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中科大少年班的41年:培養出5位院士,美國留學深造後踴躍回國

早在1974年,李政道教授就提出,要培養一支國內“少而精的基礎科學工作隊伍”

,少年班的設想由此誕生。

1978年3月,21名從全國各地選拔而來的天才少年,成為中科大首批少年班學生,要知道,這些少年的平均年齡僅有14歲。隨後,在全國範圍內席捲起“神童”熱潮。

大家肯定會問,從科大少年班畢業的“神童們”,目前境況如何?能否取得異於常人的成就?

中科大少年班的41年:培養出5位院士,美國留學深造後踴躍回國

四十年培養五名院士

從天才神童入手,其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重視培養基礎科學人才。

而且有了中科大少年班的經驗,國內12所重點高校隨後在政策指導下,相繼開辦了少年班。然而,歷經風風雨雨,目前僅剩下中科大、西安交大和東南大學三所高校仍然設有少年班。

截止至2018年,中科大少年班學院共畢業4140人,四十年來,少年班一共培養出5位院士:

張亞勤,1978 級學生,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院士,百度公司總裁。

駱利群,1981 級學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

顧建軍1987 級學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教授。

杜江峰1985 級學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大副校長。

莊小威1987 級學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教授。

據不完全統計,畢業超過十年的少年班校友有55.0%在企業界工作,有18.5%在科教界工作,17.0%在海內外金融界工作。

中科大少年班的41年:培養出5位院士,美國留學深造後踴躍回國

科學“選材”不拘一格

少年班設想的提出到實現,從無到有,其人才培養模式是科大人歷經多年摸索出來的心血和成果。

據中科大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暘介紹,少年班一開始沒有統一的招生標準,都是老師直接到全國各地面試學生,導致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後來經過不斷的調整,中科大少年班才形成“高考初試+學校複試”的招生模式,開創了我國當代高等教育自主招生的先河。

少年班招收的不是“偏才怪才”,而是數理特長突出、對科學有熱情和好奇心的孩子。因此,少年班更注重的是“能力”,比如複試過程中,選定一些高中學生不容易接觸的知識點,在45分鐘的現場教學後,隨即考試,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

去年國際頂尖學術雜誌《自然》,連刊兩篇報道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的文章,其

第一作者是中科大2010級學生曹原,也是在《自然》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而曹原,正是院長陳暘當年面試相中的學生。

中科大少年班的41年:培養出5位院士,美國留學深造後踴躍回國

陳暘認為,對於這些“神童”,需要提供適合他們發展和教育的學校,而少年班創辦的初衷便是如此。

這些年,少年班畢業生在美國留學深造後紛紛回國,以學術報效祖國。

據2014年一項統計,在擔任教授的少年班畢業生中,海外與國內的人數比例已從2005年的3.31:1縮減到1.19:1。

這說明“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少年班教育並未如網友評價的那樣不堪,而且根據該報告預測,5年內少年班教授在國內工作的人數比例將反超海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