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伊拉克總理馬赫迪準備辭職。他是屬於哪一派的,算親美還是親伊?

新文化街男孩


伊拉克總理邁赫迪,現年77歲,他是伊拉克什葉派無黨派人士,11月29日,他為伊拉克政府無法控制當前的動盪局勢,而正式宣佈辭職,因為,伊拉克持續數月的動盪,已經造成了300多人的死亡,和1萬多人的受傷;而這麼大的傷亡,必須要有人為其負責,邁赫迪自然的,就成為了 這場騷亂的犧牲品;

要問伊拉克總理邁赫迪,是屬於親美還是親伊朗?筆者認為,邁赫迪本來是親美派,因為,伊拉克現任政府就是美國一手扶植起來的,但是,邁赫迪本人是伊拉克什葉派領導人,與同樣是什葉派國家的伊朗,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這就使得伊朗勢力,在伊拉克境內迅速壯大,美國對此表示嚴重不滿,多次警告過邁赫迪政府,不要與伊朗走得太近,但是,邁赫迪政府依然與伊朗保持親密的關係,並得到了伊朗的幫助,在伊朗的幫助下,麥克迪政府已經發展到了10萬人規模的 什葉派民兵武裝力量;

此前,伊朗向敘利亞境內,運送了將近10萬名伊朗武裝力量,還向敘利亞境內運送了大量的武器補給裝備,都是經由伊拉克運往敘利亞境內的,這一下徹底激怒了美國,於是美國派出了數量眾多的間諜 前往伊拉克,企圖藉助伊拉克的騷亂,徹底推翻這個由美國親手扶植起來的伊拉克政府;

也就是說,伊拉克近一段時間以來的大規模騷亂,是美國一手策劃出來的,就在前幾天,伊拉克當局抓捕了30名美國特工,並對其進行了審訊,通過審訊得知,這些人確實受到了美國的指使,他們的目標就是,利用伊拉克的此次騷亂,推翻伊拉克現任政府,他們的資金來源全部由美國提供,目前,伊拉克當局 已經凍結了這些特工的資金賬戶;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伊拉克總理邁赫迪,是親美派,但是,由於他與伊朗走得太近,徹底的得罪了美國,於是美國策劃了此次的伊拉克騷亂,並企圖利用這次騷亂,徹底的推翻伊拉克政府,於是,邁赫迪就成為了伊拉克此次騷亂的犧牲品,被迫辭職 。

個人拙見,歡迎評論區留言或補充!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您的一個點贊!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小柳聊聊兵


伊拉克實現的是教派分權制度,總統必須是庫爾德人擔任,總理必須是什葉派的人擔任,議長必須是遜尼派的人擔任。

由此作為總理的馬赫迪,想都不用想都知道是什葉派的人。



那麼馬赫迪是親伊朗還是親美?

馬赫迪有西方留學生背景,深得西方信任。同時他參加去伊朗參加參加過伊拉克流亡的伊斯蘭革命委員會,所以與伊朗也有關係。

可以說馬赫迪是一個同時具有親美與親伊複雜關係的人,也因為他有這樣的背景,所以才能夠在去年當上伊拉克總統。

2018年伊拉克大選議會大選的時候,獲勝的是既反伊朗,也反美國的教士薩德爾領導的“行走者聯盟”。

但是你們看到薩德爾擔任伊拉克總統沒有?

顯然沒有嘛!

薩德爾沒有當伊拉克總統,那是因為無論是親美勢力,還是親伊朗勢力都不允許他上臺!

馬赫迪上臺就是在這樣背景下多方妥協的結果!



