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

农人李哥


俗语是前辈人的经验总结出来,供给后人警示和遵循的。它也是乡村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有道理的我们遵循,不适用的了解一下就好了。

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

喜不送伞

喜:就是结婚、大喜之日

伞:取谐音“散”、这里指的分散的意思

在农村结婚的时候,来参加婚礼的人,周围的邻居以及一般的亲戚大多数都送的礼金。但是关系最亲近的亲人,朋友,一般除了礼金以外,还要送一些礼品。例如被子,毛毯,还有一些什么祝福牌匾之类的。但是就是不能送伞,送伞,“伞 通 散”,就是代表欢送别人分散开的意思,不吉利。或许送者无意,但是收者有心。故喜不送伞。



寿不送烟

寿:就是生日的意思,70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办大寿了。

烟:取谐音“咽”、咽气的意思,或者烟消云散

在农村,有的地方满了70岁以上的老人,大多都是要给老人办70大寿或者80大寿的。

有的地方是祝9不祝10,祝10。十就是死的意思,不吉利。就是69岁进70,79岁进80办大寿宴席,给老人家祝70、80、90大寿等。

那么,祝寿也要送礼金的,而烟酒是一个必备日常礼品,但是在老人大寿的时候可以送酒(寓意长长久久),却不能送烟。“烟通咽气”,而烟点燃以后就是烟消云散,人散场的意思,也代表不吉利。主人家收到这个礼物也不会高兴,哪怕再好再贵重的烟也同样如此。故寿不送烟。

拓展补充:

老人家祝大寿,一定不能送钟表一类的礼品,因为送钟就是送终。送过去,人家就是说你诅咒别人不长命,会被人说你不懂礼貌,好好的喜事也会被你这个行为而破坏心情。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下。



丧不后补

丧:指的就是意外离去的年轻人或者年老去世的老人。

补:补偿,这里指的补礼金的意思

在农村,人去世了以后,以前会有邻居们带上椅子桌子锅碗瓢盆来主家帮忙,煮饭的,端茶递水的,烧火的,端盘子、洗碗等,每人一样差事。现在流行一条龙服务,有人把这些都准备好了,只要给钱就可以了,省去了过去的繁琐复杂化。但是也清淡了不少,以前丧事都挺热闹的,现在有了一条龙服务,丧事的主人家就变得相对冷清,因为不需要帮忙,去玩的人也就少了。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讲究礼尚往来,那么丧事也要收礼金的,喜事忘了随礼,过后可以去补上。但丧事就不行,过后去补,这个就是有预示再去世一个人的意思(特别是家里还有老人在的),这样做就代表着不吉利,主人家也不高兴,所以一定要注意,丧事不能补礼金。可以过后百天以礼金买纸钱烧给老人的形式来把这个忘记的事情补上,这个主家也能理解和接受。故丧不后补。



那么喜事和老人大寿可以送什么?

这里简单举例两点

喜事可以送:

送被子:这个代表吉祥寓意,一被子就是一辈子,也代表着新的开始,希望他们二人能够幸福一辈子。

被子大多选为红色(红色在我们中国是吉祥喜庆祝福的颜色)、图案吉祥寓意的,有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百子图、鸳鸯戏水等图案。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寓意,例如百子图婚被就是寓意求子,预指多子多福,一般这些百子图婚被画面上的都是男孩。而大红牡丹婚被它代表的则是夫妻二人一家婚后荣华富贵。

大寿可以送:老人大寿时可以送衣服,一般是带有特殊字符与图案的或带有“寿”字的衣服最为恰当,颜色以红色为宜,因为红色喜庆,同时也寓意吉祥如意。



总结

1、结婚、祝大寿等,大多数情况都是选取送礼金的形式。只有关系较好的朋友,或者自己的至亲,才会考虑除了礼金以外,还要额外再送礼物。那么关于礼物的禁忌点一定要注意,不然就成好心办坏事,得不偿失了。

2、即使现在已经步入新的社会了,但是在很多农村,这种规矩依然是存在、不容破坏的。所以去到某个地方一定要入乡随俗,了解一下当地的地域文化。然后在有需要送礼的时候,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和冒犯了。



写在最后

送礼送的是一份情谊,但是切勿过失冒犯!

尊重地域文化传承,选取礼物需谨慎。

丧事切记补礼金,以免人、财、情三失!

文/芷兰小时光,一起观世间百态,共同探讨生命旅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记得点赞关注!

