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解決寫書法時東倒西歪的問題?

NOTHING72255


我認真練習顏真卿楷書,孫過庭書譜快五年了,剛剛開始練習也是東倒西歪啊!為了習慣懸肘廠腕用的快兩年多!現在已經習慣懸肘臨習各種字體!感覺真的好幸福[捂臉][大笑][祈禱][祈禱]











我是林果果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你說的東倒西歪的問題就是字的結構問題,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臨摹字帖來解決。

結構是書法作品的三要素之一,另兩大要素是筆法和章法,學習書法也是主要學習這三方面的技法和知識。

仔細分析一下,造成寫書法時字東倒西歪的原因大致有二個:

  • 一個是平時書寫習慣不好,總是既沒耐心也不認真的去寫,時間長了就養成不良習慣。
  • 二是在剛學書法時,對毛筆控制不好,在字的筆畫安排上也不妥當,因為筆畫安排的不好,導致字的重心不穩,不是向左歪,就是向右倒,這是一些初學者常見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字的結構方面的問題,怎樣解決,古人早有答案。

結構也被稱為“結字”或“結體”。掌握了結構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後,你寫字時就不會東倒西歪了,

因為“初學分佈,但求平正”。

這話是唐代大書法家孫過庭《書譜》裡寫的,是孫過庭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孫過庭告訴初學者,學書法的頭一步就要先把字寫平正了,這個平正是對學習書法的的人最基本的要求。

平正很難做到嗎?並不難!只要上點心,即使是小學生,用不了多久都能做到。

其實仔細分析,寫字東倒西歪,書寫習慣不好的原因佔大半,因為即使你從沒學過書法,不懂筆法和結構上的知識,但只要上點心把字寫穩當了還不難做到吧?

所以孫過庭說“但求平正”,這“但求”二字可謂意味深長了。

孫過庭的意思是你別的不會可以,但必須把字寫平正了。

平正在這裡還有立規矩的意思,是對初學書法者最簡單的要求。

  • 平正的基本要領:

橫要平

  • 豎要直
  • 撇捺要周正

做到平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模仿,你說我自已寫不好,一寫就歪,所以才讓你臨帖。

臨帖臨什麼?一臨筆法,二臨結構,三臨章法。

你照著帖,一面觀察一面模仿,時間長了,書寫習慣就改變了。所以說臨帖的過程,就是個改變書寫習慣的過程。

字帖裡的字是怎麼做到平正的?這個也不難,書法家通過對字的筆畫位置和姿態的調整和妥善安排來做到字的平正和安穩。你臨帖的時間長了,結構上的基本要領掌握了,你的字就再不會東倒西歪了。

所以我們不管是平時寫字,還是練書法都應先養成好的書寫習慣,不能等到不良習慣養成了,再通過練書法去改變,既浪費時間又耽誤書法水平的進步。有很多人從沒練過書法,但字也寫得端正大方的,這與他們平時良好的書寫習慣有很大關係。

回答完畢,謝謝。


杉石


字的東倒西歪是學習書法時易出現的問題、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起始之吋收尾之後都可能造成東倒西歪的限象、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確實給一些書法愛好者產生困惑、我想根據自己的學習談談點謫看法、與書法愛好者分享。首先、從單字練習時開始注意、我們講橫平豎直、特別是楷隸篆等類正書體、是比較好解決的、從第一筆開始就應注意規範、橫平或左低右高3一一5度左右、那麼笫二第三橫以此看齊、並解決好各橫劃在字的比例中均等位置問題,而後每字與第一字看齊;其次、練習與創作時釆用原始辦法、結方格或畫好方格、或直接用現成的方格紙、使用劃格器具劃方格均可、在方格內寫字也可矯正東倒西歪的問題;再者、練習時寫字的姿態也會影響字形行形、若坐姿、要注意桌、椅相吻的高度、抬頭、挺胸、目與紙距都耍相可適宜。若站姿、兩腳與肩同寬、收腹上身微傾、握筆自如、照貼習字。還有就是要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練習時堅持時刻提醒自己、常用心算字距、行距、每行抬頭字、也就是第一個字的位置、練習多了\\也就順利克服、當然這與開車駕駛一樣、行萬里路、公里數到了一定里程、技朮自然成、書法也是這個道理。





