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我国每年约有7000名儿童死于用药不当,每年死于不良用药的人群中,儿童比例高达三分之一。

据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统计,因用药不当,中国每年大约有30000名儿童陷入无声世界,而造成肝功能损伤和神经损伤的儿童更是不计其数。

央视公益广告:儿童安全用药

麻麻必须要知道,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成人的4倍。

药,可以用来救命,也可以夺命。

常见儿童药上了“慎用名单”

然而最近一份危险药单中,将小儿氨酚黄那敏、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美敏伪麻溶液……这些儿科常见药被拒之门外。直接冠以:如果医生给你的孩子开这些药,“请主动说不”!

这篇文章提供的“

慎用名单”药物包括: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小儿氨酚黄那敏、伪麻美芬滴剂、美敏伪麻溶液、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等感冒药;

强力枇杷露、复方甘草片、伤风止咳糖浆等止咳药;

安乃近、安痛定、赖氨匹林等退烧药;

柴胡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已被国家药监局喊停);

异丙嗪、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

雷尼替丁、比沙可啶、奥美拉唑等消化系统药物;

庆大霉素和头孢等抗生素。

“看到里面好几个熟悉的药品名字,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我家娃小时候都吃过!”市民李女士说,孩子上幼儿园时经常感冒、咳嗽,吃过不少药,现在想来很后怕。

“慎用名单”并非全不能用

对此,武汉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徐华说,“是药三分毒”,名单上列出的用药隐患,有一定道理,但

不可一概而论

这些药物中,有些有用药年龄限制,有些存在用药禁忌,还有些副作用较大,家长不必惊慌。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首先,目录中的部分药物,因为毒性较大,早已经退市,基本上已经不在医院的用药目录里面了。

比如,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庆大霉素,属于耳毒性药物之一,静脉滴注时可对内耳产生毒副作用,中毒症状包括眩晕、平衡失调和耳鸣、耳聋等,医院使用非常严谨,家长大可不必担忧。

其次,有些药物要慎用,但并非不能用,不存在“医生开药,家长要说不”。

比如刷屏名单将头孢这种常用药也纳入慎用。但孩子遇到严重的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医生开了头孢,家长就应遵医嘱给孩子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名单里有些药物,医院也在用,但医生用药时会权衡利弊,该用药时就得用。”徐华说,某些药物虽然属于儿科禁药,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得用这种药物,医生也会破格使用,但会在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孩子的血药浓度和用药反应,确保安全。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目前,国家对儿童用药很重视,不断在修订药物说明书、规范用药制度,尤其是在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儿科和儿童专科医院,用药是可以信任的。

家长用药当心踩到误区

徐华专门指出,“慎用名单”上还有不少药物,属于家长爱用、医生不推荐的。因此,“慎用名单”与其说是限制医生开药,不如说是指导家长用药。

比如,名单上认为,一些止咳药含有可待因成分,长期服用可引起依赖性或成瘾性,因此不宜长期使用。

从医生角度看,孩子咳嗽是正常生理反应,对于幼儿来说,通过排痰可保持呼吸道自洁和通畅,因此一般不推荐使用此类罕有可待因的止咳药。但家长却认为吃止咳药后孩子不咳了,代表病好了。这是误区。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再比如,名单上提到很多常见感冒药,属于家长容易误用的。如“小儿氨酚黄那敏”,认为其中含有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与退烧药同吃,很容易用药过量,造成肝损伤。

对药师来说,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不可重复使用,这是常识;但在医院里,常遇到家长自己给孩子买药吃,只注意功效、不注意成分,结果就吃重复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慎用名单”能为家长提供用药科普,提醒他们重视用药安全。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最重要的是,不推荐家长自行给孩子买药吃。”徐华说,如果孩子只是普通感冒发热,症状轻微、体温不超过38.5℃,可以在家用物理方法降温,密切关注病情进展即可。而症状严重、体温超过38.5℃,建议家长及时就医,而非自行买药吃。

