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深圳未來會不會超越北上廣,成為超級國際大都市?

美朮生


筆者在2017年12月份做過一次預測分析,並在“中國二十年內最有可能成為中國十強城市有哪些?”的回答中作了詳細的分析。模擬預測結果是:2037年的十一強城市排名分別為:深圳、上海、廣州、北京、重慶、杭州、天津、成都、蘇州、武漢和南京。其中最大的黑馬就是深圳,深圳GDP預計到2037年會超過國內所有的城市而奪得冠軍的寶座!



深圳預計到2037年將以7.4萬億的經濟總量,超過上海的6.5萬億、廣州的6.3萬億和北京的6萬億成為了全國GDP第一的城市。還有廣州也可能會超過北京而重新進入全國前三的實力,北京會屈居第四,重慶緊跟其後。而另一匹黑馬可能就是杭州,杭州或將會以4.5萬億的經濟總量排在重慶之後,位居全國第六。

與此表有較大出入的應該多了一個合併萊蕪後的濟南,濟南的地位會進一步提升。或許會超過長沙排在青島之後。大西安主要是為了區別合併咸陽先的區域範圍。

根據深圳建設社會主義特色先行示範區的目標定位: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深圳的未來不是簡單地成為國際大都市,而是要成為卓越的全球標杆城市。

至於超級國際大都市可能還不是這麼簡單地進行定位。未來將會進一步融合珠江東岸的幾大城市。香港、深圳、東莞、廣州和佛山等三大全球城市和二個大城市會實現完全融合。五大城市的總面積只有1.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或杭州的面積。未來全國融合勢在必行,而且深圳是核心,也就是超級大都市的核心區。

在2018年的深圳總體規劃中就劃了一個50公里的城市腹地半徑,包括惠陽、東莞部分地區和中山的翠亨新區,還有香港的範圍。從如今的發展和變化節奏看,深圳成為59公里半徑的中心區速度還會加快。

以上所有在預測是以我國經濟不出現巨大風險為前提,而且是奔著從中高等收入國家向發達國家循序漸進邁進的過程,並順利地朝著跨過了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的目標推進。以深圳2037年7萬億的GDP總量來估算,即便是達到2300萬的人口數量,那麼也是達到人均GDP5萬美元的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而到2050年,深圳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越的全球超級大都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