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誰給了唱吧上市的勇氣?

誰給了唱吧上市的勇氣?

作者丨嶽輕 來源丨藍媒匯

5月28號,有消息稱北京證監會對外公佈唱吧科技結束了為期兩年的上市輔導,並可能在一個月以後,正式向證監會遞交A股創業板上市申請。

消息一出業內譁然一片:一個在各媒體上失蹤已久、甚至大家都覺得快涼了的公司,怎麼突然就要上市了?

說唱吧涼了並非空穴來風,自打全民K歌上線並快速擴張之後,外界普遍有聲音認為,唱吧已經和小咖秀、臉萌、足跡一樣,淪落到末流熱度,以往朋友圈中隨處可見的分享鏈接現在已不復存在。

在查詢相關數據後越發確認,在全民K歌的衝擊下唱吧確實已經泯然眾人,不復當年首日註冊用戶突破10萬、5天之內登頂AppStore的盛況。

出於公平起見,我們放棄了貓膩較多的安卓應用市場,僅取AppStore作為樣本。而在AppStore娛樂類下載排行榜中,全民K歌以30-50名浮動的成績,將200名開外的唱吧遠遠甩在身後。

誰給了唱吧上市的勇氣?

誰給了唱吧上市的勇氣?

然而就在4月中旬,唱吧與麥頌KTV聯合推出的唱吧麥頌對外宣佈完成億元級別的A輪融資,成為連鎖KTV行業史上最大的單筆融資。直至前天,唱吧IPO的輔導機構中金公司發佈關於唱吧上市輔導工作的總結報告,認為其已經符合上市條件,這意味著唱吧已經連續兩年實現盈利了。

外界看法和數據表現,出乎預料的與實際情況完全迥異。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重新梳理了一遍邏輯線。

首先在數據方面,根據5月22日易觀發佈的《中國移動音樂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顯示,2017年,全民K歌平均每月活躍用戶達一億左右,而唱吧月活用戶僅為其三分之一。

這一結果早有徵兆,從2016媒體公佈的數據來看,第一季度唱吧用戶滲透率為65.2%,全民K歌用戶滲透數據為46.3%,唱吧仍然保持著較大優勢;到了第三季度,由於熱門手遊、直播等影響,兩者數據均有下滑,其中唱吧用戶滲透率為53.6%,全民K歌用戶滲透數據為43%。而到了第四季度,依託於騰訊系產品強大的社交衍生屬性,全民K歌用戶滲透率依然保持著54.5%,無根浮萍一樣的唱吧,其用戶滲透率已經下降至47%。

有理由相信,在2018年抖音爆火、搶佔大量用戶時長後,唱吧的數據只會更加難看。

唱吧的管理層自然是不肯坐以待斃的,其自救之路、或者叫拓張之路,早就開始了。

誰給了唱吧上市的勇氣?

2014年3月,唱吧獲得中信產業基金領投,藍馳創投、祥峰投資跟投的千萬美元級C輪融資。手握重金的唱吧開始佈局自己的線下發展之路,將業務瞄向了傳統的、已成紅海的KTV行業。同年6月,唱吧正式對外宣佈投資麥頌KTV。

2015年2月,唱吧推出旗下第一款手遊“炮炮軍團”,這個號稱輕度娛樂、不以坑錢為目的的塔防類遊戲並沒有實現預期,也沒有達成唱吧CEO陳華所說的“吸引600萬日活用戶進行互動”的目的,甚至沒有進到任何一個下載榜單前10。

誰給了唱吧上市的勇氣?

同樣,在隨後的直播風口中,唱吧雖然也下場試水,但其產品哪怕到了風口退燒時,仍然不溫不火、後繼乏力。

至此,唱吧的一系列佈局已經基本可以宣告失敗。無心插柳的是,此前大家並不看好的、變現最為漫長的線下KTV唱吧麥頌卻畫風突變,成為其手中最引以為傲的籌碼,在短短一年之內,就擴張了三十餘家。

也正是在2015年,手握過億用戶、急於破冰的唱吧開始為美股上市做準備。但由於美股缺乏對標標的,使得資本市場給出的估值遠低於預期。

在這種情況下,唱吧將目光瞄向了A股。8月份,為了洗掉美元基金,唱吧進行了新一輪大規模融資。據媒體報道,此次融資共計8.74億人民幣,按照交易價格,唱吧的估值達到了43億。

誰給了唱吧上市的勇氣?