10个用药误区,你中了几个

01

小孩吃大人药

据报道,一位粗心的爸爸在4岁的儿子感冒时,随手拿了自己前段时间吃剩的速效感冒胶囊给孩子服用。没想到,孩子出现了惊厥……

儿科医生指出,感冒是儿童的常见病之一,但是服药却不能随意。儿童最忌服速效感冒胶囊。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肝脏解毒功能也不健全,在感冒发热时若服用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甚至肝脏损害。

儿童并不是缩小版的大人。不少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将成人药物减半就可以。其实,有些药不适合儿童服用,并非减量就行。

02

不仔细看药品说明书

很多家长在药店买药之后,不认真看药品说明书,只看剂量,就给孩子喂药。

药品说明书可帮助家长对该药的成分、适应症、禁忌、副作用及药品贮藏等各方面的认识。

03

凭经验给孩子用药

“久病成医”,一些孩子会经常感冒发烧,家长就在家备上很多感冒药、退烧药,一旦孩子出现症状,就“凭经验”给孩子服药。

孩子的咳嗽、流鼻涕、发烧等这些症状也许根本就不是家长以为的“普通感冒”,家长自己给药很容易误判断,延误治疗。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04

差不多、随意吃

随意给药,这一点是很多妈妈行为习惯的特点。给孩子的药物,有两种剂型特别容易随意。

第一类是需要掰开来吃的药片,另一类是药水。那么小的药片要均匀分成两三等份,家长常常办不到,也觉得多一点点无大碍;而药水如果没有配刻度量器,家长给孩子喝药水常常也很随意。

实际上,准确地把握用药剂量是非常重要的。药品一旦超出儿童适用的剂量,容易引发中毒,而剂量过少又不易达到疗效。

05

“补药”就多吃一点

许多家长都担心孩子缺乏营养而长不高、长不快,于是长期给孩子吃钙片、鱼肝油、维生素等“补药”。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专家认为,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来说,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运动锻炼及充足的睡眠,长期给孩子服用“补药”,可能造成药物过量而中毒。

06

捏着鼻子给孩子灌药

5岁的妞妞感冒了,她一向都怕吃药,见着给药的瓶子放在面前,就开始哭闹。

于是,爸爸妈妈一人抱着孩子,不让其动弹,一人捏住了妞妞的鼻子,把药水全部灌进她的嘴巴。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在哭闹中,药液呛进妞妞的气管中……几乎是每个家长都给孩子灌过药。

07

自用抗生素

家长给孩子自用抗生素的现象很普遍,实际上,抗生素的使用应该有严格的指征。

医生在选择抗生素的时候,需要考虑感染的种类、严重程度、有无过敏史等,若家长随意给孩子吃抗生素,一方面延误病情,同时还会增加孩子治疗的风险。

08

滥用退热止痛药

随意使用退热止痛药或增加退烧药剂量,很容易引起儿童虚脱甚至休克。

退热止痛药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常见的退热止痛药因含有非那西丁,易使小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降低携氧能力,造成全身组织器官缺氧。

09

滥用止咳药

有些家长最怕孩子咳嗽,因为一咳嗽常常会迁延很久,所以,只要孩子一咳嗽,家长就立即给孩子服用止咳药。

虽然咳嗽暂时减轻了,但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大量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会造成气管堵塞,反而会加重病情。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止咳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剧烈无痰干咳效果明显,但长期使用有成瘾性,需凭医生处方购买。

10

滥用中成药

西药副作用大,中药更可靠,是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但大家别忘了,中药往往说副作用“尚不明确”,可并不代表没有啊。

孩子用药是非常专业的事

家长作为医学药学的门外汉

不要对照网文就向医生说“不”!

加入好妈团 育儿伴你行

好妈手册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武汉医学会联合创办的母婴服务平台。无论您是准备怀孕或正在孕期的准妈妈,还是已有大宝或二宝的妈妈,欢迎加入“好妈团”QQ社区:

儿童慎用药名单刷屏,儿科医生翻了翻白眼

奔向好妈妈(备孕交流)QQ群(742954372);

做个好妈妈(亲子交流)QQ群(6800530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