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友洲響應頭雁迴歸號召 退休後任示範區淇水灣姬莊村黨支部書記

原標題:姬友洲響應頭雁迴歸號召 退休後任示範區淇水灣街道姬莊村黨支部書記 帶領村民致富謀發展

一片丹心付桑梓 滿腔真情報黨恩

付桑

“大哥,今天買的怪全乎,這是準備給自己改善下生活吧,一個春節忙下來沒吃上一個餃子,今天是二月二,是該捯飭點好吃的了,用搭把手不用?”

“這是我給老王買的,她前天不是剛跟外孫女從鄭州回來,為保險起見,村裡決定讓她在家隔離觀察14天。”

2月24日上午,記者正在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淇水灣街道姬莊村口卡點處登記進村手續,就聽見卡點一名工作人員與一名拎著一大兜菜的人聊著天。

登記完記者進村一邊打聽村委會所在地,一邊給該村黨支部書記姬友洲打電話,電話鈴聲卻從提菜的人手機裡傳出,原來他就是附近村民們口中的姬老大,該村黨支部書記。

姬友洲響應頭雁迴歸號召 退休後任示範區淇水灣姬莊村黨支部書記

立規矩:進村首先開了3場會,定下“三不準”規矩

記者仔細打量眼前的人,雖說戴著口罩,但從他神采奕奕的眼神,高大筆挺的身材來看,如果他不說,很難猜出他今年已經71歲了。

從卡點值班人員七嘴八舌的話語中記者得知,姬友洲還未任該村黨支部書記之前,姬莊村是附近有名的亂村、不穩定村,因村“兩委”班子不合,該村兩三年沒開過一次“兩委”會,更別提黨員代表大會、村民代表大會了,村民們意見很大,期待來個領頭雁,帶他們致富謀發展。

而與新中國同歲的姬友洲在村民眼中是個有本事的人、也是個敢擔當願意管事兒的人,少小離家去參軍,退役後分別在江漢油田、南陽油田、遼河油田的鑽井隊任黨支部書記,後來回到市裡,先後在浚縣交通局運輸公司、鶴壁市運輸公司貨運總公司、鶴壁市長途汽車站、鶴壁市運輸公司客運總公司任支部書記。而且姬友洲也是個熱心腸不怕麻煩的人,雖然長期居住在城區,但姬莊村村民遇到紅白喜事兒,都習慣找他過來管事兒,在村民中威望很高。

偶爾幫村民管事兒是一回事兒,回村任村支部書記又是另一回事兒,雖然淇水灣街道領導找過他七八次,但深知村中情況的他一直猶豫不決,直到幾名村民找上他才讓他最終下了決定。“老大,咱村都亂成一窩粥了,你回來整整吧。”“大哥,村裡的小夥子現在都不好找對象,人家一聽說是咱村的,先搖頭。”

2009年12月13日,帶著簡單的行李,他回了村,因為老家房子年久失修且沒有置辦任何生活用品,在村裡轉了一圈後,他去了村委會南邊的小賣部買了一個搪瓷碗一箱方便麵,付錢時對方吞吞吐吐地告訴他,村幹部買東西不用付錢,等到過年時村裡的會計會來一起結賬,這是村裡的慣例。

聽了這番話他火冒三丈,當場便告訴小賣部主人,從當天起,誰來也不能打白條賒賬,村裡的會計過年絕不會認這個賬,誰不服找他說。

第二天,他就在村裡落滿灰塵、掛滿蜘蛛網的會議室中召開“兩委”委員會。會一開始,他就擲地有聲地定下了“三不準”規矩,即所有村“兩委”委員不準到小賣店賒賬,不準到外面飯店吃飯打白條,不準吃群眾的一頓飯、喝一盅酒,發現誰違反這個規矩直接上報。

他在兩委會上定下的“三不準”規矩迅速在村民中傳開,大家爭相告知,姬老大回村任村支部書記了,第一天便改了多年的規矩,村裡要大變樣了。因此第二天、第三天他再召開黨員代表大會和群眾代表大會時,人員出席率意外得高。

姬友洲響應頭雁迴歸號召 退休後任示範區淇水灣姬莊村黨支部書記

尋初心:重溫來路再出發,黨員幹部展現“心”風采

進村第一天,姬友洲在村裡轉悠時,一位老黨員開玩笑地問他:“老大啊,你現在回村當支書了,年底準備給村裡的黨員發點啥?”

