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曾在巴拿馬賽會得獎的包頭地毯,憑什麼行銷世界

【聚焦學習】

清代嘉慶年間,包頭成為我國西部皮毛集散重鎮,俗語“皮毛一動,百業俱興。”老包頭地毯業亦興旺發達,地毯匠人染織技藝,精美產品,遠銷國內外,曾在巴拿馬賽會得獎。

曾在巴拿馬賽會得獎的包頭地毯,憑什麼行銷世界

▲老包頭城外從事羊毛紡織的父子

冠絕全國

老包頭地毯在國內實際並非鋪在屋內地上,而是鋪在屋內的炕上。生產地毯的作坊稱毯子房。同治年間,寧夏地毯匠人邢姓和唐姓最早來到包頭,傳授織地毯技藝。在清代老包頭始有四大毯子房,即南三合和、北三合和、東三合和、西三合和毯子房。光緒四年(1878年),蘭喜官和魏羊拴在富三元巷(和平路)開設天厚成毯子房。光緒年間,老包頭還有楊威(楊紅撓)和張馬(五毛眼)、大洋癱在通順街開設東北口毯子房。後楊威單獨開雙吉慶毯子房,張馬開設吉慶公毯子房,大洋癱經營原毯子房。另孫虎班在南河槽開設謙益成毯子房。

民國二年(1913年),老包頭成立栽絨社,祖師爺旃檀佛供奉在龍泉寺,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過社日。栽絨社過社日是在自家作坊向祖師爺旃檀佛焚香敬裱,放假一天,改善伙食。民國時期,老包頭最大地毯廠是永茂,有工人50人,年產量3500方尺。和記有工人35人,年產2700方尺。其他有吉慶公(張馬開設)、同義昌(王明、魯小三開設)、裕興公、天厚盛、雙吉慶(楊紅撓開設)、義盛和、萬和長、立興(霍天相開設)、信義和、富生成、恆記、廣成合、祥記(劉吉祥、雲威子開設)、德和長、德盛公(山西河曲人任二保開設)、永和西(王天隆開設)、紅萬字會慈濟生、雙和成、三義長、吉慶長、俊兔、平和、萬福長(劉有餘開設)等。個體戶有崔大成、劉巴平等。包頭地毯匠人閻佔海(閻貴子),到北京打拼開地毯廠發了財,民國二十年(1931年)返回包頭還購買金龍王廟巷大院一處。

老包頭地毯為全國之冠。除本地銷售外,行銷香港、日本、北京、天津、甘肅、寧夏等地,而行銷蒙古地域約佔全額十分之七。1933年,每百斤毛價平均33元,每斤可織地毯1方尺,銷售價最高2元2角,最低價1元4角。

老包頭地毯為全國之冠。除本地銷售外,行銷香港、日本、北京、天津、甘肅、寧夏等地,而行銷蒙古地域約佔全額十分之七。1933年,每百斤毛價平均33元,每斤可織地毯1方尺,銷售價最高2元2角,最低價1元4角。1928年,林競先生日記中寫“本縣手工品,以氈和地毯為最佳,地毯花紋繁多,鮮麗奪目,暢銷於東路”。《西北研究》(1932年)一文稱“包頭手織栽絨毯,細密堅固,遠近馳名”。《綏遠概況》(1933年)稱老包頭地毯“品質優良,圖案華美”“各廠工人,染織技藝均極精美,出品之佳,為全國之冠”。《新包頭志》(1938年)稱,“以吉慶公、永茂為最大,出品亦最優,曾在巴拿馬賽會得有奬章”。

曾在巴拿馬賽會得獎的包頭地毯,憑什麼行銷世界

▲1866年,包頭地毯房生產的“八古地毯”。

匠心之作

老包頭地毯原料來自我國西北部各省的羊毛,主要是綿羊毛,一種是秋毛,一種是春毛,一種是綿羊羔子毛。織地毯原料最好是產於鄂爾多斯的綿羊羔子毛。將羊毛彈出來,用手搖紡車紡成毛線。這一般由徒工來做。然後染成各種顏色,染五彩用美國的“牛頭靛”、德國的“千信靛”等,以洋線為經,織成各種花紋(分三蘭、五彩、白三種)之絨罽,市上織成的罽計有三六、四六、二四三種。還織有桌椅墊、馬褥、車褥等。

老包頭地毯匠人“天上取樣人間織”,織成圖案華美,品質優良的地毯。根據不同需求編織匠心之作,出口多五彩地毯,圖案有天上雲朵,地上山水和花草。圖案有丹鳳朝陽、公雞富貴、鹿鶴同春、五福捧壽、八古琴棋書畫、獅子滾繡球等,地毯花邊有橫萬字、順萬字、梅花等。

銷往蒙古地區有供藏傳佛教大殿用的抱柱蛟龍毯子,一條龍從下盤上柱,活靈活現神聖而莊嚴。大殿還鋪有二龍戲珠地毯,喇嘛坐的墊子等,以及蒙古民族喜歡的“草原駿馬”“牧羊圖”“套馬”等圖樣的地毯。

老包頭地毯分北京式、美術式、彩花式、素古式,最有特色的為三藍地毯,一是用本地復盛園產的藍靛將羊毛線染成深藍、淺藍、淡藍三種顏色,用此三蘭毛線製成的地毯故稱三藍地毯。三藍地毯永不退色,結實耐用。二是用最好的綿羊羔子毛織成,地毯柔軟輕巧。三是清一色蘭織成山水祥雲、鳥獸花卉、琴棋書畫等,錯落有致,幽深寧靜。三藍地毯遠銷京津、日本、香港,亦深受本地商戶和居民喜愛,我家炕上就鋪有一塊三藍大地毯,古撲淡雅,年久耐用。

曾在巴拿馬賽會得獎的包頭地毯,憑什麼行銷世界

▲包頭生產的“三藍馬褥子”

遠銷多國

1954年,包頭地毯匠人組成棉毛紡織生產合作小組,開始生產傳統的三藍地毯,仿古地毯。1974年改稱包頭市地毯廠,生產地毯2000餘平米。1978年,生產中國漢宮地毯,以漢朝地毯為樣,圖紋細膩,用單道線和小型幾何圖紋穿插,緯線道數達100至180根。1981年,按絲綢之路敦煌壁畫設計出“盤金地毯”,用金絲織底,各色生絲編織圖案。地毯匠人李振華技藝精湛純熟,織成的“盤金地毯”,金碧輝煌、光彩奪目。

包頭市地毯廠生產的地毯外銷達30多個國家,稱“包頭路”地毯。出口到美國、英國、意大利、瑞士、荷蘭、丹麥、羅馬尼亞、埃及、阿爾巴尼亞、坦桑尼亞、科威特、巴基斯坦、孟加拉、日本、新加坡等國。

1981年成立包頭市第二地毯廠,生產150道漢宮地毯等,地毯主要銷售國外。1986年,年創匯80萬美元。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公佈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包頭市睢榮為包頭地毯織造技藝的傳承人,老包頭的地毯工匠的技藝和工匠精神得以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