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排头兵" 国家队首进病房北大医学冲锋在前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

一声令下 紧急集合上战场

中国网讯 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当前这场特殊的大考面前强大的医者使命支撑着白衣勇士,当国家医疗队首批进驻隔离病房指令下达,北大医学三家医院依次接续承担起了“先锋队”、“排头兵”冲锋在前,昼夜奋战。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

“同志们,中法新城院区传染病隔离病房改建完成,今晚进驻病房!”

1月28日晚,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张柳告诉队员们要进驻病房时,瞬时沸腾,大家纷纷报名。经过医疗队核心组讨论,决定以“党员带头、新老搭配、专业互补”为原则,遴选出第一批12名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

晚9点,12名队员,作为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首批进驻隔离病房的“排头兵”,开启工作状态。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

1月29日,北医三院医疗队和北大医院医疗队也陆续进入中法新城院区感染隔离病房,正式开始了临床工作。图为北大医院队员出发前合影。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

1月29日,北医三院医疗队和北大医院医疗队也陆续进入中法新城院区感染隔离病房,正式开始了临床工作。图为北医三院队员出发前往医院。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

虽然看不见脸 但护目镜可以传递力量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

“武汉百姓就在眼前,虽然他们看不见我们的脸,但我们还是尽可能地希望从护目镜里传递出我们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得到。” 张柳说。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

首入病区,队员们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包括隔离防护服带来的不便以及对医嘱系统和病历系统不熟悉等。穿上隔离防护服,医疗队员普遍感觉憋闷感明显。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

第一天进驻医院的大多数队员们一整天没有吃饭喝水,平时轻松的操作,查体、记录生命体征、护理操作,对医护人员来说本是“家常便饭”,在这身厚重的“战衣”下都变得不那么容易。不知不觉中就会汗流浃背,汗水蒸腾中护目镜出现一层雾水,戴两层手套有时候摸病人的血管要反复多次。北大医院医疗队队长、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马靖很有体会,这个磨合的过程是必然会遇到的,万事开头难,大家都会积极地去解决它,尽早把新的病房打开,争取让更多的病人能及时住进来,得到治疗。

“在这里工作过,才觉得武汉的医护人员坚守那么长时间,是多么不容易!”医疗队员们由衷地感慨。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

防护服上写上名字,让我能认出你!

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首批6个国家援鄂医疗队采取“九三制”分四个班轮换,首批进入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队员从1月28日晚9点正式进入隔离病区,工作至1月29日凌晨3点。29日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北医三院时间”。29日早上8点,到下午5点,是北大医院队员们的工作时间。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

担任此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队队长的葛庆岗,是医院危重医学科副主任。2003年,葛庆岗的身影出现在抗击非典的病房中。17年后,人到中年的葛庆岗再度出征。29日凌晨3点,葛庆岗和其他几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队员成为了第二批进入病房的勇士。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

写在防护服上的“云”加油,指的是副队长李少云。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ICU护士长,有着18年工作经历的她,具备丰富的危重病人抢救和护理经验,以及管理经验。此次代表医院出征武汉,她很激动,认为“义不容辞”,并表示一定不辱使命。

「新春走基层」抗击疫情勇当

“超哥,加油!”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师梁超,从接到通知,到出发,不到24小时。临行前,媳妇带着儿子匆匆从50公里外的老家赶来给他送行,他把儿子抱在怀里,3岁半的儿子还不懂爸爸此行的目的。——儿子一直痴迷奥特曼,我告诉他:爸爸要化身为奥特战士,去一个叫"武汉"的地方,消灭"怪兽",这个怪兽有点厉害,爸爸要多去几天!他高兴地笑了。媳妇开车给我送到医院门口,我没让她进来送我,我泪腺"发达",怕到时候止不住,满含泪水互相拥抱一下,我赶紧"哄"她走了!五个小时后伴随美丽的云海,我和另外19位战士落地武汉。梁超的随行笔记中隐藏着五尺男儿的刚毅柔情。(图为梁超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病区)

作为急诊医生,我要欣赏武汉的十二时辰

——前方队员北医三院王军红发回的日志

1月29日,武汉,天气不详

今天是直面疫情第一天。

昨晚7点收到通知,今天凌晨3点到病房接班。疫情发展迅猛,葛庆岗队长再次强调了隔离防护注意事项,并盯着每一位队员穿脱隔离衣,确保万无一失。所有队员再次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治要点。

紧张、焦虑,就像战士上战场前一样,但我充满信心。住宿换成了单独的房间,队员之间不能有更多的语言交流了,现在不光有工作的压力,还有精神的压力。昨天晚上10点,躺床上一直睡不着,脑子里反复练习穿脱隔离衣,温习治疗新型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事项。入睡时,已不知几点。凌晨1点30分,我被闹钟惊醒,迅速洗漱。2点,接送司机已在楼下等着我们。

凌晨2:08,到达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我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这批10名队员,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班。刚下班的人民医院同行显得异常兴奋,不知是不是肾上腺素飙升的结果,但我们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隔离区及清洁区。

穿脱隔离衣,需要花费1小时左右的时间。虽然武汉夜间温度接近0℃,但穿上防护服依然汗流浃背。

查看病人、整理医嘱、写病历……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不进水,不进食,工作中也没有便意。病房里,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情绪烦躁,不肯配合吸氧及治疗,经过梁超护士耐心劝说,终于平静了下来。

终于下班了,走下病房楼时,已经是上午11点。

司机已在门口笑盈盈地等待了。他说:“国家医疗队来了,我们更有信心了。为你们服务,我感到光荣!”

回到宾馆,吃上专门给我们准备的热腾腾的饭菜,心里暖暖的,感谢那些为我们服务的司机及宾馆人员。虽然武汉的冬天是寒冷的,但是武汉人民的心是温暖的,感谢你们强大的后援支持!

好了,就写到这。我的肾上腺素已经消耗殆尽,睡了,明天还要继续战斗呢,加油!

作为一名工作了7年的急诊医生,凌晨上班,我没有一点不适应,我见过北京的十二时辰,这次也要欣赏武汉的十二时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