也由於馬赫迪在伊朗與美國之間屬於一個“中間派”,所以在美國與伊朗的鬥爭中顯的非常為難,從近期伊拉克的偏向於伊朗的動向來,馬赫迪還是親伊朗多一點。

這次伊拉克暴亂是有多方勢力參與,既有反美、反伊朗的伊拉克本土派勢力,也有反伊朗的親美派勢力。

美國的伊拉克的使館遭殃,伊朗在伊拉克的使館也遭殃,這很正常。

不過這次伊拉克暴亂本土派勢力多一點,他們要求終結伊拉克的“教派分權”制度。也就是打破總統必須由庫爾德人擔任,總統必須由什葉派擔任,議長必須由遜尼派擔任的壟斷制度。

說到底,這是伊拉克下層精英與伊拉克上層的三大派別勢力的鬥爭。



薩達姆被推翻十幾年了,伊拉克人民幸福嗎?

現在伊拉克政府在一定程度屬於外國勢力的傀儡,所謂的民主連根毛都看不到。

沒有薩達姆的伊拉克果然一文不值。


一號風手


現年77歲的伊拉克總理邁赫迪是什葉派無黨派人士。伊拉克長期的動盪,已經造成300多人死亡,15000多人受傷。他因無法控制動盪的局勢11月29日被迫宣佈辭職。


※伊拉克前總理邁赫迪

邁赫迪是親美人士,與伊朗也有親密關係,在處理美伊關係上,得罪了美國,在美國的暗中操作下,成了犧牲品。

首先,伊朗勢力在伊拉克的壯大,美國表示嚴重的不滿。美國認為伊拉克的葉什派民兵武裝,是伊朗一手扶持的武裝力量,已經發展到10萬人,邁赫迪政府,在其中應該承擔主要責任。

第二,美國在伊拉克的大使館多次受到武裝襲擊,美國認為與伊朗政府的慫恿或者說放任自流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美國從敘利亞撤軍本來是要撤到伊拉克境內,但是,伊拉克政府發表聲明:不允許!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不得不發表講話,美國的軍隊只是從伊拉克過境。這惹怒了美國。

邁赫迪的成長經歷與西方淵源很深。他,從伊拉克大學畢業後到法國深造攻讀經濟學碩士,並長期在法國從事相關研究工作。


※伊拉克的街頭騷亂

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邁赫迪立即回到伊拉克參加過渡政府的工作,參與新憲法的制定,並先後任伊拉克財政部長丶石油部長丶副總統等職務,受到美國西方的高度信任。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年輕的邁赫迪前往伊朗加入由伊拉克什葉派人士組成的“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流亡政府,在伊拉克生活了一段“愉快的時光“。對伊朗形成難忘的印象,同情伊拉克什葉派武裝。


※伊拉克騷亂一角。

邁赫迪是一個“中立"的政治領袖人物。在美伊中間走鋼絲,以色列早已對其政權不耐煩,今年6~10月曾4次出動戰機,遠途奔襲伊拉克的什葉派民兵武裝總部和分部,造成伊拉克什葉派領袖人物身亡。美國認為邁赫迪的中立是在偏袒伊朗,因此,在背後支持伊拉克親美派的騷亂。

邁赫迪是典型的美伊鬥爭的犧牲品!


老狼48440790


伊拉克總理邁赫迪被視為親伊朗勢力,不然伊拉克老百姓為啥要抗議他?

他在12月1日向議會遞交了辭職信,並且已經被伊拉克議會接受了。

這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他和伊拉克政府對過去2個月來的抗議活動承擔責任。

抗議者提出的訴求之一就是反貪腐、改革政治、邁赫迪下臺,重新大選。邁赫迪政府其實剛上任沒多久,目前伊拉克的問題也不能都怪他,但是最近伊朗被美國限制封鎖的太嚴重,伊拉克成了伊朗商品傾銷地的現實愈演愈烈,最終邁赫迪成了替罪羊。

第二,伊拉克的抗議活動基本就是該國民眾的呼聲,和外界干預無關。

之前有朋友指責外部勢力介入,但伊拉克政府從沒這麼說。如果要是外部勢力介入,邁赫迪也就沒必要辭職了。他能辭職反而說明抗議活動就是伊拉克人的行為。

那麼邁赫迪到底是不是親伊朗?他在伊拉克的政治譜系當中,確實是親伊朗的。

之前他曾經在伊朗領導一個所謂的伊拉克民族革命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就受到哈梅內伊的庇護,伊朗革命衛隊直接給其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推翻薩達姆之後邁赫迪回到伊拉克,才逐步有今天。

