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魯迅去世後被葬在了上海萬國公墓,許廣平和朱安去世後又葬在了哪裡?

漁樵講史




自從魯迅的父親去世後,魯迅的母親就忙著為魯迅的婚事操勞,原因很簡單,魯迅是家中的長子,承擔著繼承周家香火的重任。“父母之命,媒灼之約”,這就是那個年代婚姻的本質,基本上都是家長說了算,有不少人也只是結婚的時候才見了第一面。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1901年魯迅和從來沒有見過面的朱安訂婚了。朱安是一箇舊式的女人,沒有讀過書,傳統守舊,聽話順從,是魯迅母親喜歡的那個類型。1906年,還在日本讀書的魯迅被母親騙回老家結了婚。結婚的第2天,魯迅就搬到了書房來住,第3天就離家回到了日本。用魯迅的話說:“她是我母親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這時候的魯迅像小說《家春秋》中間的老大,雖然讀了不少新式的書藉,也是一個新青年,但必須承擔起家族的某些重大責任,在這方面他是無力反抗的。因此魯迅後來在北京工作後,就把全家都接到了北京,承擔起了長子照顧整個家族的任務,對於朱安同樣如此。在魯迅的心目中,他接受母親的安排,但是不接受朱安。

後來魯迅和許廣平一起到了上海生活,但依然每個月給母親和朱安寄生活費,並且讓他們生活在自己購買的北京四合院裡。在魯迅死後的前幾年裡,許廣平靠魯迅的稿費收入過著不錯的日子,周老太太和朱安的生活費還有著落。抗戰爆發後,魯迅的稿費就變得非常低,周老太太和朱安不得不依靠周作人的資助生活。

1943年周老太太去世,朱安就拒絕了周作人的資助,許廣平那邊也沒有給什麼錢,朱安又沒有什麼生活技能,只能過著非常清貧的生活。後來朱安準備賣掉魯迅的一些藏書來維持生存,登在報上的廣告被許廣平看到了,她馬上派人過來表示反對,最終也只好作罷。



許廣平出生於廣東的名門望族,她的祖父許應騤是慈禧太后的乾兒子,她的堂兄許崇智曾擔任粵軍的總司令,參與了創辦黃埔軍校。她還是香港演員許紹雄的姑姑,家中的名人不計其數。

這樣的名門望族家庭自然不會接受她和魯迅先生之間的愛情,何況年少時家中早已定了娃娃親。當許廣平的初戀情人去世後,她慢慢就喜歡上了魯迅。甚至我們可以說在這一段愛情裡,許廣平比魯迅更加勇敢,魯迅一直不敢接受這段愛情,覺得自己不配有新式愛情。


在周老太太面前,魯迅不敢解除和朱安的婚約,自然也沒有辦法娶許廣平進門。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就只能是同居關係。但對他們來說愛才是最重要的,那張婚約只不過是一張紙。

從1927年起,兩人就在上海同居了。也正是徐廣平陪伴魯迅走完了最後的十年,還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周海嬰。許廣平一直承擔起了魯迅生活和工作的助手,默默的成就了他的偉大。

在魯迅去世的時候,有很多人自發來悼念魯迅,就連南京的蔣委員長也不例外。甚至魯迅在上海的工作也是南京政府安排的,每月大概有200塊大洋的收入。因此魯迅和蔣委員的關係也並不像現在所傳說的那麼差,當然你也不會有多好,因為魯迅在批評面前是從來不看人的。

魯迅去世後,許廣平主要靠魯迅的稿費和自己的文章來維持生活。日本人佔領上海後,把她關進了監獄,備受折磨,後來被魯迅的好友內山先生保釋了出來。



1947年,孤苦無依的朱安在北京去世了。她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埋葬在魯迅的身邊,但最終也沒能如願。她被埋葬在北京西直門外的保福寺,只有一個墳丘,沒有墓碑。

