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歲半的寶寶應不應該留守家裡讓爺爺奶奶帶?

青墨之翼


作為一名寶媽,我實在不建議這麼做。

一歲多的孩子正是最需要媽媽的時候,爺爺奶奶是沒辦法代替媽媽的。

我婆家嫂子當時就是孩子一歲五個月的時候跟大哥一起出去工作的,那時候孩子天天哭,有時候生生哭出病來。我親眼見過孩子爺爺奶奶喂孩子吃藥,邊哭邊灌,吐出來繼續灌,心疼的我婆婆一邊掉眼淚一邊說孩子得吃藥啊,不吃藥病怎麼好。我想如果我嫂子見過孩子這樣一定不捨得出門打工。當時我婆婆也是為了讓他們好好在外面打拼每次打電話都說家裡都好讓他們不要擔心。這都是大人心裡想著讓孩子以後條件好一些的付出,可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哪裡能理解這些,他心裡就是覺得媽媽不要他了。我嫂子一年回家兩三次看看孩子,每次孩子都是寸步不離的跟著她,走的時候我婆婆連哄帶騙的把孩子帶出去,我嫂子再偷偷走,然後孩子就會一直哭,哭到睡著為止。後來孩子大一些,每次我嫂子打電話來他都不接,就是故意不接。

好在後來我嫂子他們在城市裡安了家把孩子接去上學了,就算這樣孩子一直以為奶奶家是他的家,城市裡的家是爸爸媽媽的家。

所以說孩子童年裡留下的傷不是那麼容易好的,這是多少錢都換不回來的。


牛團毛絨玩具回收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要根據自己家的實際情況來看吧!我女兒5個月的時候留在了東北姥姥家裡,我和我老公去北京上班,她跟著姥姥姥爺一起生活了一年半,我婆婆身體不好,不能照看孩子。我父母因為家裡很多事情,而且我爸比較保守,不想離開家,適應不了大城市的生活。而且我們在北京,如果一大家子生活住房成本,生活成本壓力很大,我和我老公的經濟狀況一般,我的收入高一些,所以不想放棄工作,我也不想因為生孩子放棄自己的生活,所以我爸媽商量放在了我爸媽那裡!

孩子放著我爸媽那裡,他們非常非常的盡心盡力,生怕孩子出什麼情況!在我爸媽的細心照顧下,我女兒很開朗,身體很好,幾乎不生病,胖胖乎乎的,可能是我媽媽性格開朗,孩子也跟著她也很活潑,說話也比較早,愛說愛笑!

快一歲八個月的時候,孩子接回我們身邊了,我觀察她,沒有出現缺乏安全感的樣子,性格也很好,這是我的經歷,其實放不放真的要衡量好,根據自己家庭的情況來看,我父母也有事情要做,我女兒會讓我姥姥幫忙給看一下!當初決定的時候內心也很糾結很掙扎很痛苦,好在一切都順利過來了,真心的感謝我爸媽,為了我和孩子付出了太多!

提出問題的朋友,希望你能找到最好的答案,加油💪



奔跑在路上的小小蝸牛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一歲半的寶寶應不應該留守家裡讓爺爺奶奶帶?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最適合了,因為我第一個小孩,在他五個月的時候我就出去打工了。

並不是我不心疼孩子,那麼小就丟下他。我們當時經濟比較緊張,還有計劃生育比較嚴。可能還因為當時太年輕,只想到眼前。

我記得準要走的時候我哭了,還是很捨不得丟下孩子,不過為了生活硬著頭皮還是出去了,剛開始出去很想孩子,慢慢就淡忘了。

現在想想還真後悔,回家後孩子不跟你親近。能感覺得出來,孩子性格很內向,每天就知道玩,從來都沒學習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開始沒教好基礎,到後面怎麼學也學不好,要從小有個良好的習慣。才能讓孩子從小有個良好的學習態度。

老人一般不太在意孩子今天有沒有學習,只要孩子不打駕就好,。在怎麼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了,到時後悔都來不及。





潘148735619


  在我們老家農村留守兒童較多,因父母外出務工所致,4到10歲居多,不到讀書年齡的一般是爺爺奶奶帶著,到達讀書年齡後好多都是從家走著去學校,學校建設到鄉鎮場附近,行程有好幾公路,遠點的一般要走一二小時,條件好點用電瓶車送到學校就讀,下午再去接回家。

  先說自己帶好處:一是一歲半孩子愛動、也是開始認識事物啟蒙教育時候,父母的言傳身教最好,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也有好處。二是你看著他的變化慢慢成長,到和你溝通交流,這是金錢買不到了。

  爺爺奶奶帶小孩存以下問題:一是他們會用老一輩的方法帶小孩,教育方式有所欠缺,對小孩成長影響很大;二是他們年齡大了,帶小孩不安全,老人精力有限。三是小孩會與父母產生生疏感,跟孩子很難溝通。

