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燒炭工出身的楊秀清,他的軍事才能是怎麼來的?

漢史趣聞


楊秀清出生於廣西紫金山一個貧民家庭,小時候父母雙亡,由伯父撫養長大,沒有上過學,識字不多。長大後在深山燒炭賣炭為生,接觸到很多窮苦的燒炭工,也在附近的城市賣炭,見到一些世面。

楊秀清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他確實是一個在戰爭實踐中自學成才的優秀軍事人才。

楊秀清隨機應變的領袖才能

1847年,洪秀全派馮雲山來到廣西紫荊山宣揚拜上帝教,楊秀清加入了拜上帝會。有一次官府抓捕信眾,把馮雲山抓了去。剛成立的拜上帝會眼看就要樹倒猢猻散,危急之中,楊秀清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領,跳大神,披頭散髮唸唸有詞,號稱自己是上帝附體。嚇的一幫無知信眾信以為真,跪倒磕頭,化解了拜上帝會崩潰的危機。馮雲山出來後,和洪秀全就覺的,楊秀清是個人才啊,開始重用他。1850年年底,金田起義時,楊秀清出力很大,遇到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他就跳大神、跳上帝。楊秀清通過扮演上帝,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扮演上帝二兒子的洪秀全,這體現了楊秀清的領袖才能,也為以後太平天國的內亂埋下了楔子。

楊秀清有高遠而靈活的戰略眼光

楊秀清有避實就虛的軍事戰略。在金田受到清兵圍剿時,楊秀清率軍突圍,最後到達湖南。長期圍攻長沙不下,楊秀清想柿子要專挑軟的捏,靈活地撤離,去攻打武昌,順長江而下直奔南京,為太平天國的規模立下了基礎。當時清兵最怕的是太平天國直接北伐,在北部設立重兵堵截。而長江一線防備相對較弱,南京一帶的江南富足,可以為太平天國提供足夠的糧草。楊秀清本人的戰術一般,但他善用手下的大將,並且治軍嚴格。

楊秀清起兵時治軍嚴格

1856年2月,太平天國的秦日綱破江北大營,連月征戰下,部隊已十分疲勞。秦日綱想率兵迴天京休整,楊秀清考慮到江南大營已經孤立,必須一鼓作氣將其攻下,於是嚴令秦日綱繼續進攻江南大營。陳玉成、李秀成也來說明困難,也沒能動搖楊秀清的決心。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威脅天京長達3年的江南、江北兩座大營終被摧毀。

楊秀清的軍制創新

楊秀清大約聽過說趙匡胤的評書。他在趙匡胤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設立治軍的軍帥,但軍帥主要負責訓練並不領兵作戰,行軍作戰時另由統帥指派將領指揮。這個制度防止了山頭主義,能夠在統一調度下協調一致,防止了軍帥持兵自重,可以大規模調集兵力。

另外,設立聖庫制度,規定軍人不得私藏財物,從聖庫領取開支,上下平等,這使的軍隊不會成為軍帥的私軍。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


沂藍書院趙月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軍事這種東西,三分靠學習,七分靠實戰。

以解放軍為例,十大元帥中有好幾個就基本沒上過軍校。比如著名的彭德懷元帥,只上過速成軍校,他的軍事能力完全是在實戰中培養的。

在說林彪,他在黃埔的學習其實只有大半年而已。

楊秀清有天生的軍事才能,同時從廣西殺到江蘇,這一路血雨腥風的實戰,就是最好的戰爭大學。

而楊秀清身邊,也頗有一些職業軍人出生的幕僚。當時的廣西,民風剽悍,從軍的人非常多,軍人遍地都是。

在這些職業軍人的教導下,楊秀清很快學習了軍事的基本知識。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隨後就看楊秀清自己的的才能的。

其實,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四大名臣,之前也通通不是軍人,也沒系統學過軍事。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都是書生文官,左宗棠是師爺、幕僚,卻都稱為名將。