芷兰小时光


这个农村老话流传了好多年,我小时候就听说过。

“丧不后补”

有一朋友的父亲过世了,我得知消息后,匆匆赶到她家,她父亲已出殡下葬了。我不能补礼金,只好在老人家遗像前磕了三个头。

这是因为葬礼完毕,你还去送礼金(物),这是在诅咒别人家再死人,是缺德行为。



“喜不送伞”

逢人家结婚的大事,不能送伞,因为“伞”谐音“散”,结婚是喜事,我们会祝福一对新人百年好合。婚礼上你去送伞,不是预示新郎新娘要“散”伙,不能白头偕老吗?

“寿不送烟”

有人给家中老人做寿,儿孙满堂,喜气洋洋,结果你送两条烟作寿礼,老人家肯定不高兴。由于“烟”为“咽”的谐音,你希望老寿星早点咽气吗?而且“烟”代表烟消云散,也是不吉利的。

当然,为老人祝寿更不能送钟,送钟谐音“送终”,更不吉祥。

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底蕴丰厚,很早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观念。这个观点看来很普通,但是应用到生活中就发现这个观念很重要,也很实际,说的就是做事做人的一些规矩。


融融118


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我就来补充一下。第一,喜不送伞,过去我这边女人出嫁就有伞,这叫收伞礼。比如过去女人出嫁男方要备轿子来抬,她要在娘家带把伞上轿。到了男方家门口就要停轿,然后新娘下轿就要打伞,男方就要给收伞礼,不给收伞礼她不收伞也不进门。第二,寿不送烟,烟和冤咽同音是不吉祥的。做寿本来是件高兴的事,送烟是不吉利的反而老人不高兴!第三,丧后不补,意思是人过世后不再补礼金,反过来说,你又想要他家死人。在农村来说是最忌讳的,现在还一直保持这种忌讳。


专长古玩


这些老话都不吉利,是不能说的。还有一个不吉利的话叫“送钟”,“钟”与“终”音同但意思就差远了,这一般情况下也是不能乱说的。

在这“送钟”上我可犯了一次大忌。我记得那是1988年春节临近,首长们半开玩笑说:“副参座,过年了,有啥表示呀?”我呢,笑而不答。后就琢磨开了,首长们啥也不缺,但屋里就是少一个挂钟,觉得这实用,就交待管理科去办。

很快,管理科就办好了,给分区首长和司政后领导每人买了一个电子壁钟。我和管理科长就带着壁钟分别给首长们送去了。最要命的还说上一句:“某某首长,年到了,我俩来给首长送钟了!”这结果,我就不说了,你懂的……


读走西藏


我国历来是一个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婚、祝寿、葬礼,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比较重要和隆重的事情,忌讳和讲究也就颇多,“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农策分析”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喜不送伞

意思:参加他人的婚宴、订婚仪式的时候,是不能伞作为礼物来送的。

原因:结婚对于两个人来说,是婚姻的开始,是美好生活的开始,人们期望的是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幸福美满。而“伞”与“散”读音相近,是谐音字,意味着“散”的意思,当然是不能送的。

除了不能送,在我们当地,即使结婚遇到下雨天气,东家宁愿选择工序繁琐、更加笨重的帐篷,也不会在选择简单便捷的搭伞方式来避雨,而且,前来参加婚宴的人,一般不会打伞,或者远远的就收起伞,放在邻居家,是不会带到东家家中的。

如果明知其意,还是一意孤行的拿伞当做礼物来送的话,不是前任就是情敌,而且心之歹毒,不可原谅,毕竟老人们常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姻”!

寿不送烟

意思:当别人为家中老人举办寿礼的时候,是不能拿着烟作为礼物来送的。

原因:子孙后代为家中老人贺寿举办寿礼,主要是为了祝愿老人健康长寿、长命百岁,之所以不能送烟:

一方面,因为“烟”与“咽”同音,有咽气的意思,与寿礼举办的初衷相悖,也是不吉利的,当然是不被欢迎和接受的。

另一方面,一说起烟,人们容易想到的是烟气缭绕的景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有老人百年之后祭拜时,才会烧纸上香。所以,送烟也是非常忌讳的。

丧不后补

意思:如果因为不知情而遗忘,或者路途遥远而未来得及参加亲戚丧礼的话,错过的随礼,不能后补。

原因:对于逝者来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对于后人来说,老人逝世本来就是一件极为悲痛伤心的事情,而丧礼之后再补,有诅咒家中他人遭受不幸的意思,是一种及其歹毒和缺德的行为,属丧礼之大忌,切记!


