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視力表為什麼要用 E 而不是其他符號來測試視力?

相信大家對字母“E”都無比熟悉,因為每次測視力都要辨別十幾遍開口朝哪。雖說熟悉,但你未必知道要用“E”字來測視力的原因。

有人說因為“E”是英文單詞“Eyes”(眼睛)的首字母,這個解釋未免也太不科學了。下面合肥名流健康就給大家普及普及:

也許會有朋友提出疑問:最早的視力表是?

早在1862年,Snellen就提出現代視力表的理念,最初的版本是根據筆畫粗細相似的字母來組成,即字母視力表。隨著視力表的普及,為了適應不使用字母的國家和文盲人群,需要用一種通用的視力表來解決語言上的障礙,於是便誕生了C字視力表和E字視力表。

視力表為什麼要用 E 而不是其他符號來測試視力?

那為什麼選“E”不選“C”呢?

“E”字具有一定的柵格結構,這對於測試散光是有一定幫助的。比如:某人能清楚地辨認左右E,但是上下E卻辨認困難,就可以合理的懷疑他可能有一定度數的散光。

另外,“E”字視力表是根據視角原理設計的,視力用一個公式表達即V=1/a (a就是視角)。正常情況下,人眼能分辨出兩點間的最小距離所形成的視角為最小視角,即一分視角。在5米距離,10行“E”字上下兩橫在視網膜上的投影正好是一分視角。而我們所熟悉的三劃等長的“E”字,其每一個筆畫或空隙均為正方形的五分之一。所以相比較起來,這個“E”字更加符合嚴格的視角分辨率設計意義。

視力表為什麼要用 E 而不是其他符號來測試視力?

那“E”字視力表在我國又有哪些演變呢?

在1952年舉行的中華醫學會九屆大會上,中華醫學會推薦了孫濟中教授繪製的《國際標準視力表》。這個表作為實際上的全國標準,根據國際視力表的1分視角、五米距離、小數記錄等標準,最終全表改用Snellen氏E(也叫“文盲E” )字視標而製成。

1966年, 繆天榮教授提出了5分對數視力表。經過長期的推廣,對數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過,E視標中間一劃較短, 容易辨認和猜測, 視力就測不準了。

1989年,對數表被確定為國家標準GB11533-1989。在這一版國標中,採用了郭良敏提出的改良E視標,就是今天我們熟悉的三劃等長的E字視標。

視力表為什麼要用 E 而不是其他符號來測試視力?

那麼我國通用的“E”表是唯一的視力表嗎?

當然不是。比如,美國現在還在沿用的“Snellen chart”,它是由各種拉丁字母組成的,是最初版本的視力表。

視力表為什麼要用 E 而不是其他符號來測試視力?

日本採用的蘭德特環行視力表,又常被叫做“C表”。“C表”也是我國飛行員招收所採用的標準。

視力表為什麼要用 E 而不是其他符號來測試視力?

最後,合肥名流健康要提醒各位長在互聯網時代、終日以手機為伴的朋友們,要定期檢查視力,並做到看屏幕三小時,眼睛休息五分鐘。愛護心靈的窗戶,人人有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