說白了,他們也都是自學成才。

這裡薩沙想到希特勒的一句名言:我從沒有上過軍校,但我征服了歐洲。


薩沙


楊秀清以一介燒炭工的身份,能夠帶領太平軍屢屢以弱勝強,縱橫半個中國,他的軍事才能從何而來?這無疑是一件讓人疑惑的事情,但若仔細研究,其實也不難理解。

一 早年經歷

楊秀清父母去世的早,家境貧寒,又無地可種,只得燒炭賣煤為生,因為不得不與商人打交道,他有著一般農民沒有的機敏,而因為沒有父母的照顧,在社會的磨礪使得他善於觀察善於總結。這些都為他之後掌握卓越的軍事才能打下基礎。

二 戰場總結

楊秀清的軍事才能雖說有天生的因素在,但更主要的還是他在無數次戰爭中的經歷總結。天平天國運動初起的時候,在楊秀清的指揮下,太平軍作戰也經常被清軍四處圍堵,和兩廣其他的義軍也沒什麼不同。但他善於總結學習,每次作戰都是一次成長,而且在那種生死存亡的關頭,不成功就是死,軍事才能成長的快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 清政府的腐朽

滿清軍隊的戰鬥力在太平天國時期早已腐朽不堪,太平軍組織嚴密,士氣高昂,還有額外的信仰加成,與這樣的軍隊交戰清軍自然是不堪一擊,出現這麼大的戰果而突顯楊秀清的才能也在情理之中。


星輪歷史講堂


太平天國,首批信徒就是一群貧苦的燒炭工人,而楊秀清,就是這群燒炭工人的頭頭。

楊秀清,從小出身於貧苦的農民家庭,5歲喪父,9歲喪母,從小就燒炭為生,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他一步步成長為一個深諳世故、善於交遊的人。

楊秀清雖然沒上過學,但是憑藉自身努力也識一些字,在家鄉紫荊山一帶頗頗有人緣,逐漸就成了當地燒炭工人的頭頭。

洪秀全,屢屢考試失意,在閒暇之餘,意外獲得一本中文版的聖經(而且當時的翻譯水平比較粗製濫造)。

洪秀全他如獲至寶,他結合這本書的精髓,加上自己的秀才水準的昇華拼湊,然後就創立了拜上帝教的一整套思想理論體系。

然後洪秀全就開始傳教了,不過他那一套粗製濫制的思想在經濟發達、思想活躍的廣東地區實在不招人待見,還經常被官府為難,沒辦法,他就去廣西的一些窮地方去宣傳去了。

很快,洪秀全和楊秀清就搭上夥了,楊秀清一看這東西不錯,就拉著一幫燒炭工人入夥了,成了這個拜上帝教的首批信徒。

但是廣西的官府發現了他們的行蹤,就派出官兵去鎮壓,洪秀全扛不住壓力,扔下大隊伍,逃回廣東逍遙去了。

楊秀清他們都是當地人,沒地方可跑,眼瞅著這個隊伍要散夥,楊秀清靈機一動,扮起了“天父下凡”,斥責眾人,他以天父的口吻告誡大家要堅持幹下去。好不容易鎮住了場子。

楊秀清就在官府的圍追堵截之下,帶著隊伍往深山老林裡鑽,苦心經營隊伍。

搞了一陣,居然被楊秀清整的紅紅火火的。

很快,洪秀全在廣東呆的沒勁又跑回廣西來了,一看這個隊伍搞得不錯啊。

不過這個功勞可不是他的了,那幫人也聽楊秀清的,他作為創始人,也只能幹個“精神領袖”了。

對於洪秀全,楊秀清也拿他沒辦法,因為按照整個拜上帝教的理論體系,洪秀全是天父在人間的代表,是個“神”,如果楊秀清一腳踢開洪秀全,那楊秀清就失去了權力的合法性,雖然老楊可以經常演演“天父下凡”,但終究只是個肉體凡胎,洪秀全如果沒了,這個組織在精神上“死”了,那這個組織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但洪秀全拿楊秀清也沒辦法,他只是個秀才,文化其實也不高,能力更是一般,他的能力遠不如楊秀清。