您对于这句农村老话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色“关注”,“农策分析”为您解答更多此类问题,带您了解更多农村农事,帮您解读更多涉农政策。


农策分析


农村的风俗习惯,可以说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有许多现在年轻人们确实不懂而且也不讲究的事,如果在以往,常常会被人所耻笑的。

就以题主所言的“三不”来说:

第一“喜不送伞”。所谓的喜是指定婚、结婚。由于伞与散同音,所以在这种场合上,农村人是很忌讳送礼送伞的。除非是送礼人故意而为之,直接后果就是被打出门。

第二“寿不送烟”。即主人家为人做寿,也就是过生日。送礼是为了讨个彩头,象征延年益寿。若是送烟,烟与烟火紧密相联。除了人死才能烟气燎绕,又是烧纸又是上香,象征的是后继有人,人丁兴旺才有的景象。所以说作为寿礼,是很忌讳送烟。

最后一项是“丧不后补"。亲友之间,礼尚往来。有人心细,讲究的是常来常往,永续亲情与友情。但是除了丧事以外,其它任何事情若没赶上所约定的日子还可补上,单单就是丧事不能后补,原因是所带礼物不允许。丧事又称白事,丧礼仪式上人们所带礼物多为纸钱鞭炮和若干供品。假如主家仍有一位老人健在,其不尴尬又难堪。

所以说,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积淀又非常丰富的国家。民俗民规既有其精华,也不乏封建糟粕。人们还是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文化。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送礼才能送到点子上。(2019/12/12)


吉祥如意


我是“轩辕曰三农”,喜欢三农,爱好三农,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精彩!

农村地方很小,乡里乡亲都离得很近,家家户户都熟识,农忙的时候,互相帮忙,农闲的时候,约在一起聊天打牌,哪家家里有事,也会一起帮到现场帮衬着,送个礼出下人情。所以在农村,因为人多,办什么事都很热闹。

但是在农村也会有很多忌讳,就像是过年,年三十还有大年初一不可以说一些晦气的话,否则就会倒霉一整年,这样说可能会觉得有些迷信,但是在很多地方,就是忌讳,说的不好,就会得罪人。

农村就有这样一句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俗语讲的是在红白喜事以及祝寿时的一些忌讳,久而久之,农村人都遵循着这句俗语中忌讳,避免出现寓意不好的事情,让大家心生不快。

“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呢?

喜不送伞

这里的“喜”,说的是结婚嫁娶的婚姻大事,这在农村属于是大喜,如果哪家人嫁女娶妻,肯定都会大办一场,亲朋好友也会到现场送礼祝贺,新人是因为爱情以及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结合在一起,自然是希望可以得到“百年好合”、“和和美美”、“早生贵子”等锦上添花的祝贺词以及带有以上寓意的礼物。

但是“伞”是不能送的,因为这个字的谐音是“散”,人家新婚夫妻,第一天就让人家散伙,肯定是让人不快的,而且农村人对谐音字很注重,对于不好的寓意也相当忌讳,所以就有了“喜不送伞”一说。

寿不送烟

人过生日的时候都是长大了一岁,这一天也会收到很多人的祝福。最常见的祝福语就是长命百岁、万寿无疆,也是很多人最爱听的。一般给人祝寿的时候,也会送上礼物表达心意,如果只是一句祝福语,就显得有些轻飘飘,虽然说起来有点现实,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我们送礼一般会根据当事人的喜好选择礼物,男人大多数喜欢抽烟喝酒,但是这个时候就不能根据喜好去送烟了,因为“烟”字也是谐音“咽”字,代表“咽气”的意思,这很不吉利,尤其是在寿辰当天。所以在别人过寿的时候最好不要送烟,而且吸烟百害无一利,如果不知道送什么好,可以发个红包,很实际。

丧不后补

丧不后补的意思是丧事过了以后如果再来吊唁是不能后补的,像其它的婚事,以及生子、过寿,当时没有到达现场,后续还是可以补上份子钱或者是其它的一份心意,但是在丧事这一块是不可以的,首先,丧事本来就是一件痛心疾首的事,再去后补就是揭人伤疤;其次丧事的本身是吊唁,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人都不在了,后续再去补,显得有点不太尊重逝者,所以如果自己身边重要的人逝世,最好及时到场,否则后悔也来不及了。

以上是我关于“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的回答,不知道你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感谢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呀!

轩辕曰三农


这些老话仅仅是农村的“规矩”而已!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一、喜不送伞

所谓的“喜”,就是“喜事”。那么,什么事儿是“喜事”呢?谁家娶媳妇、嫁姑娘才算是喜事。

那么,喜事怎么会与“伞”扯上关系呢?

