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新化縣萬龍村勵精圖治推進鄉村振興

新化縣田坪鎮萬龍村,地處新化縣東北角,距縣城80多公里,與安化、漣源毗鄰,是一個“一腳踏三縣”地方,外出辦事必須借道漣源的伏口鎮,或安化的梅城鎮、樂安鎮,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導致了經濟發展水平的相對滯後。但這個昔日鮮為人知的窮鄉僻壤,如今卻變得“旺旺”起來,各地鄉鄰競相造訪,多個媒體頻頻“爆料”,沉寂了多年的小山村也因此變得風生水起、牛氣十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明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路徑和努力方向,萬龍村因地制宜、應勢而謀,找準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和動力源,一幅符合當地實際的鄉村振興路線圖初具形態、線條清晰、輪廓分明。萬龍人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步一個腳印走,擼起袖子加油幹,日積跬步、終至千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

因地制宜謀發展,推進產業興旺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興,則百業旺。實現鄉村振興,必須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加快培育鄉村產業、鄉土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實現農民增收致富,農村經濟繁榮。

新化县万龙村励精图治推进乡村振兴

稻花魚基地

思路決定出路。窮則思變,萬龍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昔日這個在人們眼中毫無特色和優勢的“窮”地方,硬是讓他們找到了打開桎梏的“金鑰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山、水、田上謀發展,在種、養、游上作文章,讓“窮山惡水”變為“金山活水”。

發展特色水果,栽下“搖錢樹”。無資金、無項目,缺技術、缺人才,夢想之路在何方?鄉親們曾一度彷徨觀望、動力不足。面對老百姓的“急”與“盼”,村支兩委及時組織部分村組幹部、黨員、能人、貧困對象到攸縣、敘浦等地考察學習,轉觀念、拓視野、找項目,因勢利導破除因循守舊的老觀念,放眼世界尋找脫貧致富的“金點子”。通過全面科學的考察、論證,結合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大力發展中秋酥脆棗、石榴等特色水果產業,打造“百果園”。為了促進項目落地生根,精心培育好這個破冰試水的“金娃娃”,提振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幹部、黨員帶頭籌資出力,積極外引內聯,引進安化縣熊氏園林參與合作,成立了香爐山中秋酥脆棗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163個貧困戶、438名貧困人口加入合作社,流轉荒山、旱田面積140多畝,栽種棗子樹、石榴樹3萬多株,該村首個“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項目在當地呱呱落地。昔日荒山野嶺,而今換了新顏。據估計,這些水果豐產時,每年可增加收入80萬元,棗子林成為了“搖錢樹”,酥脆棗變成“香餑餑”。

發展稻田養魚,鑄就“聚寶盆”。萬龍村利用與杉木沖水庫“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便利,借力“新化田魚”在湘中地區有口皆碑、供不應求的品牌優勢,在水庫下游流江河沿線流轉水田109畝開展稻田綜合種養,成立了萬龍村香爐山清泉稻花田魚養殖專業合作社,68個貧困戶、210名貧困人口加入該社,現已投放魚苗6萬尾。原生態稻花魚不但是食客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而且帶給農民的將是滿滿的收穫。

新化县万龙村励精图治推进乡村振兴

萬龍村風景

發展鄉村旅遊,引來“幸福泉”。暖暖遠人村,依稀墟里煙;竹籬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處處花。厭倦了城市喧囂的都市客人無疑會迷戀上這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萬龍村山水資源豐富、植被茂盛、空氣清新、生態優美,有山、有水、有田園,有花、有果、有人家,老祖宗留下的原生態旅遊元素,賦予了該村活力四射的資源稟賦。一方山水養一方人,村支兩委敏捷捕捉國家大力推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有利機遇,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大力發展田園遊、林果遊、溯溪遊、水上游,並將擂茶文化、漢劇文化、儺戲文化等傳統民俗融入其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美麗生態化為美麗經濟,說好“農業大觀園、科技大講堂、生態會客廳、聚會大本營、美食嘉年華”休閒農業“萬龍故事”,挖掘新潛力、培育新優勢、拓展新空間、激活新動能,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目前,萬龍村的鄉村旅遊建設如火如荼,投資120萬元的游泳池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之中,預計近日可正式營運;集娛樂、餐飲、住宿、垂釣於一體的遊客接待中心,已竣工試營業;規劃建設中的流江河千米荷池、明亮如鏡的杉木沖水庫水上漂游、徒步攀登的香爐山絕頂風光開發項目也正在加速推進。屆時,山上碩果累累、路邊鳥語花香、荷塘蛙鳴蝶舞、田園金波湧浪、泳池白浪生花、水庫碧波盪漾。