最終,兩個人只能“精誠合作”,繼續把這個隊伍做大做強。

然後,這個拜上帝教規模越來越大,各路來投奔的力量也越來越多,自然也就匯聚了不少人才,楊秀清善於籠絡人心,尤其是招納賢才,他大膽選拔和任用了很多優秀的將領,促使太平軍在清軍的圍攻之下反而越打越強。

楊秀清本身沒什麼軍事才能,但是他會用人,善於用人,這是太平天國初期節節勝利的主要因素之一。

當然了,最後太平天國進了“天京”城,坐了江山,兩人的矛盾就開始不可避免的激化,如果洪秀全不聽老楊的,楊秀清就暈倒在地,然後扮演天父,訓斥天王,而洪秀全只能俯首聆聽“天父教誨”,天父的話一言九鼎,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洪秀全敢“戳穿”嗎?不敢

因為當初楊秀清就是靠這個穩定了“創業團隊”,如果現在“神”出來說這個都是大騙局,那這個天國就完了。

就這麼的,洪秀全作為“神”,深居宮中,不理政事,而楊秀清則統管著天國的一切,如果洪秀全不聽,他就用天父下凡來迫使洪秀全認可。

當然,最終我們知道了,天王發出密詔,韋昌輝奉旨,誅殺了東王以及東王府2萬多人,隨後,韋昌輝也被滅族,而石達開被迫出走。

自此,太平天國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


雲中史記


我是金十七,歡迎點閱評論。

李秀成在自述中寫到楊秀清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直將楊秀清視作天人。可見楊秀清確實是一時人傑。尤其考慮到楊秀清出身貧寒,在大山中燒烤為生,為何一出山,就有如此的眼界和見識,帶領太平天國屢戰屢勝,發展壯大

一、我們要相信真有天才這麼一回事。楊秀清身上的才能,如果不加上天才一條,是解釋不通的。正如太祖,沒有上過軍校,沒有系統瞭解過軍事理論,在指揮打仗時,卻常常有神來之筆。這不是天才,是什麼?



二、早年的孤兒生涯鍛鍊了他的才幹。他5歲喪父,9歲喪母,依靠伯父養大成人。很小時就耕山燒炭,翻山越嶺到集市換回米油為生。這樣的生涯,讓他飽嘗人間冷暖,對底層人民的疾苦有深深體會;讓他善於洞察世事人心,善於溝通;培養了他堅定果敢的意志品質。

太平天國在永安建制之時,楊秀清上演了一場天父附體,捉拿奸細的好戲。極大地堅定了戰士們必勝的信心。這場表演,不是洞察世事人情,是很難做出來的。

三、在實際鬥爭中不斷學習總結。1851年金田起義後,楊秀清實際掌握軍權。



在一路轉戰,攻佔南京的過程中,楊秀清指揮太平軍進行過伏擊戰,陣地戰,攻城戰,陸戰,水戰。這些不同類型的戰鬥,楊秀清均是指揮若定,調度得法,將清朝正規軍打得落花流水。楊秀清的治軍理政的才能也在鬥爭實踐中不斷增長,能力得到充分展現,威望不斷提高。



李秀成在自述中說:“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

楊秀清的卓越才幹,是天賦和實踐經驗的結晶,是太天國前期發展壯大的重要保障。他死後,太平天國不僅實力大減,而且在戰略和戰術上都無所建樹,進退失據,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敗。


金十七


看過《亮劍》的都知道,李雲龍典型泥腿子一個,編筐要飯度生活的,沒上過大學,也沒讀過軍校,更沒人教他打仗,可是他呢,照樣建功立業,橫刀立馬,你說他的軍事才能是怎麼來的?

