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盛希泰:線下消費企業活下去就有希望,醫療行業需冷思考

“本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比2003年更加嚴重。對經濟的顯著影響持續時間會超過非典時期。”3月2日,洪泰基金創始人、洪泰集團董事長盛希泰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位有近30年從業經歷的金融老兵,曾經多次遇到“黑天鵝事件”,但在他看來,影響或許都沒有新冠病毒這麼廣泛和深遠。

和“非典”不同,疫情在全球蔓延的速度和確診人數已經反超, 3月3日,世衛組織發佈最新數據,截至3月2日上午10時,中國境外64國新冠肺炎確診共計8774例,較前一日新增1598例。

對此,盛希泰表示,疫情全球蔓延會推遲中國經濟恢復速度,其受影響程度取決於各國處理效果。不過,具體程度目前不好估計,取決於疫情是否會全球暴發,“我認為暫時無需過於悲觀”。

同時,他認為,與“非典”時期相比,當前中國的科技有了飛速發展,產業結構更加多元和合理,資本和金融市場更加健全且抗風險能力更強,消費市場的容量和彈性更大,要打好消費牌。同時,以人工智能、5G等為代表的高科技和新經濟領域,孕育了極大的增長空間。疫情對投資行業有一定衝擊,但不會引發所謂的洗牌,僅僅是優勝劣汰的催化劑而已。

資本寒冬是偽命題 疫情是優勝劣汰的催化劑

新京報: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衝擊會給投資行業帶來哪些衝擊?會不會帶來一輪行業洗牌?

盛希泰:疫情對投資行業有一定衝擊,但不會引發所謂的洗牌,僅僅是優勝劣汰的催化劑而已。規模小、業績差、抗風險能力較差的投資機構會加速出清,頭部機構投資策略成熟穩定,資金充沛,項目儲備豐富,面對疫情的影響騰挪空間是較大的。

我認為影響投資行業的並不是疫情,而是經濟格局的變化。歸根結底,投資行業是一個與我們的國家以及經濟形勢深度綁定的行業。我堅定相信中國未來仍有巨大的紅利有待發掘,在疫情結束以後,生產和經濟恢復正常,投資行業的前景依然充滿光明。

新京報:有觀點認為,當下投資行業最困難的地方在於疫情疊加資本寒冬,在疫情之下,你認為國家在金融去槓桿方面的政策是否會出現鬆動?

盛希泰:我曾經在多個場合說過,對於投資機構而言,“募資難”或“資本寒冬”的說法是偽命題。雖然絕大部分機構都在說“募資難”,但是必須看到市場上依然存在有一些基金能夠快速完成募資甚至超募。流動性氾濫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的市場逐漸趨於理性,但仍然不缺資金,缺少的是能給LP足夠信心的投資機構。

我認為金融去槓桿的大方向是正確的,有利於減低金融領域系統性風險。在不同的時期、面對不同的客觀形勢,金融去槓桿政策的具體措施和執行力度應當有所差別。在疫情影響下,不少企業的短期現金流對於短期債務和工資的保障能力很低,很多企業的保障月份不足3個月。中小企業及時再融資是渡過難關的重要措施,目前也出臺了一些幫助受疫影響出現困難企業的金融支持政策。我認為,在當前的形勢下,適當的幫扶困難企業,支持重點行業發展,是可行且必要的。

新京報:當前要對沖疫情帶來的影響,讓自身和所投資的企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投資機構應該怎麼做?

盛希泰:對於投資機構自己,首先要提高對短期現金流的管理和規劃,進一步完善風險評估預警機制,其次也要及時調整投資策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投資策略,讓資產組合更加合理有序佈局,增強抗風險能力。同時,對募資的難度要有更進一步的預估,早做準備,及時儲糧。

在幫助被投企業方面,我們已經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與已投企業保持實時溝通,快速響應各種需求,一起分析疫情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對症治病;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且困難的企業開展救助,幫助企業對接資源,尋找緩解方案;為參與抗疫的技術企業落實各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等各方的優惠政策;利用各種媒體平臺和資源幫助抗疫企業進行宣傳推廣,幫助被投企業將抗疫技術對接給有需求的地方。

投資機構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或者僅僅出於自救而去幫扶企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經驗和資源,更積極和無私地參與到對中小企業的幫扶中,這是全行業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只有經濟儘快全面恢復,投資機構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線下消費企業活下去就會有希望,醫療健康行業的火熱需要冷思考

新京報:這次疫情會利好哪些行業?哪些會受到較大挑戰?又有哪些行業會在經歷危機後出現轉型分化?

盛希泰:每次黑天鵝事件在影響某些行業的同時,都會給一些行業和技術帶來發展,例如03年的非典促進了電商與物流的騰飛;08年金融危機迎來了社交、消費和移動互聯網的爆發。目前來看,兼具在線工具和服務屬性的行業在此次疫情中獲利較多,因為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遠程辦公、在線教育、視頻會議等需求持續上升;其次,疫情也推動了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被更廣泛的應用在社會管理、醫療、辦公的各個領域,預計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發展還會得到進一步促進。

不過,對於本次疫情的相關受益行業來說,一個挑戰在於,見面是人性的需要,疫情結束之後,線上的這些業態會不會再次回到線下?如何把短期的利好留住,變成長期的利好,是企業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疫情的環境對一些行業來說就像做了一場夢,問題是,夢醒以後夢境的內容有多少會保留下來成為現實?

有獲利的企業就會有受到挑戰的企業,例如嚴重依賴線下的場景行業,包括餐飲、旅遊、住宿、培訓等都受到衝擊。這也給了參與者重新審視行業發展的一次機會,能最終把握這次機會進行升級的產業可以轉“危”為”機”。回顧2003年SARS,當年限額以上餐飲行業收入增速由2002年的27.4%下降至2003年的19.7%,但次年又大幅增長54.4%。只要能扛過這輪危機,我們對未來還是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新京報:消費經濟持續承壓的狀況會持續多久?預計將在何時回到正軌?

盛希泰:除了剛需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其他各類消費企業都受到疫情很大沖擊,尤其有線下場景的消費企業基本處於冰點狀態。消費行業什麼時候能夠恢復,取決於疫情什麼時候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中國的消費市場空間和潛力都巨大,我認為全面恢復不需要太長時間。如果疫情能夠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結束以前消費行業受到的影響基本可以消除。但是因為一二季度收入大幅下降,大部分線下消費企業的全年經營數據肯定是很難看的,但能夠活下去就有希望。

疫情一旦結束,出現暫時性的報復性消費幾乎是必然的。但不會是常態,也不必過度渲染。

新京報:醫療賽道因為疫情而備受關注,你認為投資機構應該如何參與進來?哪些機會是短期泡沫,哪些會是長期的機遇?

盛希泰:醫療健康領域是洪泰重點佈局的賽道之一,洪泰在創新藥、體外診斷設備、AI醫療等細分領域都有佈局。通過本次疫情,我們確實看到了國內醫療市場湧現出一些好的機會,比如檢測試劑及儀器領域,影像類設備領域,AI影像讀片市場,高質量的醫療機構、檢驗機構等等。

面對這些新湧現的機會,我認為一方面要冷靜思考,從專業角度審慎判斷項目邏輯的合理性以及發展的可持續性,不能被市場熱情左右;另一方面熱點項目的估值可能水漲船高,必須堅持合理估值,不能盲目追高。我們還是要看到,醫療健康企業的發展多少會受到疫情影響。幾乎所有創新藥企業的臨床試驗都停滯了,很多醫療健康企業因復工延遲,生產和銷售都不及預期。事實上,疫情對於醫療健康行業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