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瀘州古鎮村落尋蹤:瀘縣天興鎮與龍貫山,還有建文帝的傳說

瀘州古鎮村落尋蹤:瀘縣天興鎮與龍貫山,還有建文帝的傳說

龍貫山位於瀘縣西部的瀘州市20強鄉鎮之一的天興鎮,地處瀘州、內江、自貢三市交界,相距內江40千米,離瀘州20千米,距瀘縣縣城12千米,距隆納高速公路牛灘出入口19千米,成自瀘赤高速出入口4千米,從縣城龍城大道經龍貫大道到龍貫山只有3千米。

龍貫山脈北起隆昌縣李市鎮,向西橫亙蜿蜒,經界牌、雲頂、天洋到龍貫山主峰,再由大坳場到自貢市。山脈主峰龍貫山,海拔高度518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7,8℃,平均降雨量989毫米。龍貫山佔地面積2000百,是純天然景區。所以富順也說他們有龍貫山,不過好像叫螺罐山,有點交界的意思,也沒錯。

瀘州古鎮村落尋蹤:瀘縣天興鎮與龍貫山,還有建文帝的傳說

龍貫山山勢巍峨雄偉,竹木遮天蔽日,終年雲煙繚繞,四季野花飄香。站在龍貫山頂眺望山下,只見重重疊疊的山密,莽莽蒼蒼的林木,周圍有銀項山、豹子巖、四基土、梨子坪、貓貓頭、燕子巖、梯子巖......座座山巒恰似綠波奔湧層層疊浪,又像萬山追趕似潮來。一陣山風吹過,只聽松濤陣陣,如泣如訴,如歌如吟,好似一首首動人心絃的森林交響曲。

天氣晴朗時,向南可遠觀納溪方山,向北可見隆昌白塔,向西可望見自貢釜溪河。在它的東北面,還有遠近聞名的“川南明珠”玉蟾山。山下松樹林水庫、高廟水庫、河高寺水庫四面環抱,還有蜿蜒的小河,金色的田野,星星點點的堰塘,錯落有致的民樓,好似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畫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瀘州古鎮村落尋蹤:瀘縣天興鎮與龍貫山,還有建文帝的傳說

龍貫山人傑地靈,文化底蘊十分豐富。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十七口古井”“永興寺”“樂豐溪”“流杯池”;有古遺址“恐龍腳印”(即“二十四個犀牛腳印”)有天然造就的睡佛;千畝楠竹林,200畝百年老梨樹林。

在龍貫山,還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天興龍貫山草龍”。它歷史悠久,蘊含著勞動人民生產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宣洩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激情。龍貫山草龍既是廣大勞動人民在勞動之餘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也是對幸福生活的祈禱,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賜予勞動人民美好生活。這使得龍貫山草龍一直為群眾喜聞樂見,經久不衰。

瀘州古鎮村落尋蹤:瀘縣天興鎮與龍貫山,還有建文帝的傳說

龍貫山佛教文化歷史悠久,史上寺院眾多,主峰上有龍貫寺,周圍有永興寺雲龍寺、山奇寺、金象寺、照興寺、高廟寺等。這些寺廟被陸續損毀,徒留殘垣斷壁。近年,佛教信眾在龍貫山上重建龍貫寺院。龍貫寺(原螺貫寺)始建於宋代,終年香火興盛,供人朝拜,是佛教弘法濟世的福地。每年農曆二月十九的龍貫山廟會(觀音會),附近三縣佛教信眾逾萬人登龍貫山,齊聚龍貫寺燒香祈福。

傳說建文皇帝在龍貫山當和尚一年後,常與本寺的伙伕(小和尚)下象棋。一天晚上,建文皇帝照例與伙伕下棋,殺得難解難分。眼看過了半夜,伙伕說:“我們明晚再來吧,我要去挑水做早飯了。”

瀘州古鎮村落尋蹤:瀘縣天興鎮與龍貫山,還有建文帝的傳說

當時,寺廟有一百多人,廚房裡又沒有多的人手,這水井在山腳下,來回一次就要半個時辰,他只好每晚半夜就去挑水。可這時建文棋興正濃,要伙伕無論如何再下一盤。伙伕同他又下了一盤,可下完一盤,建文還要再來一盤。這樣,一連下了好幾盤,伙伕說什麼也不再下了,便擔著水桶出去挑水。建文也同他一同出來,剛一出門,只見天都露出魚肚白了。

伙伕便哭喪著臉說:“天啦!這怎麼辦呢!誤事是要受到長老懲罰的呀!”說著說著,小和尚的眼淚就流了下來。建文見此情景,便一面責備自己,一面安慰伙伕:“這都怪我,不過也沒關係。”

瀘州古鎮村落尋蹤:瀘縣天興鎮與龍貫山,還有建文帝的傳說

“這樣吧,我去取水,你把火燒起,儘管放心,我保證今天你能按時開飯。”建文說罷下山去了。伙伕也只得進廚房生火,一會兒就把火燒旺了,他著急地走出山門來看建文,只見建文正端著水井急匆匆地走上山來。

伙伕驚喜不已,興奮地拍腿大叫“你好大的力氣,把水井都端上山來了!”這一叫不打緊,水井再也端不走了,就放在廟外。不過,雖未端進廚房,卻也走不了幾步就能打到水。從此,伙伕再也不用半夜起來擔水了。至今,這口水井仍在龍貫山岩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