三個字回答,天生的。



別小瞧這三個字,有的人即便是讀過最好的兵書,上過最好的軍校,講起軍事理論來滔滔不絕,口吐蓮花,但你讓他上戰場指揮個戰爭試試?不被打得屁滾尿流就不錯了。大多數人即便有過系統的軍事理論的學習,還經歷過不少實戰,頂多能成長為一個合格的軍事主官,根本稱不上優秀和卓越。

這就是天賦的作用。

這種天賦就像一堆柴草,看著平淡無奇,但只要給它星星之火,它立即就能噴薄而出。

比如像李雲龍,要是趕上和平時期,他上學讀書肯定不行,估計最後也就落個普通農民工的命,埋沒了他的軍事才能。



再說回到楊秀清,楊秀清就是個平凡無奇的燒炭工,如果沒有加入拜上帝教造反,他可能這輩子也就是個燒炭的。

結果他加入了拜上帝會,他的軍事才能和領袖氣質逐漸展露出來,力壓洪秀全和馮雲山,成為太平軍的軍事領袖。

兩廣民風彪悍,土客械鬥的生活背景,也讓楊秀清養成了機警、殘忍、善於求生的性格。

而從廣西金田一路殺到南京,一路經歷了殘酷的戰鬥,這就像點燃柴草的火星,給了楊秀清歷練和展示的平臺。軍事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學問,楊秀清就在這一場場血與火的考驗中成為最優秀的軍事家,戰略家。



而楊秀清的那些對手們,諸如曾國藩、李鴻章等等,他們都是文人,不懂軍事還手無縛雞之力,他們不也照樣是慢慢學習,逐漸才成為橫刀立馬的不世帥才嗎?


達摩說


這個世界上有些人通過努力,他們能夠達到很高的成就。可是有些人就比較讓人氣憤,他們僅僅憑藉著天分,就能無師自通,達到普通人即使再怎麼努力也無法企及的高度。

謝靈運稱讚曹植會寫文章,說天下有才一石,曹植佔了八斗,我不才,只能分一斗,還剩下了一斗天底下其他人去分。曹植的很多名篇,傳頌至今,像凌波微步、翩若驚鴻都是《洛神賦》裡的用詞。其他文人學士,像左思一樣,雖然號稱洛陽紙貴,但是一篇賦就花掉了十年來寫,這與曹植揮筆立就,刻成名篇的差距有多大?!

(才高八斗的曹植)

歷史上還有很多兵家天才,都搞不清他們師承何派,出山就是王炸。張良好歹還有個神話色彩濃厚的《黃石公兵法》,韓信出場就是一個20多歲混的慘兮兮的小夥子,也不知道他有什麼本事。可是他就是那個時代的將帥之星,不由得不服。

更有一個厲害的,是具備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事的聖人王陽明。他也只是一心只讀聖賢書,沒有學過什麼兵法。可是他從龍場悟道之後,感覺人生就像開掛一樣,原來不懂的事突然明白了,連不明白的兵事也給弄懂了。他領著南京兵部的一些文吏,帶著招募來的農民鄉勇,竟然就能把數萬的盜匪打的丟盔棄甲,死傷無數。你就是讓當時朝廷最牛的將軍領軍,他們也未必能完成這樣的高難度任務。王陽明之後,文官集團終於一掃多年晦氣,可以正眼看人了:誰說文臣不能掌兵?

(王陽明開悟得道)

楊秀清也是如此,他是一個燒炭工出身,大字不識一個,竟然做起軍政事務如魚得水。他不僅通過“天父下凡”掌控政治走向,還能通過一些手段讓人覺得他神鬼莫測,不敢欺瞞。他也是太平天國諸王中率先認識到要與知識分子建立同盟關係的人,也因此與天國神權系統的人發生了衝突,他最終也是因此而死。

最可奇的事,他不識地理,不曉兵事,卻能在道州會議上提出假舟船之利分擾南北的作戰路線,給太平天國提供了最好軍事指導。這種戰略遠見,以及無師自通的本領,著實讓人嘖嘖稱奇。