“您當初入黨時,是為了為黨為群眾做實事還是為了給黨要東西?”他反問。

那位老黨員沒接話,搖頭轉身走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雖然過去了十來年,但那時的情形依然猶如昨日,我覺得自己進村第一件事兒不是著急找項目謀發展,而是得幫他們找初心,進而聚人心、增信心。”姬友洲說。

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使姬友洲深切地認識到,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黨員幹部是群眾的帶頭人和主心骨,只有自身敢於擔當、主動作為,叫響“跟我上”“讓我來”,才能讓群眾信服,才願意跟你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別看姬書記70多歲的人了,無論幹啥他都是帶頭往前衝。去年11月份我們村創建省級森林村莊,送樹苗的人來了,姬書記帶頭扛著百十斤的樹苗卸車,見此情景,村民們紛紛加入義務勞動的行列。”今年59歲的姬秋雲說起姬友洲連連稱讚,“一車樹苗,200棵到400棵不等,一天有時候來三四車,有時候來七八車,有時候白天運過來,有時候凌晨兩三點進村,別管啥時候通知,我們村都是第一時間卸車。姬書記怕蹭破樹苗的皮影響成活率,要求樹苗從車上直接進樹坑,別的村卸一車樹苗需要大半天,我們一兩個小時都能弄完。”紀秋雲告訴記者,自從姬友洲到村裡任職,自己心裡曾經的歪點兒沒了,一心想跟著這樣的書記往前走,前幾年他還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姬友洲響應頭雁迴歸號召 退休後任示範區淇水灣姬莊村黨支部書記

工作中,姬友洲帶頭幹,思想上,亦是如此。他堅持每天讀書看報一小時,學習上級相關政策方針,然後再講給其他黨員群眾。為了進一步喚醒村裡黨員們的初心,他還組織村裡的黨員前往西柏坡等地學習,回望前人的“創業史”、“奮鬥史”,重溫入黨誓詞,對靈魂再洗禮,修心再出發。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這種從內心深處強化黨員黨性錘鍊,喚回他們對黨忠誠內心自願的做法,從思想上築牢了政治靈魂,使得該村從黨員到群眾變得異常團結,逢紅旗必扛、遇第一必爭成了該村面對工作展現出的精神風貌。就連當初問他年終能發點兒什麼的老黨員,也主動找上他,表示要為村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兒,發揮黨員餘熱。

改村貌:路平了樹種了燈明瞭,群眾臉上笑容變濃了

“村裡原來的路坑坑窪窪的,加上沒有汙水管道,各家生活汙水全部排到大路上,到處都是水坑,別提多糟心了,你現在看的路都是新修的。”村民靳日菊爽快地說,“自從姬書記回村,俺村不僅路變好了,還修了汙水管道,統一裝上了天然氣,吃上了南水北調的水,是這附近幾個村的頭一份。”

姬友洲響應頭雁迴歸號召 退休後任示範區淇水灣姬莊村黨支部書記

村民們心齊了,幹啥都有勁兒了,村裡慢慢有了可喜的變化。為改善姬莊村人居環境,姬友洲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依託,帶領村幹部擼起袖子帶頭幹,硬化路面3200平方、新修道路3條1400米、下水道1400多米、牆體噴繪200米、清理垃圾4000餘方,主街道牆面全部刷白,還修建了老年幸福苑,姬莊村村貌得到了明顯改善。

為了全村村民能吃上放心水,用上天然氣,他一次次帶著村幹部跑項目、辦手續,終於,95%以上的村民吃上了放心水,還鋪設的天然氣管道,50%以上的村民用上了天然氣。

為了活躍村民們的生活,他帶領村兩委幹部墊了大水坑,建起了文化廣場、文化大舞臺,還組建了村裡的文藝隊伍。

姬友洲響應頭雁迴歸號召 退休後任示範區淇水灣姬莊村黨支部書記

2019年9月7日晚,姬莊村新修建的群眾文化舞臺上,一場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及“‘六城聯創’出重彩、‘十面紅旗’爭第一”為主題的文藝匯演精彩上演,臺上,在姬友洲的指揮下,姬莊村“兩委”幹部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臺下,揮舞著國旗的村民們跟著唱,慷慨激昂的歌聲生動展現了姬莊村“兩委”黨員幹部群眾在開展“六城聯創”和爭創“十面紅旗”時奮勇爭先的精神風貌。