1968年,在那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運動中,許廣平受到了衝擊,誘發心臟病死去。因為許廣平和魯迅之間沒有結婚,按照舊時的規矩是不能埋在一塊的。有自知之明的許廣平立下遺囑,不要保留自己的骨灰,拋灑在大海上就可以了,因此她是沒有墳墓的。


朱安是舊時代的犧牲品,她的婚姻是不幸的,一生都沒有和魯迅住在一塊,更沒有孩子。但朱安一直把自己當成了魯迅的大太太,當她得知魯迅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就給孩子做了很多衣服,並且希望能夠把孩子放在自己身邊來撫養,但也沒能如願。

許廣平為了自己的婚姻背叛了自己的家族,愛我所愛,無怨無悔。新中國建立後,她把魯迅的所有稿費都捐獻給了國家。在魯迅死後她拒絕改嫁,只為一生都守候的那個魯迅。


新知傳習閣


魯迅原配朱安死前曾留遺囑說:“希望死後葬在大先生(魯迅)旁邊。”

朱安的這一遺願遭到了許廣平的反對,最終她被安葬在了魯迅母親魯氏墓旁。

或許正是因為對自己拒絕朱安請求心存愧疚,許廣平死後也並未葬在魯迅墓旁。

許廣平在遺囑中是這樣交代自己身後事的,她說:“我死後,一定要火化,骨灰撒在各處,有一部分要撒在先生(魯迅)墓旁。”

1968年3月,70歲的許廣平辭世後,後人依據她的遺囑將她的屍骨火化了。她的大部分骨灰撒在各處,小部分則撒在魯迅墓旁陪伴長眠的魯迅。
朱安與魯迅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魯迅原配朱安還是魯迅的同居對象許廣平,兩人死後均沒有墓碑。

中國是一個注重“死”的年代,素來人們都喜歡依據一個人死後所受的殊榮來評判一個人。以此看,一生有名無實的朱安和一生有實無名的許廣平,其死後無疑是淒涼的。

但凡死者,墓碑從來是標配,可朱安與許廣平作為大文豪魯迅最重要的兩個女人,卻連墓碑都沒有,這無疑讓人唏噓。

她們二人生前死後的悲劇,都與魯迅有關。

朱安本是魯迅包辦婚姻裡的原配妻子,但魯迅卻從未對她有過任何感情。原因很簡單:魯迅對身材矮小,容貌平庸,大字不識的朱安提不起興趣。

但作為封建世家長大的一代,魯迅無法反抗自己的命運。所以,他只能接受朱安。

但魯迅的接受,僅僅是作為“母親給自己禮物”式的接受,而非真正接受朱安作為自己的妻子。

魯迅曾在回憶中說:朱安是母親送給我的禮物,朱安嫁的並不是我,而是我的母親。”

真實的朱安確如魯迅所說,更像是魯迅母親的妻子。

自嫁給魯迅以後,朱安便一直伺候著魯迅母親魯氏,兩人相處分外和諧。

也似乎命中註定一般,朱安死後也依舊長伴老太太身旁。

這樣的結果顯然並不是朱安所想,她為魯迅付出了一生,生前她未得到魯迅一絲愛,僅得了一個“魯迅太太”的名分,而已。這樣的名分,死後,她卻也失去了。


朱安的失去魯迅夫人的名分的體現是:她沒有墓碑(沒有名分)。原本,她的墓碑上應該寫:魯迅妻子朱安之墓。

可這樣的名分,朱安終失去了。

相比之下,拒絕朱安合葬遺願的許廣平也並不好過。

生前,許廣平是魯迅同居對象,還曾與魯迅生下了他們的兒子周海嬰。十多年裡,也是她一直在照顧著魯迅的飲食起居。可這樣的她,直到死也未得到任何名分,而僅僅只是:魯迅同居對象,而已。

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是成功的,可作為人,在感情上,魯迅卻並不高大。他的不高大體現在,他一直虧欠身邊的兩個女人。魯迅欠朱安“情”,欠許廣平“名分”。
許廣平老年


