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历史中儒家说商鞅变法是暴虐无道!是真的暴虐无道吗?

自古人心总是套路深


儒家是一个学派,商鞅的应该是属于墨家学派,不同学派之间对政治的看法会各有不同!


烽火戏诸侯之菜刀


商鞅变法发生在二千年前的冷兵器时代,商鞅成功把秦人变成蛮人,秦人光着大膀子,腰里别着人头。那场面兽人部落。也没啥不好,秦人勇猛无畏不怕死,在战争年代那是相当霸道。

商鞅变法没啥不好,加快了中国的统一。即使没有商鞅,几千年来封建王候也没停止过逐鹿天下的游戏,打打杀杀也没消停过。古代帝王在和平年代还是不会用商鞅之法,过于残酷,违反天道。霸道斗不过天道,谁玩霸道灭谁,古今中外酷吏十有八九死在自己发明的刑具、酷法上。

即使满清入关也关系到满人的存亡,不融入主流社会,就会在历史长河中消失。

现代战争不怕兽人部落。现代学商鞅好比古墓挖尸。还是让商鞅安息吧!

热兵器时代,蛮人一点入主中原的机会都没有。

历史长河流不尽,

封建王朝有轮回;

今人再去看旧事,

食古不化梦中人。



五道杠劳模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仇人眼里呢?

商鞅是法家,所谓法不容情,犯法就要受到惩罚。所以那个时候,秦朝的民风比较彪悍,经常打架斗殴,藐视法律,后来好多人被割去鼻子耳朵。甚至皇上的叔叔也受到了惩罚。

那么儒家呢?儒家最讲究的是人情,讲究孝顺。曾经论语里边举了个例子。如果县官的父母犯了罪该怎么办?孔子答,白天把父母依法定罪,晚上去监狱背着父母逃跑。或者叫做亲亲相隐,如果是平民犯罪的话,那必然是父亲包庇儿子,儿子包庇父母。这和法家。这做事方法完全相反。当然儒家这么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你想呀,家里人犯了法,然后家里人去举报,那么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没有温暖的家庭和社会呀。

一边是法不容情。一边是情大于天。所以两家必然会仇视。再加上儒家都是文人,都是玩笔杆子的。写两句坏话还不容易吗?所以往往文人是不能轻易得罪的,得罪了一般都会在历史上留下不好的名声。

就拿焚书坑儒来举例吧。烧的书里边好多都是有副本在官府存放,只不过不让民间有而已,毕竟读书多了之后不好控制嘛。还有一些书在烧之前特意宽限了30天。这30天内好多被烧的经典可以靠人背诵下来。这也是为什么好多经典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唯一损失比较大的是《诗经》,因为那个不能大声朗读,所以被限制了。

再来说坑儒坑的是些什么人呢?全是那些炼丹的方士,就是相当于现在卖假药的、骗人的。然后秦始皇就被黑惨了。

最后再来说说商鞅的为人。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就是主张严刑峻法。在商鞅之前许多法律执行都不到位。而商鞅则是真正的按照法律来执行。犯法的人一定会受到处罚,名声肯定好不了。再说商鞅也没有惩罚人的癖好。说他暴虐无道,确实太委屈了。秦国的富强都靠他呀!你得罪的人太多了。最后只能背锅,落到一个五马分尸的下场。但是他变法的主张却保留了下来。让秦国真正强大起来。


口嗨历史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比较深刻的社会变革,有力地打击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和旧的生产关系,使落后的秦国一跃而为压倒山东六国的一等强国,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经济措施】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

1、废井田、开阡陌:

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3、统一度量衡: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政治措施】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

4、推行县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 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的该措施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发展封建经济,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变法成功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强有力的统治阶级秦孝公的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改革全面彻底。

3、法家思想的传播,商鞅个人对守旧势力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4、商鞅取信与民,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得到人民的支持。


诗雨花魂


“暴虐无道”,有个相对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就是商鞅制定的法律。在商鞅之法沒颁布前,人们有个行为习惯,但法颁布后,当人的行为触犯了法时,自然无情。从秦能统一六国来讲,商法是功不可沒。但从当今之人本的视角来看,当然暴虐。所以它有个相对说!


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于商鞅变法历史上评论褒贬不一,谈论商鞅变法,首先要了解当时变法的国情。战国时期,秦国积贫积弱,久为强邻欺辱,虽有一腔热血,屡战屡败,割地献城。然穷则思其变,变而图其强。秦孝公即位后,意图强国,求贤若渴,这就为商鞅入秦变法提供了条件。

变法内容包括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增加了国家的税收。同时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度量。还奖励建功立业者,废除世卿世禄制,并规定贵族犯法和庶人一样给予处罚等。

