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現在的小學教育和過去的小學教育哪個好?

三十如鋼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七零後、八零後轉瞬之間就變成了中年滄桑者了。父母老邁、家人關懷、孩子年幼......層層“高山”壓垮了曾經挺拔的脊樑,擊碎了年輕時的年少輕狂.....

一日偷閒,計算了一下每天花費的時間到底都用在哪裡了!得出來的結果,讓我嚇了一大跳!一天耗費的大部分時間竟然都花費在了孩子的求學路上。不禁仰天長嘆一聲:想我們上學的時候,幾乎都看不見父母陪伴的身影,身邊全是年齡相仿的夥伴,一同學習、一同嬉戲。

那時,父母做好早飯,在母親的不斷催促下,樓下夥伴的呼叫聲中,慌忙背上書包,拿起半根油條。嘴中塞滿東西,含含糊糊地道了聲“再見”。匆忙跑下樓去,幾個小夥伴相互打鬧著上學去了。快到學校時,隱約聽到上課鐘聲傳來,便撒開腿跑了起來,挎帶書包拍打著屁股,就用手按住,繼續往前跑。等跑到學校,坐到坐位上時,老師也走進了教室。教室中傳來了朗朗的讀書聲。

下課鈴響起,同學們蜂湧跑出教室,到了操場上,扔沙包、踢鍵子、拍畫片、跳皮筋......一天一天就是這樣渡過,在父母的愛中無憂無慮的學習生活遊戲......生活雖然簡單,物質雖然貧乏,但是生活卻是充實而快樂的。一眨眼間年少無邪的少年,如今已成兩鬢斑白的大叔大嬸了!

那個時代,獨子,節奏慢,人口又沒有那麼多。相對來講,社會資源攤分到每個人身上,都顯得那樣的綽綽有餘。大家沒有如今這麼大的就業壓力和生存壓力,小學的教育自然也就那樣的輕鬆和快樂了。

可是當下,看看在自己屋中埋頭苦讀的孩子,他的生活竟然貧乏簡單到了只有:上學、吃飯、睡覺三部曲。父母的壓力、夥伴之間的壓力、班級之間的壓力、學校的壓力、社會的壓力......毫不客氣地說,它們幾乎全都壓在了他那幼嫩的肩膀上。究其原因:社會人口的增多,競爭也就慢慢增大了。就業、結婚、生子......種種成年後必經的路,家長在為他們未雨綢繆。

更有一種心態也在做祟:“我的孩子必須要比其它的孩子強!必須要比其它的孩子混得好!”有了這種心態,就互相攀比,互相競爭。

說一千道一萬,今後的社會,知識大爆炸般的傳播著。科技也在飛一般的發展著。如果還象八零年那時的教育制度來學習,毫不客氣地說:必定會被社會所拋棄!

什麼時代有什麼時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相互比較毫無意義可言。教育還是以前的教育,但是家長們的要求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提高了。現在的小學教育和80候時的小學教育哪個好?我的回答是:各有各般好吧。談不上以前的教育和現在的教育到底哪個好。

教育最關鍵的就是: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擺正自已的人生觀,以便更加努力的學習,去適應社會、去改變社會,去造福社會!做一個對社會、對家庭都有擔當的接班人!

該文僅表達個人觀點。錯誤之處,還請各位友友批評指正,不勝感謝!更多精彩請關注“恆實說”


恆實說


教育還都是那個教育,只是人們的浮躁程度不同。對教育下的定義不同了。

80年代工作還是穩定的,鐵飯碗還是很多的,子承父業還是很正常的。

所以人們不大會特別看中“學習”在之後生存裡發揮的作用。



現在則不同了,似乎學習差,就會被社會拋棄,生活淪落,所以對“學習”的重視度空前提高。

我們對任何一件東西過於重視,最終都會忽視我們自己原來想要的目地。

也就是說“忘記初心”。

學習本來的目地是學會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想變成的樣子。

但過於重視學習,只重視分數,而忘記自己,成了考試機器。

很多人到中年開始迷茫,就是上學時候把自己弄丟了,青年時候大家都朝一個方向努力,還沒感覺,年齡越大,越迴歸內心,越發現自己虛空。

除了工作、娛樂你還記得你曾經最想做的事麼?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


成雲社初心


再來看現代小學教育的優勢。師資力量明顯提高,教師年輕化,高學歷,更專業,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但也僅此而已,因為現代學生喪失了遊戲時間,學習壓力沉重,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搞題海戰術和補課,上各類補習班。小小的年紀就戴上了眼鏡,可以說由於學習壓力大,孩子身心都受到傷害,這對孩子來說是十分悲慘的事情。

對比硬件設施,我更喜歡80後時代的小學教育,苦點是人生經歷的歷煉,現在回憶起來都是美好。而現代的小學教育卻讓人身心疲憊,也沒比以前多幾人才。如果現代的小學教育能與80後時代的進行取長補短會更好。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點評與關注!