因為這種欠,兩個女人生前矛盾糾結,死後也不那麼有尊嚴。好在,她們似乎都並不後悔。

只是,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相信魯迅不會再選擇讓兩個女人痛苦一生吧。


記者李滿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先生,於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葬禮現場千人弔唁,萬人長街送行,最後葬在了上海萬國公墓,時年55歲。

題中的朱安和許廣平,是魯迅的兩任妻子,朱安比許廣平整整大20歲。

一、原配朱安

朱安生於1878年6月,她性格溫和、為人大度,是賢妻良母型的,是魯迅母親喜歡的類型。所以在1901年,雙方父母為他倆定下了婚事。

朱安大魯迅3歲,”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沒有給朱安帶來好運。已經23歲的朱安,在那個年代已經算是晚婚啦,偏遇魯迅在日本求學。

5年後,在魯母的策劃下,用患病的消息騙回了魯迅。

婚禮儀式是舉行了,可魯迅並不願意這門親事,因此並未圓房。

可憐的朱安有名無實,過著與魯迅相敬如賓的生活,終其一生侍奉魯母,直至魯母病逝。

魯迅病逝後,先由許廣平負責魯母與朱安的生活費用,是魯迅的版權版稅所得。誰知第二年就發生了抗戰,失去了聯繫,只好由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奉養。

1943年,魯母也離開了人世。因為魯迅與周作人不和,朱安便拒絕了周作人的供給,晚年過著悽慘的生活。

1947年,孤苦伶仃的她,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了。

她臨終前的唯一要求,是與魯迅同葬。結果,她最後這個要求並沒有得到滿足,她被葬在了魯母的旁邊,連墓碑都沒有。真為這個可憐的女性鳴不平。

二、許廣平

許廣平原是魯迅的學生,廣州生人。

1925年,27歲的許廣平寫信向魯迅求教問題,並得到魯迅的熱情回答。

後來經常求教,在書信往來中,二人產生了感情,後來魯迅去了廣州與之相逢。

1927年,反動派在廣州大屠殺,二人便從廣州來到上海定居、同居。魯迅此時已經46歲,許廣平也29歲。

又一個大齡女青年。

二人生有一子,名叫周海嬰,魯迅病逝時,只有7歲,是魯迅唯一的後人。

魯迅病逝後不久,抗戰爆發,留在上海保護魯迅創作遺物的許廣平,受到了日本人的迫害和折磨,後被保釋,獲得自由。

1961年,許廣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於1968年,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70歲。

許廣平在去世前曾留下遺囑,死後不保留骨灰,這樣做可以避免不能與魯迅合葬的尷尬。

周恩來得知後,還是指示有關部門留取少量骨灰,撒於魯迅墓前的小松樹旁,既尊重了死者,又肯定了許廣平的地位。

朱安是父母包辦婚姻的犧牲品,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甘願過那種有名無實的生活。

本來是正妻,卻沒有享受到魯迅的遺產,反而忍飢挨餓,在貧病交加中過完了悽苦的一生。

許廣平是敢於追求幸福的新女性,不顧年齡的巨大差異,不管有無名分,只想過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由於有朱安的存在,她在周家不被認可。

兩個不幸的女人,一個有名無實,一個無名又無分,最終都沒有葬在自己男人的身邊。


有書共讀


1936年10月19日凌晨,魯迅先生因患肺病,不治身亡。魯迅先生去世之後,魯迅的第二任妻子許廣平與宋慶齡、馮雪峰等人的協商下,擬定了治喪委員會。最終,治喪委員會發布了一份訃告:

魯迅先生…病卒於上海寓…即日移置萬國殯儀館…依先生的遺言“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除祭奠和表示哀悼的輓詞花圈等。

萬國殯儀館,是上海最好的殯儀館;而萬國公墓則是上海最好的公墓(二者並非一家)。治喪委員會把魯迅安排在這裡,也是費了一番苦心。

一般能安葬在這裡的,都是一些達官顯貴、富商巨賈、社會名人、進步人士、外國人等等。魯迅先生作為“民族魂”,自然也是最有資格葬在這裡的。當然了,在這裡安葬的價格也不菲。