在他任內,伊朗勢力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剛才木叔所言的伊朗商品在伊拉克大行其道就是一個例子。

畢竟邁赫迪受了伊朗人的恩惠,自然和伊朗更親近,就更需要在伊朗危難之際,幫伊朗擺脫困境了。

但是也正因為這個態度被伊拉克人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才釀成了伊拉克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抗議的中心口號之一就是“伊朗勢力滾出去”。

甚至燒了幾間伊朗領事館,本質也是對該國被伊朗全方位滲透的一種民間樸素的反映。

雖然邁赫迪親伊朗,他對美國表現的整體還可以,但是在很多關鍵問題上讓美國人不舒服。

比如美軍從敘利亞撤退了1000人進入伊拉克,邁赫迪就公開反對,聲稱美國人要把這些人弄走,別駐紮在伊拉克。

雖然邁赫迪的說法沒問題,但是這麼直接地表達,也太不給山姆大叔面子了吧!伊朗人聽到後當然很高興,但卻得罪了美國人,顯然邁赫迪目光短淺了。

另外美國對伊朗的封鎖時,邁赫迪也說,還會繼續和伊朗貿易往來,這也肯定讓美國人不舒服。只是這個態度也同樣讓伊拉克人不舒服。

正是邁赫迪這種態度,給伊朗商品進入伊拉克開了綠燈,才成了最近全伊拉克抗議的導火索。

如果邁赫迪能做得更穩妥一些,平衡一下伊朗經濟利益,別讓伊朗人過於激進,可能他的位子還能做得久一點。

邁赫迪的下場,其實用一句俗語就是:禍從口出。


木春山談天下


在上個月29日伊拉克什葉派最高精神領袖、大阿亞圖拉西斯塔尼呼籲總理馬赫迪辭去總理職務,希望伊拉克議會能夠收回對他的信任,只有這樣才可以平息當前抗議示威。自10月初開始的抗議示威所引發的衝突,已經道中400多人死亡,1.5萬人受傷。西斯塔尼作為宗教領袖就政治局勢發聲,是十分罕見的。伊拉克一直堅持政教分離原則,一般而言只有在政治失控,對話無效的情況下,宗教勢力才會介入。由此可見,當然伊拉克國內局勢確實非常緊張。


(抗議民眾高舉西斯塔尼畫像)

在西斯塔尼發出呼籲後,馬赫迪做出了回應,他宣佈自己會辭去總理職務,並且會向伊拉克議會遞交備忘錄。伊拉拉議會在本月1日表決通過了馬赫迪的辭職申請。隨後總統薩利赫要求議會黨團推舉新的總統人選,在新總理和內閣就任前,馬赫迪將留任看守內閣。不過由於去年的伊拉克大選中,什葉派三大政治黨團彼此差距不大,這樣一來容留出來的餘地也就不多,估計很難就新總理的人選達成一致。抗議民眾雖然對馬赫迪辭職表示歡迎,但是他們仍將繼續抗爭,希望重新大選,期待系統性的政治變革,以遏制腐敗和低效,改善民生和就業。


(馬赫迪)

馬赫迪為什麼會成為眾矢之的,遭到反對?

現行的伊拉克政治制度是議會共和制,為了平衡各個政治勢力,維護教派和民族團結,所以總統原則上由庫爾德人士擔任,而議長由遜尼派人士擔任,政府總理則由什葉派人士擔任。馬赫迪本人也是什葉派。然而這次抗議示威並非是由教派和民族矛盾所引發,遜尼派和庫爾德人並未參與到抗議示威當中,反倒是什葉派內部出現了嚴重分歧。總體而言是由掌握什葉派當權派的政治精英和社會上層與民粹、民族主義政治力量的對抗。前者掌握政權並長期壟斷社會資源,滋生腐敗和低效,後者則為社會中下層,大多是破產商戶和失業青年為主。