那么商鞅变法带来了什么变化?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充盈了当时秦国的粮仓,使得秦国再也没有发生过军队因无粮作战而败退的无奈,也打压了狡诈投机的商人对秦的损害,转而利用商人为秦的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然而事物有两面性,有利有弊,那么变法又有那些黑暗面呢?商鞅变法简单残酷,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奖与惩!而惩罚极为严酷,可以说是残暴,例如偷盗几片桑叶都可能面临割鼻充军,家人犯了法,如果其他人知道但是不告诉官府,就和犯罪者一样的罪过。只要有人犯罪,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罪,那也是轻罪重罚,累及家人与邻里。这样极大地摧毁了民众的思想,使民众沦为帝国前行巨轮下的牛马,不能说,不能听,不能看,否则都有可能处罚重罪。

纵观商鞅变法,以客观的角度看待,在战时确实促进了国家发展与稳定,使秦国一跃成为国富兵强的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促进了法律的认同,法大于情仍然是今天所提倡的。然而有的法律确实过于残酷,百姓怨声哀悼,苦不堪言!秦国兴也变法,亡也变法!



冯仔在线


商鞅变法,为中华第一帝国夯实了地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

他废除了三皇五帝以来的分封制、公田制,设立了军功授爵、开垦荒地等法令,打通了经济流通和个人上升渠道。


0奔三的人0


我觉得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并不是单纯从他的施行的制度,推行的法令来看的,而是要从整个大的社会背景和体制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都知道,商鞅生活在的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诸侯争霸,弱肉强食,征战与杀戮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这里,底层的人民是当之无愧的炮灰,他们的鲜血与尸骨遍布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毫无疑问,人民只是君王手中的武器,他们没有别的选择,生存或者死亡,游戏的规则从来不在他们的手中,他们甚至比一个物件儿要低贱,并且,没有置喙的余地,没有改变的契机,因为他们生而低贱。

而商鞅的变法,从根本上打破了这种固化的阶级,他给予了普通人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是我处于当时的刑法统治中,我会恨他,会对他充满了怨气,但是我确会是这种制度的维护者。对百姓而言,他让我有了改变阶层的渠道,只要悍不畏死,只要浴血奋战,命运便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做一个碌碌无为的我,还是做一个指点江山的我,都是自己意志的决定。

如果我是一个有远见的贵族,我也会支持商鞅的变法。贵族本身的起点就比大多数人的高,我可以奋斗去触摸更广阔的空间,而不是在笼子中互相争斗,当然这并不能阻止我要商鞅的小命儿,毕竟他确实触动了整个阶层的利益。

他对的起百姓,对得起国君,对得起贵族,所有的阶层都是这场变法的受益者,甚至于整个社会都是。他的变法残忍吗?他唯独对不起的只有自己,他一往无前,他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他最终成为变法的牺牲品,历史却在享受变法的果实。








书虫跳跳糖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道家 儒家 法家 兵家 墨家 阴阳家 等百家争鸣,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理论。

秦朝推崇法家,商鞅就是法家代表人物,法家的政治口号是“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随着秦朝灭亡汉朝统治天下后,认为秦朝因为法家残酷的刑法因而灭亡,所以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到了汉武帝时期,主张清静无为的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汉武帝时期提出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家以家庭为单位,以孝悌为根本,讲究仁义治国,刑法为辅的思想。

法家滥用刑法,用残酷的刑法让人们服从,这是儒家相背驰的,儒家以仁义感化,以礼教化众人。

历史中能够脱颖而出的思想,必然有他的可行度,法家若是不残暴,就不会被儒家代替,不过现代刑法很多都是法家思想流传下来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深深的影响我们。

您对此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留言


赵子卿


在先秦时期,以孔孟之道为思想核心的儒家,和以商韩之说为思想核心的法家,是中国思想史上针锋相对的两大流派。在政治价值观上,儒家主张民本,法家主张君本;在国家治理观上,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制;在天下关系观上,儒家主张天下归仁,法家主张天下归一。

先秦儒家与法家无疑均以帝王师自命。不同在于, 前者面对帝王时所持的是民本立场, 后者的立场则完全以帝王的意趣为转移。关于此, 《史记》有案例:“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 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 语事良久, 孝公时时睡, 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 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 其志不开悟矣。’鞅复见孝公。罢而孝公复让景监, 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 而未入也。’鞅复见孝公。罢而去, 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 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 其意欲用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 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例如,关于秦国垦草令, 商鞅称:“国之所以兴者, 农战也。”然而此说并非意味着法家重视农民利益, 而是因为“国不农, 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换言之, 在法家心目中, 重“农”仅仅是为了“战”, 而“战”是为了“与诸侯争”, 所以垦草开荒就全然与民利无关, 而不过是国君用以开疆辟土的手段, 所谓“代立不忘社稷, 君之道也”。至于主张以民为本的“王道”, 虽然口头上称其为“好言”, 实际上商鞅嗤之以鼻:“惟明君知好言之不可以强兵辟土也。

此外,商鞅与先秦儒家信奉的“尊民为天、敬天畏民”的政主张相矛盾, 称“圣人必为法令, 置官也, 置吏也, 为天下师”, 通过以吏为师达到“愚民”、“弱民”政策以驱民“农战”。

综上所述,先秦儒家认为法家是“残暴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