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孩子与人冲突时,请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愈”方法

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而成年人的世界就比较复杂了。有句话说的好:“小孩子才分对错,而成年人只有利益。”但是家长忽视对错,把孩子提前带到成年人阴暗的世界里,对孩子的影响,你想得到吗?

很多时候因为大人复杂的心理,往往会把孩子带进另外一个深渊,明明与孩子无关,却要强加给自己的孩子,孩子很委屈,却无法诉说。

孩子与人冲突时,请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愈”方法

“我不是怕你表妹不高兴吗?”

贝贝有一个儿子,前不久,贝贝老公的妹妹一家,带着孩子从国外回来,全家人一起聚会。在聚会上,大人们就一起聊天,小孩子也就一起玩耍。突然,老公妹妹的女儿哭了起来,而贝贝的儿子就站在一旁,什么事情没有。

贝贝的第一反应是先过来哄儿子的表妹,说:“是表哥不对,表哥不听话,惹宝贝生气了,舅妈一会就说他!”这个时候,老公的妹妹过来了,也碍于自己的面子,开始说起自己的女儿来,两人客套了几句,这件事情也就算化解了。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一言不发,满脸的不开心。到家之后,他对爸爸道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我没有欺负表妹,是她自己玩玩具,手被夹到了,我只是过去帮她把玩具拿下来。但是拿的时候手疼了,她就本能地推了我一把,我只说了一句你不能推我,然后表妹就哭了。”

爸爸听到这件事之后,刚想安慰儿子,却又被儿子反问了一句:“为什么你们大人都只会说自己的孩子?爸爸,我好伤心。

爸爸找到贝贝,和贝贝诉说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可贝贝说:“我不是怕你表妹不高兴吗?就算真是她家孩子错,我也不能说啊。人家小,又好不容易回来一次,我要是说了她们不对,她爸妈还不一定怎么想我呢!”

其实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孩子基本就是没有任何发言权,任人评价,任人宰割,还是自己最亲的人!

孩子与人冲突时,请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愈”方法

成年人世界的“潜规则”

有些成年人世界的“潜规则”,让孩子成为了“牺牲品”。孩子懵懂无知,却不该成为被欺负和被利用的对象。

1.假客套

妮妮是个很漂亮的小女孩,成绩也很不错,就是都读高中了,个子还有点偏矮。有一次邻居家有朋友来玩,看到妮妮,就夸了一句:“这小姑娘长的好水灵。”

这时候妈妈就谦虚地说了一句:“长得还行吧,就是个子太矮。哪像你家孩子,个子多高。”妮妮在旁边听了这句话,原本的高兴立马变成了羞愤。本来一句好好的夸奖,都让妈妈给破坏了,反而变成了语言暴力。

身边假客套的人不在少数,这或许是成年人世界里,认为的礼貌与谦虚。但在孩子眼里,这就是虚假,甚至还会因此受伤害。

孩子与人冲突时,请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愈”方法

2.自己的错推卸给孩子

乐乐爸爸有一些坏习惯,每次去超市都要顺手拿点东西回来,回来之后还会沾沾自喜,感觉自己会“空手套白狼”。

有一次,乐乐和爸爸去超市买面条,乐乐看到了一袋糖果就想吃,爸爸看糖果的面积不大,就直接塞到乐乐的衣服里了,让乐乐不要讲话,待会一起出去。

到结账的时候,收营员问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了,爸爸说没有了。但是旁边的人突然说了句:“小孩兜里好像有东西吧。”

爸爸这时候开始不好意思地说:“这孩子,你要就放车里,别往兜里揣啊,看爸爸回家怎么说你。”这时候,别人也不好和一个小孩子计较,事情也就过去了。

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轻易地推到孩子身上,好让别人不好跟孩子计较,自己从中逃脱,也是很多家长的一贯作法

孩子与人冲突时,请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愈”方法

忽略对错的家长,让孩子作何感想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很常见,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先怪自己的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凡事默默承受

当孩子第一次被误解时,可能会去和家长辩解,辩解无效之后,开始自己生气。如果父母依旧不理解、不道歉,这件事也会过去。

第二次被误解,孩子依旧会辩解,但是次数一多,孩子从觉得自己被误会,到习惯被误会,最终沉默寡言,很多事情也懒的去辩解。因为孩子知道即使说清缘由,也不会有人理解。所以遇到事情之后,还不如默默承受。

