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腸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記煙臺海港醫院消化內鏡主任劉永昌

一旦患上結直腸癌,痛苦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化療、放療的痛苦且不說,手術後的生活質量也非常差。 “大夫,我真的太幸運了!”患者劉強(化名)出院時,他高興地對主管大夫曹存梅醫生這樣說。文中的劉強是來自長島的一名49歲的患者。10天前因腹痛、腹瀉在某醫院進行腸鏡檢查後,被診斷為直腸早癌。

“腸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記煙臺海港醫院消化內鏡主任劉永昌
劉強平常身體很好,長這麼大很少去醫院,沒料到一檢查就是個直腸早癌。於是,他二話不說,立馬去煙臺的某大醫院胃腸外科住院了。因腫物距離肛門太近,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是外科手術切除直腸腫物,需要在他的肚子上造個口,代替肛門功能,靠終身掛糞袋作為“人工肛門”。 疾病是無情的,容不得我們討價還價。為了儘快治療早癌,劉強也不得不接受終身與糞袋相伴,這一殘酷的現實。可是,就在他手術的前一天,突然聽說一則消息……他決定放棄這次外科手術…… 劉強聽說,在煙臺市有一所醫院可以在腸鏡下切除直腸腫物,這項手術技術可以保住肛門,不用掛糞袋了。他聽到後,十分激動。 究竟是哪一所醫院呢?劉強打聽到煙臺海港醫院院長助理、消化內鏡主任、主任醫師劉永昌,他可以做到在腸鏡下切除直腸腫物,而且效果非常好。劉永昌主任不僅是國家衛健委癌症早診早治專家委員會的專家組成員,而且曾多次榮獲國內醫學大獎。
“腸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記煙臺海港醫院消化內鏡主任劉永昌
左三為劉永昌主任,集體登臺領獎時的合影
“腸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記煙臺海港醫院消化內鏡主任劉永昌

劉永昌在看過劉強的腸鏡報告後,經過綜合評估分析,認為患者比較年輕,一旦進行外科手術,會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他認為患者可以進行腸鏡下切除直腸腫物,保住肛門,減輕患者的生活負擔,提高生活質量。

劉強從劉永昌主任那裡得知自己可以保住肛門,不用掛糞袋生活一輩子了,他幾乎高興地睡不著覺。住院的第二天,他就在麻醉腸鏡下接受了直腸腫物ESD(內鏡下粘膜剝離術)的治療。手術非常順利。

術後第二天,劉強就能進食流質飲食和下床自行活動,期間無腹痛、便血等不適感,住院一週就康復出院了。劉強的術後病理提示為直腸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部分為粘膜內癌,直腸早癌,他已經不需要進一步的外科手術和全身化療了。

“腸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記煙臺海港醫院消化內鏡主任劉永昌

劉永昌主任與文中的患者

劉強很快地恢復了原本正常的生活。他激動萬分地說:“我這次真是太險了!就差一天,我就要終身掛個糞袋子生活了。幸虧我選對了醫院,選對了醫生!”

視頻:患者接受採訪的自述

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劉強的曲折求醫治病的經歷,希望給大家都能敲響健康的警鐘! 劉永昌主任提醒大家: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中低位直腸癌約佔70%,目前中晚期直腸腫瘤的主要的治療方式是將直腸和肛門一併切除,再經腹部造一瘻道在腹壁排便,會使患者產生心理陰影,並給生活帶來極大不便。而只有早期直腸癌可以內鏡下微創手術保住肛門,所以,早診早治很關鍵。 癌症是慢性疾病,發生發展有一個過程,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健康查體。我國直腸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建議40歲以上的,不分男女,無論有無家族史,都要把胃腸鏡檢查作為查體項目,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經內鏡下的ESD(內鏡下粘膜剝離術)治療,均可以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和治癒癌症。

“腸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記煙臺海港醫院消化內鏡主任劉永昌
癌症是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也是我國因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因出現臨床症狀就診者,多為中晚期病人,治療費用昂貴而且效果不佳,造成病人痛苦和家庭經濟沉重負擔。早診早治,不僅可以減少病人的痛苦,經濟花費也少,病人康復也快,不影響生活的正常進行。生命是寶貴的,健康是一切的本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