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2019年的PC產業異常熱鬧,從一月份的CES開始,我們就在等待著AMD與Intel、與NVIDIA之間的那一戰,而下半年伊始,我們就看到了可以說是這幾年來最為精彩的產品對撞,一直到年末才將將停歇,沒有間斷過的新品潮,也帶給我們無限的興奮之情,雖然頭頂籠罩著貿易戰的陰雲,但是今年的PC行業仍然是精彩紛呈。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通常年末是各行各業最忙碌的時候,我們也不例外。手邊做著年度橫評,而腦袋裡回想著這一年發生過了哪些大事。是的,當你看到這段話時,超能網一年一度的年終鉅獻系列文章已經蓄勢待發了。在率先登場的系列年度回顧文章中,我們將用文字回顧PC行業在2019年中發生了哪些大事,廠商在今年又發了些什麼牛逼哄哄的產品,然後遐想一下明年又會有什麼變化。本篇是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隨著AMD推出銳龍處理器之後,現在CPU市場可以說是一年比一年有趣,今年Intel雖然也推出了新的Ice Lake架構,但是它僅存在於低功耗移動市場上,移動市場上標壓處理器還是舊的14nm老架構,就更別提桌面市場了,HEDT平臺方面Intel雖然也推出了新的Cascade Lake-X處理器,但是它也只是Skylake-X的小修小改,說不上有啥大變化。AMD方面就精彩多了,12nm的新APU為AMD贏得了不少筆記本的訂單,隨後的Zen 2架構銳龍處理器就精彩了,IPC和核心數量的暴增讓第三代銳龍收到了大量的好評,媒體和市場的反應都不錯,後來的第三代銳龍線程撕裂者更是讓AMD奠定了HEDT市場的王者地位。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Intel和AMD今年在桌面CPU市場上的發佈的產品吧。

一月:無核顯九代酷睿發佈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Intel在2018年10月發佈了第九代桌面酷睿處理器,然而首發的只有三個帶K的處理器,擴充產品線成為當務之急,推出了酷睿i5-9400處理器以及一大波無核顯的酷睿處理器,包括i9-9900KF/i7-9700KF/i5-9600KF/i5-9400F/i3-9350KF/i3-8100F,而這些無核顯的酷睿處理器上市後就成為了遊戲玩家的新寵,他們的售價都比帶核顯的版本要低,CPU性能也是一樣的,核顯對於遊戲玩家而言可是一點用都沒有,到現在還是賣得比較火的Intel處理器。

同月,AMD也推出了第三代的銳龍移動處理器,其實就是改用12nm Zen+架構的銳龍APU,不過本文不涉及移動處理器,所以他們就放到後面的桌面版發佈時再說。

二月:全核5GHz的14核處理器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我覺得酷睿i9-9990XE是今年最瘋狂的一顆CPU沒有之一,它是一顆14核的Skylake-X處理器,但是全核頻率能跑到5GHz,而且允許兩個核心工作在5.1GHz,它的TDP也因此高達255W,它是針對金融服務行業定製的產品,數量很少,僅面向OEM廠商出貨,而且要通過拍賣才能買到,所以價格也是不固定的,工作站系統商Puget Systems以2300美元的高價拍得了一批處理器,而核心數量更多的酷睿i9-9980XE售價也只是1979美元。

四月:AMD推出50週年紀念版銳龍7 2700X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去年Intel藉著8086處理器發佈40週年之際推出了酷睿i7-8086K這顆紀念款處理器,而今年就輪到AMD 50週年了,他們也推出了50週年版銳龍7 2700X處理器,不過呢它和普通的銳龍7 2700X在規格上是沒區別的,主要是外包裝換成了金光閃閃的50週年紀念風格,並且處理器上還會有CEO蘇姿豐的簽名。

五月:Intel推出全核5GHz的酷睿i9-9900KS處理器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在臺北電腦展上,Intel公開展示了特別版的酷睿i9-9900KS,它與酷睿i9-9900K一樣是8核16線程設計,但基礎頻率提升到4GHz,全核睿頻5GHz,就是一個官方特挑版的酷睿i9-9900K,有著更好的超頻能力,由於有著極高的主頻,官方宣傳它是最強遊戲處理器,當然實際也是如此,它的正式發佈和發售時間其實已經到了10月底了,到年底之前限時限量發售。

六月:AMD發佈第三代銳龍處理器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前面的都是些小菜,接下來才是重點。

其實AMD在5月底的臺北電腦展上就公佈了第三代銳龍處理器,然而正式的發佈會其實是在兩週之後的E3 2019上,採用7nm工藝的Zen 2架構對AMD來說是今年最重要的產品,它最大的變化就是CPU從單個核心變成了MCM多芯片封裝,它由1到2個CCD核心和1個IOD所組成,CCD採用臺積電7nm工藝,而IOD則是GF的12nm工藝,這樣對降低成本和提高良品率都有一定幫助。