正在採訪,突然會議室牆面上的指紋考勤機響了,姬友洲告訴記者,這是村兩委委員每天打卡用的。村委委員王樹蘭介紹,在“工作狂”姬友洲的帶領下,村裡任何事項都有章可依,就連村委大院的衛生間,也是幾個村幹部輪班打掃,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

姬莊村村幹部和村民勁兒往一處使,讓曾經的“亂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模範村。2018年,全區19個村(社區)進行環境衛生評比,該村獲得了第一名,拿到10萬元獎金。村裡的黨建工作,該村也在全區排名第一。2019年上半年,該村勇奪“十面紅旗”村。

姬友洲響應頭雁迴歸號召 退休後任示範區淇水灣姬莊村黨支部書記

勇擔當:我是黨支部書記,我不先上誰先上

“姬書記的其他家人都在市區住,以前過年再忙還能回家吃個年夜飯,今年從1月17日我們村開始推進‘雙禁’工作以來都沒回過家了,一個人住在村裡的老宅裡,就連大年三十也是一桶方便麵打發,讓他到俺家吃餃子,他又不肯,一個春節過去了,他連個餃子都沒吃上。” 說起姬友洲,王樹蘭感嘆。

一進姬友洲老宅的大門,便看到迎著大門的棚下簡單搭了架子,架子上是一個燃氣灶,早上的鍋還沒刷,碗泡在旁邊的洗碗池裡,旁邊另一個架子上放了一大兜雞蛋。他不好意思地說,早上接到從鄭州回來的村民王素梅的電話,說自己想買點菜給外孫女包餃子,自己趕緊放下碗出門了,平常沒時間做飯時就煮幾個雞蛋,省事方便。

“俺村從設卡執勤以來,碰到兩起外村人員闖崗事件,為了給我們壯膽,他一個70多歲的人了,白天上一天班,晚上還要陪我們執勤。”村民姬錦洲說,我們讓他回去歇著,他不肯,說有他在我們心裡有底。

姬錦洲告訴記者,1月24日上午,正在村裡宣傳“雙禁”的姬友洲被通知去區裡開了個會,中午飯都沒吃就開始風風火火安排村裡疫情防控工作了,當晚,14名黨員加上6名村兩委委員全部上崗,在村裡巡邏的巡邏,到村口卡點處值班的值班。

姬友洲響應頭雁迴歸號召 退休後任示範區淇水灣姬莊村黨支部書記

“姬書記這個人,心特別細,無論街道安排什麼活兒,都沒有往外推的,這不,疫情防控工作還沒結束,就接到徵求該村村民“村改居”意見的活兒了,為了不讓人員聚集,他沒有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而是一個電話一個電話打過去徵詢意見,既做好了疫情防控也徵求了村民意見,保障了發展。”淇水灣街道鐵東管理區黨總支書記張學麗說。

在淇水灣街道副主任嶽朝民眼中,姬友洲是一個很有大局觀的人,平日工作中,不僅對村裡的工作充滿了熱情,就是街道的棘手事兒,只要安排給他,他也沒有推辭的。

“在唐莊老村拆遷和新社區建設過程中,他不僅是我們工作組成員,還是唯一的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的人,一遍遍上門做工作,磨破了嘴,跑斷了腿,想遍了方法,最終順利完成任務。”嶽朝民說。

記者後記:姬友洲的名字,記者採訪前早有耳聞。真正吸引記者注意力的還是在疫情防控中,聽到他在大喇叭裡抑揚頓挫地念著防疫順口溜,聽他頗具磁性的聲音,一直以為他是位年富力強的村支部書記。直到見到那個騎著電動車為群眾買菜的老爺子,看著他獨居老宅裡用簡陋架子棚著的煤氣灶上沒有來得及洗的飯鍋,聽著村民訴說著他任職以來村裡發生的可喜變化,一名老共產黨員退休不褪色、不忘初心燃餘熱,71歲年齡仍忙碌在鄉村振興事業中的光輝形象才真正鮮活起來。

姬友洲響應頭雁迴歸號召 退休後任示範區淇水灣姬莊村黨支部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