新化县万龙村励精图治推进乡村振兴

發展鄉村旅遊

移風易俗樹新風,推進鄉風文明

產業是根,文化是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離不開健康向上、雅俗共賞的文化生活。如何把村民從牌桌上拉回來,從傳統陋習中解脫出來,為老百姓提供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精神食糧,傳播正能量,提升全體村民的文明素養和道德情操,樹立風清氣正、誠信友愛、愛國敬業的文明風尚,保護和傳承農耕文明,既塑形也鑄魂,既有顏值也有內涵,萬龍村出臺了多個硬措施。

新化县万龙村励精图治推进乡村振兴

文化藝術節

破除傳統陋習,推進移風易俗。萬龍村從農村操辦婚喪喜事入手,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規定喜事辦酒席只請一餐飯,不放鞭炮、不搭拱門、不放氣球、不請戲班子,過去爭面子、講排場、擺闊氣、比高低的傳統陋習在這裡已不再存在。據《人民日報》記者在該村採訪報道,2017年12月3日,村民鄢國仁母親滿100週歲,百年大慶,按過去的做法是要大操大辦,不花上五、六萬元肯定下不來。但因村裡出臺了酒席新規,32桌酒席總共開銷才2萬元,足足省下了近4萬元。不燃放煙花鞭炮也已經成為了當地老百姓約定俗成的一種規矩,一年下來為村民節省資金上百萬元,既保護了環境又減少了浪費。過去在春節、清明節等節日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在這裡銷聲匿跡,空氣中沒有硝煙,瀰漫的是一種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豐富文化內涵,推進文明創建。2017年10月3日,萬龍村第二屆文化藝術節在村部大操場隆重舉行,群眾自編自導自演了山歌、快板、小品、武術、柔術、歌舞、漢劇等節目,十里八鄉近3000餘人前來觀看,樸實無華的本土節目,更加貼近觀眾,在獲得了群眾掌聲的同時,更加贏得了民心,村民的自豪感、名譽感油然而生,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因為有了藝術節的成功舉辦,極大激發了群眾開展業餘文化活動的熱情。停業多年的“國粹”級漢劇團重新組建起來了,健身舞跳起來了,鼓樂隊響起來了,龍舞、獅舞動起來了,卡拉OK唱起來了,村民單調枯燥的文化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了。

2017年,田坪鎮舉辦首屆擂茶文化藝術節,開展打擂茶比賽,萬龍村因其擂茶文化源遠流長、製作方法正統地道、色相風味甘甜爽口、特色小吃味美色香,在眾多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一舉奪魁。

萬龍村還通過設立道德講堂、建立一戶一檔誠信檔案、開展星級農戶評選表彰、元宵節猜燈迷等群眾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宣揚真善美、鞭笞假惡醜,用村中事、身邊人,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活動,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讓農民明禮知恥、崇德向善,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樹立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通過一系列文明創建的組合拳,老百姓的思想道德境界得到昇華,自信心、凝聚力、向心力明顯增強 ,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新化縣的文明村,還正準備向市級、省級文明村努力。

堅持不懈抓整治,推進環境優美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好青山綠水和清新清潔的田園風光,保留住獨特的鄉土味道和鄉村風貌,實現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萬龍村從全面禁漁、禁伐、禁獵開始,從解決農民最迫切的環境問題入手,突出抓好村容村貌整治、生活垃圾處置、生活汙水處理、養殖汙染治理、村莊綠化美化五大工程。建立長效機制,管長遠治根本,通過規範完善村規民約、發放宣傳資料、“村村響”隨時提醒、環境衛生評比、村委會監督檢查、保潔員包乾負責等多種方式,來提高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靈魂深處與亂丟、亂棄、亂吐、亂放的傳統陋習決裂,合力維護優美環境,共同呵護美好家園。

去年6月,萬龍村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全體黨員冒著酷暑,自帶鋤頭、砍刀,不計報酬,將流江河河裡的雜草、垃圾清除乾淨,清理後的河道耳目一新,讓人感到特別舒暢,其示範帶動效應在全村被漸漸放大。

筆者每次回鄉,自認平時還比較注意衛生的我,老父親也不時會提醒把垃圾倒入桶中,及時清理,說我們是文明村,不要影響村裡的形象。正是諸於這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帶動,村民們不但做到了“各人自掃門前雪”,同時還做到了“也管他人瓦上霜”,人人愛環境、個個講衛生已經成為了全體村民的一種責任、一種習慣、一種自覺。現在的萬龍村,雞鴨圈養、垃圾入池、院落整潔、碧水長流,天空藍了、村莊美了、山坡綠了、河水清了,“汙水到處流、垃圾隨風颳”的日子一去不復反了,髒、亂、差狀況得到基本根治,村民對改善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節節攀升,美麗萬龍、生態萬龍、魅力萬龍的目標離大家也越來越近。