楊秀清如何能做到這樣呢?可能從他24歲那年為了挺身而出,以“天父下凡”的姿態穩住了天國大業那時起,楊秀清就開始有了區別於常人的膽識和擔當。因為這擔當,楊秀清開始干預最高決策機制(誰讓他是天父神權系統的人呢),他用自覺的、嚴格的持續性的心性修練,像王陽明一樣,修煉他的心學功夫,最終悟到了訣竅,能應用貫穿於一切事,隨機應變,而兩者結合,就此產生了軍事能力。

(楊秀清也算是天縱英才)

陰陽相輔相成,辯證的看待問題,能得真因果。軍事能力也是陰陽,楊秀清日琢夜磨,逐漸心性開悟,圓融通達一切,在軍事能力上得以開竅。開悟後的人生,一通百通,如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不是思考可得,基本就是靈犀一點,就能明辨是非,能準確判斷人事機謀,自然就能有備算無備,無往而不利了。

軍政能力可以參悟得到,可是他還沒有體悟到人性的複雜多變。或者他也能意識到,卻自我膨脹,疏於防備,以至於被政敵陷害設計,東王府老幼二萬餘人,多數都是老廣西的精銳,沒有犧牲在北伐、西征的戰場,卻倒在了自家人的屠刀下。


而知而行的歷史


我們看到歷史上許多的軍事上有傑出能力的人都是非常普通的人。比如蘇聯朱可夫元帥,比如林彪元帥,他們並沒有進過高級的軍事學院,也沒有出國深造,他們打敗了許多有著高級文憑的軍事專家。

太平天國的楊秀清是個燒炭工,沒有進過學校,但是打仗,軍事上卻有一番成功的經歷,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他們進過專門的學校,這個學校就是他們所經歷的戰爭,親自在戰場上實踐,學習,總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方方面面。

比如何發展軍隊,把軍隊擴大,如果籌集資金,和糧草,如何探知敵情,在敵方控制很弱的地方以自已絕對的優勢打擊孤獨的敵人,而在此大量的發展軍隊,籌集資金,收積糧草。而象滾雪球一樣的把自己壯大起來。

失敗是成功之母,為什麼會失敗,總結經驗,如何把敵人割斷,割斷他們之間的配合,使每一股敵人都陷入孤軍作戰的處境,圍殲他們,圍困他們,消耗他們。

如何把驕傲的優勢的敵人引誘到不利於敵人而有利於自已的地方。拖疲勞敵人,使敵方失去戰鬥意志和作戰能力。

如何攻取城池,佯攻和主攻之間的配合,互相的協調,使敵方晝夜膽戰心驚,忙於在城池上奔命,耗盡敵方守城的武器,耗盡敵方士卒的意志,耗盡敵方的糧食。為時機成熟之後,聲東未西,突然攻進城池。

在城池裡有數量心驚人的資金,和武器獲得。而使自己財力豐厚。

在平原地區如何作戰,在山區又如何作戰,怎麼在平原地區運用兵力,在山區又如何運用兵力,因地制宜的選擇戰咯戰術,優選出最好的方案,實施於戰場。

真正的軍事能手,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中鍛煉出來的,而不是在作戰辦公室裡挑選岀來的。


寶樹白石


文憑學歷出庸才小才,無師自通是天才,多數老闆都不是工商專業出來的,數不清的老闆文憑學歷低得很,找個普通工作都沒人要,打工無緣,創業是天分,成為財富英雄。個人認為,有些人的特長是決策!看似傻傻的老老實實的人,決策能力超強,但這種人肯定也比較勤奮!還有一種人看似精明聰明,但是絕對不涉險也不衝動,行為低調!但一生錯過了很多機會!