  農村的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未來,有更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又必須外出務工,損失了愛情、親情等,這是當前農村現狀,都面臨艱難的選擇和取捨。針對您提出的問題,它有兩面性,個人認為最主要還是要看您自己的條件,最好全家人一起商量,或在就近打工。孩子還是自己帶好。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五常拉林兵


不建議。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歲半的孩子正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正是學習各項能力的時候,這個年齡的孩子教育問題是最關鍵的,帶孩子並不是簡單的餓不著,凍不著的問題。

這裡並不是說,爺爺奶奶就帶不好

我們小區是一個新小區,外地人比較的多,好多都是有爺爺奶奶跟著在這裡幫忙看孩子,可有一位寶寶是隻跟著奶奶在這裡住,因為奶奶的氣質,身材比較的好,剛開始還以為是家裡二胎呢。

從寶寶上幼兒園,慢慢的接觸才知道這是一位奶奶,單獨帶小孫子,但是,小孫子被奶奶教育的特別的好,也特別的懂禮貌,一點不像傳說中爺爺奶奶帶出來的樣子。這位寶寶和我樓下鄰居的孩子一個班,鄰居說:“這奶奶送孫子上幼兒園後,在家裡還做瑜伽,所以氣質比較好,我們班出去郊遊時,這奶奶帶的一盒一盒的水果,做事情可細。”

所以說,孩子能不能教育好,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帶沒有區別。

這個時候的孩子更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陪伴

孩子這個年齡不光是吃飽、穿暖、各能力的發展,主要還是心理的發展,孩子更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關心,需要和爸爸媽媽的交流。

從懷孕到孩子出生,媽媽是孩子來這個世界上認識的第一個人,其次是爸爸,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在一歲半的孩子要慢慢的牙牙學語,學會走路,這一切的一一切都需要在媽媽爸爸的見證下成長,爸爸媽媽卻從孩子眼前消失了,孩子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他會怎麼想呢?他不懂為什麼會這樣,但他需要爸爸媽媽陪伴。

有首歌,歌詞中說:“世上只有媽媽嗎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個草。”再親再近的人都比不上媽媽的愛和關心,別人在怎麼關心也替代不了媽媽的關心和愛。

教育觀念的差別

農村的爺爺奶奶大都沒有多少知識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他們只是按照七八十年代養育子女的傳統習慣,提供吃穿,隔輩的溺愛,會養成孩子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一些不好的性格,等這些習慣和性格養成以後,再想改就不是那麼的容易啦。

身邊有好多的例子,從小把孩子扔給了老人,感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到上學年齡了,就把孩子帶出來,發現孩子特別的逆反。

一般這樣孩子懂事後,會特別的怨恨父母,認為自己最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把自己扔給爺爺奶奶不管,到爺爺奶奶辛辛苦苦把自己養大,懂事了,父母又過來管,孩子特別的接受不了。

周圍環境的影響

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孩子,一般都會受到周圍小朋友的嘲笑,會感覺自己的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了,才會把自己扔給年邁的爺爺奶奶來養。


尤其是才農村,有個壞習慣,就是鄰里鄰居習慣逗小孩,什麼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是撿來的?..............相信從農村長大的都有這樣的經歷,到三四十了這影響還歷歷在目,孩子也是一樣的,這個壞習慣傷害著很多的孩子的心靈。

所以,建議你把孩子帶在自己的身邊,既然把孩子生下來就要對孩子負起責任,孩子是一個有生命有思想的完整的人,不是一件東西,扔來扔去。萬事要考慮孩子的心是怎麼想的,保護孩子的心靈。

我是幼師寶媽說育兒,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疑問可以留言。


幼師寶媽說育兒


我認為,既然生了孩子,就要自己養。因為孩子不是奔著爺爺奶奶來的,而是父母。

小時候我就是留守兒童,那時我最渴望的就是能在父母身邊。最羨慕的就是那些父母在身邊的小夥伴

。因為爺爺奶奶一起帶的堂兄弟姐妹就有5個,根本就沒精力管我。

也因為有過這樣缺愛沒有被好好呵護的童年,無論如何,我都會選擇把孩子留在身邊。我也的確是這麼做的。儘管孩子帶在身邊,生活暫時會緊張不少,但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是最珍貴的。

很多人覺得孩子小,也記不住是誰帶的自己,所以誰帶都一樣。但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除了生存需求,也有心理需求。也需要父母的愛,而心裡發展直接影響孩子人格的形成,心理健康被愛滋養的孩子才更幸福。

我一個同學,5歲的孩子以前都在鄉下跟姥姥姥爺一起生活。現在條件好些了,打算接過來讓孩子在城裡上學。但慢慢相處發現,孩子脾氣很大,容易發怒,暴躁或者不跟周圍人說話。孩子還總是跟爸媽對著幹,說東往西。一打就跑還要離家出走。同學跟我抱怨,自己好失敗,孩子跟自己不親還一堆問題。如果可以重來,一定會一開始就自己帶。

