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陝西出土一塊石碑,揭開神龍政變隱情,難怪武則天毫無反抗

關於神龍政變,史書記載的很簡單,武則天幾乎沒有一點抵抗。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崔玄暐等率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城,殺死張易之、張昌宗,隨即兵圍武則天所在的集仙殿。武則天被逼第二天命太子監國,第三天傳位於太子,第四天唐中宗李顯正式復位。

《舊唐書》:兵至玄武門,彥範等奉太子斬關而入,兵士大噪。時則天在迎仙宮之集仙殿。《新唐書》:太后聞變而起,桓彥范進請傳位,太后返臥,不復語。中宗於是復即位。

從新舊唐書來看,神龍政變非常輕鬆,甚至等到兵圍集仙殿時,武則天才知道發生了政變。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儘管武則天當時82歲了,但畢竟經歷過血雨腥風,策劃過無數陰謀詭計,怎麼會輕易束手就擒?陝西出土一塊石碑,上面文字記載解開了真相!

陝西出土一塊石碑,揭開神龍政變隱情,難怪武則天毫無反抗

在陝西唐中宗定陵的陪葬墓中,考古專家挖出一塊墓誌銘,這就是《唐王同皎墓誌》,裡面一句話,意外揭開神龍政變的隱情。

《唐王同皎墓誌》:時則天皇帝春秋高,加有風疾,張易之及弟昌宗共利顛頤,俱承先比,居中專制.......

王同皎,是唐中宗李顯的女婿,武則天的孫女婿,身份非同一般,是神龍政變的重要推動者。他墓誌銘中提到“則天皇帝春秋高,加有風疾”,武則天年紀大、又有風疾,有志之士害怕武則天一旦病逝,張易之兄弟藉機作亂,所以才發動神龍政變。

張易之兄弟是不是有意謀反作亂,這一段歷史真相誰也不知道,但墓誌銘中提到的一個詞很關鍵,即“風疾”。所謂風疾,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中風,是一種心血管類疾病,發作表現往往是行動不利索,甚至是半身不遂。

陝西出土一塊石碑,揭開神龍政變隱情,難怪武則天毫無反抗

關於武則天病情,史書上沒有直接記載“風疾”,但卻也有相關表述。

《資治通鑑》:聖歷二年(699年)二月,太后不豫,遣使禱少室山(嵩山一部分),疾小愈。長安四年(704年)七月,服神丹有驗。

結合考古發現的“武則天除罪金簡”,即公元700年時,武則天上嵩山投簡,關鍵這一金簡極不平凡,而是一塊“除罪”金簡。以武則天的殺伐意志,幾乎殺盡了李唐宗室成員,一般的小病能讓她想到“除罪”?

顯然,武則天的病很麻煩,有可能就是短期之內的半身不遂,讓武則天內心非常恐懼,認為鬼神之力作祟,等到身體略好之後,立即就去嵩山投“除罪金簡”。

結合王同皎墓誌銘的記載可見,武則天就是中風了。只是前期不嚴重,修養之後很快好了,但此後可能就陸陸續續的又發作了。

陝西出土一塊石碑,揭開神龍政變隱情,難怪武則天毫無反抗

根據《新唐書》記載,“後既春秋高,易之兄弟專政”,張易之等之所以能專政,是因為武則天長久生病,居住在迎仙宮,宰相們都不能進去拜見,只有張昌宗等人在她身邊侍候。到了705年,武則天病篤,更是在迎仙宮臥床不起。

顯然,武則天最後幾年中,老病纏身的她長期不能正常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急速下降。武則天給面首張易之兄弟升官之類,除了寵愛,還有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的意思,這就從側面反映出武則天身體真不行了,只能依賴二張掌握朝政,否則以武則天的權利慾,豈會這麼做?

然而,二張畢竟只是面首寵臣,政治鬥爭能力不足,加之武則天長期生病甚至臥床不起,無法把控朝廷動向,於是張柬之等趁機發動神龍政變,並輕易成功。

陝西出土一塊石碑,揭開神龍政變隱情,難怪武則天毫無反抗

因此,705年之前,武則天偶爾或還能主持朝政,有心政變之人也不敢亂動,但705年之後(或之前一段時間),武則天中風,徹底臥床不起,根本就無法掌控朝廷,神龍政變由此才輕易成功。否則,以武則天的精明,即便年歲較大,也不至於毫無反抗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