情感故事集結號


這怎麼能比呢?時代不同,決定了教育方式也不同。

先說過去吧,我80後,那會兒上學更加側重於應試。它的確有不足之處,但是呢,那個時候都是如此,素質教育雖然也提,可是,並未深入人心。那個時候,國家經濟也處於迅速發展時間,經濟水平不像現在這樣。家庭收入也不能跟如今的比。

也就是說經濟水平決定了上層建築。之所以那個時候,採取那種教育方式,是由時代性決定的。如果說,那時候,你在學校裡提出成績是次要的,只怕沒有人同意。因為,那時候,都是靠成績說話,而且還有降班制度。

而如今呢?經濟水平發展,各行各業都全面開花,也就決定了社會需要更多類型的人才。如此一來,教育也開始改變方向,注重孩子的個性與特性,全面素質教育也漸漸引人注意,並達成共識。這也是由如今時代決定了。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的話,回過八十年代,教育依然還得那樣搞,你再怎麼倡導如今的方法,也得不到響應,社會條件不允許,時代條件還不成熟,時機還未到。

所以,沒有什麼所謂的可比性。無論何時,我們只要把握住當下,做好當下,就足以了。


說文寫作


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教育,沒有哪個是更好的,只有哪個是更適合的!

與現在的小學教育比起來,無論是80年代還是80後(更多是在90年代),在知識量上、更新速度、教學設備、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上無疑差別很大!但非要在二者之間比個高低,我認為比不出來!

作為70年代生人,接受了80年代小學教育的我,90年代中期走上講臺,從教20餘年,目前還在為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盡一點綿薄之力。回望這些年的教育,我不能說誰比誰好,我只能說,我們當年很快樂!

至於這個問題本身,其實出現了一個重大歧義!

「80候」,到底是啥意思?如果是指通常我們指稱的80後,即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接受小學教育的時段,按7歲入學算,最早得是1987年,最遲得是1996年。

當1987年時,全國的小學教育實際是五年制和六年制並存的,城市從1982年左右開始試點推開,1986年《義務教育法》提出推行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全國城鄉逐漸統一為六年制。所以,如果1987年開始接受小學教育,會在1992或1993年小學畢業。而1996年開始入學的,則全是六年制,將於2002年小學畢業。

如果是指80年代,通常指1980年到1989年這10年,這時候適齡的小學生年齡段有點複雜,絕大多數是70後,但也有60年代末的(條件差,讀書遲,有留級制度),80年代初出生的也在這10年的後半程步入了小學階段。

為什麼要作如此嚴格區分?

因為那些年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很多可喜的變化。1976年開始的教育改革更具有撥亂反正的意義,小學課程出現了翻天履地的變化,對於80年代教育的影響簡直是無比深遠的!而之後又進行了數次課改,則對80後的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兩者是大相徑庭的。


劍客談教育


謝謝您。這個問題看似前與後的問題,其實範圍寬內容廣,我只能體會到80前與80後時期,不同的經歷異樣的化身,只是參與者而非好與差。時代在發展教育在變化,條件反射今昔兩重天,而追求教育質量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不變的邏輯。作為過來人,成了旁觀者,只有回憶過程,不望初心,期待教育越來越好。


喜205409161


這個問題其實提得很有深度,但是也是非常難回答。我們還是說說這兩種教育方式不同之處,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八零時代,我們的教育方式是叫散養。

所處在那個時代的家長們,由於經濟和思想的驟然鉅變。他們在努力的適應並跟上這個社會的發展步伐,對於孩子在教育問題,他們奉行的是大眾教育,即大家都一樣就好。

2.當今社會,我們的教育方式叫做圈養。

由於快速的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經濟福利,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奉行的是精英教育,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即是寧可多學無用,不可少學無術。

說完了不同之處,我們再說說相同之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1.家長對於對孩子的期盼。

每個家長對於孩子的期望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最本質,最後歸結到一點都是希望子女能夠平平安安,將來能夠有一技之長,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哪一種教育方式更好?

根據時代背景,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現在的社會,我認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巨大的紅利,我們只需要去適應就好,不必一定要分軒輊。


貧窮是原罪


記得八十年代我們上小學,幾間破瓦房好幾十口子孩子擠在裡邊,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兩個班兩個班的混合在一起,一共就兩個老師語文數學自然三門課。那種環境你難以想象,我們那一代人很少有人會考上大學,基本上沒有,好多人初中沒畢業就早早輟學回家了。


再看看如今的孩子,寬敞的教學樓每個年級有好幾個班。數學,語文,英語,科學,品德,體育,音樂,每個課程都有專門的老師授課。如今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對知識渴求的慾望越來越強烈,也對孩子教育方式有了深刻的認知。如今每個農村都會有幾個大學生,也很少有孩子輟學了。


古城淺吟



相依相惜寶貝


現在的小學教育更側重於實踐和形式化,在發達的大城市實踐和形式更為突出,學校會定期舉辦一些比賽項目,注重學習傳統的文化。傳統的文化通過文化館和舉辦習俗的一些形式。注重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的能力。相對於過去的小學教育學生的實踐的能力相對於落後。

但是我覺得現代教育中一些東西過於形式化,並沒有真正的實踐應用,例如讓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習俗。如果能將傳統文化的精髓糅合於現代的教育中以現代的形式表現出來更具有實際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