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原創丨德國俱樂部——把酒意興酬 一澆思鄉苦

原創丨德國俱樂部——把酒意興酬 一澆思鄉苦

1895年,天津德租界開闢後不久,德國俱樂部就相伴而生了,但卻設在英租界中街。直到1907年遷址威廉街(今解放南路)與羅爾沙伊特街(今蚌埠道)交口處的三層新樓,才算是伸開了腿兒。。

德國球房、德國會館、新德國總會,是其不同時期的不同稱謂,但都是一碼事。其還有一個拗口的名字叫天津康科迪亞俱樂部。其二樓走廊牆壁上的銘刻,解釋了康科迪亞(Concordia )的含義,大意是“同心同德則盛、離心離德則衰”。仔細咂摸,這不就是很有哲理的中國古訓麼?

德國俱樂部裡敞闊大氣,曾設酒吧、紙牌室、圖書室、檯球房、保齡球場等。二樓是劇場式餐廳,搭著舞臺。三樓廚房安裝的升降機,可傳遞酒菜,供人大快朵頤。

很多德國人好喝上兩口,啤酒管夠。德國俱樂部裡哪哪都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院內還有網球場、旱冰場等露天體育設施。旅津德國人無所事事時,再也不撓牆了,紛紛浸淫其間,把酒宴宴,化解鄉愁,度過一個個思念親人、感懷故土的不眠之夜。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駐津德僑人心惶惶,哪還有心思到德國俱樂部狂歡?宵小之徒遂在門外盤桓,瞅準時機下手。《大公報》1917年5月14日記載了這起盜竊事件:“天津特別區管理局巡警盤獲張發,執檯布、鐵鍁可疑,當即帶局,由白振鏞君訊明。張發供認,由德國球房竊來不諱。當堂笞責三十,送由警廳罰辦,一面令失主將原物取回。”

中國政府對德宣戰後,宣佈收回天津德租界。在津德國僑民被陸續遣返,德國俱樂部門前冷落馬蹄稀。這裡後由白俄商人承租,闢為賭場。各國賭棍,聞風而至。樓中藏汙納垢,喧囂嘈雜,令人側目。

1919年11月1日,天津特別區中英美商業聯合會在德國俱樂部召開成立大會,並設為會址。各國商業大鱷頻頻出入,各懷心思、貌合神離。

1921年,中德兩國關係緩和後,“德國財產已經決定歸還,該會房屋亦將於明年交還。”中英美商業聯合會不得不另選場地。

這回可好,故態復萌的德國俱樂部此後仍終日若醉若狂,醉生夢死。德商看不下去了,決意收回房產,繼續按俱樂部模式經營。不必再隱於市的津城德國僑民又都冒了出來,題目都為重獲交誼陣地而慶幸,啤酒不免又多喝了兩桶,廁所不免又多跑了兩趟。

德國俱樂部這麼大的場地、這麼好的條件,要是光停留在吃吃喝喝上,豈不可惜了?已知還曾在這裡舉辦過不少像模像樣的活動。

一是慈善人士在利用這裡舉辦的救濟中外貧民活動,令人暖心。1928年12月1日,天津德國婦女會利用“特別一區中街三十一號德國球房地址”,出售枕頭、掉毯、小孩毛線衣服及小孩玩具等日常用品,還對一部分物品出售彩劵。天津德國婦女會雖然號召中外善士共享善舉,但對於來賓,則可隨時入場,並不強迫購買。此次義賣籌款,悉數充作救濟中外貧寒之用。

二是1931年1月8日,旅津的奧國建築師蓋苓(時也譯為蓋玲、蓋珍)在此舉辦關於土木建築工程進化及式樣的講座,令人增廣學識。《大公報》後於1月11日闢出一個整版,進行圖文並茂的專題介紹。當時的報道認為,蓋苓在建築術上打破陳舊式樣,別成蹊徑,且能自由運用,著實動人觀感。但是,這些革新在天津“恐一時難以實現”。報章記者還調侃道:德國球房就是一座舊式建築,“式樣雄偉,內部結稱亦佳”,很適合很多人現在的美感。因此,雖然蓋苓在演講高談‘推翻舊式建築之新論’,但也並不因之減少德國球房的壯觀程度。當時,在建築理念上的差異和交鋒還是比較明顯的,不過,這顯然也給德國俱樂部增添了學術味道。

三是在北京大學任教的德國教授洪濤生(V.Hundhausen)鍾情中國文化,致力中國文學作品的德文翻譯和演劇。1933年5月,特來津在德國俱樂部舉辦以“中國夜”為主題的試演活動,並將款項補助天津德國學校。1934年四五月間,洪濤生由導演《琵琶記》,並率北平德僑劇團來津公演,令人大開眼界。但見,對中國舊劇素有研究的清華大學教授史坦寧扮演蔡邕。飾演趙五娘(蔡邕髮妻)者,為德國駐華使館女秘書海倫媚小姐。其特點是“衣飾、神情、動作、故事,皆一如原劇,然音樂、腔調、語言、唱詞,則悉為德國者”。觀眾在評論中褒貶不一,有謂其融洽中西,有謂其凌亂中西,但如此中西合璧的創新之舉,對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無裨益。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天津淪陷。日本間諜、德國納粹時常在此躲躲閃閃。賊眉鼠眼的法西斯特務、日偽奸細,陰險毒辣,令人膽寒。據說他們還時不時地衝突火併,簡直狗咬狗。

抗戰勝利後,這座樓被美國紅十字會駐華機構佔用。登陸天津的美國大兵軍紀鬆弛,及時行樂,每每呼嘯而至,都有爛醉如泥者滿地打滾兒,不論咋扶,都扶不上牆。那才真正叫一個牛飲。比如,《大公報》1945年12月25日報道,值抗戰勝利後第一個聖誕節,美軍陸戰隊官兵“無不盡情歡樂”,租界內各處娛樂場所“無不人滿為患”。其中,慶祝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者,為“美國紅十字會主持之兩俱樂部,一在前德國球房,一在舊法國圖書館”。1947年,這裡又被改為天津臨時參議會會址,進進出出的淨是官場、商界頭面人物。

天津解放後,德國俱樂部回到人民手中,舊貌換新顏。天津市人民政府交際處、天津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天津市政協、天津政協俱樂部等機構相繼在此辦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