2.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父母总是先责怪自己的孩子,孩子内心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对于父母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亦或是所谓的利益才是父母最大的看重点,而自己

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感觉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觉得自己是个不被重视的人。

孩子与人冲突时,请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愈”方法

3.害怕与人冲突

孩子与他人冲突,父母总是批评自己家的孩子,长时间孩子会害怕与人发生冲突。当别人肆意进行挑衅时,孩子也会习惯性地逃避,即使受欺负也默不作声。

因为孩子害怕事情被家长发现之后,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父母也不会站在自己的一边,反而还会批评自己,因此孩子会习惯性的逃避,甚至害怕与人发生冲突。

4.破罐子破摔

经常性地不被父母理解的孩子,遇到问题,不再会辩解。父母说这是孩子的错,孩子就会承认,就是自己的错,又会怎么样呢?

因为已经习惯了,无论自己和朋友发生什么问题,都是自己的错。所以已经懒得去和父母辩解什么了,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既然父母说了是孩子做的,孩子就去做这件事。

5.没有对错观念,过早看重利益

父母于孩子而言是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父母的处世之道更是孩子心中的一把量尺。孩子的世界本就是纯洁的,经过家长一系列的熏陶,会没有对错的观念,眼里只会看中利益。

孩子与人冲突时,请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愈”方法

矛盾给予孩子的伤害,只能靠父母治愈

其实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是屡见不鲜的,矛盾并不可怕,可怕是发生矛盾之后父母对待事件的处理方法。如果父母处理得当,孩子受伤的心灵完全可以被治愈。

1.先安抚情绪

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之后,场面必定是混乱的,要么是打架,要么就是哭声。作为家长一定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再去处理孩子们的事情。首先先安抚孩子们的情绪,把场面先平静下来,让孩子们先冷静。

2.询问事情前因后果

冷静过后,家长可以再听两个孩子去诉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以让孩子一个一个去表达,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家长作为中间人再去处理。

3.不偏袒、不包庇、不揽责

无论发生矛盾的对方是谁家的孩子,都不要因为顾及事件以外的人或事,而失去公正性。一定要做到公平,坚持三不法则:不偏袒、不包庇、不揽责。

4.对方胡搅蛮缠时,可以离开,也可以走正当途径

如果对方觉得事情处理得有失公道,或者是故意偏袒自己家的孩子,开始胡搅蛮缠的时候,可以直接离开,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纠缠,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是公道的就可以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也可以选择走法律途径去解决。

孩子与人冲突时,请控制住你口中的“箭”,公正才是“治愈”方法

矛盾后才是“黄金时间”

其实在孩子与人发生矛盾之后,也正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黄金时间”。如果家长可以把握好这段时间,必定会对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1.爸爸妈妈是爱你的

家长在孩子与人发生矛盾后,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爱你的。”

从孩子出生那刻起,就和父母成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无论在外面发生什么事情,孩子在爸爸妈妈心里都该是最重要的。爸妈要告诉孩子,自己不会因为大人之间的个人利益,而影响孩子之间矛盾的对错判断,一定会给孩子一个公道合理的解释。

2.不怕事也不要惹事:家长会维护你的正确,也会批评你的错误

家长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孩子的父母,更该维护孩子的基本利益。爸爸妈妈不会因为事大,而冤枉自己的孩子。但是作为孩子更不能恃宠而骄,随意滋生事件,变成一个坏小孩。

在矛盾事件的主体上,家长一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处理。对于孩子做错的事情,不会因为孩子是自己的就有心偏袒,当然如果不是自家孩子的错,家长也一定会去维护孩子的基本权益。

孩子是脸上洋溢的

应该是天真的笑容,纯真的容颜。而不应是满脸的愁容,类似成年人的忧虑。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跌跌撞撞,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更是最爱孩子的那一个。在对待孩子的问题时,一定要处理妥当,不给孩子的人生留下缺憾。

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在生娃带娃的路上过关斩将。关注我,学习最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有关于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给我发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为您解决一点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