對建清


八面出鋒的米芾,以及亂石鋪階的鄭板橋,就是“東倒西歪”的傑出代表。雖然以平面幾何的觀點審視,他們作品中的字排列得太不講究了,但如果從書法藝術的角度去解讀,它們是形歪而意直,形拙而質真,不僅不醜,反而美到無敵。

書法中的行書與草書,本就不拘於平面齊整的鋪陳,都寫出米字格正楷一樣,大小一致橫豎成行入列,反而顯得死氣沉沉。漢字有勢謂之字勢,書法有氣謂之行氣,這個氣勢的連貫承接,絕不是呈平面幾何式分佈,在筆勢在行氣在通篇的章法。單個的字以及作品的局部,雖然看起來歪歪斜斜,但整幅作品通視過去,既險絕奇怪,又會讓人覺得非常平衡和諧,從而會添氣韻神彩之美。

線條是書法的有形載體,因書寫者用筆習慣、行文習慣和章法佈局習慣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姿態。優秀的書法家,在運筆成字時,歪歪斜斜,左右參差,手下有譜,胸中有局,最終的結果總會達成視感的平衡。反之,如果不具備相當的功力,刻意把字寫成歪歪斜斜,以求入古樸,那就是東施效顰、醜上加醜了。

抱庸淺談。


抱庸詩書


你說的這個問題應該是寫字把握不住重心的問題。

寫好一個字應該先寫好筆畫。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都要筆筆送到,細緻精準,這樣寫出來的筆畫才能自然流暢,美觀大方。

其次就是要把握好字的結構,即掌握好一個字的重心問題,否則寫出來的字就會“東倒西歪”!

怎麼樣才能把握好一個字的結構呢?字的結構總體可以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合體字又可以分為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品字結構。

下面我就從最常見的左右結構,分析一下怎樣才能寫好這類字?從趙孟頫的《膽巴碑》中找些例字,大家自己體會。

一、左高右低。

二、右高左低。

三、筆畫少或形短居右時,宜取下齊。

四、筆畫少或形短居左時,宜取上齊。

五、左寬右窄

六、右部讓左部。

七、左部讓右部。

有些書法大師故意把字寫得“東倒西歪”,那是一種極高的境界!選取王羲之的一些例字,大家一起來欣賞!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


東倒西歪是外行人說的話,內行人叫欹側或側勢。

自古大師都有欹側,不懂欹側的書法家基本不會是一流,比如二田的書法中就沒有欹側。

當今的書法大師範笑歌就重視欹側運用,而且範笑歌各體欹側不同,我覺得真是天下一絕,古代書法家雖然有欹側,但能創造各種不同欹側者應該沒有,或很少,只有範笑歌先生可以做到欹側任意創造,這就是書王。





藝國神殿


東倒西歪顧名思義就是方向失常、錯亂,看起來沒有規律。可以細分以下幾點來說說。

首先是筆畫東倒西歪。

凡事皆有度。比如煮菜,鹽放的不合適就會過鹹,但是一旦放合適了,菜會變得非常美味。所以有時候筆畫的傾斜是為了造成一種穩態。

比如下面這個“前”字,“前”字的橫,豎,豎鉤都沒有絕對的橫平豎直,但是整個字還是處於一種穩態。這是為什麼呢?仔細想想,有些筆畫本來正確的形態就應該是傾斜的。比如點撇還有臥鉤,斜鉤等等,都是這樣。而這個長橫,仔細看看,雖然它是一種傾斜的樣子。它還是處於一種穩態,這個我們把這種筆畫的狀態,我們有一個抽象的形容叫“勢”。