燒炭工應該生活在山區吧,自小生活在山區應該更懂得利用山川之險,說不定小時候經常和夥伴們一起捉迷藏練就了與敵周旋的本領。再說了所謂的軍事才能也不是多麼高深莫測的東西,無非就是保全自己消滅敵人,只要掌握了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的本領就可以了。那時候又不需要制空權,只要捉迷藏的本領足夠高,生存下來還不是難事,然後實踐中慢慢琢磨研究慢慢就成軍事天才了。

洪秀全落榜大病,而後假裝上帝兒子,好友馮雲山看出來洪想幹嘛,就和洪秀全創教,補充教義。廣東招不到人就去廣西,在廣西招了一千多礦工,礦工都聽楊秀清的,所以楊秀清分量很重,洪秀全東窗事發被抓進牢,楊秀清和牢頭李秀成設計救出,官兵圍困金田村,農民兵不想打了,楊秀清假裝天父上身,重振軍心。這種軍事天才論,最該被拋棄!燒炭工出身不代表他啥都不懂,也許聽書聽過諸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之類,而且他的一些決策並不一定是他個人的主意,身邊是有團隊的!他可能有點悟性,學東西比較快而已!絕非什麼天才論。

一靠頭腦,二靠命,三靠大勢,既有時無英雄乃使豎子成名的幸運兒,也有既生瑜何生亮的苦逼人。所謂成功者,其實都是倖存者,戰場上一根流矢就可以改變歷史。但凡在歷史上或現在有大作為的人,不管他是好人還是壞蛋,都有別與常人的一種靈性“天賦”,說句讓人不大高興的話,他們的才能絕不是單靠努力勤奮所能及的,我們稱之為“天才”。好像冥冥之中註定的,他為某事而來,為某事而走,之後讓我們津津樂道,或給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從來不承認有神,但他們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時代造英雄,在和平年代有許多的軍事天才被淹埋了,也許有很多軍事天才現在工地上搬磚頭呢,如果在戰爭年代,他們的軍事天才,才能發揮出來!楊秀清軍事才能厲害和太平天國軍事利害的原因是一樣的,那就是他們都是從上百年的土客戰爭中磨練出來的。包括後來的桂軍為什麼戰鬥力強也是這個原因。楊秀清指揮才能的突出和對手的無能也有一定關係。清軍八旗戰鬥力低下,太平軍才能初期所向披靡,清軍自然陷入屢戰屢敗的惡性循環。故強者愈強。


歷史深度揭秘


簡單來說,是天生的,也可以說是無師自通。

提及太平天國,人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洪秀全,但在太平天國準備和興起的過程中,另一個人的作用可能比洪秀全更為重要,那就是楊秀清。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來源於拜上帝教,這是屢試不中的洪秀全發夢之後結合基督教宗旨創立的。作為創立者的洪秀全自稱“天父(上帝)之子、天兄(耶穌)之弟”,成為拜上帝教和太平天國名義上的最高領袖。

注意是名義上,實際上在天平天國前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洪秀全並不掌握大權,甚至不干預和處理具體的軍政事務,其地位類似於當今的英女王。

從拜上帝教到後來的太平天國的歷程中可以看出,洪秀全並不是一個有太強的能力和主見的人,太平天國能夠崛起,得益於兩個人,一個是馮雲山,另一個就是楊秀清。

馮雲山是洪秀全的同學,兩人關係很好,馮雲山也是拜上帝教最初的信仰者,而且他的文化水平遠高於洪秀全,能力也強得多。

1844年,馮雲山與洪秀全離開廣東,前往廣西傳教。到廣西后洪秀全因為生活艱苦很快又返回廣東,而馮雲山則留下來繼續傳教。

馮雲山第一次大規模宣教的地點是廣西紫荊山,那裡萬峰重疊,與外界交流較少,是秘密傳教的好地方。馮雲山以塾師作為掩蔽,一面教書,一面與勞苦大眾聊天,又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漸漸獲得大眾的信任。

這些勞苦大眾飽受地主剝削,馮雲山就宣傳上帝愛護窮人,上帝眼中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大家要同拜上帝的思想,將窮人們組織起來,創立了拜上帝會組織。

