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內地醫院能否用香港長者醫療券?國家醫保局:將指導擴大試點

自2015年香港長者醫療券制度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點以來,已有數千人享受到了這一便民服務。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也有香港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擴大長者醫療券在內地醫療機構的應用範圍。

12月4日,國家醫保局官網公佈的一份答覆回應了上述建議。

國家醫保局表示,若將長者醫療券在內地醫療機構使用,主要需香港特區政府將長者醫療券登記使用範圍拓展至內地醫療機構,並在費用結算上與內地醫療機構對接。

“我們已向相關部門提出,建議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共同搭建溝通協作平臺,溝通聯繫香港特區政府,加強針對性研究。”國家醫保局稱。

内地医院能否用香港长者医疗券?国家医保局:将指导扩大试点

資料圖。

長者醫療券是香港地區的一項醫療福利制度,用於資助持有香港身份證、年滿65歲的香港長者,在登記參與長者醫療券服務計劃的私營醫療機構看病、開藥等。

以2018年標準,長者醫療券支付額度為2000港幣(約1800餘元人民幣)/人/年,由香港衛生署與醫療機構按月結算。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教授常峰曾撰文介紹,在醫療券制度下,政府將原本撥給醫保機構/公立醫療機構的公共經費直接發放給特定人群,由其自主選擇醫療機構,並用醫療券支付醫療服務費用,醫療機構憑券向政府兌現,改變了以往的經費和資源分方式。

常峰表示,受益者收到醫療券之後,會對各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效率、價格和自身經濟能力做出評估,選擇效率高、質量好、價格實惠的醫療機構。

同時,醫療機構要在競爭中取得優勢,提高患者的忠誠度,就必須在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上不斷改進。

“醫療券制度通過增大需方的力量,實現了需方對供方的約束與引導,使需方在醫療資源的配置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他評價道。

在常峰看來,長者醫療券不僅減輕了部分長者的醫療負擔,也降低了經費被挪用的可能。

香港長者醫療券計劃的實施效果如何?“醫療券實施兩年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長者就診習慣,使其更多地使用私立醫療服務。”常峰說。

香港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中期檢討文件顯示,在隨機調查的1026名長者中,有32%的長者認為該計劃使他們更多使用私立醫療服務。在已使用醫療券的長者中,27. 5%更習慣去私立醫療機構就診,49.5%習慣同時在公私醫療機構就診。

事實上,已有內地醫院支持患者使用香港長者醫療券就診。2015年,港大深圳醫院成為內地首家接收長者醫療券的試點醫院。

據媒體報道,2015年,香港衛生署與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簽署了長者醫療券試點計劃服務協議,居住在深圳、珠三角以及香港本地,且符合條件的港籍長者,可使用醫療券支付當日在港大深圳醫院的預防護理、治療和康復服務等醫療費用。

此外,醫療券還可用於單純購買物品,如藥物和醫療用品。

公開報道還顯示,港大深圳醫院是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並由香港大學管理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也是深港探索公立醫院改革的試點醫院。

開放長者醫療券在內地試點後,效果如何?

據新華社報道,三年來(截至2018年10月),共計2968人在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長者醫療券,使用人次達到10501次,人均就診次數為3.37次,就診次均費用為387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是,長者醫療券使用者中,64%常住深圳,27%常住香港,9%居住於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如東莞、中山及珠海等)。

另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今年在接受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曾表示,將會對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使用長者醫療券的試點計劃恆常化。

葉國謙等全國人大代表此次提出的擴大試點範圍,在政策層面也有跡可循。

今年年初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促進社會保障和社會治理合作,加強跨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銜接,其中包括探索提高香港長者社會保障措施的可攜性的具體要求。

廣東隨後發佈的《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亦提出,推動港澳在粵實施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增加在粵試點醫院數量,直接結算港澳居民在試點醫院的醫療費用。

國家醫保局在答覆中表示,葉國謙等人提出的建議,“與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方向是一致的”。

不過,國家醫保局也表示,若將長者醫療券在內地醫療機構使用,主要需香港特區政府將長者醫療券登記使用範圍拓展至內地醫療機構,並在費用結算上與內地醫療機構對接。

值得注意的是,陳肇始在接受上述質詢時曾透露,港府正在留意是否有合適的醫療機構,以便在大灣區擴展醫療券的使用。

對此,國家醫保局還表示,下一步將按中央統一部署,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關工作,同時指導廣東省醫保部門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共同做好長者醫療券擴大試點涉及的香港方面與內地醫療機構的對接。

採寫:南都見習記者 宋承翰 發自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