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仰恩之子——吳慶星

仰恩之子——吳慶星

吳慶星先生(1935-2005),漢族,緬甸華僑,仰恩大學創辦人。祖籍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霞井僑村山邊自然村(現仰恩村),1935年出生於緬甸一個普通的華僑家庭。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南侵緬甸後,吳先生隨父母回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又隨父母重返緬甸居仰光市郊的沃降埠。

仰恩之子——吳慶星

吳慶星的父親吳善仰,1908年出生於福建泉州北郊的霞井山邊村。1921年,就跟隨堂親背井離鄉,遠赴緬甸謀生。後來,吳善仰不遠萬里,返鄉成親,與父母為他訂下的妻子杜恩成親。

仰恩之子——吳慶星

吳慶星先生的父母

1957年,吳慶星在緬甸中華中學任球隊教練,結識了妻子林惠,青年吳慶星漸漸地愛上了這個年輕活潑的女孩,並展開了積極的追求。1959年,吳慶星與林惠在緬甸結為夫妻。

仰恩之子——吳慶星

吳先生與緬甸中華中學籃球隊

仰恩之子——吳慶星

1970年,吳慶星先生在香港註冊了和昌企業公司、榮星珠寶有限公司,並攜妻子兒女遷居香港。1972年,吳先生的業務又輻射到了泰國,在泰國註冊了和昌(曼谷)有限公司。這些標誌著吳先生已經走出父親的蔭庇,開始了獨立創業之路。妻子林惠則一手操持起這個家庭,嶄新的生活開始了。

仰恩之子——吳慶星

吳先生一家遷居香港前與在緬甸的家人合影

1986年5月,為了實現先父的未竟事業,吳慶星先生放下了繁忙的商務活動,帶著父親的臨終囑咐,從海外輾轉回到故鄉。吳先生連續多天不辭勞累沿著崎嶇的山間小道,翻越山嶺,一次又一次地踏遍霞井僑村(現今的洋坑村和仰恩村)的山山水水進行實地勘察。吳先生看到:

地域遼闊、山清水秀、環境幽靜、交通便捷,是個創辦學校、培育人才、發展山區經濟、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好地方。吳先生思考:農民窮,要通過興學育才,提高人的素質和文化水平;家鄉窮,要通過投資開發,引進高新科技項目。

仰恩之子——吳慶星

經過走訪和踏勘之後,吳慶星先生獨個凝神思索,毅然改變了原定建小學的計劃,繼而又打消了辦中專的設想,果敢地決定要在這山溝裡創辦一個集教育、科研、生產於一體的系列工程,首先是著手創辦一所集動物科學、養殖科學和生物工程等學科的高等院校,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經過一番籌劃,

仰恩系列工程的首期主體工程佔地600多畝高等學府於1987年2月破土動工了。

仰恩之子——吳慶星

仰恩之子——吳慶星

仰恩大學

歷經多年努力,一幢幢依山面水、高低錯落、鱗次櫛比、雄偉壯觀而又優雅別緻的高大建築樓群雄偉地屹立在仙公山下、仰恩湖畔,包括教學、科研、辦公、圖書、多功能的大禮堂、仰恩基金會、師生宿舍、銀行、商場和體育場以及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仰恩大學經歷了兩個發展時期:第一個發展時期為“捐資公辦時期”(1988年6月至1994年6月);第二個發展時期為“獨資私辦時期”(1994年7月開始)。

仰恩之子——吳慶星

仰恩大學 第一教學區

1994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由吳慶星先生家族組建的仰恩基金會獨立辦學,全方位賦予私立仰恩大學的辦學自主權,並作為全國教育體制改革的試點,仰恩大學是全國第一所具有頒發國家本科學歷證書和授予學士學位資格的民辦大學

仰恩之子——吳慶星仰恩之子——吳慶星

吳先生在學校觀看錶演與演員親切握手

仰恩大學經過幾期工程建設,到2004年後建成第一、二、三教學區,並建設附屬中小學、幼兒園等教育設施,形成初具規模的仰恩大學城,總佔地約2000多畝,校園風光優美秀麗。

仰恩之子——吳慶星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在建設仰恩系列工程首期主體工程的同時,吳慶星先生引進工業化的生產方式,讓貧困山區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換,當年建立了一個以開發區為中心的,集旅遊、觀光、療養、度假、教育、科研、生產為一體的農業大觀園,拉動馬甲鎮經濟發展。

吳先生是為國,二是為家,既為遵父母之命,這是小家;又為改變家鄉一窮二白的面貌——這是大家。吳先生常說一句話:“沒有國,哪有家,只有國家強盛,自己的家才能好。

仰恩大學建立之初,吳先生就要求學校每天升國旗、唱國歌,組建國旗班,專門負責升旗。在當年許多公立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對升國旗、唱國歌並未形成制度的情況下,在許許多多年輕學生家國情懷越來越淡薄的背景下,吳先生的這一份堅守的重要意義自是不言而喻了。

仰恩之子——吳慶星

仰恩大學 第三教學區

吳慶星先生心繫國家的赤子情懷,高瞻遠矚的國際視野,開放包容的先進理念,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學校始終堅守的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德育為先的育人方針,“學會做人、守信篤行;學會做事、創業有成”的育人目標,思想教育、制度約束和實踐養成相結合的育人途徑,都是值得仰恩大學的全校師生永遠傳承下去,並在新時期不斷髮揚光大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仰恩之子——吳慶星

1988年,吳慶星先生親自為仰恩大學設計繪製校徽。其圖案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北郊最高峰的仙公山,仙公山俗稱雙髻山,因形似古代書寫用的筆架,故又稱筆架山,是中國儒、佛、道三教融匯的名勝古蹟之一,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仰恩大學依山傍水,東臨仙公山,人傑地靈,迎著朝陽,光芒四射,寓意學校如旭日東昇,蒸蒸日上,英才輩出,群星璀燦。

仰恩之子——吳慶星

仰恩大學校徽

以上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仰恩之子》,本書全方位地介紹吳慶星先生的一生,內容豐富真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一本看看。

仰恩之子——吳慶星

仰恩之子》這本書是記述私立仰恩大學創辦人愛國華僑吳慶星及其父母和家族傾畢生之力創辦仰恩大學,為家鄉和祖國的未來無私奉獻感人事蹟的紀實文學作品。書中充滿感情地講述了吳氏父子兩代的生平和理想,為祖國的未來“治貧,先治愚”的見識和身體力行、百折不撓的執著精神。

霍達:國家一級作家,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向吳慶星先生致敬!

海絲小鎮文化旅遊傳媒 出品

文字綜合來源:霍 達 王樹基 整理:吳充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