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

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六”和“八”是非常吉利的數字。很多人在選擇電話號碼或者車牌號的時候,對於“六”和“八”兩個數字都毫無抵抗力。事實上在眾多過年習俗中,正月初六也一直是人們,比較青睞的大吉大利的日子。

正月初六的主要民間習俗,就是“送窮”和“啟市”。相信很多人在查閱年俗資料的時候,都會發現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送窮”幾乎成了結婚過年時的主旋律。這其實與古代社會老百姓,生活過於困苦有很大關係。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

而“啟市” 從字面意義上去理解,實際上就是開門大吉的意思。在古代或者現代社會中,很多開商鋪或者做小買賣的人,都會選擇在正月初六這一天開門迎客。主要的寓意就是

“六”代表順利,期望這一年生意順風順水、財源廣進。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

正月初六要“送窮”更要“啟市”

在時下很多年輕人的心目中,就算是除夕對他們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很多人都反映過年的氣氛一年不如一年。事實上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有一些比較傳統的過年習俗,正在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洋節日”,比如,聖誕節、情人節等。“洋節日”之所以要比,傳統節日習俗更具吸引力,其實主要與“洋節日”的趣味性更高,以及可以表達的寓意更廣泛有很大關係。

事實上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並不是所有陳舊都是迂腐;也並不是所有傳統節日都是糟粕。因為能夠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沉澱,一直流傳到現代社會中的年俗,肯定有其必然的獨特性和推廣性。所以筆者希望大家能夠重視年俗,並積極去參與到年俗之中。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

1. 正月初六“送窮”日

(1)“送窮”習俗的真實寓意

相信大多數人一提到“窮”這個字就會特別反感,這主要是因為“窮”代表著沒錢。在這種大前提下就會顯得畏手畏腳,並且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會比較匱乏。所以按照同理心的說法去推演,可以得知古代人其實也特別煩“窮神”。

正月初六在很多古代人的心目中,是一個特別順利又吉祥的日子。因為正月初六中的“六”字,代表著六六大順和一切順意。所以在這一天古人會舉行,非常隆重的“送窮”儀式。主要的寓意就是送走“窮神”,期待新的一年能夠財源廣進。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

唐朝人姚合曾在《晦日送窮》一詩中,描寫了古代人民“送窮”時的場面:“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從這首詩所表達的意思來看,古代人在正月初六這一天,幾乎家家都會有“送窮”的儀式。

所謂“送窮”其實就將住在家裡的“窮鬼”送走,一旦“窮鬼”遠離“財神”就會到來。這其實也表達了人們對財富的一種渴望。當然這種習俗也與古代社會中,老百姓的生活過於貧苦有很大關係。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

(2)“送窮”儀式

關於“送窮”儀式古代人早有記載,《歲時雜記》中就曾記載了,當時人們“送窮”時的場面。“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大概意思就是在正月初六這一天,一定要用掃帚打掃房間。

然後將打掃出來的垃圾堆積在院子中,當家人還沒有出門的時候。先用七張煎餅覆蓋在這堆垃圾上,然後將垃圾與煎餅一起拿出院外,倒在一個指定的地方或者說垃圾堆。這其實就是古代普通人家的“送窮”儀式。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

宋代人的“送窮”儀式相對來說更加繁瑣。宋朝人曾寫過一首《送窮鬼》詩歌,:“正月月盡夕,芭蕉船一隻,燈盞兩隻明輝輝,內裡更有筵席。奉勸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窮鬼,空去送窮鬼。”

這首詩所表達的主要寓意,其實就是生活在宋朝的老百姓,在正月初六這一天的“送窮”儀式。結尾兩句重疊的話語“空去送窮鬼”,更是表達了宋朝人“送窮”的心態,無論是郎君還是小娘子,都應該“空去送窮鬼”。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

事實上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地方還依然保留了“送窮”的習俗。雖然各地的“送窮”儀式不一樣,但是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其實都是趕走窮鬼或者窮神。這個古老的傳統年俗,其實反映的就是廣大勞動人民,希望能夠送走舊日貧窮,迎接新年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2.正月初六“啟市”習俗

“啟市”但從字面意義上去理解,就是開啟市場或者開門迎客。實際上古代的“啟市”習俗,所表達的真實寓意也是如此。古代人做買賣的人會在正月初六這一天,打開店門開始營業,並開啟新一年的生意。

在正月初六開張營業之時,商家都要舉行一些活動,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放鞭炮。爆竹噼裡啪啦一響,街坊四鄰和過客就會知道,這家店鋪已經開始做生意了。其實正月“啟市”放爆竹,也有“爆竹聲中一歲除”的意味。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

放完鞭炮之後老闆和店員就會,用力搖晃算盤以及用秤桿敲打秤盤。這種做法其實就是“響響噹噹,大吉大利”之意。總而言之都是為了生意好做、發大財。即使是現代社會很多商家也會在正月初六開業或者迎來送往。

結 語

按照老皇曆去推算正月初六,又可以被稱為“馬日”。因為這一天是女媧娘娘創造“馬”的日子。由於馬在古代社會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們才會說萬馬奔騰、馬到成功,其實也與正月初六中的“六”字之意不謀而合。

在這一天人們不僅要抓緊“送窮”,而且還要忙著“啟市”。很多人也會走上大街小巷,進行新一輪的年貨“掃蕩”。事實上正月初之所以會出現,很多十分有特色的歲時風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

【參考文獻】

輝志《賣懶——嶺南另類年俗》

孫維瑞 《初六話春餅》

《大年初六的習俗》

《正月初六·馬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