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孩子與人衝突時,請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癒”方法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而成年人的世界就比較複雜了。有句話說的好:“小孩子才分對錯,而成年人只有利益。”但是家長忽視對錯,把孩子提前帶到成年人陰暗的世界裡,對孩子的影響,你想得到嗎?

很多時候因為大人複雜的心理,往往會把孩子帶進另外一個深淵,明明與孩子無關,卻要強加給自己的孩子,孩子很委屈,卻無法訴說。

孩子與人衝突時,請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癒”方法

“我不是怕你表妹不高興嗎?”

貝貝有一個兒子,前不久,貝貝老公的妹妹一家,帶著孩子從國外回來,全家人一起聚會。在聚會上,大人們就一起聊天,小孩子也就一起玩耍。突然,老公妹妹的女兒哭了起來,而貝貝的兒子就站在一旁,什麼事情沒有。

貝貝的第一反應是先過來哄兒子的表妹,說:“是表哥不對,表哥不聽話,惹寶貝生氣了,舅媽一會就說他!”這個時候,老公的妹妹過來了,也礙於自己的面子,開始說起自己的女兒來,兩人客套了幾句,這件事情也就算化解了。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一言不發,滿臉的不開心。到家之後,他對爸爸道明瞭事情的來龍去脈:“我沒有欺負表妹,是她自己玩玩具,手被夾到了,我只是過去幫她把玩具拿下來。但是拿的時候手疼了,她就本能地推了我一把,我只說了一句你不能推我,然後表妹就哭了。”

爸爸聽到這件事之後,剛想安慰兒子,卻又被兒子反問了一句:“為什麼你們大人都只會說自己的孩子?爸爸,我好傷心。

爸爸找到貝貝,和貝貝訴說了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可貝貝說:“我不是怕你表妹不高興嗎?就算真是她家孩子錯,我也不能說啊。人家小,又好不容易回來一次,我要是說了她們不對,她爸媽還不一定怎麼想我呢!”

其實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屢見不鮮。孩子基本就是沒有任何發言權,任人評價,任人宰割,還是自己最親的人!

孩子與人衝突時,請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癒”方法

成年人世界的“潛規則”

有些成年人世界的“潛規則”,讓孩子成為了“犧牲品”。孩子懵懂無知,卻不該成為被欺負和被利用的對象。

1.假客套

妮妮是個很漂亮的小女孩,成績也很不錯,就是都讀高中了,個子還有點偏矮。有一次鄰居家有朋友來玩,看到妮妮,就誇了一句:“這小姑娘長的好水靈。”

這時候媽媽就謙虛地說了一句:“長得還行吧,就是個子太矮。哪像你家孩子,個子多高。”妮妮在旁邊聽了這句話,原本的高興立馬變成了羞憤。本來一句好好的誇獎,都讓媽媽給破壞了,反而變成了語言暴力。

身邊假客套的人不在少數,這或許是成年人世界裡,認為的禮貌與謙虛。但在孩子眼裡,這就是虛假,甚至還會因此受傷害。

孩子與人衝突時,請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癒”方法

2.自己的錯推卸給孩子

樂樂爸爸有一些壞習慣,每次去超市都要順手拿點東西回來,回來之後還會沾沾自喜,感覺自己會“空手套白狼”。

有一次,樂樂和爸爸去超市買麵條,樂樂看到了一袋糖果就想吃,爸爸看糖果的面積不大,就直接塞到樂樂的衣服裡了,讓樂樂不要講話,待會一起出去。

到結賬的時候,收營員問還有沒有什麼東西了,爸爸說沒有了。但是旁邊的人突然說了句:“小孩兜裡好像有東西吧。”

爸爸這時候開始不好意思地說:“這孩子,你要就放車裡,別往兜裡揣啊,看爸爸回家怎麼說你。”這時候,別人也不好和一個小孩子計較,事情也就過去了。

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輕易地推到孩子身上,好讓別人不好跟孩子計較,自己從中逃脫,也是很多家長的一貫作法

孩子與人衝突時,請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癒”方法

忽略對錯的家長,讓孩子作何感想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很常見,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先怪自己的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1.凡事默默承受

當孩子第一次被誤解時,可能會去和家長辯解,辯解無效之後,開始自己生氣。如果父母依舊不理解、不道歉,這件事也會過去。

第二次被誤解,孩子依舊會辯解,但是次數一多,孩子從覺得自己被誤會,到習慣被誤會,最終沉默寡言,很多事情也懶的去辯解。因為孩子知道即使說清緣由,也不會有人理解。所以遇到事情之後,還不如默默承受。