這幾個豎和豎鉤整體造成的一個外擴的“勢”,這些筆畫都是傾斜的,但是整體看起來還是很和諧。這是為什麼呢?還是剛才煮菜的那個問題的答案。鹽放合適了,菜就會很美味。

所以適度的傾斜相當於是一個擺動,可以讓字更有動感而不會死氣沉沉。

我們在看下面的兩個字,草字跟木字。這個傾斜的角度會更加誇張。但是字整體來看還是很穩當,這幾個筆畫除了除了傾斜的處理之外,還加上了粗細變化,就像一杆秤四兩撥千斤的秤砣與稱尾的物品一樣,成了一種新的穩態。

但是我們平常小朋友寫字的時候,都會把一些筆畫的傾斜寫得過於誇張,比如橫會斜上天,豎也是東倒西歪,如所謂,並沒有考慮到筆畫或者字的平衡。

所以筆畫的東倒西歪,一是體現在筆畫的角度方向都不均勻的變化,沒有專業的考量,而只是任意為之,這才是字東倒西歪、難看的原因。

字形東倒西歪

說到字形的東倒西歪,還是上文提到的筆畫東倒西歪的特徵,只是任意為之,並沒有專業的考量,亦或是傾斜的度過了頭,所以造成字的不穩。

有的書法家在寫一幅書法作品的時候,經常會讓所有字取一種斜勢。也就是說通篇的字都是在往同一個方向傾斜,讓就像一個軍隊一樣,整體看起來會很整齊統一。

整篇東倒西歪

這個還是同一個問題,不能過度,而且要有呼應,整片的東倒西歪體現在行或者列上。如古代書家在寫一些草書作品的時候,經常會取一條中間線,哦,以這條看不見的中間線為柱,自己的字在這條柱左右擺動。甚至是兩條柱子相互呼應,如一個括號或者反括號一樣。

這樣產生美感的前提,要求一定是要相互呼應。平常我們寫字如果東倒西歪,一般不會去考量這些呼應,而是任意為之,所以為什麼寫字寫一整部作品,要有謀篇佈局之說。有的人可能會反駁說,古代的書法家可能寫一個隨性的書渣,或者是一些長的文章,也不會去故意的作謀篇佈局,但那是熟能生巧的情況,不能作數。不學還是應該從謀篇佈局學起把一些呼應做到,你據說呼應沒有理解到位的,應該先把所有的字和筆畫寫端正,再把整篇寫端正,行是行,列是列,孫過庭《書譜》裡面有云“但求平正,務追險絕”。“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前面談了這麼多專業的東倒西歪的要求,對於初學,我們還是先做到端正,也就是先解決我們任意造成的東倒西歪。

如何解決寫書法時東倒西歪的問題呢?

首先還是握筆。握筆正確了,有些完成筆畫的動作才能正確,有的筆畫才能寫得正確。比如硬筆的長橫應該是通過手腕對筆的擺動完成的,而不是用手拖出來的,毛筆也一樣,一個長橫一定是用手推出去的,而不是拖出去或者掃出去。

問題的關鍵在筆畫的完成動作要正確,媽的完成動作要正確的前提是握筆要正確。為什麼說坐姿也有要求呢?常看到有些人寫字的時候,聳肩,趴桌子等等,這些都不利於筆畫的正確完成,當然筆畫會歪斜。

其次是字形。字形的東倒西歪,很大一部分程度還是由於筆畫的歪斜,整體上讓自行看起來東倒西歪。你還是迴歸到剛才的筆畫,首先是筆畫完成動作要正確,其次是整體要一致。

再然後是章法,全篇的佈局。初學談不上佈局,只要求做到端正整潔,行有行,列有列。如何做到呢?要對齊,字與字中心要對齊。

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靠練。而且是長期的訓練。

總結一下,字型產生東倒西歪的原因是由於筆畫的東倒西歪,筆畫的東倒西歪來自於坐姿握筆的不正確,導致筆畫的完成動作不正確。整體的東倒西歪是由於字形的東倒西歪。所以問題的根本還在比劃與坐姿握筆。初學者一定要把練習落到實處,而不是整天想著去找一些所謂的解決辦法,而忽略了實打實的練習。練習的效率要體現在改正之前,錯誤的握筆坐姿和筆畫的完成動作。個如何考量是否已經改正?就要看自己的筆畫有沒有完成的好,有沒有端正。