(抗議示威)

導致這次衝突的直接原因跟伊朗有關係,主要是馬赫迪在9月末宣佈面對伊拉克國家安全部隊指揮官薩阿迪,後者在伊拉克平息IS叛亂過程中戰功卓著頗有人氣。他被免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歸結於其反對伊朗干預伊拉克政治事務立場,並且反對國內的親伊朗宗教民兵武裝。他被免職被認為是遭到親伊朗當權派打壓,遂引發抗議示威。加之本身政府腐敗低效,以及伊朗對伊拉克的經濟掠奪等諸多因素最終將矛盾徹底激化。

(巴德爾民兵頭目哈迪·阿米里與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少將蘇萊曼尼)

馬赫迪的背景

馬赫迪是去年議會大選後,經過各派協商後,推舉成為總理的,之所以會推舉他,主要看中是不屬於任何政治集團的“中立派”。然而所謂的中立都只是表象,馬赫迪與親伊朗勢力關係密切可以說就是親伊朗代表人物。從其過去的經歷其實就可以看出端倪。現年77歲的馬赫迪是一名經濟學者,父親是一名宗教人士,曾經擔任過伊拉克費薩爾王朝的部長。馬赫迪在上世紀60年代末曾經還是伊拉克復興社會黨支持者,然而後來因政治分歧其辭去公職,並旅居法國。


(馬赫迪在議會)

在70年代時,他是伊拉克共產黨的成員,然而到了八十年代受霍梅尼伊斯蘭革命思想的影響,他開始傾向於後者,並加入了由伊拉克流亡人士所組成的“伊拉克最高伊斯蘭委員會”(ISCI)。該組織的總部就在德黑蘭,立場為“反美、反薩達姆”。在2003年戰後,其成了伊拉克最主要的政治團體之一。雖然馬赫迪後來退出了該組織並且擔任各種公職,但是其與該組織及其分支關係十分緊密。他之所以被推舉成為總理主要得到親伊朗民兵組織頭目哈迪·阿米里(也是前ISCI成員)為首“法赫德”聯盟的支持,後者在去年大選中奪得議會次席。


(馬赫迪與總統薩利赫)

綜上所述,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馬赫迪會遭到反對,並最終被迫下臺。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阿迪勒·阿卜杜勒-邁赫迪是1982年在伊朗建立的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二把手

什葉派、長期流亡在伊朗,因為邁赫迪自然比較傾向伊朗。但由於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不管是誰,親伊朗還是親美,出任伊拉克總理的人,都必須在親美和親伊朗上保持平衡。

但這種平衡,在伊拉克示威爆發後,似乎要被打破了——伊拉克示威的一個潛在要求是:

伊拉克是伊拉克人的伊拉克,不是美國的伊拉克,也不是伊朗的伊拉克。

這次伊拉克示威的人群是什葉派人士,以傳統上具有強烈親伊朗思想的伊拉克南部地區為主。

美軍主要所在的伊拉克西部的遜尼派和北部的庫爾德人並沒有爆發示威活動。

這次伊拉克示威抗議的主題是伊拉克經濟分配結構的不合理,一般民眾得到的公共財政資金太少,都是排在政府公務員工資和軍費之後。

邁赫迪的辭職,並不能改善,因為伊拉克經濟分配結構的不合理,來自伊拉克政治結構的不合理——派系政治和神職政治太多。

如果伊拉克沒有摧毀這兩個政治基礎,伊拉克經濟分配結構的不合理就不可能解決。因此來說,伊拉克的問題,還需要看下次大選中,是否有更多的獨立、非神職人士的參選,派系和神職人員是否被挫敗。

邁赫迪個人經歷

1、1942年出生於巴格達,1963年在巴格達大學取得經濟學學士革命,1969年去法國讀書,父親是廣受尊敬的什葉派教士,曾任伊拉克王國內閣部長。

2、1982年伊拉克神職人員在伊朗建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邁赫迪是二把手。這段時期邁赫迪接受的是伊朗伊斯蘭教思想。

