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淮海戰場上,國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最後卻慘淡收場

淮海戰場國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最後卻慘淡收場?咱們一起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說到淮海戰役,熟悉近代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這次的戰役是國民黨七大兵團與華野中野打的一場戰役。其實國軍在這個戰場上佔據這絕對的優勢,國軍七大兵團加起來有80萬大軍,而華野和中野不過只有60萬,但是結果卻是國軍七大兵團被挨個的點名,最後一手好牌打爛了。

淮海戰場上,國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最後卻慘淡收場


其實國軍的兵力和裝備都是高於我軍的,但是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國軍的內部不和導致的。都知道國軍的內部派系林立,尤其是嫡系與非嫡系之爭更是非常的激烈,在淮海戰場上,中央軍跟桂軍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很好,尤其是戰前老蔣想讓白崇禧成為總指揮,但是卻在徐州又弄了一個總司令,這讓白崇禧非常的不滿,所以就拒絕了這次的任命。因此最後派了杜聿明成了徐州的副總司令,而且當初臺兒莊戰役的時候,老蔣捨不得自己的中央軍。

淮海戰場上,國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最後卻慘淡收場


因此西北軍被放在了臺兒莊,而最後令他們心寒,所以最後戰場起義投奔我軍。還有一點就是國軍的作戰策略了,濟南戰役之後,國軍知道會在南線有一場決戰,但是卻沒有讓黃百韜向徐州靠攏,因此導致了他成了出頭鳥,而在黃百韜被包圍了之後,杜聿明卻又讓李彌邱清泉去打華野,而不是改弦易轍去攻中野,最後不但沒有救出黃百韜,還把自己也搭了進去。再來說說黃維的兵團,本來可以跟劉汝明和李延年一起去徐州。

淮海戰場上,國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最後卻慘淡收場


但是老蔣卻讓他去攻宿縣,急功冒進導致了成為了孤軍,中野抓住機會將他包圍,而劉汝明和李延年一看這個情形,嚇得在蚌埠不敢出來。而這邊黃維被包圍了,本來有機會撤走的杜聿明兵團,卻因為老蔣讓他們去營救黃維,結果失去了最佳撤退機會。其實淮海戰役國軍的失敗,有很多的複雜的原因,內部不和、指揮實力、錯誤判斷都是主因,真是一招出錯滿盤皆輸啊!

淮海戰場上,國軍佔據絕對優勢,為何最後卻慘淡收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