Zen 2架構的內核經過了一系列的優化,IPC提升了15%之多,再加上7nm工藝帶來的頻率提升,單線程性能比上代提升了21%,處理器的功耗也因為採用新制程也大幅降低,此外它也是首款支持PCI-E 4.0的處理器。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首批上市的Zen 2架構第三代銳龍處理器囊括了6核到12核,AMD再一次推動了主流平臺的處理器核心數量的增加,新的處理器受到了合作伙伴、媒體和消費者的一致好評,為AMD贏得了不少市場份額,也給Intel製造了不少壓力,現在Intel在製程工藝和核心數量,甚至IPC上的優勢都沒有了,就只剩下高頻只一個優勢了。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和Zen 2架構銳龍處理器一同發佈的還有新一代銳龍APU,也就是銳龍5 3400G和銳龍3 3200G,不過呢,他們兩個的變化就沒有那麼大了,只是從第一代的14nm Zen架構升級到了12nm的Zen+架構,體現出來的就是CPU與核顯的頻率都有明顯的提升,另外銳龍5 3400G的內部導熱材料也從硅脂變成了釺焊,自帶的散熱器也升了一級,至於他們的性能,核顯性能吊打Intel是完全沒問題的,他們的出現只是讓AMD APU的市場地位更加鞏固。

九月:銳龍5 3500X突然殺出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原本銳龍5 3500X並不在AMD第三代銳龍處理器的產品線路圖上的,它就那麼突然殺出來了,這也是AMD第一次嘗試六核六線程的處理器,它的定位也很明確,就是千元市場,針對酷睿i5-9400F,它各方面的測試表現都比對手要好一點點,而遊戲性能兩者基本是平手,而且平臺搭建成本更低,可以搭配高頻內存使用,它的存在對Intel熱賣的酷睿i5-9400F是個嚴重的威脅。

十一月:核戰開始,兩家HEDT平臺同時更新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十一月就精彩了,先是AMD的銳龍9 3950X解禁,AMD再一次把主流平臺處理器的核心數量推到16核,要知道Intel的HEDT平臺最多才18核,而主流平臺最多才8核,再加上X570平臺擴展能力的大幅提升,銳龍9 3950X給對手的HEDT平臺造成嚴重威脅,而未來一年內Intel的主流平臺最大核心數最多也就10核,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還是無解的。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接下來Intel和AMD的HEDT平臺同一日更新,Intel的Cascade Lake架構第十代酷睿X系列的解禁要早幾個小時,不過它只是在上代產品的基礎上小修小改,依然使用14nm++工藝,平臺依然是X299,修補前代的硬件BUG以及增加了AVX-512_VNNI指令集的支持,相比於AMD的線程撕裂者,Intel的HEDT平臺的最大優勢就是在於AVX-512指令集的支持,並且VNNI的加入使得Core i9-10980XE在深度學習方面的提升巨大,對於AI項目的計算有不錯的提升,也迎合了目前的趨勢。

2019年度回顧,桌面CPU篇

接下來就是AMD第三代銳龍線程撕裂者了,它就和上代產品有質的改變了,升級成7nm的Zen 2架構,新的架構能讓每個CCD都能發揮出全部性能,也有利於核心數量的堆疊,增加了對PCI-E 4.0的支持,搭配的主板也變成了TRX40,目前來說銳龍Threadripper 3970X是現在HEDT平臺上最強的處理器,Intel那邊酷睿X系列處理器最多也只有18核,在多線程應用上根本無法和32核的處理器對抗,其實在去年AMD推出第二代銳龍線程撕裂者的時候就已經把HEDT平臺的頭把交椅奪了過來,第三代銳龍線程撕裂處理器的推出只會讓AMD在這個位置上座得更穩。

其實十一月AMD還推出了速龍3000GE處理器,不過它還是14nm Zen架構的,和原來的速龍200GE比起來其實就是不鎖倍頻,現在可以隨意超頻了,對於入門級平臺來說,這升級聊勝於無吧。

展望未來

目前可以確認到的消息就是Intel明年會推出Comet Lake-S處理器,主流平臺終於迎來10代酷睿了,不過呢,它的內核其實還是Skylake,依然是14nm++,只不過最大核心數提升到10個,平臺換成了LGA 1200,所有的酷睿處理器都支持超線程了,而大家所期待的10nm新架構桌面處理器……估計HEDT平臺可能會有戲,主流平臺明年系沒希望了。

AMD方面,他們會在明年某個時間推出64核的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而年初的CES上很有可能會看到Zen 2架構的APU,根據慣例它先會出現在移動平臺上,隨後過半年左右才會推向桌面平臺,至於採用7nm EUV的Zen 3至少得等到明年下半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