3、2004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邁赫迪出任伊拉克財政部長,2005年4月到2011年出任伊拉克副總統。2006年以一票之差輸給易卜拉欣·賈法裡落選伊拉克總理。2007年2月26日,邁赫迪躲過暗殺,暗殺造成10人死亡,這是邁赫迪遇到的第三次暗殺。

2009年邁赫迪的保鏢參與巴格達銀行劫案。

2018年10月25日出任伊拉克總理。

2019年5月,邁赫迪和德國總理默克爾會面,宣佈140億美元的升級伊拉克電力基礎設施。

隨後的8月或9月,邁赫迪居中牽線伊朗和沙特談判,意圖消除二國的對立關係。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伊拉克總理馬赫迪是什葉派,擔任總理13個月,從他的作為來看是個明顯的親伊朗派。

伊拉克的高官大多是親伊朗派

伊朗對伊拉克的滲透太深了,近期數百份伊朗情報資料外洩,記載之詳細前所未有,充分暴露了一個驚天秘密,伊朗幾乎控制了伊拉克所有的關鍵部門,他們不但控制內閣成員的任命,而且滲透進了伊拉克軍方的高層。

為什麼伊拉克高官們選擇投靠伊朗,其實也是被迫,被挾持了。因為伊朗在伊拉克勢力太大了。

伊朗在伊拉克的三大抓手

伊朗在伊拉克有三大抓手,既有明的,也有暗的,伊朗的情報機構聖城旅深耕伊拉克多年,在伊拉克對反伊朗人士進行暗殺,反面宣傳等;

伊朗在伊拉克的什葉派民兵十多萬人,這支準軍事部隊,不隸屬伊拉克的軍警系列,卻是得到伊拉克的財政供養,這在全世界都是奇觀,一支效忠外國的民兵組織卻能得到財政支持,如果說功勞的話,在伊拉克庫區準備獨立的時候,他們出兵鎮壓了;

第三點就是宗教滲透,伊拉克人絕大多數都是什葉派,而伊朗是什葉派的宗主國。

伊朗控制著伊拉克的政治經濟

靠著三大抓手,在伊拉克根本沒有黨派、宗教人士或者是個人敢和伊朗叫板,伊朗的什葉派民兵經常利用內亂,清洗反伊朗人士,甚至有時候主動挑起內鬥。

伊朗這些年受到美國經濟制裁,所以加大加重了對伊拉克的剝削和掠奪,這才是引發近期伊拉克示威的主要原因。

目前伊朗的商品充斥著伊拉克市場,令伊拉克本國的商品在本國卻沒有市場,原因當然是伊朗人把持著伊拉克官員,進行暗箱操作,結果是伊拉克年輕人大量失業,引發了示威。

一些抗議人士表示,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領導人搶佔了當地政府的要職,公開腐敗,生活奢侈,大秀優越。伊拉克成了被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民兵統治下的國家。

開槍鎮壓引發總理辭職

伊朗在伊拉克居然有五處領事館,示威爆發後,這些領事館遭到了縱火,28日伊拉克軍方開始開槍鎮壓,造成至少40人死亡,數百人受傷,對此濟加爾省省長和納傑夫省副省長因為抗議軍方殺害抗議者而辭職。

開槍後,伊拉克國內群情激奮,伊拉克什葉派最高神職人員也出來呼籲議會議員重新審視對總理馬赫迪的支持,一向反伊朗的薩德爾也出來,要求馬赫迪立刻辭職。

在眾多壓力下,親伊朗的馬赫迪29日被迫表示會向議會遞交辭職申請。

結語

馬赫迪的辭職並不能立刻改變伊拉克目前的政治生態,事實上伊拉克靠內生力量很難對抗伊朗的國家機器,這也是為什麼伊拉克政治精英選擇投靠伊朗的原因。

伊拉克的社會財富的蛋糕卻是由伊朗人來把控,雖然短期內仍然無法改變,但是經過這次示威以及馬赫迪的辭職,對伊朗在伊拉克的勢力是一次很大的打擊,至少那些什葉派民兵的頭目會收斂很多。

