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浚縣王莊鎮南蘇村精準扶貧“對症開方”

因戶施策 造血脫貧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範鑫】8月8日,當記者來到位於浚縣王莊鎮北部的南蘇村時,發現村內原先坑窪不平的道路已變為平整的水泥路;路兩邊的院牆也被修葺一新,寫上了村規民約和扶貧標語;新建成的文化廣場不但有帶頂棚的舞臺,還配備了各種健身器材,悠閒的村民帶著孩子在這裡納涼玩耍……

浚县王庄镇南苏村精准扶贫“对症开方”

新建成的南蘇村村委會大院。(記者 範鑫 攝)

南蘇村有耕地3100畝,人口238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3戶86人,是省級貧困村。在精準扶貧進程中,該村積極爭取扶貧資金改善民生,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因戶施策開展精準幫扶,幫助11戶30名困難村民穩定脫貧。

開展精準幫扶,擬建設電子加工廠創造就業崗位

南蘇村村民早在2010年就將土地集中流轉給了中鶴集團。“村裡的年輕勞動力大都出去打工了,如果不是因病因殘的,日子過得還算紅火。”浚縣畜牧局駐村第一書記陳紅彥告訴記者,村裡因病因殘、家中無勞力的貧困戶佔了八成以上,雖然貧困戶總數不多,但幫扶難度大,駐村工作隊因戶施策,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去年年底,患有小兒麻痺症的貧困村民蘇風師不但利用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將3間舊瓦房修繕一新,還被安排到村裡的公益性崗位上成為一名保潔員。“俺腿腳不得勁兒,幹不了啥重活兒,現在在村裡打掃衛生,一個月能掙500塊錢,能自食其力了,幹啥都有勁兒。”蘇風師告訴記者,幫扶幹部不僅為他申請了柺杖和醫療保健箱,還經常來家裡看望他,給他鼓勁兒,在駐村幹部的關心下,他對生活越來越有信心。

貧困村民魏金學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魏金學既要照顧妻子又要照顧孩子上學,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7畝耕地的流轉收入。“低保、新農合、到戶增收項目分紅,凡是能享受到的政策俺都享受了。駐村幹部還幫俺媳婦兒辦了殘疾證,俺一年能領2440塊錢的助殘補助。”魏金學激動地說,幫扶幹部還為他兒子爭取到了每年800元的營養餐補助。

“目前,南蘇村還有22戶56名困難村民未達到脫貧標準,我們將進一步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爭取今年年底前再脫貧9戶24人,實現整村脫貧摘帽。”陳紅彥介紹,為了解決南蘇村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他們向縣扶貧辦爭取了45萬元資金,擬建設一個電子加工廠項目,

有10名村民已經完成培訓。項目實施後,不但能為村裡每年帶來3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還能創造近40個就業崗位。

利用120餘萬元扶貧專項資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以前村集體每年的全部收入就是租賃土地得來的3萬元租金。”該村黨支部書記郭國希告訴記者,由於集體經濟薄弱等原因,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村委會大院年久失修,村幹部長期租房開展工作。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村利用120餘萬元扶貧專項資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村裡利用扶貧專項資金建成了新的村委會大院,還配備了標準化衛生室,不但村民辦事方便了,開展黨建活動也更便利了。”村委會委員郭全良告訴記者,駐村幹部每週5天4夜吃住在村,帶領村幹部爭取資金謀劃項目,先後建成了村文化廣場、活動中心,還讓村民們用上了自來水。

“去年12月份俺村還裝上了路燈,一到晚上,來廣場健身跳舞的人可多,廣場上可熱鬧。村裡還安排了5名公益崗位保潔員,現在村裡可比以前乾淨多了。”村民魏金學高興地說。

總值班:靳麗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