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人物丨他的一項設計,縮短三峽工程工期9個月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

院長鈕新強——

一項設計,縮短三峽工程工期9個月

三峽工程主要設計負責人之一,後又主持設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辭去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職務,專注工程技術;

拿出100萬元獎金,資助40位貧困大學生。

面對熠熠閃光的人生履歷,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鈕新強說:這都是時代的造就。

“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重大工程建設的歷史機遇,讓我們水利人有了用武之地。”9月10日上午,在設計院的一間辦公室裡,鈕新強告訴記者。

經手的三峽工程施工圖紙,

足夠堆滿一間辦公室

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鈕新強,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工程師。

中學課本上關於新安江水電站的描述,讓他第一次領略到水力發電的偉力。高考那年,他如願進入了華東水利學院,畢業後主動請纓分配到了長江水利委員會。

正趕上三峽工程設計論證,正趕上改革開放百業待興,正趕上“科學的春天”,鈕新強一心撲在工作上,如飢似渴地向前輩學習、向實踐學習。工作3年後又被送到河海大學讀研究生。

三峽工程興建週期長,歷史的接力棒交到鈕新強這代人手上時,進入工程建設的關鍵時期。

負責三峽二期、三期工程技施設計,參與負責現場重點技術協調和決策,成為鈕新強的重要工作。除了擔任長江水利委員會前方樞紐設計代表處處長外,鈕新強還率領團隊進行船閘設計的技術攻關。

三峽船閘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水頭最高、技術最複雜的大型船閘。為攻克這一世界技術難題,國家組織了國內十多家科研院所開展聯合攻關,鈕新強也專程赴美國陸軍工程師兵團等機構和工程進行考察學習。“你們有能力自主設計這麼大難度的船閘?”美國人質疑。

鈕新強與技術團隊不服輸,基於三峽船閘地質條件,創造性提出了“全襯砌式新型船閘”方案,建立了一整套設計理論、計算方法和技術體系。與傳統重力式船閘相比,節省岩石開挖量840萬立方米,相當三峽大壩壩基開挖量的1.3倍。因為他的這項設計,三峽工程工期縮短了9個月。

從1993年到2004年,鈕新強的大多數春節都在三峽大壩的工地上度過。施工圖紙達2萬多張,重要工程部位的圖紙都經過他的手,堆放起來足夠裝一間辦公室。

“那時,從武漢到宜昌三鬥坪,要一天半時間,翻山越嶺,乘船趕車,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與鈕新強並肩作戰的設計院常務副總工程師王小毛回憶,白天跑工地,晚上討論圖紙,鈕新強的團隊,總是最晚熄燈。

2015年,美國陸軍工程師兵團到長江設計院回訪,工程師兵團司令托馬斯·博斯蒂克中將實地參觀後,對三峽船閘給予高度評價,“當初你們是來向我們學習的,但是20多年後,你們的技術已經超越了我們。”

從南水北調到“一帶一路”,

他帶領設計院華麗轉身

2002年,鈕新強開始主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設計。

新的工程,新的挑戰。

如何加固加高丹江口大壩,讓丹江口水庫水位升高水自流向北去?

如何實現地下隧洞穿越黃河,天塹南北從此不隔阻?

如何攻克膨脹土這一“工程界的癌症”,讓五百里膨脹土渠坡安全護水北上?

鈕新強帶領團隊,奔走在黃河岸、隧道里、溝渠中,把一個個問號拉直。十多年裡,他主持多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設計施工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2002年,轉企改制的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成立,鈕新強擔任首任院長。

新的事業,新的挑戰。

國內水電站建設進入飽和期,如何拓展新的領域?“一帶一路”受到沿線國家熱捧,水電站建設如何發力?

鈕新強提出了集團化、多元化、國際化發展戰略,打造研究型設計院,建設國際一流工程諮詢公司的戰略目標。

向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運、新能源等領域拓展,設計院完成了武漢軌道交通、萬州長江三橋、漢口江灘、三沙市光伏發電等數以千計項目的勘察設計或諮詢工作。

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及亞非拉50個國家和地區的項目,設計院完成了包括厄瓜多爾全國水資源規劃、巴基斯坦卡洛特、安哥拉卡卡等大型水電站勘察設計等。

2006年11月,鈕新強被提拔為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職位更高了,權力更大了,在鈕新強看來卻是“行政事務太多了,無法沉下心研究工程技術”。

22個月後,鈕新強向上級提交了辭職報告。

捐出100萬元獎金,

資助40位庫區移民貧困學子

“因為有您,我的大學夢成為可能;因為有您,我看見這個社會的溫暖和善良;因為有您,我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剛剛過去的暑假,鈕新強又收到了來自三峽庫區的大學生的信件。

“鄖縣庫區的曾筱溪、宜昌秭歸的張家鑫,巴東的楊玥,還有其他好幾位同學都告訴我,他們放棄了暑假,正在圖書館夜以繼日地準備考研,我為他們感到驕傲。”鈕新強說。

事情要從3年前說起。

2015年,鈕新強獲得湖北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頒獎儀式結束後,鈕新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捐出獎金,資助貧困學子。

“在我的工作歷程中,親眼見證了庫區人民為國家建設作出的巨大犧牲,是他們的犧牲和付出,成就了今天的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我也目睹了庫區的貧困,一些優秀的孩子由於貧困不得不輟學在家。”

帶著滿腔熱忱,鈕新強聯繫了省移民局以及宜昌、十堰等地移民部門,確定分兩批資助40名貧困大學生,每人共計2.5萬元,每年9月直接打入受助學生賬戶。

“我的心從來沒有停止對庫區群眾的牽掛,他們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含淚離開故土,沒有他們顧大局、舍小家的奉獻,就沒有三峽工程。”採訪結束時,鈕新強反覆叮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他個人取得的一些成就,都是時代的造就,凝聚著大家的奉獻和付出……

熱文推薦

榜樣|道德的光芒溫暖人心 楷模的力量催人奮進——2017“荊楚楷模”年度人物發佈

人物|以“拼搏趕超”為筆 書寫“忠誠乾淨擔當”

人物|蓬勃青春力量 綻放時代芳華——80後、90後代表委員群像素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