魯迅先生的葬禮,不可謂不盛大。然而,這繁華的背後,則是兩個女人的落寞。

魯迅先生一生之中娶了兩個妻子,第一位是“包辦婚姻”朱安,第二位是“自由戀愛”許廣平。這兩人一個是空有名分而無實際,一個是空有實際而沒有名分。

對於朱安,魯迅並沒有一絲好感。不僅是因為她是包辦婚姻的產物,更是因為她的木訥和自閉,讓魯迅對她非常失望。

當年魯迅被騙回家以朱安結婚之後,連碰都沒碰她一下,隔日就離開新娘子又去了日本。期間多次往家裡寫信,偶爾提起朱安時,只是讓她多看書,多接受新的思想,可是朱安並沒有這麼做。

魯迅的意思,無非是希望她接受新思想,就可以坦然地和她離婚了。既然她不肯學,魯迅也沒有辦法,只能任其生長,也就懶得管了。

在魯迅這裡,朱安是沒有存在感的。比如說,魯迅在日記裡稱呼她為“婦”,即便這麼一個“婦”字,魯迅所有的日記,也只出現過兩次。

1947年6月29日凌晨,魯迅先生去世11年後,他的髮妻朱安也離開了人世。朱安臨死之前唯一的願望,便是與魯迅合葬。

朱安遺囑:“靈柩回南,葬於大先生之旁。”

彼時的朱安,除了一個魯迅髮妻的身份,什麼都沒有了。即便大家想把她與魯迅合葬,合葬的錢誰出呢?萬國公墓可不是慈善機構,朱安也不是達官顯貴。

由此,朱安的“葬於大先生身旁”,無異於痴人說夢。

最終,朱安被安葬在西直門外的保福寺,與她的婆婆葬在了一起。這個苦命的女人,生前伺候了一輩子婆婆,死後想去伺候老公而不能,唉!

朱安不能和魯迅合葬,對許廣平來說,絕對算得上一件好事。

從名分上來說,朱安是魯迅的合法妻子,而且是經過三叩九拜入門的正室。許廣平為了和魯迅在一起,不惜背叛親人朋友,也只落得個“小妾”的稱號,而且還沒有任何結婚儀式。

魯迅去世以後,許廣平就一直在整理丈夫的遺稿。許廣平的死,也和魯迅先生的這些遺稿脫不了干係。

1968年初,許廣平忽然聽到一個讓她深受打擊的消息:她放在別處的魯迅的書信手稿,全都被盜了!之後,她多次出面交涉,要求如數歸還,可是無效。

這些手稿,是許廣平一生中最珍視之物,如今全都沒了,她怎能不亂方寸?加之她身患心臟病,又經歷了將近兩年的不安。如此猛擊,足以致命。

周海嬰眼瞅著母親病倒,趕緊送往北京醫院,然而剛住進去沒幾天,這裡就被造反派奪了去;無奈之下,周海嬰只好將母親轉送到次一點的北大醫院。

由於設備差、藥品少,許廣平最終還是沒能躲過這一遭。臨死之際,許廣平寫下這樣的遺囑:

“我的屍體,最好供醫學解剖、化驗,甚至尸解,化為灰燼,作肥料入土,以利農業,絕無異言。但是,我是一個共產黨員,我的身體最後也聽黨的決定。”

許廣平為什麼不考慮與魯迅先生合葬呢?

當時的萬國公墓,已經在動盪的一開始,就被徹底摧毀了。魯迅先生的手稿都能被人盯上,與魯迅先生葬在一起,必然也是一件欠妥的事情。

然而,許廣平終究是一個有志氣的女子。既然不能和自己的丈夫埋在一起,那別的地方也就不考慮了吧。

1968年3月3日,許廣平辭世。按照上級指示,她的遺體被火化處理。骨灰的一小部分撒在了魯迅墓旁的一棵樹下,其餘撒在了她生活過的地方。

這兩個女人,都因為時代的關係,沒能和自己的丈夫葬在一起。如果魯迅地下有知,他會選擇誰與他合葬呢?


