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阿里雲王堅‖一切理想主義 都要靠性命來填

阿里雲王堅‖一切理想主義  都要靠性命來填

任何一件事的開端都是艱難的,阿里雲也一樣。

王堅一直有著強烈的技術自主情結。他是一個航空航天迷,常常會給手下講,過去沒有辦法造自己的大飛機的日子。

2008年10月,王堅給雲計算平臺起名“飛天”,源自中國神話中的形象,同時也意味深長。

簡單形容一下,阿里雲的飛天計劃,相當於做一個發動機,有了動力,其他的再慢慢做。

但當時時間緊迫,王堅帶著兄弟們同時做兩件事:一邊製造發動機,一邊為阿里的主營業務淘寶網順便造一個整車出來。

於是,2009年春節都沒放假,阿里雲的工程師們早早就開工了,在北京上地的匯眾大廈203,“取暖全靠抖,加熱全靠搓手”的辦公室裡,工程師們敲出了“飛天”的第一行代碼。

阿里雲最早的辦公室,但是門口也沒個牌子。直到半年後他們搬出大廈,保安都不知道這幫神神叨叨的人究竟是幹什麼的。

每天,工程師們除了噼裡啪啦寫代碼,還得順便“荒島求生”——自己訂水、買垃圾桶、修桌椅板凳、修無線網,連茶葉和咖啡都是從自己家帶來的。

當時公司環境有限,寫代碼的地方隔壁就是測試系統的服務器,所以夏天時候就像一個大火爐,大廈的空調不行,還沒到七月份,程序員就熱得撐不住了。

為了降溫,每天上午他們都叫冰場送兩大塊冰來。

在2010年到2012年,阿里雲卻迎來最艱難的三年,從0到1的長征路上,大家都遇到了瓶頸,但都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國外不告訴你,國內就只有阿里雲在堅持做“雲計算”,內外質疑聲音不斷。

一般來說,三年時間足夠判斷一件事情到底靠不靠譜。所以,2012年人們幾乎已經認定了阿里雲不可能做出一套雲計算系統了。

阿里雲的滿弓、李超、飛天總架構師唐洪、林晨曦等元老每天都是低著頭上班。

當時,阿里雲內外交困,組織了一場員工和客戶共同參與的“共創會”。

王堅把每年一度的阿里雲“飛天獎”頒給了全體員工,頒獎詞是一句略帶悲情的話——“堅持就是偉大”。

然後就出現了“王堅哭了”的那一幕。

在 2012 年的阿里雲年會上,王堅走上臺,他緊緊攥著話筒,幾次抬眼望向遠處,幾次欲言又止,最終泣不成聲。

這個曾經揚言要用一己之力把中國雲計算鐫刻在世界科技史上的“瘋子”,就那樣孤零零站在原地,面對臺下黑壓壓的一群錯愕的人。

這是阿里雲故事裡最為人所知的一個細節,也是不苟言笑的程序員王堅給大家最深的印象。

但很少有人記得,王堅一邊哭,一邊說了什麼。

他說:“這兩年我挨的罵甚至比我一輩子挨的罵還多。但是,我不後悔。只是,我上臺之前看到幾位同事,他們以前在阿里雲,現在不在阿里雲了…”

眼看阿里雲成立就要滿五年了,集團裡卻風言風語地傳著“阿里雲要被撤掉”的消息。

某一天,馬雲突然召集阿里集團高管開會,所有業務部門的負責人都估計是馬雲要宣佈關掉阿里雲的消息,於是紛紛帶上自己的技術負責人參會,準備一聲令下,就瓜分阿里雲的技術人才。

幸運的是,馬雲選擇相信了他。

馬雲說:“博士的不足大家都知道,但博士了不起的地方,估計很少有人知道。假如10年前我們就有了博士,今天阿里的技術可能會不一樣。”並許諾:一年投10億,堅持10年也要做成這件事。

2013年是雲計算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年雲計算熱潮剛剛興起。

也就是2013年,王堅和團隊一起,把5000臺機器,組成像一臺機器一樣來用,讓它們同時去完成一件事情。

那年阿里雲發佈了飛天5K集群(你可以把它理解成5000臺機器合成一臺來用),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家對外提供5K雲計算服務能力的公司。外界慢慢對阿里雲有一些認可,阿里雲慢慢的獲得了外界的一些支持和諒解。

一開始,阿里雲能夠提供穩定服務的證明,是2012年的雙11,阿里雲跌跌撞撞地扛住了百萬次的高併發;

2013年雙11,350億的成交數字,80%的交易都是通過雲端搭建的“聚石塔”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