要最終解決問題,關鍵還是在伊朗,只要伊朗一天不放鬆對伊拉克的控制,伊拉克的內亂還會繼續。


天下會會天下


伊拉克的局勢確實比較亂,而總理馬赫迪準備辭職,不過這個解決不了大的問題。



伊拉克的政局格政權格式挺微妙的,三派在伊拉克政治機構裡面都有一席之地。一般說來,總理都是由什葉派的人擔任,而現任的總理馬赫迪正是什葉派的人。總統由庫爾德人擔任,但是沒有什麼實權,主要是相當於國家元首,而議長一般由遜尼派的人擔任。



馬赫迪有西方留學背景,同時和伊朗關係也很不錯,所以雙方都可以接受,自然就當上了總理。本來這在2018年伊拉克大選的時候,是一個既反美又反伊朗的薩德爾獲得了勝利,但是他最終因為雙方都無法接受,最終沒有出任伊拉克總理。



馬赫迪這次因為形勢緊迫還是不得不辭職,到底誰會出任伊拉克新的總理,還得看形勢的發展。


平安國際


伊拉克總理馬赫迪平息伊拉克的騷亂,還抓住了30來名中情局的特工及其相關人員,說起來該論功行賞。結果伊拉克總理還被迫準備辭職,不過就是辭職了,他依然要幹一段時間,這就是看守政府。因為馬赫迪得等提前大選選出新總理之後,才能讓賢,活兒還是要乾的!福垊說老實話,他這看守政府,也幹不了多久了,我們談親美還是親伊也沒太大的意義,不過既然題主想知道,那福垊也必須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嘛!我們先從他的派別說起。

馬赫迪屬於那一派的?

要知道這個總理是那一派的,先聽福垊對伊拉克的政體和馬赫迪本人說兩句,看看您能看出來嗎?

有人也許會說,騷亂也不能全怪總理呀!為什麼總理辭職,總統為什麼不辭職呢?因為伊拉克實行的政體是議會共和制。這種政體跟意大利和芬蘭差不多,議會權力最大,可以罷免總統、總理,但主要是總理主持日常政務。權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

伊拉克總理馬赫迪的全名叫阿迪爾.阿卜杜拉-馬赫迪 阿里-蒙塔斐基(英語:Adil Abdul-Mahdi al-Muntafiki 阿拉伯語: عادل عبد المهدي المنتفكي‎, 1942年1月1日——) 乃伊拉克巴格達人,其父親為教士,他曾在巴格達學院的高中就讀,而這所中學是一所美國耶穌會精英中學,後來畢業於巴格達大學,有留洋經歷。

通過福垊對他前兩段的描述您看出了他是哪一派的嗎?沒看出沒關係,福垊告訴您。自從薩達姆時代過去後,伊拉克的政壇呈現出的是“一國三公”的三方共治局面。福垊發現,庫爾德人任有名無實的總統,什葉派任有實無名的總理,遜尼派有名有實的議長。福垊感覺有趣的是議長、總統、總理分別都是80後、60後、40後,最年輕的權力最大。福垊一句話總結,伊拉克議長最大,總理其次,總統最小。馬赫迪很顯然是什葉派,而且還是那種“書香門第”的“根正苗紅”什葉派。還記得福垊在前面介紹的其父親是教士嘛!教士就是什葉派中的教士。

那麼,這麼看來他是親伊朗了嗎?

伊朗是什葉派的大本營,是什葉派的精神祖國,而且馬赫迪還出身於教士家庭,對於伊朗說起來那可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可您不要忘了,他高中的學校可學的美式教育,而且博士畢業後,還有留法工作的經歷。更重要的就是,號稱中東雄獅的薩達姆熊了以後,美國將原來的遜尼派獨大的局面,改造成三方共治。使他們一方面民主,另一方面又制衡,便於美國對他們的控制。馬赫迪作為美國扶植的總理,他自然對美國有害怕還依賴。

那麼,馬赫迪是不是親美呢?

