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古代皇帝吃飯預算百萬,用一流廚師頂級食材,但他們還沒你吃得好

歷代皇帝在吃方面的花費都是個天文數字。即使以節儉著稱的崇禎,每年的日常伙食費按糧價折算也超過52萬美元,更別說其他皇帝了。可是,花費這麼多財力,怎麼還是吃不好呢?

古代皇帝吃飯預算百萬,用一流廚師頂級食材,但他們還沒你吃得好

首先,古時烹飪技術遠不如現在,一些重要的調料還沒有被發現或傳入中國。比如商紂王時代,還沒有可以炒菜的鐵鍋,調味料也只有鹽和梅(起到醋的作用),他所謂的“酒池肉林”,酒不過是淡酒,肉也只是烤肉。沒有孜然等調料,烤肉的味道能好到哪裡?

其次,皇帝不能隨便吃鮮蔬菜和果品。因為供膳的太監們擔心皇帝一旦食髓知味,隨時要吃,比如夏天要吃冬筍,冬天要吃新鮮蠶豆,供奉不周,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同樣的道理,民間的一些美食也不能讓皇帝吃到。乾隆下江南時,鹽商們精心烹製了一桌酒席,結果乾隆吃了毫無反應。鹽商們大為詫異,於是花錢探聽消息。太監說:“你們的菜好是好,只是萬歲爺要吃慣了你們這菜,回宮後我們怎麼辦?所以每道菜端上去時,我們就一律給放了一大勺糖。”

古代皇帝吃飯預算百萬,用一流廚師頂級食材,但他們還沒你吃得好

宮裡的廚子不是萬里挑一選出來的嗎?難道手藝還不如江南的廚子?這是因為宮裡規矩太多,一道菜怎麼做、用多少原料、放哪些調料,廚師都只能按照菜譜來。這樣一來,即使是一流的廚師,也很難發揮出水平。

皇帝吃不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宮廷進餐禮儀的限制。許多菜餚在剛出鍋時味道最鮮美,涼了以後口感很差。但皇帝用膳要先擺好桌子,再把菜餚一起端上來。廚師只好提前做好,煨在火上,或燜在大蒸籠裡,這樣的菜只能是中看不中吃。

清宮禮儀還有規定,皇帝除個別時日外,皆單獨進餐。中國人的飲食除了滿足口腹之慾外,還有親友歡聚、交流感情的重要功能。但皇帝享受不到飲食中的天倫之樂,即便召來后妃陪膳,她們也要謹遵君臣大禮,一本正經地吃飯,很沒意思!

古代皇帝吃飯預算百萬,用一流廚師頂級食材,但他們還沒你吃得好

更可憐的是,皇帝遇到了喜歡吃的菜,也不能盡興多吃。宮裡有規矩,所有的菜,皇帝都只能吃一口;如果吃了第二口,這道菜在幾個月內就不會再上餐桌;如果吃了第三口,那他這輩子就別想再吃到這道菜。因為怕有人知道皇帝愛吃什麼菜,會在裡面下毒。同樣原因,每道菜送來之前都要讓一個小太監先嚐嘗,這叫“嘗膳”。換個角度想,端給皇帝的菜其實都是小太監吃過的。這樣一想,其實還挺噁心的。

最後,皇帝們普遍缺乏飢餓感,而飢餓感是美食的最佳佐料。有這麼一個傳說,某皇帝吃遍了山珍海味,卻從來沒覺得好吃,於是下令廚師給他做一道最好吃的食物,否則就殺頭。廚師無奈,只好對他說,最好吃的食物不在宮裡,要皇帝和他一起出宮去找。於是,該皇帝餓了整整一天,廚師才給了他一個饅頭,他狼吞虎嚥地吃完,嘆道:“這真是天下最好吃的美味啊!”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青青李子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