題主的孩子才1歲半,3歲以前的孩子安全感構建的最佳時期,能給孩子最好的心理呵護的,不是爺爺奶奶親戚朋友,而是父母。

題主也知道家裡老人精力有限,還要幹農活。而且現在看到身邊很多老人帶孩子都只能維持孩子的生存需求,只管孩子吃飽,其他的教養需求已超出他們的職責範疇,根本管不上也不知道怎麼管。就比如看電視手機玩遊戲之類的。

我表姐的小孩2歲,是奶奶帶的,刷抖音西瓜視頻看動畫片不曉得多溜。奶奶一要幹活了就把手機給他玩。

那麼小的孩子,長時間的對著電子屏幕,大人都不舒服,更何況孩子

很多人覺得孩子小很多家長還怪老人沒帶好孩子,與其把責任推給別人,為什麼不自己帶呢?

孩子無法讓我們再養大一遍。

無論孩子最終成長成什麼模樣,都無法重來。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不要等到多年以後你捶胸頓足地教訓孩子不聽話時,再後悔當年怎麼沒有好好養大孩子。

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也莫過於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多年以後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卻步步相逼了。

我是湯圓寶媽咪,和你一起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加關注!


湯圓寶媽咪


這取決於自己的經濟條件,我閨女四五個月的時候就基本我自己帶了,11個月正式離婚,自己帶,一邊上班一邊帶孩子,今年剛剛四周歲,我們爺倆身體都很好,在武漢逛了10天,奇蹟般的躲過了新冠肺炎,(爹媽去世太早,孩子沒有爺爺奶奶帶),年前回家,一直沒出門,下半年要給她找幼兒園了,沒啥壓力!


又狂又拽


一歲半的寶寶應不應該留守家裡讓爺爺奶奶帶?

我決不會把孩子單獨留在農村。我會陪她一起留下,我現在正在這樣做。我能撇下我老公,但是捨不得孩子,她們需要我,我也離不開她們。不希望他們成為留守兒童,想念媽媽的時候還得在村口等,很可憐,所以我寧願把我老公舍下。只想孩子的童年如果沒有爸爸陪伴,但是還有媽媽的參與。再說爺爺奶奶也沒有義務幫我們帶,給我們帶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下面說一下為什麼一歲半的寶寶要留守在家?

原因可能是父母在城裡有工作,但是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時間看寶寶。因為如果有房子有時間,完全可以把爺爺奶奶接過去看孩子。或者自己看。

那麼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房子還有時間,房子你可以租個。時間。你可以換個工作,自由的,比如,自己做個小生意,開個小吃攤之類的,帶孩子幹活

如果房子有了,爺爺奶奶不來城裡看,自己時間擠不出來,只能把寶寶放農村,那麼你可以選擇跟寶寶一起留下,1歲半的孩子正是需要父母的年紀,老一輩的育兒觀念跟年輕人不通,會溺愛孩子,自己帶的孩子跟自己親近,最主要的是,沒有媽媽帶的孩子很可憐。再說孩子能有幾歲是膩著大人的時候,到他上學了,讓他膩他都不願的,所以你可以在老家陪孩子然後在附近找個活,晚上能回來陪孩子,等他上幼兒園再回城裡。

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蕾生活日記


一歲半寶寶最好別給爺爺奶奶帶,孩子太小,一個爺爺奶奶年齡大了,帶小孩不安全,二,老人家的教育方式欠缺,對小孩引向非常大,再說了爸媽把我們帶大也不容易,為什麼就不能為老人家想想呢,我的小孩都是自己帶大的,自己的孩子自己帶是應該的,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哎,怎麼說錢不夠問老人拿,小孩要老人帶你們想過老人的感受嗎,還有爺爺奶奶文化有限帶小孩不是很理想,像我弟的小孩就是一例子,二歲放給爺爺帶現在,四歲了連話都不會說,搞得現在上學都上不了,當然這不是老人的錯,只能說我弟他們出的問題,所以小孩最好自己帶,多為老人家想想



潘家潘笑笑


個人建議還是自己帶 。因為寶寶這個時候正是在學習大人 ,認識事物的時候, 自己帶的話會好很多。

我們家孩子快3歲了,一直都是我自己再帶 ,看著他一天天長大 ,從咿咿呀呀學語到現在可以和你溝通。從在地上爬到現在你在屁股後面追。 這個時光可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

爺爺奶奶幫我們帶固然是好, 這樣可以減輕我們的經濟負擔, 他們也會對自己的孫子孫女很好, 但是在教育他們的問題上 , 爺爺奶奶可能就沒有我們做的好了。 因為老一輩的人都會覺得孩子還小 ,長大了他自然就會了 ,現在教他也沒有用 。可以殊不知這個時候的孩子可是很厲害的 ,看到大人什麼樣子自己就會去學 ,去模仿了 。

再累再辛苦 ,也就剛剛開始這3年 。等孩子讀書後可以再去工作, 我是覺得哪怕是少掙點錢 , 能一直陪著孩子, 都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