祗樹


魯迅先生病逝於1936年10月19日,去世的前一日,先生坐在人們熟悉的那張藤椅上,手裡夾著煙,先生的日本朋友內山完造回憶說:“看到他手裡的煙,我勸她別抽了,他又吸了幾口,終於把煙扔掉了。”

魯迅先生最初葬在上海西郊萬國公墓,從照片上看,小而樸素。知名藝術家和作家陳丹青在《笑談大先生》開篇這樣描述魯迅的墓碑:“記得魯迅初葬的那塊碑,字體拙樸,筆鋒轉折竟有魯迅手書的圓潤而內斂,誰寫的呢,動問海嬰,原來竟是他七歲喪父時,由母親扶持著,一字一字親手寫成的。” 1956年,推崇先生的新政府將魯迅之墓遷於虹口公園,就是今天的魯迅公園,墓碑由毛澤東親筆題寫。

魯迅去世11年後,他的原配妻子朱安女士也在北平離世。許廣平和家人、朋友一道安葬了一生淒涼的朱安。魯迅去世後,魯迅母親和朱安一直由魯迅弟弟周作人奉養,母親去世後,因為魯迅與周作人不睦,所以朱安拒絕了他的供給。據說,晚年朱安生活悽慘,是在貧病交加中去世的。

朱安一輩子沒有與魯迅在一起,臨終時,她提出了一個要求:死後回江南與大先生(魯迅)葬在一起。這是一個可憐女性卑微的要求,但就是這樣一個請求,也未得到滿足。據說是周家有人不同意,究竟是誰,不得而知——當時查閱資料看到這裡,我哭了,為朱安,也為那些善良、無助和卑微的生靈。

沒有發現魯迅與朱安的合影,姑且以這張照片代替吧

據《海淀文史》記載,魯迅母親魯瑞去世時葬在海淀四季青板井村周家墓地,許多人都說朱安後來葬在婆婆身邊,但此說缺乏照片、影像、人物和實物證據,只是傳說而已——朱安究竟葬在哪裡,無人知道。

至於許廣平,作為官方認可的魯迅夫人,在1949年後地位尊隆,有許多社會兼職。但在許廣平內心也有一個隱痛,那就是她與魯迅的關係,畢竟中間還隔了一個朱安,周家認可的魯迅妻子,周家長媳。出於這種考慮,1968年許廣平去世前留下遺囑,不保留骨灰——這樣就避免了不能與魯迅合葬的尷尬。

看得出,這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但他們心中也有隱痛

但事情還是有了一些轉機,細心的周恩來瞭解此事後,指示有關部門取出許廣平少量骨灰,撒在魯迅墓前的小樹旁邊——這種兩全其美的辦法也只有總理能想出來。


民國年間那些事


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豪,中國新文化革命的先驅魯迅先生(1881一一1936),在上海病逝,享年56。


《魯迅先生去逝前十一天留影》、

魯迅病逝後,上海各界代表五千多人送葬,先葬在上海西郊的萬國公墓,後遷至虹口公園。

魯迅先生一生有兩個妻子,而兩個妻子最終都沒有和魯迅先生合葬。為什麼沒有合葬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朱安》,

