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新達達”更名“達達集團”,IPO只差臨門一腳?

“新达达”更名“达达集团”,IPO只差临门一脚?

經歷過併購重組、業態調整,名稱幾經變化的達達和京東到家,正在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12月2日,京東旗下即時零售和本地即時配送平臺“新達達”宣佈更名為“達達集團”,同時,完成更名的還有該集團旗下的本地即時配送平臺“達達快送”。至此,達達集團旗下本地即時零售平臺和本地即時配送平臺兩條業務主線進一步明確。

實際上,這並非達達和京東到家這對組合體首次更名。從2016年達達與京東到家合併至今,其先後以“達達-京東到家”“新達達”為名。而對於此次更名,達達集團方面稱,與旗下兩大子品牌的高速發展密切相關。

不止於此,伴隨此次更名,以及此前法定代表人變更等動作,達達集團獨立上市的傳聞越發喧囂塵上。此前就曾有多家媒體報道稱,達達集團有望於2020年5月赴美上市。儘管達達集團方面始終對此守口如瓶,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更名還是IPO,都是達達即將發起新一輪市場攻勢的鋪墊,而IPO則是及時配送市場紅海廝殺下達達集團未來的必經路徑。

達達二度更名背後

以此次更名為標誌,似乎也意味著達達集團真正釐清了自身的戰場和所能發揮的生態優勢。

達達集團日前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京東到家黑板報”上發佈消息稱,集團從此前的“新達達”正式更名為“達達集團”,更名升級後的達達集團將深入完善京東到家和達達快送兩大子品牌的合力機制,以“零售+配送”雙核驅動戰略。

其中,京東到家作為達達集團旗下本地即時零售平臺,搭建了從大賣場、便利店到精品超市的多類型、全業態商超矩陣;而作為本地即時配送平臺的達達快送,目前也已搭建起由落地配、即時配、個人業務三大板塊組成的立體化配送服務體系。

從2016年合併至今,儘管在業務上各有增減,但達達與京東到家始終保持著獨立品牌。這既是達達集團如今能在橫縱雙向業務拓展時得心應手的根基,卻也是此前讓外界對其融合成效充滿疑慮的重要原因之一。

“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併運營失利”“京東到家宣佈停止運營”……2017年初,類似的消息一度引起行業震盪。而經過求證後的真相只是虛驚一場,京東到家對上門服務業務戰略停運。但反映出的問題是,長期以來,達達和京東到家的融合成果並沒有被外界清晰地感知到。

就如快遞專家趙小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所說,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併後,在京東體系內就包含了京東到家、京東快遞、達達等物流服務,但彼此間如何協作,展現出來的思路是不清晰的。從此次更名可以看出,達達集團有意通過梳理業務線強化品牌的對外展示,通過專業化運作,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

“京東到家剛開始做的是商超零售和到家服務,達達一開始也做餐飲配送,但在兩者合併後,業務都有所調整,所以從品牌的形象展示來說,在合併之初,乃至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達達-京東到家給人的印象並不那麼清晰。”物流行業專業機構羅戈網CEO郭紅霞也告訴記者,達達集團此次更名,最顯著的成效便是將自身的商流和物流業務以更清晰的形態對外呈現。

此外,郭紅霞還表示,可以看到,美團、餓了麼在餐飲配送市場佔據絕對份額後,如今也在逐步進行品類的橫向拓展。而達達集團協同了京東的零售資源和生態資源,幾年的融合過程中也取得了不少的深度合作成果,包括縱向上與沃爾瑪等合作伙伴從配送到倉儲環節的延伸,橫向上從落地配、即時配到個人業務上的拓展。因此,在當前國內的即時物流行業格局下,達達集團也需要表現出自身的差異化特色。

紅海廝殺中的IPO圖謀

在即時配送已經成為線上線下零售企業服務標配的當下,即時配送的市場競爭也顯得格外激烈。

根據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比達諮詢發佈的《2019年第1季度中國即時配送市場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從市場格局來看,蜂鳥配送、達達集團、美團配送的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28.4%、25.6%和24.8%。

以《報告》呈現的市場份額佔比而言,三大平臺合計的用戶覆蓋率超過60%,但彼此間份額佔比差距不大,進一步表現出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但在外界看來,對於達達集團而言,這樣的成果並不能算是滿意。

“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併後,瞄準的是行業龍頭,這樣的成果只能說是不及預期。”趙小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或也正因如此,在趙小敏看來,此次更名是達達集團即將發起新一輪市場攻勢的鋪墊。

所謂的新一輪攻勢,重點體現在達達集團IPO的輿論風向上。

“品牌升級只是第一步,後續還會有新的故事。”趙小敏稱,達達集團的更名是對品牌的一次重新洗禮,把自身的業務條線、市場打法和領域優勢更清楚地展現給市場和投資人。

“之前可能是要埋頭做事情,但目前來看,獨立上市已經很有可能。”郭紅霞也表示,此次達達集團的更名或許便與其資本動作有著密切關係。

同時,在郭紅霞看來,從業務上來說,達達集團已經在數字化零售賽道中做出了一定體量,從商業模式來說,達達集團已經上岸,具備了獨立上市的底氣。正是在此背景下,品牌升級也可視作該集團更好地向市場闡釋自身業務和優勢的舉措。

實際上,有關達達集團的尋求獨立上市的消息喧囂已久。今年8月,有媒體報道稱,達達集團將在2020年實現赴美上市,預計募資金額為5億美元。同月,達達集團的法定代表人發生變更,似乎進一步證實了外界對其獨立上市的猜測。甚至在今年4月,也有媒體援引路透社報道稱達達集團正與多家投行密切洽談,以便能在2020年5月實現赴美上市。

儘管達達集團對於IPO的規劃和具體進程始終守口如瓶,但達達集團創始人蒯佳祺也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生意越來越紮實,可預期性越來越強,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趙小敏認為,基於當前的商業環境,通過IPO融資是達達集團獲取資金,並進一步擴充規模的最優路徑。但他也表示,就當前而言,達達集團還要考慮如何解決將企業的未來發展路徑給投資人講通、如何確保一個好的融資規模以及防止破發等問題,種種考量也可能讓達達集團的IPO時間有所拖延。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