原来,在以前,人们的收入都很低。在别人家娶媳妇、嫁姑娘时可以用“物品”随礼。譬如,在过去,我们这里随礼的“物品”就有“喜联”、脸盆、被面、枕巾之类的东西。只不过现在都是随礼金罢了。

虽然可以用各种物品随礼,但不能拿“伞”随礼。因为“伞”与“散”谐音,一旦用“伞”随礼,就有使新郎、新娘“散伙”的意思,因此,主人家会不高兴。所以,才有了“喜不送伞”的说法。

二、寿不送烟

所谓的“寿”就是老人做寿。老人做寿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如果有宾客送烟的话,会让老人不高兴。因为,“烟”有烟消云散和灰飞烟灭的意思,也与“咽”谐音。老人会认为宾客想使自己早日灰飞烟灭或者早日“咽气”。所以,老人才会不高兴。正因为如此,在别人寿诞时,是不能送烟的。

三、丧不后补

这里的“丧”是指“丧事”;这里的“后补”是指办完丧事后的“补礼”。

在农村,如果有人家里逝去了亲人,是会办丧事的。在办丧事时,众乡亲除了会帮忙之外,还会随礼。然而,也许有人因没在农村老家或因忙而在办丧事时没有随礼。其实,没随礼也就罢了,千万不要在人家办完丧事后再“补礼”。如果不懂得这个规矩,非要“补礼”的话,主家就会认为随礼者在咒他们家,咒他们家再办一次丧事。因此,这种“礼”是不能后补的。

四、这种说法的意义何在

我国的语言文字很特别,与外国不同。因此,每一个词汇都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内容。要知道这些“内容”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们“赋予”的、强加的。因此,文字的意义就是人们的想法,是人们丰富想象力的一种展现。如果人们转移了想象力,恐怕就没有这么多“是非”或说辞了。什么谐音不谐音?在老胡看来都是扯淡。什么吉利不吉利?都是瞎说。因此,这种说法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这些说法都是人们的一种“臆想”,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所以,别相信这些说辞,在民间交往的过程中,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老胡说三农


是谐音不好的意思乃大忌讳也。

一,喜不送伞,喜事乃男女之间的结合也,如果送伞(散)不是分明盼望着他们离婚散火吗?

二,寿不送烟,祝寿乃让做寿之人长寿福康,你去送烟(咽),不是咒他咽气吗?

三,丧不后补,丧事中你如果有特殊情况没有到场,在以后的交往中千万不要去补以前的亏欠。你一补亏欠,预示着让他们家再死一个人。

知道为什么了吗?这是社会上人交往中的大忌讳。弄得不好会好事变坏事,大大的伤害对方的心理情感。


痴骑朽翁


有文化标签,我来回答。“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话中的“丧不后补”,在我们这里是一种严肃的风俗,谁都不会去犯这个忌讳的,至于说“喜不送伞,寿不送烟”这样的习俗,在我们这里遵守的并不严格。即然有这样的说法,那么肯定在一些地区是很忌讳的。那么为何会“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习俗呢,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一】喜不送伞。在民间由于观念的问题,做事时很忌讳说一些话或一些字。这里的“喜”说的是喜事,也就是说农村人常称的红事,喜事是人们举办婚礼,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在农村有句俗话是“宁拆十座庙,不折一门亲”,在人们朴素善良的观念里,都希望新郎新娘能白头到老,生活幸福美满,因而在婚礼上人们送礼物或说话,都求个吉祥。由于“伞”字音到“散”,如果人家举办婚礼,也就是过喜事,给人送的伞,由于“伞”同“散”,人家会认为这不吉利的,当然就不高兴了,说不定还会断了亲戚朋友关系。

【二】寿不送烟。这是的“寿”是过生日祝寿的意思,老年人过生日,人们去祝寿,也会送礼物上份子钱,祝寿的希望老人能长命百岁。如果给老人祝寿,送去的是烟,人家会不高兴,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烟”通“咽”,过去人们把去世俗称为“咽气”,假设送去的是烟,人家会忌讳地认为,这不是想让其早早咽气吗;二是过去人们也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人们也希望能戒烟,只是因为生活的重压,人们为缓解压力,烟是难以戒掉的,虽如此,希望不吸烟成了人们普通的见识,因为吸烟有害健康呀,人家祝寿是为了长寿,在人家祝寿的日子送去烟,人家会不高兴的。

【三】丧不后补。这是的“丧”指的是丧事,也就是农村人说的白事。家里出了丧事,也就是死了人,这是很悲伤痛苦的事。过白事时,亲戚朋友都会去发丧,会去烧张纸送个花圈,也会出份子钱,但这必须是在出丧前。如果已出丧人都埋了,礼钱是不能去后补的,如去后补,会被人家理解为这是祝人家家里死人呀,这是非常忌讳的,搞不好会断了亲戚朋友关系。

特别是在过去,由于人们普通有些迷信,过事过节忌讳很多,不小心犯了忌讳,是会引起许多麻烦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