魯迅的原配夫人叫朱安,是魯迅先生的母親為魯迅先生訂的親,魯迅先生拒不認同,1906年,在日本留學的魯迅先生突然接到母親病重的信,急忙趕回家,原來是母親詐病騙魯迅回家被迫魯迅和朱安完婚,被迫無奈,魯迅和朱安完成了名義上的婚,婚後魯迅先生繼續到日本留學。1909年,魯迅從日本回國,在家鄉紹興府中學教書,從此以後魯迅先生走上了教育救國的道路。而朱安則成了父母包辦婚姻的犧牲品,儘管魯迅先生對朱安體貼關懷,相敬如賓,但朱安的命運還是非常的孤獨。在封建禮教統治下的舊中國,魯迅先生如果違母命,休了朱安,就等於是親手殺了母親和朱安。被迫無奈的魯迅先生只好隨了母親和朱安的願,和朱安保持名義上的夫妻,這也就是魯迅先生沒和朱安離婚的原因。而朱安則一生留在魯迅先生母親的身邊,和魯迅先生的母親相依為命。1943年,魯迅先生的母親去世,1947年朱安去世,因朱安是周氐家族明媒正娶的長媳婦,且一生陪伴魯迅母親,朱安去世後,被葬在北京海淀四季青板井村的周家墓地。



《魯迅先生和許廣平的全家福》,

魯迅的第二任妻子是許廣平。有一天,在北師大任教的魯迅先生收到學生許廣平的求教信,認為許廣平提出的問題很有探討性,就給許廣平寫了回信,一來二去,兩人成了至交,魯迅先生還曾保護過因參加領導學生運動,被軍閥政府通輯的許廣平。許廣平對魯迅先生非常的崇拜。由於魯迅先生今常發表批判政府的文章和演說,受到了當局的排擠和軍閥政府的通輯。‘1926‘年魯迅先生不得不離開北平南下,到國民革命的發源地一一廣州,尋求救國之道,而許廣平也因積極參加領導學生運動被當局通輯,於是許廣平衝破封建禮教,追隨魯迅先生到了廣州教書,不久蔣介石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和工農群眾,廣州也到處籠罩著恐怖的腥風血雨,魯迅先生也被軍閥政府通輯,不得己魯迅先生又從廣州到了上海,1927底,許廣平也到了上海,兩人同居在了一起,許廣平成了魯迅先生真正意義上的妻子,而非名義上的妻子。後來的事實證明,正是由於許廣平冒著生命危險的無私付出,才成就了一代文豪,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魯迅先生。



《國民黨當局查禁魯迅先生著作的密令》,

1930年,魯迅先生因發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參加左冀作家聯盟活動,被國民黨當局通輯,書也被查禁,魯迅先生和許廣平只好冒著生命危險秘密活動,躲避特務的暗殺和追捕。其間,魯迅先生的大量手稿校對、修改、翻譯、送出版發表等基本工作幾乎都有許廣平承擔。並負責接待魯迅先生秘密會見的進步人士。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病逝。魯迅先生去逝後,許廣平整理發表了大量魯迅先生遺作。1937年11月上海淪陷,許廣平因保護魯迅先生的遺稿,遺物留在了上海,並切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41年底被日本憲兵抓捕,受到了日本憲兵殘酷的嚴刑拷問,但許廣平什麼也沒出賣,1942年,日軍不得不放了渾身刑傷的許廣平。出獄後的許廣平,繼續從事秘密的抗日救亡或收集、整理、保護魯迅先生遺作遺物活動。抗戰勝利後,許廣平一面整理、校對、翻譯出版魯迅先生的遺著,一面和馬敘倫等知名人士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並且積極的參加領導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活動。新中國成立後,許廣平曾擔任國家重要的領導職務,1956年,許廣平把用生命保護下來的魯迅先生遺作遺物,無賞的捐給了國家。1968年,許廣平突發心臟病去逝,根據許廣平生前的遺言,許廣平遺體火化後,骨灰撒在了各地,只有小部分骨灰,有周恩來總理作主,撒在魯迅先生墓前!

歡迎指教,點評


鷹x眼


我以前聽說周迅這個名字時思路總往魯迅身上靠,沒辦法,魯迅姓周嘛!

待當我看到朱安的照片時,發現,還真不賴我。不信您自己瞅瞅!

