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專家觀點:推動自貿區南京片區紅利向安徽擴散

南京是以江浙滬皖為主體的泛長三角的地理中心,也是距離中部省份最近的特大城市之一。要充分發揮其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不僅要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西翼支點,而且要在中部崛起國家戰略中發揮自身的溢出效應,著眼於長遠,推動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紅利向安徽擴散。

隨著2019年8月26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6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正式公佈,以省為單位的自貿區數量已經達到了18個。可以說,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開始,歷經6年發展,我國的自貿區建設已經初步構建起了一個由點到線再到面、從東到中再到西的全方位、立體化佈局。

專家觀點:推動自貿區南京片區紅利向安徽擴散

我國自貿試驗區基本格局。來源:經濟日報

在國家對自貿區的共性要求中,如何體現出江蘇自貿區的個性與擔當?如何在自貿區競相發展的大格局中,正確認識江蘇自貿區的定位,不斷開拓江蘇自貿區的新格局?這是做好江蘇自貿區事業的認識論前提,也是做好江蘇自貿區事業的方法論基礎。

1、江蘇自貿區是更高水平、更優質量對接國家戰略省級使命的新部署

要想認識自貿區競相發展洪流中的江蘇方位,首先需要對當前我國自貿區事業有一個總體性的概覽與認識。

專家觀點:推動自貿區南京片區紅利向安徽擴散

南京長江隧道口豎起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標識。南京日報記者 姚強 馮芃 攝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的自貿區大致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基本上對主要經濟區域形成了全覆蓋。在沿海線上,除了臺灣,北起遼寧、南至廣西,包括河北,全部設有自貿區;在沿江線上,涉及到了上海、江蘇、湖北、重慶和四川五個省市,把沿江特大城市串聯起來;在新亞歐大陸橋線上,江蘇、山東、河南和陝西次第分佈;在沿邊線上,則落子黑龍江、廣西和雲南。

二是堅持一碗水端平下的多點佈局。截至目前,除了歷經兩次擴容的上海和全省列為自貿區的海南外,其他設有自貿區的各個省市,國家批覆框定的自貿區面積都在120平方公里左右,而且各個省市基本上都是設有3個片區。這一省級單位內部自貿區的面積設定與佈局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家層面創設一個公平起點,讓各省市自由競爭的態勢。

三是與國家戰略的省級使命緊密相連。作為一個超大型空間經濟體,國家內部的區域差異非常大,這也使得國家戰略往往要立足於區域經濟地理基礎,如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等。這種戰略上的錯位也投射到了國家對各省自貿區的定位上,在第四批自貿區名單中,除了對各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的共性要求外,明確要求各省全面落實不同的戰略定位及發展目標。其中,江蘇落實的是“關於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總體來說,相關要求體現了國家對各地區的差異化要求,是更高水平、更優質量對接國家戰略省級使命的新部署。

2、江蘇自貿區具有鮮明的“交匯點”、均衡發展和江蘇強項特徵

專家觀點:推動自貿區南京片區紅利向安徽擴散

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行政服務中心。江北新區供圖

當我們從總體上把握了國家對於自貿區的基調與定位後,就可以進一步聚焦於江蘇自貿區的特色與個性。在我看來,江蘇自貿區的顯著特徵有這些方面。

具有鮮明的“交匯點”特徵

沿海線上有連雲港片區和蘇州片區,沿江線上有南京片區,沿新亞歐大陸橋線上則有連雲港片區。縱觀其他設有自貿區的省份,通常會涉及到1—2個交匯點,只有江蘇全面涉及到了基於我國經濟地理格局下的國家戰略主動脈。

具有鮮明的均衡發展特徵

除了浙江僅設舟山自貿區、陝西僅設西安自貿區外,以省會城市為龍頭加上2個非省會城市,是各省市自貿區佈局的共性特徵,然而在這個“1+2”格局中,能夠均衡地覆蓋全省東西、南北的只有江蘇。如,遼寧集中在瀋陽—大連—營口、廣東集中在狹小的深圳—廣州—珠海、福建集中在福州—泉州—廈門等沿海導向的小三角空間內,無法對省內更為廣大的其他地區形成良性的帶動與輻射作用,在馬太效應下反而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省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區域不均衡性格局。

具有鮮明的江蘇強項特徵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是構建我省轉型升級最大動力源的需要,也是發揮我省科教人才底蘊深厚優勢的需要;推動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則是基於我省製造業大省、強省的底色,與我省全力構建自主可控的先進製造業體系,紮實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努力相一致;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先行區,順應了我省構建對外開放高質量的既定戰略。

3、以新作為落實新要求,樹立起以自貿區為支點推動全省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江蘇樣本

當我們站在國家視野、江蘇特質的基礎上審視我省的自貿區事業時,就會有一個新的發現。國家戰略的紅利、江蘇省情的優勢相互疊加,使我們有理由在全國範圍內打造出一個自貿區的江蘇名片,樹立起一個以自貿區為支點推動全省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江蘇樣本。然而,積極抓搶自貿區機遇,充分釋放自貿區紅利,意味著我省在自貿區建設上要以新作為落實新要求。為此,必須高點站位、積極謀劃,加速推進我省自貿區建設。

專家觀點:推動自貿區南京片區紅利向安徽擴散

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南京日報記者 崔曉 攝

一是要契合自貿區空間佈局特點。覆蓋全省的南北、東西三個片區的格局,意味著自由貿易區肩負著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使命。對於連雲港片區來說,要在做強做大“一帶一路”交匯點的同時,積極成為蘇北振興的新支點,推動自貿區紅利向徐州、淮安、宿遷和鹽城的擴散。對於南京片區來說,南京是以江浙滬皖為主體的泛長三角的地理中心,也是距離中部省份最近的特大城市之一。為此,要充分發揮其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不僅要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西翼支點,而且在中部崛起國家戰略中發揮自身的溢出效應,著眼於長遠,推動南京片區紅利向尚無自貿區佈局的安徽擴散。對於蘇州片區來說,則要發揮其製造業基礎雄厚、外向型經濟發達的優勢,成為我省對外開放高質量、經濟發展高質量的樣板。

二是要契合自貿區的功能定位特點。三大自貿區有著不同的定位:連雲港片區重在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南京片區重在自主創新與現代產業示範,而蘇州片區則重在產業高端化與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於我省來說,在堅持主導定位的同時,要為自貿區內的其他的“非預期”創新預留空間,增強發展的可能性與多樣性。

三是要契合自貿區的體制機制特點。自貿區是一個特殊經濟區域。特殊,體現在市場主體、產業產品等方面上,更體現在其運行的體制機制上。相對來說,做好後者,才能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因此,對於自貿區來說,要從各個片區的實際出發,在問題導向下,進行制度創新,從而為健康發展、長遠發展提供持續的制度保障。

(紫金山觀察:南京日報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時政公號)

專家觀點:推動自貿區南京片區紅利向安徽擴散

文:何雨(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任副研究員、江蘇省社科院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