這群人中有不少是燒炭者,其中就有楊秀清,他年幼時就父母雙亡,是伯父撫養長大,又因沒有土地耕種,只能以燒炭為業,一年辛苦到頭,也只能混口飯吃。

馮雲山在紫荊山三年,就發展了兩千多教眾,洪秀全喜出望外,從廣東趕往紫荊山,與馮雲山商量著把宗教鬥爭引上政治鬥爭,通過打砸廟社來引導民眾反抗清朝,這時期,楊秀清還是個不起眼的普通教眾。

楊秀清沒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但由於賣炭需要翻山越嶺離開紫荊山去賣,他常年跟外界的商人打交道,被現實鍛鍊成一個深諳世故、腦子活泛、善於交遊的人,在紫荊山一帶頗有人緣。

1847年2月底,馮雲山因帶領教眾搗毀廟宇入獄,洪秀全首先想到的竟是向官府情願,還跑到廣州去告官,結果自然是不了了之。而洪秀全一走,拜上帝教陷入群龍無首的癱瘓狀態,人心動搖。

這時候,楊秀清出場了,他借鑑當地的降童巫術,來了一套“天父下凡”戲碼,代表天父傳達聖旨,穩住了人心。隨後,楊秀清號召大家每人出點錢,賄賂救出了馮雲山。

楊秀清的戲法騙的了窮人們,卻騙不了洪秀全和馮雲山,但他們看到這法子的作用,正好可以利用,於是楊秀清就成了拜上帝教的領導人之一。

楊秀清的能力更甚馮雲山,而且馮雲山個人不喜好爭權,當初傳教時就反覆宣傳洪秀全是老大,他甘居洪秀全之下,楊秀清則不同,他是個野心勃勃之人,很快就將馮雲山擠了下去,成為拜上帝教中的二號人物,論起實權,他才是一號人物。

1850年金田起義爆發後,楊秀清一直扮演軍事統帥兼宗教領袖的雙重地位,多次利用“天父下凡”來指揮軍隊作戰,從太平天國的迅速擴張來看,楊秀清無疑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

隨著戰功累計,楊秀清的地位自然也是青雲直上,在隨後的永安建制中,楊秀清被封為東王九千歲,僅次於天王的萬歲,在他之後的還有西王蕭朝貴八千歲(這是楊秀清的徒弟,搞“天兄下凡”)、南王馮雲山七千歲(不爭名利的實幹家,從老二變老四),北王韋昌輝六千歲和翼王石達開五千歲。

最主要一點,是西王、南王、北王和翼王都受東王節制,也就是說,楊秀清已經具有了軍隊的控制權,是太平軍實際統帥。

作為實際統帥的楊秀清給太平天國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方向,在戰術上的指揮也非常正確,使得太平軍在前期可謂一路高歌猛進,比如1852年7月圍攻長沙不下時,楊秀清果斷進軍江南,先奪取武昌、漢陽,然後沿長江東下進抵江寧(即南京),並於11日後將其攻佔,太平軍由此控制了南方的形勝之都。

在進駐南京後,楊秀清更進一步,整頓營規、立法安民這些事都是他來做,不僅僅是教權和軍權,行政上楊秀清也插上手了,此時的他,已經集教權、軍權、政權為一身,是太平天國真正的領導人!

此後楊秀清指揮攻破清軍江北大營,隨即命令太平軍進攻江南大營,太平軍眾多將領都覺得軍隊已經疲憊,不如暫緩攻勢。可楊秀清認為江南大營孤立無援,又士氣低落,乘勝攻打更為有利,堅持命令進攻,最終攻破江南大營。

兩座大營拿下,南京周圍的清軍勢力被一掃而空,太平天國達到全盛,而這,顯然都是楊秀清的功勞,洪秀全只是個招牌!

不過楊秀清的內部鬥爭經驗還是不足,最後中計身死,太平天國因此分裂不說,失去了英明領導,形勢每況愈下,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後來感慨:“過去東王在世時,拓土開疆,猶有日闢百里之勢,而今進寸退尺,戰勝攻取,大遜於曩時!”

一個大字不識一籮筐的人,帶領一群農民起義軍,日闢百里,除了天生的軍事才能,實在難以解釋,而軍事才能這東西,的確是可以天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