2.孩子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

孩子們之間發生矛盾,父母總是先責怪自己的孩子,孩子內心會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對於父母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亦或是所謂的利益才是父母最大的看重點,而自己

就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感覺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和關心,覺得自己是個不被重視的人。

孩子與人衝突時,請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癒”方法

3.害怕與人衝突

孩子與他人衝突,父母總是批評自己家的孩子,長時間孩子會害怕與人發生衝突。當別人肆意進行挑釁時,孩子也會習慣性地逃避,即使受欺負也默不作聲。

因為孩子害怕事情被家長髮現之後,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父母也不會站在自己的一邊,反而還會批評自己,因此孩子會習慣性的逃避,甚至害怕與人發生衝突。

4.破罐子破摔

經常性地不被父母理解的孩子,遇到問題,不再會辯解。父母說這是孩子的錯,孩子就會承認,就是自己的錯,又會怎麼樣呢?

因為已經習慣了,無論自己和朋友發生什麼問題,都是自己的錯。所以已經懶得去和父母辯解什麼了,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既然父母說了是孩子做的,孩子就去做這件事。

5.沒有對錯觀念,過早看重利益

父母於孩子而言是學習的榜樣,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父母的處世之道更是孩子心中的一把量尺。孩子的世界本就是純潔的,經過家長一系列的薰陶,會沒有對錯的觀念,眼裡只會看中利益。

孩子與人衝突時,請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癒”方法

矛盾給予孩子的傷害,只能靠父母治癒

其實孩子之間發生的矛盾是屢見不鮮的,矛盾並不可怕,可怕是發生矛盾之後父母對待事件的處理方法。如果父母處理得當,孩子受傷的心靈完全可以被治癒。

1.先安撫情緒

孩子們之間發生矛盾之後,場面必定是混亂的,要麼是打架,要麼就是哭聲。作為家長一定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再去處理孩子們的事情。首先先安撫孩子們的情緒,把場面先平靜下來,讓孩子們先冷靜。

2.詢問事情前因後果

冷靜過後,家長可以再聽兩個孩子去訴說事情的來龍去脈,可以讓孩子一個一個去表達,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家長作為中間人再去處理。

3.不偏袒、不包庇、不攬責

無論發生矛盾的對方是誰家的孩子,都不要因為顧及事件以外的人或事,而失去公正性。一定要做到公平,堅持三不法則:不偏袒、不包庇、不攬責。

4.對方胡攪蠻纏時,可以離開,也可以走正當途徑

如果對方覺得事情處理得有失公道,或者是故意偏袒自己家的孩子,開始胡攪蠻纏的時候,可以直接離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糾纏,孩子知道父母對自己是公道的就可以了。如果情況比較嚴重的,也可以選擇走法律途徑去解決。

孩子與人衝突時,請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癒”方法

矛盾後才是“黃金時間”

其實在孩子與人發生矛盾之後,也正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黃金時間”。如果家長可以把握好這段時間,必定會對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1.爸爸媽媽是愛你的

家長在孩子與人發生矛盾後,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愛你的。”

從孩子出生那刻起,就和父母成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無論在外面發生什麼事情,孩子在爸爸媽媽心裡都該是最重要的。爸媽要告訴孩子,自己不會因為大人之間的個人利益,而影響孩子之間矛盾的對錯判斷,一定會給孩子一個公道合理的解釋。

2.不怕事也不要惹事:家長會維護你的正確,也會批評你的錯誤

家長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孩子的父母,更該維護孩子的基本利益。爸爸媽媽不會因為事大,而冤枉自己的孩子。但是作為孩子更不能恃寵而驕,隨意滋生事件,變成一個壞小孩。

在矛盾事件的主體上,家長一定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去處理。對於孩子做錯的事情,不會因為孩子是自己的就有心偏袒,當然如果不是自家孩子的錯,家長也一定會去維護孩子的基本權益。

孩子是臉上洋溢的

應該是天真的笑容,純真的容顏。而不應是滿臉的愁容,類似成年人的憂慮。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跌跌撞撞,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更是最愛孩子的那一個。在對待孩子的問題時,一定要處理妥當,不給孩子的人生留下缺憾。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