朱安是魯迅先生的正式妻子,也可以說是原配夫人。雖屬包辦婚姻,但朱安對魯迅先生的母親一直照拂有加、恪盡孝道,魯迅為了不忤逆母親心願,終生沒敢行離婚之實。

於是朱安獨守空房四十一年,其中侍奉婆婆三十七年,自1927年後,魯迅則與許廣平絕大多數時間生活在外地,把奉養母親的任務全交給了朱安。

1936年,魯迅逝世於上海寓所,遺體從萬國殯儀館安葬至萬國公墓,雖然臨去世時魯迅交代許廣平不要大張旗鼓做紀念,但仍有數萬人參加了他的葬禮,連蔣委員長都送了花圈。

魯迅死後,朱安記掛許廣平和周海嬰,寫信讓她們母子去北平生活,許廣平婉拒。

之後這段時期的經濟來源是周作人提供生活費,朱安授權由許廣平掌握魯迅作品的版權收益,所以前期許廣平也給朱安寄去一些生活費。

1943年,魯迅母親去世,葬在北京西郊的四季青,老太太一死,朱安覺得不合適再要周作人的錢,就謝絕了周作人的供給,但此時許廣平與她也近乎斷了聯繫,朱安生活陷入窘迫,每天對付點稀粥鹹菜。

1944年,有報紙傳出,朱安因實在揭不開鍋,擬賣掉少量手中存留的魯迅手稿,許廣平知悉後大驚,連忙去信制止,這才重建聯繫。

臨去世前一段時間,煢煢孑立的朱安一直給周海嬰寫信,巴望著能看他和他母親一眼,未能如願。

1947年,朱安在北平去世,身邊沒有一個人,她的遺願是與大先生(魯迅)合葬。許廣平沒有滿足朱安的生前心願,而是將她安葬在西直門外保福寺,沒有立碑。

1968年3月3日,因魯迅書信手稿被盜,許廣平受了刺激導致心臟病發作,去世於北京 ,享年70歲。

臨去世之前,許廣平的遺言是:“不要將我葬於先生墓旁,火化後的骨灰也無需保留。”

許廣平的遺言後來被總理知悉,提出了一個折中的建議,將許廣平的部分骨灰撒到魯迅墓旁,這樣既尊重了逝者的心願,亦可藉此告慰魯迅先生。


歷來現實


魯迅有兩個妻子,一個是原配妻子朱安,另一個是魯迅的學生許廣平。

妻子朱安

朱安是一個傳統的女人,祖上做過知縣,而朱安是個賢妻良母的典型,性格溫和,為人大度,魯迅的母親正好喜歡朱安這樣的兒媳婦。在1901年,兩個年輕人都素不相識的情況下,雙方父母做主,定下了婚。因魯迅要去日本留學,所以二人的婚期一拖再拖。



直到1906年,魯迅正在日本組織文學活動,收到消息說母親生病,趕回來之後才發現是一場騙局,目的是與朱安成婚。成婚以後,魯迅並沒有入洞房,而是去書房住的。之後,朱安就開始了她長達幾十年的守活寡的生活。和魯迅只是相敬如賓,並沒有魯迅所追求的那種愛情。


1923年,魯迅和周作人兄弟反目,朱安放棄了回孃家的想法,毅然決然跟著魯迅和婆婆去了北京,家裡的大小事務都是由朱安管著,給婆婆養老送終。而得知許廣平懷孕之後,朱安表現也很平靜,畢竟愛屋及烏,那是魯迅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

1936年,魯迅去世,朱安和婆婆的生活主要由許廣平和周作人接濟,周母去世以後,朱安就不再接受周作人的幫助了。此後加上抗戰的爆發,許廣平也沒法給她生活費了。朱安自己在北平生活更為艱苦了,常常捱餓,飢一頓飽一頓。



1947年6月29日,朱安去世,她去世前遺願就是能夠葬在魯迅墓的旁邊,但是她後來被許廣平葬在了魯迅母親的旁邊,並且沒有墓碑。

許廣平

她是魯迅的學生,1925年,第一次給魯迅寫信向他求教問題,並得到了魯迅的熱情回答。後來她經常向魯迅求教。後來二人在廣州相逢,1927年因為反動派的大肆屠殺,二人離開了廣州,去了上海。同年十月,二人同居。


