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原创丨德国俱乐部——把酒意兴酬 一浇思乡苦

原创丨德国俱乐部——把酒意兴酬 一浇思乡苦

1895年,天津德租界开辟后不久,德国俱乐部就相伴而生了,但却设在英租界中街。直到1907年迁址威廉街(今解放南路)与罗尔沙伊特街(今蚌埠道)交口处的三层新楼,才算是伸开了腿儿。。

德国球房、德国会馆、新德国总会,是其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但都是一码事。其还有一个拗口的名字叫天津康科迪亚俱乐部。其二楼走廊墙壁上的铭刻,解释了康科迪亚(Concordia )的含义,大意是“同心同德则盛、离心离德则衰”。仔细咂摸,这不就是很有哲理的中国古训么?

德国俱乐部里敞阔大气,曾设酒吧、纸牌室、图书室、台球房、保龄球场等。二楼是剧场式餐厅,搭着舞台。三楼厨房安装的升降机,可传递酒菜,供人大快朵颐。

很多德国人好喝上两口,啤酒管够。德国俱乐部里哪哪都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院内还有网球场、旱冰场等露天体育设施。旅津德国人无所事事时,再也不挠墙了,纷纷浸淫其间,把酒宴宴,化解乡愁,度过一个个思念亲人、感怀故土的不眠之夜。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驻津德侨人心惶惶,哪还有心思到德国俱乐部狂欢?宵小之徒遂在门外盘桓,瞅准时机下手。《大公报》1917年5月14日记载了这起盗窃事件:“天津特别区管理局巡警盘获张发,执台布、铁锨可疑,当即带局,由白振镛君讯明。张发供认,由德国球房窃来不讳。当堂笞责三十,送由警厅罚办,一面令失主将原物取回。”

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后,宣布收回天津德租界。在津德国侨民被陆续遣返,德国俱乐部门前冷落马蹄稀。这里后由白俄商人承租,辟为赌场。各国赌棍,闻风而至。楼中藏污纳垢,喧嚣嘈杂,令人侧目。

1919年11月1日,天津特别区中英美商业联合会在德国俱乐部召开成立大会,并设为会址。各国商业大鳄频频出入,各怀心思、貌合神离。

1921年,中德两国关系缓和后,“德国财产已经决定归还,该会房屋亦将于明年交还。”中英美商业联合会不得不另选场地。

这回可好,故态复萌的德国俱乐部此后仍终日若醉若狂,醉生梦死。德商看不下去了,决意收回房产,继续按俱乐部模式经营。不必再隐于市的津城德国侨民又都冒了出来,题目都为重获交谊阵地而庆幸,啤酒不免又多喝了两桶,厕所不免又多跑了两趟。

德国俱乐部这么大的场地、这么好的条件,要是光停留在吃吃喝喝上,岂不可惜了?已知还曾在这里举办过不少像模像样的活动。

一是慈善人士在利用这里举办的救济中外贫民活动,令人暖心。1928年12月1日,天津德国妇女会利用“特别一区中街三十一号德国球房地址”,出售枕头、掉毯、小孩毛线衣服及小孩玩具等日常用品,还对一部分物品出售彩劵。天津德国妇女会虽然号召中外善士共享善举,但对于来宾,则可随时入场,并不强迫购买。此次义卖筹款,悉数充作救济中外贫寒之用。

二是1931年1月8日,旅津的奥国建筑师盖苓(时也译为盖玲、盖珍)在此举办关于土木建筑工程进化及式样的讲座,令人增广学识。《大公报》后于1月11日辟出一个整版,进行图文并茂的专题介绍。当时的报道认为,盖苓在建筑术上打破陈旧式样,别成蹊径,且能自由运用,着实动人观感。但是,这些革新在天津“恐一时难以实现”。报章记者还调侃道:德国球房就是一座旧式建筑,“式样雄伟,内部结称亦佳”,很适合很多人现在的美感。因此,虽然盖苓在演讲高谈‘推翻旧式建筑之新论’,但也并不因之减少德国球房的壮观程度。当时,在建筑理念上的差异和交锋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这显然也给德国俱乐部增添了学术味道。

三是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德国教授洪涛生(V.Hundhausen)钟情中国文化,致力中国文学作品的德文翻译和演剧。1933年5月,特来津在德国俱乐部举办以“中国夜”为主题的试演活动,并将款项补助天津德国学校。1934年四五月间,洪涛生由导演《琵琶记》,并率北平德侨剧团来津公演,令人大开眼界。但见,对中国旧剧素有研究的清华大学教授史坦宁扮演蔡邕。饰演赵五娘(蔡邕发妻)者,为德国驻华使馆女秘书海伦媚小姐。其特点是“衣饰、神情、动作、故事,皆一如原剧,然音乐、腔调、语言、唱词,则悉为德国者”。观众在评论中褒贬不一,有谓其融洽中西,有谓其凌乱中西,但如此中西合璧的创新之举,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无裨益。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天津沦陷。日本间谍、德国纳粹时常在此躲躲闪闪。贼眉鼠眼的法西斯特务、日伪奸细,阴险毒辣,令人胆寒。据说他们还时不时地冲突火并,简直狗咬狗。

抗战胜利后,这座楼被美国红十字会驻华机构占用。登陆天津的美国大兵军纪松弛,及时行乐,每每呼啸而至,都有烂醉如泥者满地打滚儿,不论咋扶,都扶不上墙。那才真正叫一个牛饮。比如,《大公报》1945年12月25日报道,值抗战胜利后第一个圣诞节,美军陆战队官兵“无不尽情欢乐”,租界内各处娱乐场所“无不人满为患”。其中,庆祝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者,为“美国红十字会主持之两俱乐部,一在前德国球房,一在旧法国图书馆”。1947年,这里又被改为天津临时参议会会址,进进出出的净是官场、商界头面人物。

天津解放后,德国俱乐部回到人民手中,旧貌换新颜。天津市人民政府交际处、天津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天津市政协、天津政协俱乐部等机构相继在此办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