還真不是,他跟美國的關係就是利用關係。馬赫迪早年曾支持薩達姆所在復興黨。復興黨全稱為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其總部在敘利亞,是一個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政黨。伊拉克的復興黨是敘利亞復興黨的分支。只不過由薩達姆將其發揚光大而已,今天的阿拉伯復興黨的黨魁就是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馬赫迪很快因為主張不同,在70年代加入了伊拉克共產黨。當時的伊拉克共產黨分為兩支:中央指揮部(農村包圍城市,親東)、中央委員會(聯合政府,親蘇)。而馬赫迪就是當時的親東派骨幹分子,並走上領導崗位。80年代後,他又想起了父親的教導,成為了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的鐵粉。後來,還擔任伊朗境內什葉派最高伊斯蘭伊拉克委員會的成員,這個委員會鐵桿反美,而且也反薩達姆,跟美國支持的反薩達姆的組織關係密切。他那時,基本算是反帝反封了,如果把薩達姆比作了封建主義的話。

尷尬的馬赫迪,下臺的必然。

從信仰和精神方面,馬赫迪很明顯地熱愛伊朗;但要從自己的仕途利益上,馬赫迪又不得不對美國有求必應。這事兒,做得好那叫左右逢源;弄不好,那都是兩頭受氣。“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個大招不好玩,馬赫迪沒有玩好,伊拉克親美的對他不滿意,親伊朗的也討厭他。而他的曖昧,更讓美國感覺他不可靠,於是美國就煽風點火搞事情,而他就是滅了火,對伊拉克對伊朗對美國都不好交代,還是回家抱重孫子去吧。


福垊


當地時間11月29日下午,伊拉克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宣佈將向議會遞交辭職申請,正式辭去總理職務。伊拉克近期發生的全國大遊行已經持續近兩個月,全國處於極度困難的情況,邁赫迪政府已無力控制事態,邁赫迪為保護伊拉克人民的權益,避免國家再度滑向暴力、混亂與破壞的漩渦,他決定辭去總理一職。

伊拉克戰後在美國的扶持下建立起民選政府,伊拉克遜尼派、什葉派和庫爾德人達成政治共識,組建聯合政府,其中由什葉派擔任政府總理,庫爾德人擔任總統,遜尼派擔任議會議長。所以,根據伊拉克各方的政治共識,擔任總理的邁赫迪就是什葉派人士。

邁赫迪既是什葉派宗教學者,又是經濟學者,在擔任總理以前曾擔任過伊拉克財政部長、石油部長、副總統等職,按理來說執政經驗非常豐富。但是其治下的伊拉克面臨著政府腐敗、政府運行效率低下、基礎設施落後、失業率高等問題。所以,自10月1日起,伊拉克境內就爆發長期的示威遊行抗議活動,而且持續了兩個月,進而演變成暴力事件。邁赫迪已經難以應對目前的伊拉克局勢,進而提出辭職,舉行大選,然後選出新的總理接替自己。

邁赫迪政府作為什葉派人士執政的政府與伊朗保持密切而友好的關係,但是由於邁赫迪是伊拉克主要什葉派政黨妥協而推舉的無黨派人士,所以他自己並沒有自己的政黨支持,這就決定了他所採取的各項政策必須要符合伊拉克各執政黨聯盟的利益,否則他的政策將會很難推行。

伊拉克的政府雖然是在美國的扶持下建立地的,但是卻與美國關係並不密切。因為伊拉克也是一個以什葉派民眾為主的國家,這使其與伊朗保持某種密切關係,而美國與伊朗處於敵對狀態,這使伊拉克政府在對待美國的態度上並不親美,而是尋求維護自身利益以及與伊朗的關係。這也是伊拉克民眾為何要抗議伊朗對伊拉克過多幹預,並焚燒伊朗駐伊拉克使領館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