2016年,原7天連鎖酒店創始員工韓俏帆加盟唱吧麥頌擔任CEO,正式將唱吧麥頌原本的自營模式改為加盟。不高的門檻和完善的加盟機制,使得唱吧麥頌線下門店數激增。到了2017年,其全國門店數量已經超過300家。

11月,感覺萬事俱備的唱吧,開始接受中金公司漫長的IPO輔導。

2017年2月,唱吧在線下佈局上更進一步,投資迷你KTV“咪噠minik”,並更名為“咪噠唱吧”,開始將K歌亭鋪向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商場中。

誰給了唱吧上市的勇氣?

至此,唱吧在資本市場上能講的故事已經全部講完。實事求是的說,一點都不動聽。其公司業務核心,只有唱吧麥頌和咪噠唱吧兩個一直不被看好的線下項目。

而在大家的固有印象當中,這兩個線下項目的生意都不是很好——除了消費場景過於理想化之外,每次聚餐的時候,商場裡的火鍋店往往爆滿,但唱吧麥頌和咪噠唱吧中卻鮮見人流。

但實際情況卻遠非如此。

通過實地觀察發現,在天津大悅城5樓的兩個唱吧K歌亭中,兩個小時內共接待了25名客人,其中8對情侶、4對閨蜜以及一位單身小姐姐。按照當日大悅城的客流量來算,這一上客率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平。

誰給了唱吧上市的勇氣?

不得不說,K歌亭的使用場景很是垂直。它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服務兩人及以下、想唱歌但去KTV又浪費的小眾人群。在對其中4對顧客進行採訪時發現,他們均是在商場吃飯等座的間隙,過來唱上兩首歌,以避免無聊。這種“大頭貼”式的K歌亭,對年輕顧客群體的吸引力很大。

唱吧麥頌則更出乎預料:在凱德天津灣的唱吧麥頌,兩個小時中陸續進入的客人已經無法細數。據前臺工作人員說,這種客流量是常態,如果趕到週末黃金時段會更加密集,說不準還要排1-2小時的隊。

誰給了唱吧上市的勇氣?

同樣的,唱吧麥頌也是主打“小而美”。和以往我們對好樂迪、溫莎等傳統KTV的印象不同,唱吧麥頌的裝潢更為精緻、風格更為明亮,但包廂更小——所謂的“豪華大房”也只能滿足4-5人的使用需求。它針對的顧客群體,是傳統KTV最不願接待的“小包”顧客。這樣一來,除了能避免與老牌KTV的直接競爭,還能有效開發潛在顧客群。

如此看來,唱吧走的是一條在互聯網時代下,看似“愚鈍”但卻行之有效的路:以線上獲取大量用戶、流量以及資本。轉身佈局線下,實現盈利,完成閉環。

但如果唱吧僅想靠這兩個線下項目就試圖在A股搏殺,則言之過早。

根據大悅城的保安小哥所言,當天咪噠唱吧K歌亭的客流量屬於異常情況,已經和週末峰值差不多了。平時工作日更多的還是“大小貓兩三隻”。除此之外,全民K歌旗下的“友唱亭”也在加緊佈局、到處鋪設,這塊蛋糕遠沒有想象中的容易吃到。

誰給了唱吧上市的勇氣?

至於唱吧麥頌,雖然叫座又叫好,但資本對其感官頗為複雜:盈利模式與客群定位異常清晰,但無法對這個傳統的紅海行業產生顛覆性的改變,影響力頗為有限,後勁不足。

更為尷尬的是,不管是去咪噠唱吧還是唱吧麥頌,顧客的普遍反應是曲庫單薄,很多經典老歌都沒有,且爆紅的新歌更新不及時。擺在唱吧面前的問題,開始變成了繼續擴張版圖還是獲取版權上。

以資本市場的嚴酷來看,解決不了當下的矛盾,對於唱吧來講,“上市”也未必是一件值得期許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