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從失守河西的魏惠王到長平之戰的趙孝成王,小氣,終究成不了事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我們每個人幾乎都遇到過。所謂怕什麼來什麼,這種因小失大的事,其實在歷史上比比皆是。

從失守河西的魏惠王到長平之戰的趙孝成王,小氣,終究成不了事

我們知道,秦國有崤函之險,易守難攻,但是關中河西一帶,對秦國更為重要,它是秦國的東部門戶,河西一旦失守,便是門戶洞開,意味著攻方就可以長驅直入了,這樣一片地方,卻被魏國佔據了近百年。

1、小氣的魏惠王

公元前352年,已完成第一輪變法的秦國,趁魏國中原大戰無暇西顧之際,發動了第四次河西爭奪戰,佔據魏國舊都安邑等地。但老大畢竟是老大,在與趙、齊等國結盟後,魏惠王馬上調頭向西,不僅奪回了失地,還西進包圍了定陽,這一戰,打的秦孝公都吃不下飯了,日夜備戰,就為提防魏軍。

《戰國策》:(秦孝公)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令於境內,盡堞中為戰具,竟為守備,為死士置將,以待魏氏。

從失守河西的魏惠王到長平之戰的趙孝成王,小氣,終究成不了事

二十年後,秦惠文王操刀的第五次河西之戰爆發,秦軍俘獲魏將龍賈,斬首魏軍四萬五千人,次年,魏惠王將河西郡全部歸還秦國,長達近百年的河西之戰,宣告結束。

前後也不過就二十年,不可一世的魏武卒變化怎麼如此之大?

說白了,就是魏武卒的“待遇”降低了。

當初,吳起創建魏武卒的時候,各諸侯國施行的還是府兵制。所謂府兵,其實就是戰時為兵,農時為民,在訓練的程度上就天然的受到了限制,此外,還要服徭役等,誰有心思打仗?即便是打了勝仗,自己也得不到什麼好處。

吳起對這個弊端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廢除士卒的徭役,還給房子、給地,鎧甲、武器等,一應用品全由國家承擔。

當然,高待遇意味著嚴要求,吳起選拔魏武卒的標準,總結起來就是能跑: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從失守河西的魏惠王到長平之戰的趙孝成王,小氣,終究成不了事

算起來,負重差不多五十斤,日中而趨百里,這樣的身體素質,放到現在,估計入選特種兵都沒問題。

所謂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在第二次河西之戰的時候,秦國悉起五十萬兵馬,而與之對壘的魏武卒,僅僅五萬,依然殺得秦軍人仰馬翻。

到了公元前332年,秦國的“秦銳士”已然成長起來。表面上看,秦軍和其他諸侯國沒什麼區別,也是府兵,但是,秦國捨得投入。對於殺敵有功軍卒,他們不單單獎勵金錢,連最為稀缺的爵位都拿出來作為獎品。

所以,站在秦軍的角度,管你是魏武卒,還是趙邊騎,對他們來說,戰場的敵人已經不是人了,而是變成光耀門楣的爵位了。

吳起試圖在魏國展開第二輪變法,奈何被公孫痤等人擠跑了,畢竟,再由他折騰下去,大家爵位都革掉了,魏武侯不會同意,魏惠王更不同意。

魏國一個叫卜皮的人看的明白,他對魏惠王說:

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

從失守河西的魏惠王到長平之戰的趙孝成王,小氣,終究成不了事

當秦國已經開始淡化爵位的時候,魏惠王等還抱著這東西視若珍寶,最終也只能隨著它們一起湮滅在歷史中了。

2、小氣的趙孝成王

提起長平之戰,人們就想起那個所謂“紙上談兵”的趙括,如果把長平之戰失敗的原因全部歸結到他一個人身上,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實際上,第一責任人應該是趙國的法人代表------趙孝成王。

作為趙國的帶頭大哥,如果用四個字評價他,那就是利令智昏。

長平之戰決戰前夕,秦昭襄王親赴河東幾郡,動員徵兵工作,許諾給房子、給地、給爵位,據測算,秦國開出的封賞條件,即便是把趙國瓜分了估計都不夠分的。當然,這並不是說秦昭襄王糊弄人,若要拿到封賞,殺敵是必須的,除此之外,還要保證自己能活著回來領賞。

這個時候的趙孝成王在幹嘛呢?

從失守河西的魏惠王到長平之戰的趙孝成王,小氣,終究成不了事

趙國有個虞卿,他對長平之戰看的很通透,諫言趙孝成王,你把你宮裡的那點寶貝拿出來,分給齊王建和楚考烈王,再聯絡韓魏,以五國力量抗秦,總比趙國單打獨鬥的好。退一步,即便是列國不出兵,單獨和齊王建冰釋前嫌,向齊國借糧,這也是幫了我們很大的忙了。但是千萬不能和秦國開展外交,那樣的話,合縱這條路就被堵死了。

樓昌則堅持認為搞好合縱的同時,要和秦國展開斡旋。趙孝成王捨不得那點寶貝,也就不再想著和齊國搞好關係了,最終採用了樓昌的策略,結果就是損失了四十餘萬青壯年,邯鄲家家戴孝,戶戶出殯。

趙孝成王也不想想,秦國為了上黨地區,耗費了多少心血。雖說上黨太守馮亭投誠趙國,這17座城真的就那麼容易接手?這個世界,從來不會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兒發生。

都說吃一塹長一智,可是,這趙孝成王只吃塹不長智。

長平之戰結束後,趙孝成王派出蘇代,去秦國遊說範睢,許諾割讓六城給秦國,以換取白起退兵,協議很快就達成了,秦軍便不再進攻。這邊秦軍剛撤,趙孝成王就後悔了,六座城池,心疼啊,就打算毀約。

從失守河西的魏惠王到長平之戰的趙孝成王,小氣,終究成不了事

秦昭襄王等的花兒都謝了,轉過年來,秦軍再次攻打趙國,包圍其都城邯鄲。

這次,總算按照虞卿的套路走了,割讓六城給齊國,聯合齊、楚、魏,取得邯鄲保衛戰的勝利。

本來,這事兒一開始用錢就可以解決的,就因為小氣,生生給拖成了割地,甚至搭進四十五萬人馬,典型的因小失大。

結語

有句俗話講的很好,該是你的就是你的,誰也奪不走。歷史上,有一個人做的非常好,他就是晉獻公。當年,他看中了虞國和虢國,可是這兩個國家唇亡齒寒,你打其中一個,另一個就會過來打你。

荀息就給晉獻公出來個主意,拿你的寶馬、玉璧外加美女去賄賂虞侯,我們在虞國借道去打虢國,然後回程順帶滅了虞國。果然如他所料,虞國、虢國就這樣被滅了,捎帶腳的,那些寶馬、美玉又回到了晉獻公手裡,這就是假途滅虢的由來。

從失守河西的魏惠王到長平之戰的趙孝成王,小氣,終究成不了事

​說到底,這就是格局,曾國藩也說過,“謀大事者重格局”,說白了,其實格局也很簡單,就是一種心態,一種境界。站得高了,眼界就自然寬了,心胸也就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