所以先求其本,好好練習吧。


尚意書法


書法中的東倒西歪分成兩種:一是真歪倒,二是假歪倒。

第一,真歪倒。

①重心不穩:重心就是每個字都要有一個著力點。如果寫出的字,沒有著力點,那就會出現重心不穩,導致字會歪倒的。這個就好比我們人的姿勢一樣,我們擺的每個姿勢動態都要有重心,如果沒有重心,就會失去平衡感了,那麼人也會歪倒的。

我們舉個單字例子,“中”字,如果說我們這這個豎筆的時候,沒有寫到正中間或者是這個豎筆沒有寫直,那麼這個字就是重心不穩了,肯定會歪倒。

②對間架結構理解的不夠透徹:字的結構就像是樓房的骨架,就好比樓房的支柱,如果這個支柱歪倒了,那麼整個樓房也會倒塌的。單字結構也是這個道理,每個字都有它自己的結構特徵,每個筆畫的長短、粗細和方圓都搭配的很合理的,如果我們寫字的時候,不能把每個筆畫安排的很合理的話,那麼結構就出了問題,字也會歪倒的!

上面這個“義”字,是趙孟頫寫的,無論是結構還是字的重心,寫的都很穩。下面左側的豎筆和右面的戈鉤就好像人的兩條腿,站的很穩。

我們再看看下面的“堂”字,除了最後一筆橫畫沒有抗肩,其他的橫畫基本都是抗肩的,那麼這個字不歪倒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最後這個橫畫沒有抗肩,如果這一筆橫畫也是斜勢很大的話,那麼這個字就真的歪倒了!

所以說,我們要想不讓字真的歪倒,那就必須通過臨帖學習人家結構和重心問題!

第二,假歪倒。

假歪倒就是看似歪倒了,其實沒有歪倒。古代有個大書法家,也是書法八大家裡面的人物——米芾,學習米芾體的朋友都知道,他的很多單字寫的都有點向左歪倒的感覺,寫出的豎筆畫也是呈左上右下斜勢的感覺,但是當我們看到他的整幅作品的時候,就會感覺一點也不歪,而且重心很穩的,這就說明米芾對於章法佈局的把控是很到位的。

這個道理就好比人的五官,每個五官都沒有問題那麼組合起來就很難看,但是有些人,單個五官一般情況,但是組合起來卻很漂亮!

下面這個就是米芾的作品,的確有很多字是斜勢的,可是整體真的很好!

綜上所述,如果說字寫的真的東倒西歪了,那就在單字的結構和整幅作品的章法佈局方面,多下功夫。通過學習古人,來解決字的重心不穩的問題。當我們的書寫水平還不夠的時候,如果刻意的去模仿東倒西歪的話,那麼你將無法解決真歪倒的問題!

強哥淺談,插圖來自網絡!


強哥書畫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寫書法時東倒西歪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

你在練習時,多去找筆畫之間的對應關係,找字帖上的筆畫位置。

臨摹字帖很久總是寫不像,東倒西歪,而且沒有進展了。很大程度上是訓練方法不正確造成的。初學應當多進行筆畫訓練,結合簡單字來鞏固筆畫,掌握結構,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堅持一段時間肯定能明顯改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捂臉]



聿晉書法


東倒西歪,可能是水平不到,也可能是錯落有致。

有些書法名家的字,就不是那麼正。比如沈鵬先生的字。

沈鵬先生的楷書也不是也那麼的正,下圖沈鵬先生所寫的

書譜雲: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那麼我們看看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看看是不是復歸平正。

再看看《集王羲之聖教序》中的字,是不是“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王羲之這個“有”和其他兩個人的區別在哪呢?

書法東倒西歪,好不好,怎麼歪才好,這個需要學習書法才能夠了解。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可以關注一下。2020年2月1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