1936年魯迅病逝,許廣平繼續就在上海,保護魯迅的創作遺物,抗戰爆發時,她也被日本人迫害,輩受折磨,後來被保釋。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因為某件事,心臟病突發去世。


她去世前曾立下囑託,希望不要保留自己骨灰,許廣平並沒有墓地,也沒和魯迅葬在一起。


月光侃歷史


在我國上個世紀時局動盪,老百姓的生活很是苦,不過這個時候也湧現了非常多的人物,在混亂的年代,開始憂國憂民,想要救國家於危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魯迅了,他原本打算用醫術去救人,可發現不行,就毅然決定放棄醫術,去變成了文學,想去做些改變。

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不僅是因為他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大文豪,而且還是有顆為國為民的心,用自己的文章去發人深省,讓讀過他文章的人,開始變得清醒,這樣大的成就是令人非常稱讚的,他也被世人稱為“現代聖人”,很有孔子風範。但非常不幸的是,魯迅在只有56歲的時候就辭世了,他最後葬在了上海的萬國公墓,魯迅先生有一個原配妻子叫朱安,後來他又還有許廣平,那麼他的原配妻子和許廣平都是葬在何處?

朱安和許廣平是一個也沒有和魯迅先生合葬,只有魯迅先生一人葬在了上海萬國公墓。因為魯迅先生對原配妻子是沒有感情的,那麼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那為何要娶朱安呢?當然這娶她並不是魯迅本人的意思,而是當時的社會有父母之命,他又不得不聽從,這才娶了原配妻子。

這原配妻子,便是魯迅先生的母親安排讓他娶的,魯迅只能回到老家去迎娶,剛結完婚,他就離開了,妻子就和魯迅的母親生活在一塊,母親是對朱安非常滿意。這樣的朱安的太可憐了,作為魯迅先生的原配,一直得不到丈夫的愛,一直到最後朱安在1947年去世,她就被葬在了北京海淀四季青板井村的周家墓地。

朱安畢竟是周家明媒正娶的兒媳婦,葬在了周家的墓地,是合理的,再說說許廣平,兩人沒有結婚,這是因為當時魯迅先生是有了原配妻子的,因此就只和許廣平住在了一起,許廣平是魯迅先生的學生,許廣平也是新時代的女子,接受了先進的思想教育,她與魯迅先生的思想都比較合適,因此兩人是情投意合的,於是就生活在一起。

在生活方面,許廣平對魯迅先生有很多幫助,在魯迅先生的事業方面,幫助很大,這麼看來應該和魯迅先生合葬,可最後沒有合葬,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許廣平自己提出來的。這是她在去世前的遺言,她想要讓自己的骨灰灑在世界各地,讓自己去到很多地方,只留一部分灑在魯迅墓前。在她去世後,就按照她的遺囑,給她一部分灑在魯迅先生身邊。


烏拉雜談


誠邀,如題。在這個信息產業高度發達的時代,各種名人趣事都可以被人拿來消費,但是顯然許廣平和朱安並不在此列,實際上小編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兩個名字。

那麼許廣平和朱安究竟又是何許人也呢?答曰:許廣平和朱安是魯迅的兩任妻子

朱安與魯迅的婚姻是在1901年,婚後由於魯迅去了日本留學,二人感情漸淡,1923年二者離婚,後魯迅與許廣平結合並育有一子。

所以魯迅先生死後,他的兩位妻子結局又是如何呢?

實際上作為舊時代女性代表的朱安還是希望自己死後能葬在丈夫身旁,但是很可惜沒有,她的墓地設在西直門外保福寺處,沒有墓碑。

相比之下,許廣平的結局還要悲慘幾分,解放後受到四人幫的迫害1968年去世,去世前許廣平遺囑不保留骨灰,所以許廣平逝後沒有墓地,歸於塵土。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