固本強基抓黨建,推進組織振興

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農村黨支部直接與群眾打交道,是農村各項工作和各種組織的領導核心,是鄉村振興的具體組織者、實施者,只有農村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員隊伍合格過硬,鄉村振興才有保障。

新化县万龙村励精图治推进乡村振兴

道德講堂

2016年,原上新、大壩、大江三個村合併為萬龍村,新組建的萬龍村在田坪鎮率先完成了村支兩委換屆選舉任務,新化縣第十六屆、第十七屆人大代表李基球高票當選村黨總支書記,成為了當地老百姓信得過的“明星哥”。一次看似毫無懸念的選舉,其成功的背後卻滿載著村幹部們付出的汗水與艱辛,是他們的責任擔當,是他們的為民情懷,贏得了村民的口碑,贏得了全體黨員的信任。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上任伊始,村黨支部就把抓黨建、強班子、轉作風、樹形象作為首要工作加以推進,建設一個好的團隊、打造一支好的幹部隊伍。“我們今天的觀念與行動,決定萬龍村後代的命運。”樸素的誓言,既是一種信念,更是一份對村民沉甸甸的承諾。為了描繪發展藍圖,村幹部們多少次以村為家、挑燈夜戰;為了加速產業發展,又有人多少次跋山涉水、走村串戶…… 也有人懷疑他們這麼的“蠻拼”,肯定是會有“好處”的。可據筆者瞭解,他們的工資每月只有幾百元,新的村委會剛成立時,每人還為村裡墊付了8000元。

“天氣冰凍加劇,今天大家都到自已負責的片區去了解五保戶、貧困戶用水、用電等情況,有必要就擔兩擔水。”1月27日,萬龍村總支書記李基球在材支兩委微信工作群發佈了這條工作指令。“康吉華家沒水沒電。”“熊冷松上次我給她做了預防,擔好了水,現在還好。”“五保戶劉合松,不缺水。”“康吉華電已經安裝好。”“康四華家別人給他擔了一擔水,沒有火。”……隨著一條條關乎老百姓冷暖的信息先後反饋到微信群,老百姓的生活困難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妥善解決。村主任鄒迪林到貧困戶李長佳家走訪時,見他家門窗緊閉,敲了敲門沒有回應,結果入戶後發現他和兩個小孩趴在桌子上煤氣中毒了,鄒迪林就立即將老人和小孩轉移到通風處,並叫來醫生為他們做了身體檢查,避免了一起人間悲劇的發生。“在這極寒的冬天,萬龍村的村幹部給群眾帶來了春天般的溫暖。”“一個好的村幹部,能溫暖一村人,為球哥點贊。”“你們是萬龍村的驕傲!是群眾的好領導!”……一條條樸實無華的微信留言,刷爆朋友圈,也對他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萬龍村創新基層黨組織工作方式,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和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保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完善黨領導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民會議、村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加強和規範村級財務管理,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理財,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決策權、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發揮文藝宣傳隊、紅白喜事理事會、計生協會等社團組織的協調、聯動作用,共建共享鄉村治理成果。現在,該村各類組織協調融洽、共同發力、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支部領導、村委負責、社會協同、群眾參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格局基本構建。日前,該村在田坪鎮成立了首支治安隊,在駐村民警的指導下對村內開展治安巡邏,協助公安、綜治等部門排查、化解、處置各種不穩定因素和突發性事件,弘揚公平正義,懲治不良風氣,既為當地治安構築了一條安全防線,也成為了街頭巷尾一道靚麗的風景。

戲好還要靠唱戲人。萬龍村注重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育,千方百計扶持普通農戶在家門口就業,鼓勵在外地務工經商的能人返鄉投資興業,吸引外商來當地共同創業,引導支持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施展才華、大顯身手,培育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發展壯大一批有思想、懂技術、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勿容諱言,與發達地區比,萬龍村的經濟還欠發達、村民還不富裕、基礎設施建設還很脆弱,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還比較突出,似乎有點“窮開心”。但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這是萬龍村的期許,也是美好願景。天道酬勒,萬龍村的未來,搞農業不再是又苦又累賺不到錢,而是大有前途;當農民成為大家搶著乾的光鮮職業;到村裡也不再是髒亂差,而是去看山望水憶鄉愁、洗肺養眼伸懶腰。厚積薄發,萬龍的明天會更好;破繭成蝶,山窩裡也能飛出金鳳凰。(通訊員:鄢金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