今,因为有他的取舍、他的个性。那种虽简而具体,虽放犹规范,笔劲而肥,墨丰而厚的风神,以及那时见于其画的敦实而丰满的小雀儿,常让观者想贝其人。

众名家评说徐纯原

众名家评说徐纯原

书画同源、同法,是我国艺术带有根本性的特征。所以中国画家需同时擅书,方能相映成趣。纯原于此和我颇有同感,因为他的画,得力可他的书,这是他长期实践的心得和体会,他的行草书较之于他的画,格外洒脱和自如。其书受益于二适先生,因为参用章草,又与明初宋克颇有祖合,一气呵成且有变化,刚劲飞动又不流于粗悍。

摘录 萧平《融合书画 参用古今》一文

主编周昌:133912460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